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张宇红;于家
目的:探讨背景音乐在结肠透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结肠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结肠透析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背景音乐,记录两组患者透析药物保留时间及患者主观感受和不良反应(腹胀、腹痛、肛门疼痛、肛门坠迫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腹胀、腹痛、肛门疼痛、肛门坠迫感较轻(P>0.01),药物保留时间也明显延长(P<0.01).结论:结肠透析过程中应用背景音乐可改善结肠透析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受,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透析效果.
作者:陶红;邢春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对比缓冲型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在重度牙周病少数牙残存的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度牙周病少数牙残存的患者(均为KennedyⅠ类),为其中13例患者制作缓冲型圆锥型套筒冠义齿,14例患者制作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对患者的满意度和余留牙牙周健康情况进行2年随访.结果:缓冲型圆锥型套筒冠义齿患者的满意度争基牙的牙周情况均好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结论:缓冲型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在重度牙周病少数牙残存的牙列缺损修复效果肯定,可以考虑优先使用.
作者:温红卫;陈家峥;胡少敏;贺燕;王晓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为了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优质服务.方法: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及自身素质,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对重危患者提出预见性的护理问题及措施.结果: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及业务水平,减少护理差错.结论: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对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子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5+1联动干预在骨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骨外科入院的240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法,观察组采用护理健康教育5+1联动干预法.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状态-特质焦虑得分有所下降,但是差异不明显.观察组干预后状态-特质焦虑得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主观幸福感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健康教育5+1联动干预可有效消除或纠正骨外科患者的焦虑与疼痛症状,增进医患和谐相处,提高主观幸福感.
作者:王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对防止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30例患者急诊行气管切开≤24h,另30例患者未行早期气管切开,即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道不畅时再行气管切开,时间□24h.所有患者均用青霉素、头孢静脉滴注,出现肺部感染均行痰培养药敏实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结果:4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实验组21例有20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4~10天,平均6.5天.对照组21例有16例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时间10~20天,平均17.2天.实验组感染率和控制感染的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建立人工气道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及提高感染控制率,是重度颅脑损伤后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周雪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合理的护理技术对腮腺肿瘤患者康复的意义.方法:为配合手术治疗,达到早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对围手术期48例腮腺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观察和研究.结果:通过系统的护理程序,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降低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腮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系统的护理和手术同等重要.
作者:闫金鑫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伴肌腱修复术后康复程序康复效果.方法:利用康复评定系统,根据不同部位的肌腱损伤制定不同的康复程序,对30例下肢骨折伴肌腱修复术后膝关节为主僵硬生活不便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结果:下肢股四头肌和胫前肌肌力增加提高率达75%和68%,大腿和小腿围增粗提高率达65%和69%,膝关节活动范围增大提高率达82%和91%,下肢长度增长提高率达71%,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率达87%.结论:下肢骨折伴肌腱修复术后制定个体化康复程序,早期主动和被动运动以及加强肌肉后负荷运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
作者:罗毅玲;王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方对脂蛋白(a)增高的干预.方法:采用四逆散加味方对脂蛋白(a)增高者进行干预,观察其治疗前后疗效且随访三年,观测血脂变化.结果:服用中药降脂汤后LPa、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四逆散加味方随访三年后,血脂正常者164例,增高者36例.结论:四逆散加味方能有效的降低脂蛋白(a),预防高血脂的发生.
作者:刘炜;刘秀玮;常颖;李翠珍;克彩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传统的产科门诊服务流程存在诸多弊端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改造要在医院基础建设、HIS系统、“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以人为本,运用“流程再造”法、六西格玛法等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造后流程更为简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许翔;钟力炜;郑亚琼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干眼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门诊12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局部点用羟糖苷眼水,口服维生素C、AD胶丸,双眼热敷;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滋阴降火中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7%,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干眼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单纯点用人工泪液效果好.
作者:倪书钦;夏广坦;陈春丽;张文斌;张莉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选择本院5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分析其临床表现、临床分型.给予抗组胺药、盐酸贝那普利及维生素C、维生素E、钙剂、双密达莫等综合治疗,同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50例患儿治疗后,总的有效率为96%(48/50).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治疗复杂,需综合分析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联合应用丹参注射液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提高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侯桂军;王兰英;杨慧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给予口服当飞利肝宁胶囊,1g/次、3次/日,对照组30例口服甘利欣胶囊,1g/次、3次/日,疗程各3个月.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指标、血脂变化、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慢性乙肝,降酶疗效明显、平稳、不反跳,有明显退黄作用,有降脂、改善肝细胞脂肪代谢作用,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王蕻馨;苗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行低温等离子融切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在鼻内窥镜下行等离子融切术治疗的12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20例患者均为一次完整切除,术后无腺样体残留、复发,无术后出血、鼻咽粘连等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行低温等离子融切术切除肥大腺样体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切除病变准确、彻底,损伤小,出血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启华;冯勇军;曾春荣;吴湘明;王明婧;卢大松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创建无烟医院是卫生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所要求的.本文通过分析在创建无烟医院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达到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创建无烟医院的合理化建议.
作者:余娟;马庆;马利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动态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上的应用价值,同时探讨灌注参数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与动态CT灌注.结果:本组患者梗死患侧脑组织和健侧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各参数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周围脑组织与健侧脑组织比较显示两侧脑组织CBF和CBV无明显差异(P>0.05),MTT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态CT灌注成像不仅能明显提高CT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而且能反应脑梗死后血脑屏障完整性破坏的情况,提高脑梗死的诊断率.
作者:牛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静脉内血细胞凝集块阻塞性疾病,是孕妇孕期、产时和产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深静脉各个部位,下肢多见,严重影响产妇的康复,尤其急性期血栓脱落可导致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受到学者的关注.尤其妊高症患者由于全身小血管痉挛,血液浓缩,处于高凝状态,是DVT的高危人群,发病率是正常时期的6倍[1].D一二聚体是经活化的XⅢa因子作用后形成的交联纤维蛋白在纤维酶作用下产生的降解产物,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是反映凝血酶及纤溶酶活化的分子标志物[2],在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比较低[3].妊娠期妇女由于其特殊性,血液随妊娠周数增加逐渐呈高凝状态,D-二聚体含量可能也会有所增加.本课题通过比较双胎孕妇、单胎孕妇产前D-二聚体及非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D-二聚体检测对预防产妇血栓形成的意义.
作者:沈亚伟;陈晓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心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由于心血管病患者特殊性难以预计,护理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是日前护理领域一项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作者分析总结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诣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防范措施,有利于大限度地避免各种护理差错、纠纷,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终让患者获得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作者:刘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促醒护理在低意识状态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低意识状态患者给予定期的康复护理和家庭指导,并培训陪护人员,评价护理效果.结果:使低意识状态患者尽早回归家庭,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减轻经济负担,延长患者的生命.结论:随着社区康复的有序开展,低意识状态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及指导是有效和可行的.
作者:张晓燕;柴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地蒽酚软膏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将97例斑秃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日3次,每次600 mg;对照组47例口服胱氨酸片,每日3次,每次100 mg.两组均局部外用地蒽酚软膏,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与对照组有效率72.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地蒽酚软膏治疗斑秃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志平;党林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分析卡络磺钠及氨甲环酸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3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正规足量的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卡络磺纳160mg/日,对照组加用氨甲环酸2.0g/日,静滴给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所用药物的临床有效率及止血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为26.8%,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络磺纳与氨甲环酸均可用于肺结核咯血内科治疗,但氨甲环酸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注意.
作者:梅松柳;张琦;张晓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