学术投稿

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1例

陈志奎;张秀娟;林礼务;薛恩生

关键词:平滑肌瘤病, 超声检查
摘要:患者女,39岁,因体检发现子宫肿物18天入院.查体:左、右附件区各触及一个肿物,大小分别约7 cm×6 cm、5 cm×4 cm,界尚清,较固定,无压痛.经阴道超声:子宫无明显增大,宫壁见数个低回声结节,大者约2.6 cm×2.2 cm,界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盆腔见数个低回声团块,大者约7.9 cm×4.0 cm,界尚清,回声欠均匀(图1).肝、胆、胰、脾、肾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①子宫多发肌瘤;②盆腔多发团块与结节(卵巢转移性肿瘤?).盆腔MRI:子宫壁、盆腔多发病灶,考虑:①子宫肌瘤?②间质瘤?③淋巴瘤?手术所见:子宫壁多发结节,大者约3.0 cm×2.0 cm,右圆韧带结节约0.5 cm×0.5 mm,右阔韧带结节约8.0 cm×4.0cm,左骶韧带结节约6.0 cm×3.0 cm,膀胱反折腹膜结节约2.0 cm×1.5 mm,直肠壁结节约5.0cm×3.0cm,右前腹壁结节约1.0 cm×1.0 cm,左侧腹壁结节约1.0 cm×0.5cm.病理结果:子宫、右圆韧带、右阔韧带、左骶韧带、膀胱反折腹膜、直肠、肠系膜、回盲部、右结肠沟、右前腹壁、左侧腹壁平滑肌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造影监测兔肾缺血再灌注前后肾皮质、髓质血流灌注

    目的 探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前后肾皮质、髓质血流灌注变化的CEUS特征.方法 建立12只兔肾IRI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24 h后行CEUS检查,并对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肾皮质缺血前TIC上升支斜率(Grad)明显高于再灌注24 h后(P<0.05),开始增强时间(AT)、灌注峰值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明显低于再灌注24 h后(P<0.05),肾皮质灌注峰值强度变化(A)值在缺血前及再灌注24 h后无明显改变(P>0.05);肾髓质TTP、AT值在再灌注24 h后较缺血前明显增高(P<0.05),A、AUC、Gra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能够观察兔肾IRI前后肾皮质的血流灌注变化,可为临床无创评价肾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罗志建;李明星;陈晓梅;宣吉晴;张敏;叶帆;王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实时虚拟超声引导下冈上肌腱超声弹性成像

    目的 探讨实时虚拟超声(RVS)引导下弹性成像诊断冈上肌腱损伤的价值.方法 24例肩关节疼痛患者,均经常规MR检查明确为一侧慢性冈上肌腱损伤.在RVS下进行MRI与超声图像融合,然后行超声弹性成像,对患侧和健侧相应部位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和统计学分析.评分标准:1分:弹性图像90%以上为绿色,可伴有10%以下的紫色或红色;2分:弹性图像50%~90%为绿色,其余以紫色为主,可伴有10%以下的红色;3分:弹性图像50%以上为紫色,其余为绿色与红色相间;或弹性图像90%以上为红色、绿色相间;4分:弹性图像50%~90%为红色,其余以紫色为主,可伴有10%以下的绿色;5分:弹性图像90%以上为红色,可伴有10%以下的紫色或绿色.结果 24例患者中,14例灰阶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对所有患者均可进行有效的实时虚拟导航,通过MRI引导超声定位病变的冈上肌腱.超声弹性成像患侧冈上肌腱3分3例,4分13例,5分8例;健侧冈上肌腱2分5例,3分16例,4分3例;患侧弹性评分高于健侧(P<0.05).结论 借助于RVS,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诊断慢性冈上肌腱损伤.

    作者:柳俊;詹维伟;周明炀;张晓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一种精确提取三维脑图像对称面的方法

    在脑图像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提取三维脑图像中间矢状位对称面( MSP)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一种自动分步精确优化的计算方法,通过结合子空间粗略定位及原始空间小范围精确优化计算,提高计算精度,可有效简化初始对称面的选择,并使用Powell优化算法高效计算出对称面.采用本算法对多种条件的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性能测试,对于不同模态、噪声水平和不均匀场等数据均获得了较其他代表性方法更好的提取结果.

    作者:张宝贵;刘露;宋明;蒋田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慢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处理

    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慢性胰腺炎后假性囊肿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CT、MRI、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超声、内镜超声等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对胰腺假性囊肿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就慢性胰腺炎后假性囊肿的形成机制、影像表现和治疗原则进行综述.

    作者:闫媛媛;靳二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小肠套叠合并壁内或浆膜下积气是手术指征?

    目的 探讨合并壁内或浆膜下积气的小肠套叠的发生率及其与灌肠复位成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经超声诊断为小肠套叠患儿的资料,观察其超声表现.结果 在超声诊断的34例小肠套叠中,23例(67.65%)经保守治疗或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后恢复,11例(32.35%)未恢复而采取手术治疗.10例(29.41%)超声声像图可见壁内积气,12例(35.29%)可见浆膜下积气,其中因不可恢复而接受手术治疗者分别为7例(7/10,70.00%)、8例(8/12,66.67%).与无积气者比较,存在壁内或浆膜下积气的肠套叠患儿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的比例较低(P<0.05).结论 对于小肠套叠患儿,超声检查中发现存在壁内或浆膜下积气提示保守治疗或灌肠复位的成功率较低,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张尧;李士星;任卫东;刘守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血压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伴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93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分为高血压组(HP组,38例)和血压正常组(NBP组,55例),术前、术后分别采集过二尖瓣的舒张早期(E)和舒张晚期(A)峰速及二尖瓣侧壁瓣环的收缩期(Sm)、舒张早期(Em)和舒张晚期(Am)峰速.结果 HP组术前室壁运动积分(WMI)及肺动脉收缩压低于NBP组(P<0.05);NBP组患者的术前E/A和E/Em值显著高于HP组(P<0.05),术后1个月E/Em值即可降至接近正常范围,而HP组患者的E/Em值术后3个月才接近正常;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均降低,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HP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分级较集中于1级和2级,共33例(33/38,86.84%),而NBP组患者各级所占比重较分散,多为3级,20例(20/55,36.36%),其次为2级,17例(17/55,30.91%).结论 NBP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较HP组严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恢复较慢,长期、稳定降压治疗是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预后的有效措施.

    作者:金岩;王辉山;姜辉;陶登顺;于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结果 57例肺内支气管囊肿,48例发生于单叶肺,3例累及一侧多叶肺,6例累及双肺多叶.21例CT表现为球灶型,19例呈空腔型,8例呈肿块样型,9例呈蜂窝型.13例含有曲菌球,5例囊壁发生钙化.15例见囊肿周围透亮度增高影,24例见周围条状实变影,4例见邻近肺组织节段性压缩不张,9例见近端引流支气管扩张积液.结论 大部分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作者:尤小芳;侯准;肖湘生;孙希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SAPHO综合征的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SAPHO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9例病变累及前上胸壁,X线、CT表现为骨及肋软骨硬化、肥厚,关节破坏、强直,胸骨柄、锁骨近端和第1肋软骨受累,其中双侧不对称受累8例,双侧对称性受累7例,单侧受累4例.10例柄胸联合受累,6例第2肋软骨受累.5例伴有脊柱病变,X线、CT表现为多发椎体终板侵蚀、硬化,椎旁骨化,椎间隙变窄,椎体楔形变;MRI表现为椎体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3例伴骶髂关节受累,X线和CT表现为关节破坏、强直.结论 前上胸壁病变是SAPHO综合征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记存;陈勇;崔建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心率及心率变异对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及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名受检者接受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检查前口服美托洛尔将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以4分法对各冠状动脉段的佳图像的质量进行评定.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心率、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80名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纳入分析1039段冠状动脉,其中1003段(96.54%)满足诊断需要.平均有效剂量为(6.07士1.13)mSv.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及总体图像质量与心率呈负相关(P<0.05),左前降支、左主干图像质量与心率无显著相关性.总体及各支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变异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当受检者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时,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心率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锡雪;李东;于铁链;马延贺;李锋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的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5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致嗅觉功能障碍的患者(患病组)纳入研究,其中14例嗅觉功能丧失,11例嗅觉功能减退.以25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Sniffin Sticks嗅觉功能测试及3D MRI.患病组中11例于2~6个月后复查嗅觉功能及MRI.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病组双侧嗅球体积显著减小(P均<0.05).患病组中,嗅觉丧失患者的嗅球体积小于嗅觉减退者(P<0.05).11例复查患者中,4例嗅觉功能好转,嗅球体积较前增大;7例嗅觉功能及嗅球体积无明显变化.结论 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具有相关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嗅球体积减小可以反映嗅觉障碍的程度.

    作者:高小幼;苗延巍;沈晶;丛瑞;伍建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采用神经血管线圈和体线圈测量颈部良性淋巴结表观弥散系数值的稳定性

    目的 观察神经血管线圈和体线圈接收信号测量的颈部良性淋巴结的ADC值与指数化ADC(eADC)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15名健康志愿者于同日内分别采用8通道神经血管线圈和体线圈行颈部DWI扫描,b值均取0、800 s/mm2,对比双侧(30个)及左右分侧(各15个)良性淋巴结DWI图、ADC图及eADC图特点,分别测量两种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ADC及e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15名受检者采用两种线圈扫描均获得可测量ADC的图像.神经血管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平均ADC值为(0.892±0.165)×10-3mm2/s,平均eADC值为(0.425士0.068)×10-3mm2/s;体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0.857士0.142)×10-3 mm2/s,平均eADC值为(0.432士0.057)×10-3 mm2/s.采用两种线圈所获双侧或左右分侧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血管线圈或体线圈接收信号对颈部良性淋巴结DWI ADC值的测量无影响.

    作者:钟婧;陈韵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产前MRI诊断胎盘植入

    目的 探讨胎盘植入的MRI表现特点及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盘植入患者14例,总结其MRI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14例证实为胎盘植入的患者,产前MRI疑诊11例(11/14,78.57%)胎盘植入,表现为胎盘不均匀增厚,部分或完全覆盖子宫颈口;胎盘植入部子宫壁明显变薄,局部胎盘与子宫壁分界不清,可穿透子宫壁,侵袭邻近器官(如膀胱);可见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出血或血肿影;3例(3/14,21.43%)MRI未见确切胎盘植入征象.结论 产前MRI对于诊断胎盘植入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春梅;张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梅干腹综合征

    目的 探讨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梅于腹综合征( PBS)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11胎疑似PBS胎儿的声像图特征,并与产后外观或病理结果对比,验证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11胎均见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周边可探及脐血流信号(提示为巨膀胱);6胎泌尿系畸形;3胎腹壁菲簿;6胎羊水过少;4胎合并其他异常;2胎胎死宫内.9胎引产(7胎为PBS,1胎为后尿道瓣膜症,1胎为尿道闭锁);2胎出生(1胎为PBS,1胎为单纯腹腔囊肿).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BS的检出率为0.17‰(8/47 624),准确率为72.73%(8/11).结论 腹横径/膀胱直径、腹壁厚度作为诊断标准可提高产前诊断PBS准确率,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胎儿PBS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周彩云;罗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MRI诊断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

    目的 探讨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8例DFSP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8例DFSP中,病灶位于躯干3例,四肢5例,均位于皮肤及皮肤下层,肿瘤大径1.8~11.6 cm.TI WI示8例肿瘤呈等或略低于肌肉信号,T2WI示肿瘤呈明亮高信号,2例病灶内部见斑点状低信号;脂肪抑制(STIR)序列示6例肿瘤呈高信号;1例对比剂动力学时间分辨成像(TRICKS)动态增强MRA示肿瘤的供血血管为腓动脉.6例接受增强扫描者病灶均明显强化,2例病灶内见斑点状无强化出血区.结论 DFSP好发于四肢、躯干及头颈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罗振东;陈卫国;郑彤;贾铭;黄婵桃;廖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尿路造影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尿路造影(CTU)在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腹部加压方式对5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行平扫和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对所有数据进行MPR、CPR等处理.记录每次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 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回顾性分析50例经常规CTU检查患者的辐射剂量,并与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接受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的患者中,泌尿系统完整显示34例;16例因单侧或双侧输尿管显示不佳而接受延迟期追加扫描,其中7例通过延迟扫描完整显示双侧肾盂、输尿管及膀胱,4例患侧较静脉期显示有所改善,5例患侧肾盂对比剂稍增多,而输尿管、膀胱无显著变化.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平均有效剂量为19.57 mSv,常规CTU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1.50 mS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对尿路和病变显示效果较好,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作者:赵波;王振常;牛延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肝脏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中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肝脏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7名,经左侧肘静脉以6种不同剂量注射造影剂,采用QLab软件描绘TIC获取每一剂量在不同监测条件下的常用血流灌注参数.结果 ①相同面积和形状ROI:随深度增加,增强强度(△I)明显减低.②在低剂量时(0.5 ml和1.0 ml),△I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剂量增大后,△I无明显差别.③改变面积和形状,不同ROI之间△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聚焦深度增加,△I呈现下降趋势.⑤△I和上升时间(△t)的比值(△I/△t)与造影剂剂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造影剂剂量对造影参数的影响较大,而改变ROI的大小和形状对造影参数无显著影响;于适当位置选取R01才能获得理想的造影参数,聚焦位置不同可以影响造影剂微泡的稳定性,从而对造影效果产生影响.

    作者:蒋洁;王金锐;曲恩泽;陈香梅;何萍;柳曦;崔立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应用带透视可立式X线机对传统静脉肾盂造影的改良

    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是检查泌尿系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1-3],但传统IVP耗时长,效率较低,且无法动态观察.我院应用带有透视功能的可立式X线机,在实时透视下进行IVP检查,显著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造影效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瑞基;罗东;范真真;张应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后纵隔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患者女,3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疼痛,间断性酸胀痛.查体发现左侧颈椎C4~6椎旁压痛,T6、7棘间压痛,无叩击痛.尿白细胞计数113/μl,上皮细胞计数244/μl,细菌计数14010.5/μl,潜血(+++).胸部CT增强扫描:于主动脉弓水平、左后纵隔、食管左后方与T4椎体间见一团状软组织密度病变,与周围分界清晰,呈不均匀强化,部分强化区域CT值达200 HU(图1A).MRI:T4椎体左侧类圆形混杂信号肿块,中心星短T1稍长T2信号,其内夹杂点片状长T2信号,病灶边缘星长T1等T2信号(图1B~D).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

    作者:颜立群;李永浩;侯亚平;宋振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危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目的 观察高危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超声表现与相关临床因素,评价颅脑超声诊断PIVH的价值.方法 对1768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91例PIVH患儿,其中早产儿占68.13%(62/91),低体质量儿占53.85%(49/91).早产儿中,胎龄32~37周者重度PIVH(Ⅲ级及Ⅳ级PIVH)占13.33%(6/45),胎龄<32周者重度PIVH占41.18%(7/1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低体质量儿中,出生体质量1.5~2.5 kg者重度PIVH占8.82%(3/34);出生体质量<1.5 kg者重度PIVH占40.00%(6/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重度PIVH发生率越高.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常规颅脑超声筛查是一项有效、可行的检查手段.

    作者:陈文敏;马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并行磁共振成像GRAPPA-SENSE技术

    并行磁共振成像技术已在MRI领域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并行成像方法,命名为GRAPPASENSE.此法应用GRAPPA (generalized autocalibrating partially parallel acquisitions)算法内插出部分K空间中心未采集数据,生成更为精确的SC-SENSE (self-calibrating sensitivity encoding)重建算法所需的线圈敏感度函数.标准水模实验证明此方法可改善图像质量.

    作者:王达;包尚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