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老年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护理体会

朱颖;赵鹏;姚荣丽

关键词:腹腔镜下手术, 老年患者,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 疝修补术, 不可复性, 吞咽困难, 心血管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微创外科技术, 上消化道出血, 住院时间, 直视手术, 常见症状, 手术损伤, 食管腹段, 开腹手术, 护理体会, 心脏病, 胃组织, 糖尿病
摘要:食管裂孔疝多见于老年人,是指食管腹段、食管胃连接部和部分胃组织通过隔食管裂孔凸入腹腔形成的一种疝,是膈疝中长见的一种,在90%以上,分可复性和不可复性两种,可复性即是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滑动性食管裂孔疝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骨或剑突后灼痛、反胃、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常伴吞咽困难、心脏病症状,老年患者易合并其它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等.老年滑动性食管裂孔疝患者常被误诊胃心血管系统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目前伴随着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手术的清晰度高、视野宽广是直视手术无法比拟的,用以治疗老年性滑动食管裂孔疝有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发症和死亡率比传统开腹手术低.现将护理随访一年的20例患者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难治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病程长,周期性、突然、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的特点.其治疗方法有许多种,但没有适合于任何患者的十全十美方法,诸方法各有利弊及适应症,现分别介绍目前常用的方法如下.1 常规治疗常用药物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B族维生素、654-2等口服.治疗原理是抑制神经冲动异常传导,缓解疼痛,神经营养,改善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也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及针灸治疗.这些治疗费用低廉,特点是病程早期有效率较高,病程中晚期治疗效果差.人群普遍适用,可作为基础治疗.以上方法不能治愈三叉神经痛,停药后常复发.长期服药会造成肝肾损害,嗜睡,血液系疾病并发症,如造血功能障碍、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低下等,需长期服药,远期效果不定.

    作者:武翠平;闫旺;王进亮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等离子消融术在耳鼻喉科临床应用体会(附108例手术报告)

    目的:探讨等离子消融术在耳鼻喉科临床手术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1年0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8例等离子消融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08例患者均为一次手术,均无术后复发及手术并发症.结论:等离子消融术在耳鼻喉科临床手术应用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切除病变准确、彻底,损伤小,止血彻底,满意疗效,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启华;冯勇军;曾春荣;吴湘明;王明婧;卢大松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计算机导航下股骨头缺血坏死保头术行股骨头钻孔减压带血管蒂腓骨上端游离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引起骨组织营养中断、骨细胞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病变.可影响髋关节运动功能,引起剧烈疼痛.该病多发生于35~55岁青壮年,若不及时治疗70%患者股骨头将塌陷,约3~4年后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积极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以缓解症状、防止塌陷、延长股骨头的寿命,延迟全髋关节置换术.本文采用计算机导航技术,也称计算机辅助手术(corn-puterassisted surgery,CAS),其大限度地减少了术中X射线对人体的辐射,尤其是在一些要求比较精细的手术中,可以通过虚拟手术环境为医生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使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更安全、更准确[2].

    作者:何静;周正宏;李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在减少门诊输液室不良反应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护理干预减少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对我院门诊输液室2010~2012年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而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达到了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药物不良反应率由原来的0.29%降至0.07%有效的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规避了医疗风险,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及痛苦;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门诊输液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均为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住院患者.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脑梗死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在护理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总显效率为95.7%,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总显效率为80.8%,两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疾病认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吴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无偿献血者招募现状及对策探讨

    血液是生命的源头,输血是临床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只有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才能保证血液质量,保证用血者和献血者的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自1998年颁布实施献血法以来,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但近年来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遭遇临床用血的严重短缺,甚至出现“血荒”,如何招募献血者,是摆在采供血机构面前的突出问题.

    作者:侯广安;高占海;张媛;纪晓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NF-α与IL-13水平的观察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NF-α与IL-13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在MPP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以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本科住院的MPP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轻症组(46例)及重症组(3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方法测定血清TNF-α与IL-13水平,并与对照组40例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发现MPP患儿血清TNF-α与IL-13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现重症组与轻症组患儿血清TNF-α、IL-13因子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692,-2.855).结论:MPP患儿血清TNF-α与IL-13水平明显增高,其中重症MPP者上述因子升高尤为明显,提示与MP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揭示了MPP的免疫性发病机制.

    作者:孟宪萍;孟淑英;项志凤;郑秀环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低领小切口在甲状腺腺叶切除中的应用体会(附56例病例分析)

    传统甲状腺手术切口[1]位于胸骨上凹2横指,长8cm左右,术后疤痕明显,我院甲状腺腺叶切除采用低领小切口,能实现微创,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及减少费用的目的.

    作者:徐件红;贾玉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对提高清洗质量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选取供应室中等污染程度的金属器械600件,按随机抽样原则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以先进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为管理依托,运用程序化控制手段,加强全程质量管理,完成清洗工作;对照组以常规环节控制手段完成清洗.检测两组清洗后嚣械的洁净度及残留污染情况,对两组清洗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创新管理手段,实施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对提高清洗质量,预防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云小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舌系带过短的高频电刀矫正术及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在矫治舌系带过短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报道了90例在门诊运用高频电刀矫治舌系带过短的病例.结果: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无明显并发症,手术效果良好.结论:高频电刀矫治舌系带过短具有并发症少,效果好等优势.

    作者:唐小荣;陈东雷;陈拥军;王翔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经伤椎椎弓根植钉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植钉手术配合中药分期辩证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近远期效果.方法:对30例胸腰椎骨折手术切复伤椎椎弓根植钉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分期辨证治疗.观察患者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伤椎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的94.2%(P<0.01),术后一周伤椎矢状面Cobb角,平均为3.80,随访结束时平均为7.10(P<0.01).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钉手术配合中药分期辩证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孙鹏军;张斌剑;王立松;贾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应用作业流程重组提高静配中心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目的:探讨作业流程重组在提高PIVAS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运用作业流程重组的管理理念和ESIA方法,对原有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结果:流程重组后各环节差错减少,工作效率提高,与流程重组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业流程重组可以改善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使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

    作者:刘红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血透室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通过对血透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从而控制血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危险因素的分析,通过干预管理使血透室工作制度规范化、操作流程合理以预防血源性交叉感染.结果:通过加强规范化管理,采取控制措施能有效减少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臧永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水凝胶及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褥疮的效果观察及护理(附1例报告)

    目的:分析、观察胰岛素与水凝胶治疗老年糖尿病褥疮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局部彻底清创处理后,喷洒胰岛素,用水凝胶填充创面,美肤康覆盖.结果:第二周:渗出减少,见红色肉芽组织.第三周:肉芽组织生长,伤口明显缩小.第四周:伤口结痂,创面基本愈合.结论:胰岛素与水凝胶外敷治疗老年糖尿病褥疮疗效显著,患者无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易操作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建雯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一例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患者经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经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方法:总结1例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经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术前、术后全面周到的护理,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均是保证手术成功重要的因素.

    作者:郭爽;张艳;周莉红;郭林琼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凉血清肺饮联合美能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

    自2006年10月,笔者用凉血清肺饮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43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选79名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患者年龄15~49岁,女性,都有1个月以上外用激素史皮疹多在面部,均红斑、潮红干燥、脱屑、粟粒大小丘疹、毛细血管扩张、毛孔粗大,皮肤变薄,自觉瘙痒、灼热、紧绷感等,再用激素症状减轻,停药后复发,长期药后用不用则皮疹逐渐加重.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人,对照组36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皮疹症状无差异(P>0.05).

    作者:郭凤阳;亓振国;亓桂丽;邢永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综合治疗跟痛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跟痛症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45例跟痛症患者,采用局部痛点阻滞、小针刀和中药等综合治疗作回顾性疗效分析.结果:治疗一周后疗效评定,优良率97.8%,随访一年,疗效评定,优良率达91.1%.结论:跟痛症采用局部痛点阻滞、小针刀和中药等综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彭桂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剖宫产术中器械护士的积极干预对防止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手术器械护士在剖宫产术中的积极干预对预防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效果.方法:选自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院剖宫产890例,该组器械护士在术中实施常规操作,作为对照组.选自912例剖宫产患者,在术中器械护士积极干预,改进操作配合方式,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随访未发生明显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状况,大大降低了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并发率.结论:剖宫产术中器械护士改进操作方法,实施积极护理干预,有效的预防了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

    作者:康秀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小剂量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联合用药对颅脑手术全麻术后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联合用药对颅脑手术全麻气管拔管期间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拟经口气管插管颅脑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A、B、C组n=20)麻醉诱导相同,符合拔管指证时:A组;乌拉地尔0.5mg/kg;B组;艾司洛尔1mg/kg;C组:乌拉地尔0.25mg/kg+艾司洛尔0.5mg/kg分别于拔管前静注.记录用药时、用药后2min、拔管即刻、拔管后1min、5min的SBP、DBP、MAP及HR.并计算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结果:A组:拔管后1min、5min的SBP、DBP、MAP均低于术前(P<0.05),心率在拔管即刻及拔管后明显较术前升高(P<0.05).拔管即刻:A组MR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拔管即刻SBP DBP和MAP高于A组和C组(P<0.05).C组拔管即刻SBP低于B组和A组.拔管后SBP明显低于给药前DBP MAP及HR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剂量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联合应用可预防拔管期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有效弥补单独用药的不足,预防颅脑手术拔管期时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张金立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下呼吸道感染病人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变异研究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病人致病菌分布,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以考察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病源分布和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3月30例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致病菌分布,测定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受试的5种抗菌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对多数致病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美洛西林和头孢吡肟对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疗效,头孢拉定和氨苄青霉素对多数致病菌不敏感.结论:在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中,多数感染由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引起,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感染也占相当比例.

    作者:方永江;姜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