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洁;王丽娟;陈婷婷;邓天桃;王建珍
目的:探讨促醒护理在低意识状态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低意识状态患者给予定期的康复护理和家庭指导,并培训陪护人员,评价护理效果.结果:使低意识状态患者尽早回归家庭,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减轻经济负担,延长患者的生命.结论:随着社区康复的有序开展,低意识状态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及指导是有效和可行的.
作者:张晓燕;柴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额部扩张器持续压力对额骨的形态学影响.方法:2010年1月~ 2012年8月对5 8例鼻缺损患者采用扩张的额部皮瓣行全鼻或半鼻再造术,一期在额部埋置扩张器,在扩张器置入前、扩张器取出时、扩张器取出后6个月,观察扩张器持续压力下额骨形态的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额骨都出现了较明显的变形,尤其是在扩张器基底深面的额骨,可见明显的骨吸收所致的凹陷畸形,而在扩张器周边,则出现了增生的纤维包膜,这些表现在年轻患者身上表现的更为显著.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额部基本恢复术前正常形态.结论:额部扩张器持续压力造成的额骨变形是暂时的,在压力去除后变形的额骨都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作者:胡小东;范飞;尤建军;王盛;王欢;张波;徐奕昊;刘征;田乐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配合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配合低负压引流术,采取术前、术中、术后观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10例患者中,10例全部治愈,肺复张时间长为5d,短为3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安全、方便,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费用少,患者满意,可以在各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作者:周红燕;黄文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对引起颌骨囊性破坏的疾病进行临床统计分析,并对常见的颌骨囊性破坏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1999~2010年住院患者中发生颌骨破坏的89例囊性肿瘤疾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不同疾患引起颌骨破坏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对各种引起颌骨破坏的囊性肿瘤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颌骨囊肿和成釉细胞瘤为引起颌骨破坏的常见疾病,占颌骨破坏性疾病的近80%.对于普通的颌骨囊肿多采用单纯刮治术;而对于范围较大具有浸润性特征的成釉细胞瘤、角化囊肿;年纪较轻患者(小于13岁),采用开窗术,再行刮治术.结论:临床上各种颌面部疾病引起的囊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同,应进行仔细的鉴别诊断,防止误诊,而相应的颌骨治疗方案应基于该疾病的性质而定.
作者:唐雄飞;陈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膀胱永久性造瘘患者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择13例耻骨上膀胱永久性造瘘术患者,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和综合护理.结果:通过住院期间健康指导和出院后的定期随访,能够使患者及家属对造瘘管做到很好的护理,患者感染的几率小,换管次数少,并发症减少.结论:永久性膀胱留置造瘘管回归家庭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熊福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设立不同护理单元,多元化护理[2],优化护理流程在ICU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方法:在ICU护理病房中,根据监测级别不同设立相应护理单元的护理流程,有效的将基础护理流程,抢救患者流程,控制各类感染和并发症流程,仪器合理使用流程,交接班流程,液体输入流程,预防突发事件流程,临终关怀流程,安全转送流程集中护理,优化护理流程.结果: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了ICU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提高了专科护士素质,提升了护理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使ICU护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作者:何惠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痔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痔瘘的主要症状有便血、疼痛、脱出、局部分泌物增多和排便困难等.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加之外感风、热、燥、湿之邪,内伤六淫七情等因素所致.痔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药物为辅.
作者:刘茜;宏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总结近4年来我科就诊的颅内肿瘤患者的视野情况.方法:汇总2008年9月~2012年9月就诊的颅内肿瘤患者的视野情况.结果:45例患者中,视野正常23例(51.1%),视野异常22例(48.9%).异常视野中,双颞侧偏盲12例(54.5%),单眼颞侧偏盲4例(18.2%),双眼同向偏盲1例(4.5%),单眼颞上视野缺损1例(4.5%),单眼鼻下视野缺损1例(4.5%).视野形态异常的患者中,鞍区肿瘤1 5例(68.2%).26例鞍区肿瘤患者中,视野正常11例(42.3%),视野异常15例(57.7%).结论:部分颅内肿瘤可引起视野改变,视野的具体形态由病变类型、病灶大小和压迫部位决定.其中,鞍区肿瘤占绝大多数,典型的视野改变为双颞侧偏盲.视野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肿瘤,甚至辅助定位病灶,为临床工作起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牟晓燕;邵亚非;李弘;苏静;付琳;杨杨;邹欣;郭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我院的院训是“仁爱、厚德、求精、创新”,在发展过程中,致力于创造精品工程,VIP病房就是针对于产科高端患者设置的精品病房.1700m2的病区共设置9张床位,高精端的病房设备,体现尊贵.人力资源设置经过层层筛选.六名护士都是本科毕业,低资历是护师,身高都在162cm以上,经过严格的礼仪培训和业务培训后方能上岗.科室在运营过程中秉承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宗旨,在服务上精益求精,努力营造花园式病区,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一对一、人性化温馨服务,让患者犹如回到家一样[1],搞好服务的同时,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齐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新的病案首页已经在2012年1月1日使用,通过对我院1000份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对临床医生、病案编码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岗位培训,建立院、科两级病案首页质量监控体系,并增设病案质量控制岗位等措施,从而提升病案首页质量.
作者:耿连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肺内结节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肺内结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行DR,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Digitaltomosymthesis,DTS)及胸部CT检查.结果:32例肺结节患者中,CT共显示肺结节45个,结节大小为2.5mm-18.6mm,平均14.3mm. DR发现结节23个,DTS发现结节43个,对两者之间发现率采用配对X2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对肺内结节检出具有准确率较高、价格低廉、图像成像清晰等优势,且较CT检查辐射量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庆刚;吴海涛;朱吉高;王立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对近5年临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5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痰液,占69.5%,其次为尿液及血培养,分别占14.0%、8.4%;主要分布于高压氧科、呼吸内科、ICU,分别占14.3%、10.2%、9.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179株,检出率为27.8%.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由于产ESBLs菌株易检出率高,对常用抗菌药物多呈耐药性,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及时准确鉴定和药敏分析,把握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重大意义.
作者:丁毅伟;郝秀红;赵强元;李艳君;钱扬会;秦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主因间断咳嗽、喘憋5个月,加重3天入我院.患者于5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粘痰,伴喘憋,平卧位及活动时为著,曾就诊于多家医院,CT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血沉偏快,肺功能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先后诊为“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给予茶碱、?受体腺动剂、激素等治疗,症状可暂时缓解,但仍反复发作,3天前症状明显加重,喘憋明显,不能平卧,无发热、胸痛,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入院后胸部CT示:气管及主支气管明显狭窄,拟行气管镜检查,但患者不能耐受,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考虑复发性多软骨炎,给予甲强龙80ml,一日一次入壶并普米克lmg,Q8h雾化,患者症状仍无改善,加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症状渐缓解.
作者:杨会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卵巢癌化疗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12月在我院妇科化疗的卵巢癌患者34例设为常规组,将2011年1月~20l1年12月在我院妇科化疗的卵巢癌患者34例设为干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常规组与干预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在口腔粘膜溃疡□药物外渗□静脉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徐雅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如何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方法:做好组织建设和硬件建设基础之上,科室管理者要努力进行自我学习,起到表率作用带动科室其他人员开始学习活动;充分把握科室晨会、例会等机会,以注意方法为策略、注重实效为目的实施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学习活动;通过外部企业进行合作,借助其资源开展科室专业教育活动;并配以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来激励科室人员不断参与学习.结果:科室医患满意度显著提高,由84.3%上升到95.8%;科室科研工作硕果累累,2年来共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申报科研项目获得1项市级立项、1项局级立项;科研成果获得1项市科技进步奖、1项市卫生局医学新技术引进奖;科室参评的四项发明分别荣获院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结论:学习型团队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常抓不懈,注重实效,才能不断提高科室竞争力,实现手术室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自2006年10月,笔者用凉血清肺饮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43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选79名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患者年龄15~49岁,女性,都有1个月以上外用激素史皮疹多在面部,均红斑、潮红干燥、脱屑、粟粒大小丘疹、毛细血管扩张、毛孔粗大,皮肤变薄,自觉瘙痒、灼热、紧绷感等,再用激素症状减轻,停药后复发,长期药后用不用则皮疹逐渐加重.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人,对照组36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皮疹症状无差异(P>0.05).
作者:郭凤阳;亓振国;亓桂丽;邢永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探讨急性外伤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例急性外伤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4例,保守治疗5例,恢复良好1 2例,重残3例,死亡4例.结论:早期诊断、明确诊疗方案,尽早手术,合理行侧脑室外引流术,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进行性的肿瘤性疾病,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而且对细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近年研究表明,活血化瘀可以有效防治肿瘤转移.
作者:关旭鸥;梁勇;曹军;张文艺;杜昊;王会朋;张培蕾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对CT及血清CEA、CA19-9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T联合血清CEA、CA19~9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测的确诊率明显高于CT影像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单独检测,联合检测与各单项检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影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临床诊断.
作者:林如山;施玉森;李大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模拟手术室在外科实验室的使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校外科实验室学习护理学学生200人和医学生200人,采用模拟手术室(护理学学生100人、医学生100人)和传统手术室(护理学学生100人、医学生100人),对比学生学习效果和授课老师的教学效果.结果:在模拟手术室学习的学生在演练中获得更多理论知识和实践体验,优于传统实验室(P<0.05);授课老师对在模拟实验室的教学评价更高(P<0.05).结论:模拟实验室可增强外科实验室的授课效果,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
作者:张静;邓卫红;李红;杜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