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陈瑞;易道喜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 树脂核, 全瓷冠
摘要:目的:评价玻璃纤维桩在前牙修复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前牙残冠残根56例患者,共计72颗患牙,均已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制作玻璃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然后进行全瓷冠修复.经6~24月随访,对修复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修复成功率为94.4%,且无冠变色、根折、桩折现象的发生.结论:纤维桩树脂核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且不易造成根管壁折裂,长期效果仍待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颧脂肪垫悬吊技术辅以SMAS折叠的中面部除皱术

    目的:出于中面部提升简单化的趋势,介绍一种颧脂肪垫提升和SMAS移位的除皱技术.以期改善颧下区域空虚、鼻唇沟加深等中面部老化的问题.方法:采用一种中面部年轻化方法,行颊部耳前SMAS折叠,同时将下垂的颧脂垫缝线悬吊于耳前筋膜,使老化中面部维持长期的提升效果.结果:2006~2010年,在52例面部除皱术中运用该技术,中面部提升效果维持时间长,恢复期短,无面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皮下层的安全剥离避免了面神经分支的损伤.颧脂肪垫悬吊技术辅以SMAS折叠术,避免了较长的恢复期和深层剥离可能导致的损伤.这种方法可作为独立的中面部手术在局麻下实施,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持久.

    作者:张志宏;李文志;欧阳钟石;王佳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白藜芦醇对衰老小鼠GSH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皮肤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健康4月龄昆明种小鼠12只,作为青年对照组(A);健康18月龄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成5组:老年空白对照组(B)、老年阳性对照组(C)、老年绞股蓝皂苷时照组(D)、老年白藜芦醇高剂量组(E)、老年白藜芦醇低剂量组(F).每日灌胃给药,以生化分析方法测定GSH及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结果:与青年对照组对比其余五个老年组的GSH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在药物的作用下明显提高.结论:白藜芦醇能够延缓小鼠的衰老.

    作者:张效莉;吴景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的治疗进展

    随着烧伤治疗技术的发展,面部烧伤后遗留瘢痕逐渐减少,但创面愈合后,可有时间不等的色素沉着[1] ,皮肤色泽加深变为浅褐色或棕色,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加重色素沉着,影响患者的面貌,常给患者带米精神上的较人负担.因此,早期消除色素沉着,是目前面部烧伤治疗与康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谭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因创伤致软组织缺损187例.皮瓣大面积14cm×13cm,小4cm×3cm.结果:修复小腿下段113例皆获成功,伤口1期愈合,11例皮肤边缘坏死,换药治愈,4例坏死面积较大,经换药,邮票植皮且治愈,足及踝部修复54例,伤口1期愈合,5例局部坏死,经换药后获治愈.结论:应用逆行腓肠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有效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此皮瓣血运丰富,手术操作简便.

    作者:肖建林;刘雄;卢吉平;牛永刚;丁寿勇;廖前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护理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种慢性眼表疾病,除影响美观外,还可引起眼部刺激症状.若胬肉进入角膜瞳孔区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复发性翼状胬肉可引起睑球粘连、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翼状胬肉的病因复杂,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施行手术切除,但传统的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高达20%~70%[1] .

    作者:华玉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整形美容受术者术后心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及其意义

    目的:整形美容外科由于受术群体的特殊性因而术后心理并发症发生率可能更高,发生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因此,了解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特征和术后心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助于提高整形美容外科医护人员对受术者术后心理并发症的认识,加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统计自2009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接受5种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的314例受术者,分析其主要的心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手术引起的非特异性生理并发症如瘀血、瘀斑、不确定的身体不适外,其它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受术者术后心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术后心理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生理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失望.其中面部除皱术受术者焦虑发生率高为85.7%;隆鼻术、眼部整形术受术者术后失望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67.1%、65.6%;而隆乳术受术者抑郁和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分别为86.8%、92.1%;受术者术后心理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受术者年龄之间关系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5~55岁的受术者心理并发症发生率高为88.1%;其次是21~34岁的受术者;20岁以下受术者心理并发症发生率低为57.1%.结论: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不同于其它外科手术,术后的心理问题需要给予高度关注,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手术种类、年龄等因素有关.

    作者:黄海玲;刘宏伟;佘文莉;刘晖;谢波;肖丽玲;邵建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重建附着牙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及评估应用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重建牙龈周围附着软组织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2009年7月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牙周科及种植中心接受附着牙龈缺失、Mille Ⅰ、Ⅱ退缩、牙龈笑线不佳、牙龈乳头退缩导致的黑三角的患者25例,接受了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游离移植(共11颗种植体区域),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22~54岁,平均38岁.临床追踪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愈合情况.医患进行美学评价.结果:25例患者中除3例在术后再次进行冠向复位技术,其余2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医患评价美学效果良好.15例在移植术后1年牙龈周围均增加3mm宽的附着牙龈.术后1年时移植的上皮下结缔组织收缩率为25%.结论:上皮下结缔组织瓣移植可有效地重建周围附着软组织美学外形和功能重建,移植后疗效满意,

    作者:梁照忠;包旭英;王新平;关丽萍;吴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玻璃纤维桩在前牙修复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前牙残冠残根56例患者,共计72颗患牙,均已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制作玻璃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然后进行全瓷冠修复.经6~24月随访,对修复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修复成功率为94.4%,且无冠变色、根折、桩折现象的发生.结论:纤维桩树脂核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且不易造成根管壁折裂,长期效果仍待观察.

    作者:陈瑞;易道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氟离子浓度对纯钛卡环疲劳强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氟离子浓度对纯钛卡环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品卡环蜡型制作的纯钛卡环20个,分4组,分别在[F-] =0ppm、500ppm、750ppm,1000ppm的人工唾液中进行测试,初始载荷和疲劳失效前的载荷循环次数被自动记录.疲劳裂纹进行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纯钛卡环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初始载荷无差异(P>0.05),在不舍氟的人工唾液中的循环次数高,而随着氟离子浓度增大循环次数降低,分析表明4组之间的疲劳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纯钛卡环的疲劳强度随着氟离子浓度增大而下降.

    作者:王仕刚;李天侠;罗晓婷;樊久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后牙纵折综合治疗40例体会

    牙隐裂、牙折裂是临床上常见的非龋性牙体疾病.牙纵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牙折裂类型,对该型患牙以往均予以拔除.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发展,对于折裂牙的保存治疗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我科自2002~2006年,有条件地选择纵折早期活髓牙,对并进行保存性综合治疗,经4年临床观察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於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下颌全牙弓后移量及后界的测量

    目的:研究下颌牙弓的有效后移量及找寻下颌牙弓移动的后界.方法:选取涉及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或下颌第三磨牙缺失的病例18例(男6例,女12例).采用种植支抗牵引下牙弓向远中,治疗完成时所有病例均明确到达下颌牙弓后界,即下颌第二磨牙远中到达下颌升支前缘软组织交界处.应用治疗前后的曲断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远中到升支前缘的距离.结果:下颌第二磨牙后移量为(3.49±1.21)mm;治疗后磨牙后间隙的长度为(4.43±0.97)mm.结论:下颌牙弓可确定性地实现整体后移;大后移量由磨牙后间隙的长度决定;其后界止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与下颌升支前缘软组织交界处.

    作者:韩剑丽;刘进;葛元输;郭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绿色荧光标记共培养睾丸体细胞体内、外培养观察

    目的:对Wistar大鼠睾丸间质体细胞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为进一步标记睾丸间质体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实验奠定基础.方法:获取Wistar大鼠睾丸间质体细胞,用慢病毒转载绿色荧光对其转染标记,体外培养,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生长、增殖等情况.回植于去势鼠体内,培养一定时期后取心脏血进行雄激素的检测.结果:睾丸间质体细胞于90h后,在荧光显微镜蓝光激发波长下,可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转染率达80%.传代后的细胞仍能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回植后血清学检测有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激素检出.结论:经GFP转染后的睾丸间质体细胞仍具有睾丸间质体细胞的特性.采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标记睾丸体细胞中梭形及不规则形细胞(SLCs等)转染细胞效率高且持久,简便有效,且能保持睾丸间质体细胞原有生物学特性.

    作者:李鸣;徐枫;徐红霞;王晓云;樊星;毕宏达;邢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针高频电凝在体表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小针高频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治疗效果、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7月~2010年12月应用小针高频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876例,共913处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共913处病变,治愈率58.16%,显效率30.23%,门诊随访时间6~20个月.108处出现色素沉着(11.8%),45处出现表浅性瘢痕(4.9%),3处出现局部感染(0.3%),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及意外损伤.结论:小针高频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是-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中小面积体表血管瘤及残余血管瘤的治疗,能较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结构的解剖形态和功能,加速血管瘤的消退.

    作者:陈石海;吴伟民;于海生;刘庆丰;韦强;廖明德;蒙旭昌;马珂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开窗负压引流术在下颌骨囊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并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开窗术治疗方法相比较,探讨下颌骨囊肿治疗中保存颌骨功能及颌面外形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采用开窗负压引流术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病例32例,平均负压引流18个月,通过摄X片及CT观察术后病灶变化,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角化囊肿14例,造釉细胞瘤12例,含牙囊肿6例,30例术后囊腔有明显缩小,2例无变化.结论: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能够消除病变引起骨膨隆破坏所致的颌面畸形.

    作者:王鸿;廖天安;蒋封运;符良斌;胡广伟;邓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国人上颌美学区牙颈部形态测量及分析

    目的:通过对上颌离体前牙及前磨牙颈部形态的测量及分析,获取自然牙颈部的精确数据,指导上颌美学区种植美学修复及种植体美学基台的设计研发.方法:采用高精度游标卡尺对1 788颗离体上颌自然牙(中切牙366颗,侧切牙392颗,尖牙373颗,第一前磨牙313颗,第二前磨牙344颗)的牙颈曲度,颈部宽度和厚度,釉牙骨质界(CEJ)下1.5mm处颈宽、颈厚进行系统测量.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测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获得了国人上颌前牙及前磨牙颈部的精确数据(各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大、小值,25%、50%、75%四分位间距值).结论:所得数据填补了国人牙颈部数据测量的空白,同时对CAD/CAM瓷冠颈部制作,上颌美学区种植体直径的合理选择,以及对种植体牙龈美学成型基台的设计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者:马兆峰;李石;宋应亮;于世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项部脂肪垫剪吸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项部脂肪垫过度肥厚在农村成年女性中较多见,在患者病史中多有局部软组织被扭捏的历史.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术后常遗留明显瘢痕,绝大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近年来有人运用单纯的脂肪抽吸术,虽可减少瘢痕形成,但由于脂肪垫的组织特点,常使得手术异常艰难,手术并发症较多[1] .

    作者:朱巧燕;陈丽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磨骨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磨骨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和接受,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对18例求美者实施磨骨术,均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飞跃;王聪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Abbe瓣结合口唇局部皮瓣在上唇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Abbe瓣结合口唇周围局部皮瓣修复上唇组织缺损畸形的方法.方法:自2001~2010年,我科应用Abbe瓣联合上唇外侧皮瓣和鼻唇沟皮瓣修复上唇组织缺损22例.结果:22例患者经Abbe瓣及口唇局部皮瓣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上唇外形良好.结论:用Abbe瓣结合口唇局部皮瓣修复上唇组织缺损畸形,血运可靠,修复效果满意,具有很强的临床推广性.

    作者:张春莉;张锤;苏晓光;赵雪莲;张卓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美容行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大量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提高该行业整体素质,促进其发展.而课程体系构建,尤其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为此,我院对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改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周鸿波;赵丽;侯慧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水蛭素对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bFGF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检测水蛭素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水蛭素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水蛭素作用人成纤维细胞24h后,bFGF、TGFβ1的mRNA和bFGF、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浓度为0.156~2.5 U/L的水蛭素可下调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bFGF的mRNA、蛋白的表达,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蛭素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促进其分泌bFGF.结论:水蛭素抑制瘢痕可调节bFGF、TGFβ1分泌,由此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进一步抑制瘢痕形成.

    作者:郭睿;农晓琳;邓凌;李佳荃;李菊裳;黎燕宁;李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