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纵隔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颜立群;李永浩;侯亚平;宋振虎

关键词: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摘要:患者女,3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疼痛,间断性酸胀痛.查体发现左侧颈椎C4~6椎旁压痛,T6、7棘间压痛,无叩击痛.尿白细胞计数113/μl,上皮细胞计数244/μl,细菌计数14010.5/μl,潜血(+++).胸部CT增强扫描:于主动脉弓水平、左后纵隔、食管左后方与T4椎体间见一团状软组织密度病变,与周围分界清晰,呈不均匀强化,部分强化区域CT值达200 HU(图1A).MRI:T4椎体左侧类圆形混杂信号肿块,中心星短T1稍长T2信号,其内夹杂点片状长T2信号,病灶边缘星长T1等T2信号(图1B~D).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迭代重建技术的低剂量增强CT评估肝脏肿瘤的可行性

    目的 评价采用iDOSE迭代重建技术低剂量增强CT评估肝脏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肝脏肿瘤患者48例进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门脉期肝脏增强CT扫描,常规剂量扫描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生成图像(A组),低剂量扫描分别采用FBP(B组)及iDOSE重建生成图像(C组),计算噪声(Noise)及CNR;按1~4分评价诊断信息(肿瘤边缘锐利度、肿瘤与正常肝脏组织对比度、图像主观噪声、图像总体质量),并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低剂量扫描序列有效剂量(ED)较常规剂量平均降低49.71%.C组图像噪声较A、B两组降低(Noisec=12.79士2.53,NoiseA=14.27士3.44,NoiseB=19.04士4.03;P均<0.001),CNR升高(CNRc=3.52士1.87,CNRA=2.61士1.77,CNRB=2.56士1.37;P均<0.001).C组图像各项诊断信息评分与A组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iDOSE迭代重建技术可在扫描剂量减半的情况下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肝脏增强CT图像.

    作者:徐姝;侯阳;郭启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慢性胰腺炎后胰腺假性囊肿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处理

    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慢性胰腺炎后假性囊肿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CT、MRI、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超声、内镜超声等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对胰腺假性囊肿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就慢性胰腺炎后假性囊肿的形成机制、影像表现和治疗原则进行综述.

    作者:闫媛媛;靳二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小肠系膜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

    患者女,37岁,因“下腹部隐痛不适3月余”入院.体检:右上腹可扪及质硬包块,压痛不明显,移动性可,边界清.全腹盆腔CT:平扫见肠系膜内多处病灶,大者位于右上腹(图1A),星混杂密度肿块,其内弥漫分布点片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不均匀显著强化,病灶周围血管未见明显受侵征象;腹腔、肠系膜、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影;CT三维重建示病灶散在分布于腹腔(图1B);考虑肠系膜恶性肿瘤.术中见小肠系膜内肿块,约20 cm×19 cm×18 cm,肿瘤包绕远端回肠约40 cm,质硬,相应肠管粘连明显;遂行肠系膜肿物切除及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

    作者:曹务腾;周智洋;黄艳;邱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骨盆骨性标志点的左右对称性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骨盆骨性标志点的左右对称性.方法 随机选取50名骨盆薄层CT扫描正常者的三维重建资料,分别测量双侧耻骨结节外缘—髂前上棘下缘、髂前上棘下缘—髂后上棘高点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耻骨结节外缘—髂前上棘下缘的距离左侧为(120.77士7.81)mm,右侧为(120.61士7.8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髂前上棘下缘—髂后上棘高点的距离左侧为(158.18士5.97)mm,右侧为(157.94士6.0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左、右侧耻骨结节外缘—髂前上棘下缘的距离高度相关(r=0.99,P<0.01).左、右侧髂前上棘下缘—髂后上棘高点的距离高度相关(r=0.98,P<0.01).结论 人体骨盆骨性标志点的左、右侧距离无明显差异,健侧数据可作为术前精确定量测量患侧的依据.

    作者:王治;杨铁毅;郑士伟;丁志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肝脏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中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肝脏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7名,经左侧肘静脉以6种不同剂量注射造影剂,采用QLab软件描绘TIC获取每一剂量在不同监测条件下的常用血流灌注参数.结果 ①相同面积和形状ROI:随深度增加,增强强度(△I)明显减低.②在低剂量时(0.5 ml和1.0 ml),△I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剂量增大后,△I无明显差别.③改变面积和形状,不同ROI之间△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聚焦深度增加,△I呈现下降趋势.⑤△I和上升时间(△t)的比值(△I/△t)与造影剂剂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造影剂剂量对造影参数的影响较大,而改变ROI的大小和形状对造影参数无显著影响;于适当位置选取R01才能获得理想的造影参数,聚焦位置不同可以影响造影剂微泡的稳定性,从而对造影效果产生影响.

    作者:蒋洁;王金锐;曲恩泽;陈香梅;何萍;柳曦;崔立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巨大气管支气管症的低剂量多层CT表现

    目的 应用MSCT低剂量扫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评价巨大气管支气管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巨大气管支气管症患者的64层CT扫描资料.扫描覆盖整个胸腔,于深吸气末屏气扫描,参数120 kV,40 mA,记录X线有效剂量.后处理包括双侧主支气管轴位重建、MPR、MinIP、VR及CT仿真支气管镜(CTVB).测量气管、双侧主支气管的矢状径、冠状径及横截面积.结果 4例患者中,大管腔平面气管矢状径为20.2~37.8 mm、冠状径30.1~42.4 mm、横截面积445.1~1241.0 mm2 ;右主支气管大管腔平面的矢状径为13.1~18.9 mm、冠状径为14.5~28.4 mm、横截面积209.6~396.9mm2;左主支气管大管腔平面的矢状径为10.7~19.6 mm、冠状径为14.3~22.3mm、横截面积125.8~324.4mm2;多发气管憩室2例.低剂量扫描的有效剂量为每次0.59~0.70 mSv(平均0.68 mSv),与常规胸部CT比较降低93.33%.结论 多层CT低剂量扫描并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显示巨大气管支气管症的形态学改变,并大大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张奇瑾;陈起航;吴国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采用神经血管线圈和体线圈测量颈部良性淋巴结表观弥散系数值的稳定性

    目的 观察神经血管线圈和体线圈接收信号测量的颈部良性淋巴结的ADC值与指数化ADC(eADC)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15名健康志愿者于同日内分别采用8通道神经血管线圈和体线圈行颈部DWI扫描,b值均取0、800 s/mm2,对比双侧(30个)及左右分侧(各15个)良性淋巴结DWI图、ADC图及eADC图特点,分别测量两种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ADC及e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15名受检者采用两种线圈扫描均获得可测量ADC的图像.神经血管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平均ADC值为(0.892±0.165)×10-3mm2/s,平均eADC值为(0.425士0.068)×10-3mm2/s;体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0.857士0.142)×10-3 mm2/s,平均eADC值为(0.432士0.057)×10-3 mm2/s.采用两种线圈所获双侧或左右分侧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血管线圈或体线圈接收信号对颈部良性淋巴结DWI ADC值的测量无影响.

    作者:钟婧;陈韵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SAPHO综合征的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SAPHO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9例病变累及前上胸壁,X线、CT表现为骨及肋软骨硬化、肥厚,关节破坏、强直,胸骨柄、锁骨近端和第1肋软骨受累,其中双侧不对称受累8例,双侧对称性受累7例,单侧受累4例.10例柄胸联合受累,6例第2肋软骨受累.5例伴有脊柱病变,X线、CT表现为多发椎体终板侵蚀、硬化,椎旁骨化,椎间隙变窄,椎体楔形变;MRI表现为椎体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3例伴骶髂关节受累,X线和CT表现为关节破坏、强直.结论 前上胸壁病变是SAPHO综合征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记存;陈勇;崔建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小肠结石性肠梗阻1例

    患者女,74岁,因“腹痛、呕吐3天”入院.腹部平片示不全性肠梗阻;CT示小肠套叠合并不全性机械性肠梗阻(图1).超声探及大量内容物于胃内蠕动,左中下腹探及小肠肠管扩张回声,宽径约3.6 cm,其内肠黏膜丰富,呈“琴键征”;远端肠管内见多个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大者约5.1 cm×3.5 cm(图2).超声提示:小肠内强回声团(考虑肠结石)伴肠梗阻、胃潴留.术中见空肠远段充血水肿,管壁上有4个巨大憩室,其内均有结石,大约5.0 cm×4.0 cm,位于小肠中段,并阻塞肠管;切除憩室,行空肠端端吻合.术后诊断:小肠多发性憩室伴结石性肠梗阻.

    作者:姚延峰;高红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FD500转入两种人前列腺癌细胞

    目的 初步探索超声联合造影剂Sono Vue辐照PC3和LNcap细胞的适宜条件,并比较超声辐照对两种细胞膜通透性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设不同的声强、辐照时间和造影剂浓度,采用1 MHz、连续声波于37℃水浴中分别辐照PC3和LNcap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发光率,以台盼蓝拒染法测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两种细胞的适宜辐照条件均为声强0.9 W/cm2、辐照时间40 s、造影剂浓度20%.辐照声强为1.5 W/cm2、辐照时间20 s、SonoVue浓度为20%时,PC3细胞的发光率高于LNcap细胞;在其余辐照条件下,PC3细胞的发光率小于或者等于LNcap细胞.PC3细胞的存活率在所有的辐照条件下均高于LNcap细胞(P<0.05).结论优化各项辐照参数可以安全有效地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作者:费洁;蒋珺;陈亚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危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目的 观察高危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超声表现与相关临床因素,评价颅脑超声诊断PIVH的价值.方法 对1768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91例PIVH患儿,其中早产儿占68.13%(62/91),低体质量儿占53.85%(49/91).早产儿中,胎龄32~37周者重度PIVH(Ⅲ级及Ⅳ级PIVH)占13.33%(6/45),胎龄<32周者重度PIVH占41.18%(7/1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低体质量儿中,出生体质量1.5~2.5 kg者重度PIVH占8.82%(3/34);出生体质量<1.5 kg者重度PIVH占40.00%(6/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重度PIVH发生率越高.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常规颅脑超声筛查是一项有效、可行的检查手段.

    作者:陈文敏;马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飞利浦EBW工作站CCA全自动心脏智能处理

    进入后64排CT时代之后,心脏CTA检查对于受检者的心率和心律要求更高,并在诊断标准更为准确的同时追求更低辐射剂量,故后处理系统的能力与效率必须大幅提升,才能构成一套真正完整的后64排超高端CT系统.飞利浦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EBW)智能高级后处理工作站将后处理智能程度与易用性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所搭载的Comprehensive CardiacAnalysis (CCA)智能心脏处理软件具备全自动化识别心脏所有解剖结构的能力,只需要4步(心脏解剖分割→冠状动脉提取→冠状动脉分析→心功能分析)就可以完成对整个心脏的剥离、分割直至功能分析.

    作者:刘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心率及心率变异对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及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名受检者接受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检查前口服美托洛尔将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以4分法对各冠状动脉段的佳图像的质量进行评定.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心率、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80名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纳入分析1039段冠状动脉,其中1003段(96.54%)满足诊断需要.平均有效剂量为(6.07士1.13)mSv.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及总体图像质量与心率呈负相关(P<0.05),左前降支、左主干图像质量与心率无显著相关性.总体及各支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与心率变异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当受检者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时,心率变异对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但心率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锡雪;李东;于铁链;马延贺;李锋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MR扩散张量成像诊断慢性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 探讨3.0T MR DTI诊断慢性脊髓型颈椎病的价值.方法 应用SE-EPI序列对64例病程超过2年的慢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SM组)和3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颈髓DTI.将颈髓分为上、中、下三段,分析CSM组各段颈髓ADC值、FA值、纵向本征(λL)值及横向本征(λT)值的变化.结果 所有受检者颈髓DTI显示满意.CSM组上、中、下各段颈髓的ADC值(F=251.20)、FA值(F=47.54)、λL值(F=210.14)、λT值(F=10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对照组上、中、下各段颈髓的平均ADC值为(0.81士0.06)×10-3mm2/s,FA值为0.65士0.04,λL值为(1.66士0.10)×10-3mrm2/s,λT值为(0.47士0.04)×10-3mm2/s,在颈髓各节段之间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CSM组直接受压部位处ADC、FA、λL、λT的t值分别为20.84、12.53、6.00和2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ADC、FA、λL和λT能够检测颈髓微观结构的变化.DTI是判定慢性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范围和受损程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宗会迁;刘怀军;宋鹏;柳青;付凯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全胰腺CT灌注成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64排容积CT全胰腺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定量分析不同患病时间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灌注参数,初步探讨其在反映糖尿病患者胰腺微循环中的作用.方法 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病时间分为3组,A组13例,病程1~5年,B组16例,病程6~10年,C组25例,病程>10年,行64排容积CT全胰腺灌注检查,测量胰腺头、颈、体和尾部实质的径线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流容积(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各组内胰腺不同部位(头、颈、体和尾部)比较,灌注参数(BV、BF、MTT、PS和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A组与B、C组比较,胰腺头、体部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比较,胰腺颈部MTT、BF及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A组与C组比较,胰腺体、尾部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组比较,胰腺尾部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胰腺CT灌注成像对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微循环情况有一定价值.

    作者:崔斌;赵长伶;贺建新;张晓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膜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

    患者女,41岁,于2个月前出现右侧腰部疼痛,近1个月来进行性加重,伴尿频、尿急、腹胀、乏力、纳差,无发热、呕吐.CT平扫于肝脏与右肾间见不规则混杂密度肿块影,约12.6 cm×8.7 cm×18.3 cm,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区、斑片索条状软组织密度影及钙化影;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斑片索条状影强化明显(CT值由41 HU强化为108 HU),片状低密度区无强化(CT值约为13 HU);肿物推挤肝脏、右肾及右侧肾上腺,与周围组织边界尚清,下腔静脉受压向左移位,内可见小的充盈缺损(图1、2).

    作者:宋曼;洪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比较脂质微泡与聚合物超声造影剂的微循环流变学

    目的 探讨脂质微泡与高分子聚合物超声造影剂在大鼠肠系膜微循环中的流变学特征.方法 对10只大鼠经股静脉分别注射DiI标记的脂质微泡和高分子聚合物超声造影剂,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种不同造影剂在大鼠肠系膜微循环中的运动情况;比较注射前后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径的变化,测定红细胞与两种造影剂在微循环内的流速.结果 注射后两种造影剂在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内均可随血流移动,仅见少量脂质微泡短暂滞留.注射造影剂前后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两种造影剂在微循环内的流速与红细胞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质微泡和高分子聚合物超声造影剂具有与红细胞相似的微循环流变学特征,均可作为红细胞示踪剂.

    作者:张群霞;骆杰;冉海涛;王志刚;郑元义;张辉;钟世根;李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影像学诊断评价中的参数法ROC曲线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ROC曲线参数分析法对影像学分类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的价值,并介绍ROC曲线参数分析软件ROCKIT.方法 2名医师分别对60幅肺部CT图像进行肺结节良恶性5级分类诊断.分别用ROCKIT软件和SPSS软件对他们的诊断结果进行参数法和非参数法ROC曲线分析.结果 对2名医师的诊断结果利用ROCKIT进行参数法ROC分析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士0.039和0.785士0.075(Z=2.056,P=0.040),利用SPSS进行非参数估计时结果分别为0.913士0.042和0.771士0.075.通过ROCKIT软件可绘制光滑的拟合ROC曲线,SPSS软件可绘制不光滑的经验ROC曲线.结论 当有序分类资料样本量适中时,参数估计一般均无偏倚,非参数估计的结果可能小于真实值;ROCKIT软件是双正态参数法ROC曲线分析的有力工具.

    作者:潘清;陈卉;马宇晶;沙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产前MRI诊断胎盘植入

    目的 探讨胎盘植入的MRI表现特点及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盘植入患者14例,总结其MRI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14例证实为胎盘植入的患者,产前MRI疑诊11例(11/14,78.57%)胎盘植入,表现为胎盘不均匀增厚,部分或完全覆盖子宫颈口;胎盘植入部子宫壁明显变薄,局部胎盘与子宫壁分界不清,可穿透子宫壁,侵袭邻近器官(如膀胱);可见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出血或血肿影;3例(3/14,21.43%)MRI未见确切胎盘植入征象.结论 产前MRI对于诊断胎盘植入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春梅;张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应用带透视可立式X线机对传统静脉肾盂造影的改良

    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是检查泌尿系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1-3],但传统IVP耗时长,效率较低,且无法动态观察.我院应用带有透视功能的可立式X线机,在实时透视下进行IVP检查,显著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造影效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瑞基;罗东;范真真;张应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