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产科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马红明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健康教育, 产科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的产妇6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30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理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另3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自我护理能力、孕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母乳喂养满意度、成功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理论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产妇配合治疗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还能够减少剖宫产率,提高护理质量.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子表达研究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s水平并探讨其在HBV感染者中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regs的水平及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其血清中HBvDNA载量.结果:①慢性乙型肝炎组(CHB)Tregs表达率较急性乙型肝炎组(AHB)有明显差异(P<0.05),与无症状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则有显著差异(P均<0.01);②AHB组较健康对照组的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CHB组(P<0.01);③无症状携带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④CHB组外周血HBVDNA载量较其他三组明显偏低(P<0.01);AHB组与无症状携带者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不同类型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regs表达率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结论:①外周血Tregs表达的水平与乙肝患者病情轻重有一定关系,它在乙型肝炎持续感染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②不同类型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regs表达率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

    作者:蒋自卫;刘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军校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某军校不同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对某军校1~4年级护理本科生2 34名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160.01±24.93)分,总得分率为74.42%;大二护生得分高,各年级间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针对不同年级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尤需加强对大三、大四年级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红英;唐颖;施海云;杨燕妮;陈红缨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院内交叉感染现状与预防措施研究-ICU病房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各种感染性疾病.感染是在住院期间获得、出院后才发病者,也列为医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的对象除住院患者外,还可以是门诊患者及医院的工作人员、陪床人员和探视者.我国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9.72%.因院内感染,尤其是ICU的院内感染,其发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使患者尽早脱离危险期,因此切实加强医院的消毒工作,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刘莎;唐春炫;曹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大剂量速尿持续静脉输入治疗高龄严重心衰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大剂量速尿持续静脉输入治疗高龄严重心衰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将患严重心衰的60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ACEI(或ARB)、地高辛、硝酸酯类等药物,间断静脉(或口服)使用速尿(约40~80mg/日),治疗组在应用ACEI(或ARB)、地高辛、硝酸酯类等药物的基础上,24h持续静脉泵入速尿(约160~300mg/日),短期治疗5天,治疗期间监测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尿量,观察两组患者心衰症状的缓解情况,并监测治疗组电解质、肾功能、尿酸等指标,指导其饮食、体位,控制输液速度,加强床边监测及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心衰症状有明显改善、尿量明显增多,在严密监测、控制速尿泵入速度、及时补充电解质及密切的护理下,短期内大剂量速尿持续静脉输入未引起低血压、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亦未见肾功能恶化,虽然尿酸有所升高,但在饮食指导下,未引起痛风的发作.结论:在加强床边护理及监测情况下,短期大剂量速尿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高龄严重心衰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衰症状,并可减少相关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熊章津;陈进翠;陈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氧疗中的作用

    总结在临床氧疗过程中,针对脑卒中患者对氧疗的认识误区,进行护理干预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王晓艳;朱宗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试论护理干预在48例前置胎盘期待疗法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对前置胎盘待产产妇治疗过程中实施的护理干预和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采用期待疗法对48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治疗.分为两组,分别为,护理干预组:患者24例,在期待疗法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24例,期待疗法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结果:护理干预组:顺产患者8例,剖腹产患者14例,采用各种助产方式生产2例,新生儿死亡0例;对照组:顺产患者5例,剖腹产患者12例,需用各种助产措施生产患者7例,其中新生儿死亡2例.此外产后经评测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护理干预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前前置胎盘治疗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配合期待疗法,可以在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从而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安全性和胎儿的成活率.

    作者:蒋廷婵;杨艳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450名MSM人群HIV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男同性爱者一般心理-行为状况等的了解,为制定对该人群与艾滋病相关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1].方法: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方法对邢台市的MSM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调查450名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6.67%;年龄18~47岁,中位数26.5岁;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在11~30岁,年龄中位数20岁;近6个月内同性性伴数为1~100个,中位数2个;近6个月安全套每次都使用的占41.03%;1.33%(6/450)的人近6个月内曾注射过毒品,6人中有3人近一次注射毒品时与别人共用注射器.450名MSM中共检出10例HIV阳性者,检出率2.22%,34例梅毒TPPA和RPR均阳性者,检出率7.56%.结论:MSM普遍存在易感染HIV的多种高危行为,需加大对该人群的干预力度,并创造有助于MSM的艾滋病控制的支持性环境[2].

    作者:刘福宝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士的慎独修养与培养

    目的:探讨慎独精神对护理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护士的慎独精神.方法:根据自身的临床护理经验并结合伦理学原理.结果:慎独精神对护理工作有重要影响,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操作、药物治疗等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所以要从关爱患者,忠于职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职业情感;培养工作自觉性;严格岗前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尊重患者、从点滴处做起等方面培养护士的慎独品质.结论:一个合格的护士必须具备慎独修养,才能在无人监管时,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做一个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好护士.

    作者:罗盈;侯芳;王靖;孟娟;梁娜;徐敏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160例健康体检女性对乳腺癌及乳腺自检相关知识、行为、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女性关于乳腺癌及乳腺自检相关知识、行为、需求的调查分析,了解我国乳腺癌早期发现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从而开展促进乳腺癌早期发现的健康教育.方法:对2011年来院体检的年龄在20~80岁的160例健康体检女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城乡分布、经济状况;乳腺癌危险因素评估:月经史、生育史、哺乳史和既往乳腺病史及家族史、雌激素服用史、放射线暴露史;乳腺癌基本知识知晓度、乳腺自检相关知识、个人饮食习惯、信念行为方式、健康教育需求等.结果:①所调查女性年龄在22~7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0.4%,城市职业女性占92.2%.②对乳腺癌发病危险的评估:既往有乳腺病史占49.0%,乳腺癌病史占1.3%,乳腺癌家族史占11.2%,雌激素药物或激素替代治疗占7.20%,服用过避孕药物占16.9%,长期暴露于放射线下占25.6%.③对乳腺癌基本知识的知晓度:通过对乳腺癌38个基本知识的问卷,有71.6%的女性对相关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还有2.6%的女性对一些基本知识知之甚少.④乳腺自检的相关知识:通过5个乳腺自我检查相关知识的调查发现,有60.7%的女性知道和了解一些乳腺的自检知识,还有5.50%的女性对乳腺自检知识一无所知.⑤个人信念行为方式:93.1%的女性很在乎乳腺自检,但他们缺乏专业知识指导;有27.1%的女性从未做过乳腺检查.⑥健康教育需求:有26.0%的女性从电视、报纸、社区宣传海报、广播新闻媒体及互联网上获得有关乳腺自检信息的,4.4%的女性没有任何渠道获得信息.结论:城市健康职业女性对乳腺癌及乳腺自检相关知识认知率占60.7%,有93.1%的女性有渴望掌握乳腺自检知识的意识和行为信念,但只有26.0%的女性女性能通过电视、报纸、社区宣传海报、广播新闻媒体及互联网上获得有关乳腺自检的信息,乳腺健康知识普及和宣教的需求范围之广、比率极高.

    作者:汪丽杰;邵春云;周小会;谢琦;史艳丰;王科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赛福乐无针输液接头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赛福乐无针输液接头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 20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穿刺成功后,观察组连接赛福乐无针输液接头,对照组连接普通肝素帽,静脉输液过程中比较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及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赛福乐无针输液接头连接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可以降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及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发生率,同时减少医用耗材和护理工作量.

    作者:宋妮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症的心理干预

    目的:减轻患者精神痛苦,降低负性情绪反应影响患者创伤的抢救以至康复.方法: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与评估,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结果: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11例患者均康复.结论:心理治疗使创伤骨折住院患者从不良的心理状态下解脱出来,恢复正常完整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了骨折的治疗效果.

    作者:苏健;牛志霞;王春霞;张慧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及临床防治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内科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6月~ 2011年4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53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53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后4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大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效控制率为88.68%,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11.32%.结论:快速及时的诊断和救治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完善和细致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作者:洪卫青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侵袭性胸腺瘤与非侵袭性胸腺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胸腺肿瘤的螺旋CT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确诊的胸腺肿瘤60例患者的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诊断结果为侵袭性胸腺瘤35例,直径为5.36±1.70cm,其中边缘光滑的10例,有分叶的19例,边缘不规则的9例,中心低密度灶(囊性变或中心坏死)的19例,钙化的1 3例,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均匀强化的14例,非侵袭性胸腺瘤25例,直径为3.57±1.60cm,其中边缘光滑的15例,有分叶的7例,边缘不规则的2例,中心低密度灶(囊性变或中心坏死)的5例,钙化的3例,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均匀强化的19例;侵袭性胸腺瘤和非侵袭性胸腺瘤之间直径、胸腺瘤的形态改变、胸腺瘤的密度改变、钙化和增强均匀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螺旋CT检查的结果可以有效的判断胸腺肿瘤是侵袭性还是非侵袭性,对患者手术计划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邢海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肺炎性假瘤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炎性假瘤的患者进行X线及CT检查,对其影像学特征分析.结果:假瘤急性期,病灶多呈团块状,周围可见斑片状炎性浸润.无包膜.假瘤稳定期,大部分肿瘤包膜完整,边界光滑类圆形.部分肿块可见空洞坏死,胸膜粘连,长毛刺等征象.结论:全面系统分析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病史,有利于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林晓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理绩效奖金分配改革实践与成效

    为适应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探索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绩效奖金分配新模式,建立以实际岗位能力、岗位绩效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实现绩效分配向高风险高技术含量、临床一线岗位、值夜班护士倾斜,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稳定护理队伍,提升有效的护理管理水平,促进医院护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周维艳;唐金凤;徐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中医循证护理方法在促进产妇泌乳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循证护理措施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产后三天泌乳量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初次泌乳时间、产后三天泌乳量对比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循证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

    作者:段凤仪;郭跃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EGFR分子靶向药物痤疮样皮疹中皮肤护理方法探讨

    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胞内某一蛋白质部分,某一核苷酸片段,或某一基因产物进行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越来越多基于恶性肿瘤细胞特性的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HER-l)的表达产物,EGFR家族包括EGFR、C-erbB-2(HER-2)、C-erbB-3、C-erbB-4四个成员,均定位于细胞膜上.研究表明,EGFR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及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关[1-2],高表达于众多肿瘤,特别是结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

    作者:龙玲;孙德佳;叶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临床标本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分析

    本文分析临床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菌现状,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收集2011年我科796例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分析:共分离出130株微生物,分离率为16.3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1株,占85.38%;革兰阳性球菌18株,占13.85%;以G-菌占主导地位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0.62%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张稚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谈医院药师如何在药学实践中应用药物经济学

    根据临床的经验并结合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对医院药师在药物经济学应用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临床经济合理地使用药物.

    作者:孙斌;张沂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人工破膜联合催产素对足月羊水偏少孕妇引产结局的观察

    观察人工破膜、催产素点滴引产以及人工破膜联合催产素三种方式对足月羊水偏少孕妇引产的效果,通过对三组病人的产程、产时羊水性状、新生儿情况、产褥感染及剖腹产率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人工破膜联合催产素对足月羊水偏少孕妇引产结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人工破膜联合催产素能提高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降低足月羊水偏少孕妇的剖腹产率.

    作者:张晨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