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宪文;范文林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pidermodysplasiaverruciformis,EV)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皮肤疾患[1-2] .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及某些特定亚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等与EV的发病有关,EV患者对特定亚型的HPV易感性明显增高,全身泛发扁平疣样和/或花斑癣样损害,日光暴露部位的皮损发生皮肤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其中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3-6] .
作者:察鹏飞;陈阳;彭铮;张成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参考,讨论牙髓干细胞作为骨组织修复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大鼠牙髓干细胞,离心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培养,通过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二者形态差异;流式细胞技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间质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MM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特定的成骨诱导液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成骨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结果:分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牙髓干细胞形态学以及生长特性具有相似性,且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牙髓干细胞第4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7天进入平台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4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8天进入平台期;经过成骨诱导后二者都具备成骨样细胞分化能力,牙髓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后的骨钙素表达上与骨髓间充质细胞有着相似的能力;牙本质泌涎蛋白表达阳性.结论:牙髓干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都具有成骨分化能力,但牙髓干细胞细胞成分相对复杂,增殖能力较强.
作者:翟旭;曹蕊;蔡磊;武京国;孙雪健;吕长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出于中面部提升简单化的趋势,介绍一种颧脂肪垫提升和SMAS移位的除皱技术.以期改善颧下区域空虚、鼻唇沟加深等中面部老化的问题.方法:采用一种中面部年轻化方法,行颊部耳前SMAS折叠,同时将下垂的颧脂垫缝线悬吊于耳前筋膜,使老化中面部维持长期的提升效果.结果:2006~2010年,在52例面部除皱术中运用该技术,中面部提升效果维持时间长,恢复期短,无面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皮下层的安全剥离避免了面神经分支的损伤.颧脂肪垫悬吊技术辅以SMAS折叠术,避免了较长的恢复期和深层剥离可能导致的损伤.这种方法可作为独立的中面部手术在局麻下实施,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持久.
作者:张志宏;李文志;欧阳钟石;王佳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牙滞留对恒牙萌出及牙颌面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诊治的400例患者,共2011颗滞留乳牙进行分析,年龄5~18岁.结果:滞留乳牙以下颌乳中切牙多,占24.99%;健康状况正常的有210例,仅占10.42%;其中在有继承恒牙的1994颗中,萌出正常的仅202颗,占10.13%.结论:乳牙滞留可影响患者的牙颌面发育,导致错(牙台)畸形.
作者:赵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将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用于面部轮廓整形的方法和体会.方法:采用肿胀吸脂术抽吸皮下脂肪,将抽吸出的自体颗粒脂肪经过离心、提纯后超量30%均匀注射于面部标记区域,多层次多隧道注射,以改善面部轮廓.结果:269例就医者495个注射部位,脂肪移植量1~40ml.随访时间3~36个月,效果较满意.无脂肪液化、感染破溃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持久.结论: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面部软组织填充手术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面部轮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成胜;石蕾;黄元生;马自勤;丁平;赵向成;邹先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改良Z成形术联合活血化瘀中药(田七、丹参)治疗重度内眦赘皮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Z成形术的基本原理,明确固定标志,对重度内眦赘皮实施手术,手术当天开始服用活血化瘀中药,连续7天.结果:术后观察重度内眦赘皮的就医者,经6~12个月随访,术后赘皮消失、泪阜外露适度、睑裂开大并与内眦间距比例协调,内眦角形态良好、睑裂美观自然,所有就医者内眦处手术痕迹不显.结论:本改良Z成形术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重度内眦赘皮,术后效果好、无复发,手术痕迹不显,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江;孟令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并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开窗术治疗方法相比较,探讨下颌骨囊肿治疗中保存颌骨功能及颌面外形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采用开窗负压引流术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病例32例,平均负压引流18个月,通过摄X片及CT观察术后病灶变化,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角化囊肿14例,造釉细胞瘤12例,含牙囊肿6例,30例术后囊腔有明显缩小,2例无变化.结论: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能够消除病变引起骨膨隆破坏所致的颌面畸形.
作者:王鸿;廖天安;蒋封运;符良斌;胡广伟;邓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种慢性眼表疾病,除影响美观外,还可引起眼部刺激症状.若胬肉进入角膜瞳孔区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复发性翼状胬肉可引起睑球粘连、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翼状胬肉的病因复杂,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施行手术切除,但传统的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高达20%~70%[1] .
作者:华玉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含肾上腺素的肿胀麻醉技术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含肾上腺素30μg、利多卡因60mg共6ml肿胀液行肿胀麻醉,对170例受术者实施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结果:所有受术者麻醉满意,麻醉维持4~7h.术中皮下小动脉、小静脉痉挛,切断的小血管断端无流血,术后无反应性出血,皮肤无坏死,切口一期愈合.结论: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时含肾上腺素30μg的肿胀麻醉方法是一种安全,简单和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施问国;牟北平;郑玉林;李罡;高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mia,MH)是-种与药物和遗传相关的骨骼肌代谢紊乱状态,多表现为吸入强效全身麻醉药(氟烷、恩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及去极化肌松药琥珀酰胆碱后诱发的骨骼肌高代谢综合征,少数人也可因剧烈运动和发热而诱发.MH的典型表现为与骨骼肌高代谢相关的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二氧化碳排出增多、机体耗氧增加、酸中毒、肌肉强直及横纹肌溶解等[1-3] .
作者:柯家祥;袁家德;靳方方;朱志军;周晓力;许庆健;邱明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整形美容外科由于受术群体的特殊性因而术后心理并发症发生率可能更高,发生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因此,了解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特征和术后心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助于提高整形美容外科医护人员对受术者术后心理并发症的认识,加强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统计自2009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接受5种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的314例受术者,分析其主要的心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手术引起的非特异性生理并发症如瘀血、瘀斑、不确定的身体不适外,其它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受术者术后心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术后心理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生理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失望.其中面部除皱术受术者焦虑发生率高为85.7%;隆鼻术、眼部整形术受术者术后失望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67.1%、65.6%;而隆乳术受术者抑郁和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分别为86.8%、92.1%;受术者术后心理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受术者年龄之间关系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5~55岁的受术者心理并发症发生率高为88.1%;其次是21~34岁的受术者;20岁以下受术者心理并发症发生率低为57.1%.结论: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不同于其它外科手术,术后的心理问题需要给予高度关注,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手术种类、年龄等因素有关.
作者:黄海玲;刘宏伟;佘文莉;刘晖;谢波;肖丽玲;邵建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外科临床工作中,由于骨缺损或者组织填充需要而要求植骨的情况十分多见,但自体骨的来源有限,体积、形态的塑造均受到很大限制,且会对供区组织的连续造成破坏,并有引起并发症的风险;异体植骨可能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少数甚至可引发传染性疾病,所以两者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人工骨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刘家祺;亓发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激光已被广泛应用于祛除胎记和文身,在治疗中注意防护操作者和患者的眼睛不受激光伤害至关重要[1] .我科自2004年7月~2010年12月探讨用手法保护眼球激光祛除文眼线56例,疗效显著,无后遗症产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辉;韦文朗;梁桂枝;杨敬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氟比洛酚酯用于隆乳术后镇痛的效果,探讨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门诊或术后短期留院观察行硅胶假体隆乳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经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全麻术后,要求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自控镇痛(F)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P)组和凯酚100mg(K)组,拒绝实施术后镇痛的患者作为对照(C)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恢复室留置时间,24 h内数字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在恢复室的留置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组和K组患者术后即刻和6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F组比较24 h内均无统计学差异,镇痛疗效依次为:F组>P组>K组>C组;患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P组
作者:孙焱芫;于晓荣;刘晓华;张巧梅;董海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长圆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分组设计原则设立长圆针治疗组和毫针对照组,两组均结合局部毫针围刺及毫针排刺枕部、项部规律性阿是穴,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83例,治愈率68.67%,总有效率96.39%;对照组78例,治愈率47.45%,总有效率83.3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圆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宝强;李江舟;张书剑;吴景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及评估应用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重建牙龈周围附着软组织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2009年7月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牙周科及种植中心接受附着牙龈缺失、Mille Ⅰ、Ⅱ退缩、牙龈笑线不佳、牙龈乳头退缩导致的黑三角的患者25例,接受了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游离移植(共11颗种植体区域),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22~54岁,平均38岁.临床追踪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愈合情况.医患进行美学评价.结果:25例患者中除3例在术后再次进行冠向复位技术,其余2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医患评价美学效果良好.15例在移植术后1年牙龈周围均增加3mm宽的附着牙龈.术后1年时移植的上皮下结缔组织收缩率为25%.结论:上皮下结缔组织瓣移植可有效地重建周围附着软组织美学外形和功能重建,移植后疗效满意,
作者:梁照忠;包旭英;王新平;关丽萍;吴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不同浓度AngⅡ对创面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ngⅡ作用于小鼠新鲜创面,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同面积创面中S(DNA合成期)期成纤维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可有效促进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使创面愈合加快.结论:AngⅡ可促使局部创面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加快创面愈合,且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韩喜莉;李红光;张宝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优化选择光动力疗法在嫩肤中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5%、10%、20%的5-氨基酮戊酸药物外涂于光老化患者的上臂皮肤,封包时间分别为20min、30min、60min,然后给予80J/cm2的红光照射20min、40min、60min,观察其不良反应并选择佳的嫩肤方案.结果:浓度为10%的5-氨基酮戊酸封包30min、照射20min的嫩肤疗效佳,不良反应小.结论:10%5-氨基酮戊酸封包30min,照射20min的治疗方案在嫩肤中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润祥;朱慧兰;梁碧华;熊斯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Abbe瓣结合口唇周围局部皮瓣修复上唇组织缺损畸形的方法.方法:自2001~2010年,我科应用Abbe瓣联合上唇外侧皮瓣和鼻唇沟皮瓣修复上唇组织缺损22例.结果:22例患者经Abbe瓣及口唇局部皮瓣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上唇外形良好.结论:用Abbe瓣结合口唇局部皮瓣修复上唇组织缺损畸形,血运可靠,修复效果满意,具有很强的临床推广性.
作者:张春莉;张锤;苏晓光;赵雪莲;张卓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14-3-3θ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4-3-3θ在66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4-3-3θ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无关(P>0.05);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组14-3-3θ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远高于ER阳性组(P<0.01).结论:14-3-3θ与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童超;刘雯;李南林;王岭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