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仁锋;姜殿威;徐哲;闵南
目的 探讨采用ROC曲线参数分析法对影像学分类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的价值,并介绍ROC曲线参数分析软件ROCKIT.方法 2名医师分别对60幅肺部CT图像进行肺结节良恶性5级分类诊断.分别用ROCKIT软件和SPSS软件对他们的诊断结果进行参数法和非参数法ROC曲线分析.结果 对2名医师的诊断结果利用ROCKIT进行参数法ROC分析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士0.039和0.785士0.075(Z=2.056,P=0.040),利用SPSS进行非参数估计时结果分别为0.913士0.042和0.771士0.075.通过ROCKIT软件可绘制光滑的拟合ROC曲线,SPSS软件可绘制不光滑的经验ROC曲线.结论 当有序分类资料样本量适中时,参数估计一般均无偏倚,非参数估计的结果可能小于真实值;ROCKIT软件是双正态参数法ROC曲线分析的有力工具.
作者:潘清;陈卉;马宇晶;沙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患者女,54岁,以“甲状腺占位”入院.患者偶有饮水呛咳,无明显声音嘶哑.查体:右侧甲状腺可触及约30 mm×20 mm肿物,质软,界清,左侧甲状腺触诊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钙定量2.91 mmol/L,血清磷定量0.85 mmol/L,碱性磷酸酶236 IU/L,尿钙12.27 mmol/24 h,促甲状腺素2.78 IU/L,FT3 4.58 pmol/L,FT4 15.64 pmol/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5.29 IU/L,甲状腺球蛋白10.16 ng/ml.颈部CT:右侧甲状腺后方见约2.4 cm×1.8 cm占位性病变,密度不均匀,实质部分CT值约113 HU,低密度区CT值约21 HU(图1),甲状腺右叶受压前移.甲状腺左叶见约0.6cm×0.5cm低密度区,边缘较清,CT值75 HU.
作者:孙红霞;初建国;沈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1.5T MR兔坐骨神经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的优b值.方法 采用400~1400 s/mm2之间的6个不同b值对10只新西兰兔在1.5T MR上行32方向DTI,并进行纤维束示踪重建,测量并评价不同b值下纤维束数量、平均长度、FA、ADC、SNR,并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对总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b=1000 s/mm2时纤维束数量和平均长度均高于其他b值,成像质量在6个不同b值图像中为佳,与其他b值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b值下纤维束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和SNR随b值升高而下降.结论 1.5T MR兔坐骨神经DTI纤维束示踪成像的优b值为1000 s/mm2.
作者:孙翀鹏;许乙凯;陈妙玲;陈顺;李新春;朱巧洪;伍筱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的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5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致嗅觉功能障碍的患者(患病组)纳入研究,其中14例嗅觉功能丧失,11例嗅觉功能减退.以25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Sniffin Sticks嗅觉功能测试及3D MRI.患病组中11例于2~6个月后复查嗅觉功能及MRI.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病组双侧嗅球体积显著减小(P均<0.05).患病组中,嗅觉丧失患者的嗅球体积小于嗅觉减退者(P<0.05).11例复查患者中,4例嗅觉功能好转,嗅球体积较前增大;7例嗅觉功能及嗅球体积无明显变化.结论 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具有相关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嗅球体积减小可以反映嗅觉障碍的程度.
作者:高小幼;苗延巍;沈晶;丛瑞;伍建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单脐动脉(SUA)与其伴发畸形的关系及单纯SUA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筛查的12 542胎,将其中92胎SUA分为2组:单纯SUA组(A组,n=46)及SUA合并畸形组(B组,n=46).正常组(C组)为与SUA胎儿同期出生、经随访追踪无异常的46胎.观察SUA合并畸形的种类和比例,对比A、B组SUA胎儿围生期死亡率,并分析SUA胎儿与正常胎儿出生时的体质量、体长及孕龄等.结果 B组围生期死亡率(78.26%,36/46)显著高于A组(2.17%,1/46,P<0.01).SUA伴发畸形几乎涵盖所有系统,与多种严重复杂畸形相关联.与正常胎儿相比,SUA胎儿出生体质量、体长及孕龄较正常胎儿偏小,但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及小于胎龄儿(SGR)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UA可伴发多种畸形;SUA伴发畸形胎儿的围生期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纯SUA,后者因脐带动脉的代偿功能而相对预后良好.
作者:宝波;周启昌;蒲大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SAPHO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9例病变累及前上胸壁,X线、CT表现为骨及肋软骨硬化、肥厚,关节破坏、强直,胸骨柄、锁骨近端和第1肋软骨受累,其中双侧不对称受累8例,双侧对称性受累7例,单侧受累4例.10例柄胸联合受累,6例第2肋软骨受累.5例伴有脊柱病变,X线、CT表现为多发椎体终板侵蚀、硬化,椎旁骨化,椎间隙变窄,椎体楔形变;MRI表现为椎体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3例伴骶髂关节受累,X线和CT表现为关节破坏、强直.结论 前上胸壁病变是SAPHO综合征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记存;陈勇;崔建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胎盘植入的MRI表现特点及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盘植入患者14例,总结其MRI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 14例证实为胎盘植入的患者,产前MRI疑诊11例(11/14,78.57%)胎盘植入,表现为胎盘不均匀增厚,部分或完全覆盖子宫颈口;胎盘植入部子宫壁明显变薄,局部胎盘与子宫壁分界不清,可穿透子宫壁,侵袭邻近器官(如膀胱);可见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出血或血肿影;3例(3/14,21.43%)MRI未见确切胎盘植入征象.结论 产前MRI对于诊断胎盘植入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春梅;张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 CT及MR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pPNET患者进行CT平扫(n=16)及CT平扫十增强扫描(n=12)、MR平扫(n=14)及MR平扫十增强扫描(n=9),分析其CT、MR1及病理学特点.结果 病变位于颈段7例,颈胸段1例,胸段1例,腰骶段6例,多发1例;其中累及椎体1例,椎体及附件10例,椎管内2例,椎旁3例.病灶均呈浸润性生长;5例椎体出现病理性压缩骨折,5例肿瘤内见钙化,无椎间盘受累、骨膜反应及瘤骨形成;CT表现为成骨性、溶骨性及混合性骨质破坏(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伴周围较大实体软组织肿块样改变;MR平扫表现为混杂T1WI、T2WI信号,增强扫描中病变不均匀强化,软组织内有囊变坏死区,血供丰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PNET均出现CD99特征性膜表达以及不同程度的神经性标记物NSE、Syn、CgA表达.结论 脊柱pPNE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及MR能显示肿瘤大小、内部结构、范围毗邻,有助于鉴别诊断;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作者:韩嵩博;袁慧书;李敏;柳晨;周新刚;陆敏;邵宏权;马永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供血儿”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7例TTTS孕妇及19名正常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孕妇,测量脐动脉、脐静脉、静脉导管等血流频谱参数,计算胎儿心胸面积比值及心肌做功指数,重点分析“供血儿”的心功能改变.结果 TTTS“供血儿”中,7胎出现脐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失或反向,1胎发现心脏明显扩大并合并心包积液.“供血儿”静脉导管搏动指数明显高于正常胎儿.结论 TTTS“供血儿”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心功能异常,动态监测心功能状况有助于判断TTTS严重程度,评价干预治疗的疗效.
作者:赵胜;邓又斌;陈欣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与上消化道钡餐(UGI)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敏感度.方法 临床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138例,将其CDUS与UGI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34例手术结果,分析CDUS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38例拟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UGI诊断39例.以UGI为标准,CDUS对“漩涡征”的敏感度为84.62%(33/39),特异度为96.97%(96/99),准确率为93.48%(129/138),假阳性率为3.03%(3/99),假阴性率为15.38%(6/39).CDUS与UGI诊断先天性小儿肠旋转不良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4,P<0.01).结论CDUS能够敏感且较准确地诊断合并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可作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筛查手段.
作者:杨春江;王荞;唐毅;郑鹤琳;范晓;汪朝霞;陈镜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制一种SPECT检查放射性水污染智能防护系统.方法 根据《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中对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标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离辐射传感技术自主研制一种智能化的SPECT放射性水污染防护系统.结果 智能防护系统无需人工干预,可实时防护SPECT放射性水污染,排放废水的放射性浓度低于3.7×102 Bq/L.结论 SPECT放射性水污染智能防护系统可实现放射性废水排放的智能化、自动化,排放废水的放射性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作者:李祥林;殷志杰;李建平;董艳军;邓大平;刘泉源;张迪;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并行磁共振成像技术已在MRI领域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并行成像方法,命名为GRAPPASENSE.此法应用GRAPPA (generalized autocalibrating partially parallel acquisitions)算法内插出部分K空间中心未采集数据,生成更为精确的SC-SENSE (self-calibrating sensitivity encoding)重建算法所需的线圈敏感度函数.标准水模实验证明此方法可改善图像质量.
作者:王达;包尚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是检查泌尿系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1-3],但传统IVP耗时长,效率较低,且无法动态观察.我院应用带有透视功能的可立式X线机,在实时透视下进行IVP检查,显著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造影效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瑞基;罗东;范真真;张应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脂质微泡与高分子聚合物超声造影剂在大鼠肠系膜微循环中的流变学特征.方法 对10只大鼠经股静脉分别注射DiI标记的脂质微泡和高分子聚合物超声造影剂,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种不同造影剂在大鼠肠系膜微循环中的运动情况;比较注射前后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径的变化,测定红细胞与两种造影剂在微循环内的流速.结果 注射后两种造影剂在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内均可随血流移动,仅见少量脂质微泡短暂滞留.注射造影剂前后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两种造影剂在微循环内的流速与红细胞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质微泡和高分子聚合物超声造影剂具有与红细胞相似的微循环流变学特征,均可作为红细胞示踪剂.
作者:张群霞;骆杰;冉海涛;王志刚;郑元义;张辉;钟世根;李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结果 57例肺内支气管囊肿,48例发生于单叶肺,3例累及一侧多叶肺,6例累及双肺多叶.21例CT表现为球灶型,19例呈空腔型,8例呈肿块样型,9例呈蜂窝型.13例含有曲菌球,5例囊壁发生钙化.15例见囊肿周围透亮度增高影,24例见周围条状实变影,4例见邻近肺组织节段性压缩不张,9例见近端引流支气管扩张积液.结论 大部分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作者:尤小芳;侯准;肖湘生;孙希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患者男,40岁,以“右上腹隐痛、低热1个月”入院,无腰痛及血尿等症状.查体:体温38.5℃,腹平软,双肾区无隆起、无压痛,右肾叩击痛阳性.WBC 13.77×109/L.彩超:右肾背侧及下方探及两个低回声肿块,内回声不均匀,其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诊断为后腹腔实性占位.静脉肾盂造影:右肾下极肾盏及肾盂可见弧形压迹,右输尿管未见明显狭窄及扩张.CT:右肾背侧及下方见两个不规则混合密度肿块,大小分别为7.0 cm×10.0 cm、6.9 cm×6.0 cm,密度不均匀,平扫实性部分CT值为25~38 HU,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影,CT值为-17~56 HU;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T值为42~76 HU;右肾受压前移,肾盂受压、变形,肿块与右侧腰大肌相邻,右肾周筋膜增厚(图1、2);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术中见与右肾融为一体的质硬肿块,与腰大肌、下腔静脉及腹膜广泛粘连,侵犯右肾皮质.术后病理:肿物切面呈灰黄色,浸润被膜,输尿管断端及肾周围组织未见肿瘤细胞;免疫组化:S-100(+),CD68(一),SMA(一),Desmin(一).病理:右肾周多发多形性脂肪肉瘤,浸润肾皮质.
作者:李喜;金光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MSCT低剂量扫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评价巨大气管支气管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巨大气管支气管症患者的64层CT扫描资料.扫描覆盖整个胸腔,于深吸气末屏气扫描,参数120 kV,40 mA,记录X线有效剂量.后处理包括双侧主支气管轴位重建、MPR、MinIP、VR及CT仿真支气管镜(CTVB).测量气管、双侧主支气管的矢状径、冠状径及横截面积.结果 4例患者中,大管腔平面气管矢状径为20.2~37.8 mm、冠状径30.1~42.4 mm、横截面积445.1~1241.0 mm2 ;右主支气管大管腔平面的矢状径为13.1~18.9 mm、冠状径为14.5~28.4 mm、横截面积209.6~396.9mm2;左主支气管大管腔平面的矢状径为10.7~19.6 mm、冠状径为14.3~22.3mm、横截面积125.8~324.4mm2;多发气管憩室2例.低剂量扫描的有效剂量为每次0.59~0.70 mSv(平均0.68 mSv),与常规胸部CT比较降低93.33%.结论 多层CT低剂量扫描并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显示巨大气管支气管症的形态学改变,并大大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张奇瑾;陈起航;吴国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喉原发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在以顺铂为基础的放化疗联合治疗过程中灌注参数的变化及CT灌注成像(CTPI)在预测联合放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对29例局部晚期喉鳞癌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放疗剂量达40 Gy、70 Gy时分别进行CTPI,并测量肿瘤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根据第3次检查时的肿瘤体积减小的百分率分为敏感组及不敏感组,并对肿瘤各项灌注参数值进行对比,采用ROC曲线分析对基础(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灌注参数在肿瘤对治疗方案敏感性方面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在敏感组,放疗剂量达40 Gy、70 Gy时,灌注参数BF明显下降(P=0.04和0.01);放疗剂量为40 Gy时灌注参数BV明显下降(P=0.04),70 Gy时减低更加明显(P=0.01);肿瘤基础BV在预测肿瘤对治疗方案敏感性方面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100%和83.00%;40Gy以后,灌注参数BV的预测价值高于BF和MTT.结论 CT灌注成像在明确局部晚期喉鳞癌对以顺珀为基础的放化疗联合治疗方案的敏感性方面有预测价值.
作者:高光峰;龙淼淼;沈文;祁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3.0T MR DTI诊断慢性脊髓型颈椎病的价值.方法 应用SE-EPI序列对64例病程超过2年的慢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SM组)和3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颈髓DTI.将颈髓分为上、中、下三段,分析CSM组各段颈髓ADC值、FA值、纵向本征(λL)值及横向本征(λT)值的变化.结果 所有受检者颈髓DTI显示满意.CSM组上、中、下各段颈髓的ADC值(F=251.20)、FA值(F=47.54)、λL值(F=210.14)、λT值(F=10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对照组上、中、下各段颈髓的平均ADC值为(0.81士0.06)×10-3mm2/s,FA值为0.65士0.04,λL值为(1.66士0.10)×10-3mrm2/s,λT值为(0.47士0.04)×10-3mm2/s,在颈髓各节段之间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CSM组直接受压部位处ADC、FA、λL、λT的t值分别为20.84、12.53、6.00和2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ADC、FA、λL和λT能够检测颈髓微观结构的变化.DTI是判定慢性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范围和受损程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宗会迁;刘怀军;宋鹏;柳青;付凯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64排容积CT全胰腺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定量分析不同患病时间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灌注参数,初步探讨其在反映糖尿病患者胰腺微循环中的作用.方法 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病时间分为3组,A组13例,病程1~5年,B组16例,病程6~10年,C组25例,病程>10年,行64排容积CT全胰腺灌注检查,测量胰腺头、颈、体和尾部实质的径线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流容积(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各组内胰腺不同部位(头、颈、体和尾部)比较,灌注参数(BV、BF、MTT、PS和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A组与B、C组比较,胰腺头、体部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比较,胰腺颈部MTT、BF及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A组与C组比较,胰腺体、尾部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组比较,胰腺尾部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胰腺CT灌注成像对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微循环情况有一定价值.
作者:崔斌;赵长伶;贺建新;张晓锦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