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陈瑞;易道喜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 树脂核, 全瓷冠
摘要:目的:评价玻璃纤维桩在前牙修复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前牙残冠残根56例患者,共计72颗患牙,均已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制作玻璃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然后进行全瓷冠修复.经6~24月随访,对修复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修复成功率为94.4%,且无冠变色、根折、桩折现象的发生.结论:纤维桩树脂核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且不易造成根管壁折裂,长期效果仍待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紧张素Ⅱ对创伤愈合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不同浓度AngⅡ对创面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ngⅡ作用于小鼠新鲜创面,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同面积创面中S(DNA合成期)期成纤维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可有效促进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使创面愈合加快.结论:AngⅡ可促使局部创面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加快创面愈合,且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韩喜莉;李红光;张宝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4-3-3θ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研究14-3-3θ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4-3-3θ在66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4-3-3θ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无关(P>0.05);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组14-3-3θ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远高于ER阳性组(P<0.01).结论:14-3-3θ与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童超;刘雯;李南林;王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磨骨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磨骨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和接受,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对18例求美者实施磨骨术,均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飞跃;王聪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眶外缘眼轮匝肌舒平悬吊法在除皱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除皱术中应用眶外侧眼轮匝肌舒平悬吊法矫正鱼尾纹和外眼角下垂的效果.方法:除皱术中采用眼轮匝肌浅面分离至外眦,彻底松解鱼尾纹;再将眶外侧眼轮匝肌外缘向外、上方舒平并悬吊至颞浅筋膜,矫正鱼尾纹和外眼角下垂.结果:此法2003-2010年临床应用591例.就医者随访2~51个月,鱼尾纹和外眼角下垂改善效果明显,无并发症.结论:此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有效矫正了鱼尾纹和外眼角下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除皱方法.

    作者:王太玲;王佳琦;郭鑫;于浩;郑行跃;宋维铭;杨文爽;吴佳君;邹翀;薛文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含肾上腺素的肿胀麻醉技术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含肾上腺素的肿胀麻醉技术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含肾上腺素30μg、利多卡因60mg共6ml肿胀液行肿胀麻醉,对170例受术者实施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结果:所有受术者麻醉满意,麻醉维持4~7h.术中皮下小动脉、小静脉痉挛,切断的小血管断端无流血,术后无反应性出血,皮肤无坏死,切口一期愈合.结论: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时含肾上腺素30μg的肿胀麻醉方法是一种安全,简单和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施问国;牟北平;郑玉林;李罡;高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防治超长任意型皮瓣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背部超长任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大鼠血清中TNF-α及皮瓣中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背部皮瓣模型,术后即刻腹腔内一次性大剂量注射地塞米松,皮瓣下均匀滴注bFGF,术后24h内观察TNF-α及ICAM-1的变化,术后7天观察皮瓣成活率及组织学变化.结果:皮瓣成活率联合用药组(58.2±5.2)%>bFGF组(50.5±3.9)%>地塞米松组(48.7±4.2)%>对照组(39.5±3.7)%,(F=32.08,P<0.01);联合用药组与地塞米松组较对照组及bFGF组血清中TNF-α含量达高峰时间更晚,峰值更低,且各组均于术后24h下降明显;各组于术后4h皮瓣组织的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均呈现ICAM-1的mRNA表达,并均于术后8h呈现ICAM-1阳性蛋白表达高峰,对照组及bFGF组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组和地塞米松组(P<0.01),之后缓慢下降,术后12h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地塞米松和bFGF均能促进皮瓣成活,且地塞米松+bFGF促进皮瓣成活优于单用地塞米松和单用bFGF.地塞米松能够延迟血清中TNF-α达到峰值的时间,显著降低其峰值含量,并通过抑制皮瓣中ICAM-1,干预炎症反应起始过程,从而减轻皮瓣炎症反应.

    作者:蔺洁;仇树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护理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种慢性眼表疾病,除影响美观外,还可引起眼部刺激症状.若胬肉进入角膜瞳孔区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复发性翼状胬肉可引起睑球粘连、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翼状胬肉的病因复杂,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施行手术切除,但传统的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高达20%~70%[1] .

    作者:华玉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项部脂肪垫剪吸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项部脂肪垫过度肥厚在农村成年女性中较多见,在患者病史中多有局部软组织被扭捏的历史.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术后常遗留明显瘢痕,绝大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近年来有人运用单纯的脂肪抽吸术,虽可减少瘢痕形成,但由于脂肪垫的组织特点,常使得手术异常艰难,手术并发症较多[1] .

    作者:朱巧燕;陈丽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北虫草提取物延缓皮肤衰老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北虫草提取物对延缓D-半乳糖所致小鼠皮肤组织衰老的作用.方法:昆明种3月龄小鼠7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各给药组、模型组和阳性组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连续注射42天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正常组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各给药组造模的同时皮肤涂布给药,42天后取背部皮肤检测.结果:北虫草提取物能够增加衰老小鼠的含水量和SOD活力,降低皮肤中MDA含量.结论:北虫草提取物具有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作者:黄国鑫;严钦惠;张仲敏;吕在坤;任薇;苏子仁;赵学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rouzon综合征一例的护理对策与体会

    Crouzon综合征是-种因颅缝过早闭合导致颅面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综合畸形,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1] .其表现为颅缝早闭及颅面骨发育不良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颅面畸形.颅缝早闭可以发生在冠状、矢状或人字颅缝,从而造成各种畸形头(如塔头、舟状头、三角头等).

    作者:贺华;李俊敏;国霞;李志华;边静;刘静;冯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因创伤致软组织缺损187例.皮瓣大面积14cm×13cm,小4cm×3cm.结果:修复小腿下段113例皆获成功,伤口1期愈合,11例皮肤边缘坏死,换药治愈,4例坏死面积较大,经换药,邮票植皮且治愈,足及踝部修复54例,伤口1期愈合,5例局部坏死,经换药后获治愈.结论:应用逆行腓肠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有效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此皮瓣血运丰富,手术操作简便.

    作者:肖建林;刘雄;卢吉平;牛永刚;丁寿勇;廖前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颏部双阶梯水平截骨术在严重小颏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严重小颏畸形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口内切口行颏部双阶梯水平截骨前移并坚固内固定,以增加颏突度和颏长度,改善颏部形态.结果:2003年10月~2010年9月共治疗25例,术后患者颏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颏部平均前移12mm,重塑的颏部外形满意,随访6个月~4年,手术效果稳定,截骨区骨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颏部双阶梯水平截骨前移术治疗严重小颏畸形,可明显改善颏部形态,协调面部轮廓比例关系,效果显著.

    作者:卢建建;滕利;靳小雷;徐家杰;张超;张波;许美邦;解芳;田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的治疗进展

    随着烧伤治疗技术的发展,面部烧伤后遗留瘢痕逐渐减少,但创面愈合后,可有时间不等的色素沉着[1] ,皮肤色泽加深变为浅褐色或棕色,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加重色素沉着,影响患者的面貌,常给患者带米精神上的较人负担.因此,早期消除色素沉着,是目前面部烧伤治疗与康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谭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壳聚糖中药面膜的研制

    目的:研制具有抗菌、美白、保湿功能的壳聚糖中药面膜.方法:以白芷、黄芩、栀子,金银花、蒲公英提取液为中药原料,以壳聚糖为配伍成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明胶为成膜物质,对面膜配方及中药加入方式进行优化.结果:确定面膜制备的佳配方为,3%的壳聚糖溶胶30ml,1%羧甲基纤维素钠和1%明胶组成的复合溶胶20ml,8%的白芷提取液2ml,8%黄芩、栀子、金银花、蒲公英混合提取液8ml.结论:该面膜经初步试用具有-定保湿、美白和抗菌功能,可用于日常皮肤护理.

    作者:徐晶;管春梅;王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针高频电凝在体表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小针高频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治疗效果、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7月~2010年12月应用小针高频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876例,共913处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共913处病变,治愈率58.16%,显效率30.23%,门诊随访时间6~20个月.108处出现色素沉着(11.8%),45处出现表浅性瘢痕(4.9%),3处出现局部感染(0.3%),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及意外损伤.结论:小针高频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是-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中小面积体表血管瘤及残余血管瘤的治疗,能较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结构的解剖形态和功能,加速血管瘤的消退.

    作者:陈石海;吴伟民;于海生;刘庆丰;韦强;廖明德;蒙旭昌;马珂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长圆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长圆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分组设计原则设立长圆针治疗组和毫针对照组,两组均结合局部毫针围刺及毫针排刺枕部、项部规律性阿是穴,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83例,治愈率68.67%,总有效率96.39%;对照组78例,治愈率47.45%,总有效率83.3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圆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宝强;李江舟;张书剑;吴景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乳牙滞留对牙颌面发育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乳牙滞留对恒牙萌出及牙颌面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诊治的400例患者,共2011颗滞留乳牙进行分析,年龄5~18岁.结果:滞留乳牙以下颌乳中切牙多,占24.99%;健康状况正常的有210例,仅占10.42%;其中在有继承恒牙的1994颗中,萌出正常的仅202颗,占10.13%.结论:乳牙滞留可影响患者的牙颌面发育,导致错(牙台)畸形.

    作者:赵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下颌智齿冠周炎致面颊瘘22例临床分析

    由于人类下颌骨有退化的倾向,智齿(第三磨牙)常致阻生.由于智齿的萌出不全,牙冠表面覆盖着龈瓣,-旦遇有感染,很易引起炎症,称为智齿冠周炎.此病多发于青壮年,其中以下颌智齿冠周炎为多见.如果炎症未被控制,可向周围扩散引起各种并发症.面颊瘘则是较为常见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杨重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晶磨削术治疗面部凹陷性瘢痕疗效观察

    面部凹陷性瘢痕常由多种原因引起,治疗比较困难,明显影响患者外观美容及社会交往.目前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2005年2月~2008年12月,笔者应用微晶磨削术治疗68例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书林;沈新华;魏国祥;郝思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改良的中下面部三维综合除皱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应用改进的综合方法对中下面部进行三维除皱术,以恢复年轻时的面部立体轮廓形态.方法:局部麻醉下进行中下面部三维除皱术,术中应用了改进的筋膜悬吊、面颊部软组织折叠,下颌部超声去脂、面部局部吸脂、脂肪充填等手术方法;其中将传统的筋膜悬吊改进为多层次的分段提紧和选择性的连续提紧方法.结果:2006年1月~2009年10月间,采用此法完成手术56例,不仅提高了除皱效果,还减少了愈合后瘢痕的形成.结论:通过以上手术方法不仅术后除皱效果良好,而且使面部轮廓形态得到了显著改善,三维面部年轻化的概念也得到了体现.

    作者:王晓媛;王雪顽;田丽萍;齐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