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作用.方法:对93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护士熟练的操作,舒适的护理,默契的配合能提高电子镜检查的成功率.结论:电子镜检查有很好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的依存性.
作者:张会芳;刘亚娜;王会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为掌握小儿眼外伤后青光眼的特点,有利于治疗和预防.方法:对住院的38例外伤性青光眼进行病因分析及临床现察及护理.结果:38例小儿病情都得到有效的控制,经过精心的护理,均已出院.结论:及时正确的分析病因,护士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和精心的术前、术后的护理,能促进小儿旱日康复,并融合医患关系.
作者:谢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分析Madl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26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30名健康对照者和7种白血病细胞株Madl基因表达及突变情况.结果:RT-PCR显示所有标本中均可检测到Madl基因的表达,在7.7%(2/26)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现二处错义突变.结论:首次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发现Madl基因突变,提示Madl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索晓慧;高建军;郭玮;袁立平;李焱;王霞;张晓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随着临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临床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逐渐显露.本文通过分析某医学院校2007、2008和2009年三年临床研究生的基本档案信息,掌握其招生和培养情况,阐述临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作者:涂师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医院感染是当代医疗实践中的一大障碍,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目前,各级各类医院已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一项涉及全体人员的系统工程.护士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践者,他们的一举一动与医院感染又存在密切关系,所以护士应加强紧迫感、责任感,在防止医院感染工作中当好监护人.
作者:余光菊;谭华儒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炎症.临床上发病急,常表现为上腹部症状.胃镜表现为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炎性渗出物等一过性病变.中医药及针灸等对急性胃炎的个体化辨证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众多人的青睐,故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胃炎的进展概括如下.
作者:李立民;刘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抢救护理效果.方法:对产后出血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循环血量,查找出现原因,迅速止血,采取相应的护理.结果:我院20例产后出血患者,1例行子宫全切术,无死亡病例.其余的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只有认真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积极的抢救和护理,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淑香;杨丽丽;王海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影响急救护士心理状况的原因与应对方式.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调查样本及对照样本进行心理状况评估.结果:调查组与对照组相比,躯体不适、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评分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急救护士更易产生心理问题,正确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轻压力,使急救护士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心理健康,保证工作质量.
作者:秦凤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在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浆膜腔积液同时运用传统手工镜检法和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法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总数、白细胞数和间皮细胞数.结果:两种方法各细胞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浆膜腔积液标本简单、易行,检测结果对相关疾病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淑卓;王淑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科研绩效评估是医院科研管理的重要工作.通过探索和实践,建立起一套科研绩效评估体系,其以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科研成果、专利为评估指标,通过量化建立科室的考核方案,并将该办法进行了初步应用.
作者:韩小强;席家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 2011年5月4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术后放置LNG-IUS,观察痛经程度、月经量、贫血程度的变化.结果:痛经缓解率为100%;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21例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从治疗前的(91.58±10.35)恢复至治疗后的(118.20±16.8).结论: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瘤的疗效显著,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黄爱华;叶丽华;杜亚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对于减少手术室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本医院92例需要进入手术室进行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都进入手术室检查,但是就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和洁净的手术室护理对患者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交叉感染率、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虹;廖宝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振动排痰疗法是帮助肺部感染患者起到痰液松动利于咳出,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加强对振动排痰仪使用的护理规范操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差异确定体位、振动频率、振动方法、每次振动时间和下一次间隔的时间,减少了不适症状的出现,确保了治疗效果.
作者:王欣;田宇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婴幼儿肺炎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婴幼儿肺炎患儿尿液,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MV-DNA.结果:234例肺炎患儿中,114例检测结果阳性,120例检测结果阴性,阳性率为48.72%.结论:在婴幼儿肺炎中,HCMV的感染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做到早期诊断以利治疗.
作者:张润书;安会波;郭大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监护的护理经验.方法: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肢体活动,及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结果:150例患者均得到良好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采取了相应措施.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郭雪峰;王年青;刘江男;李丹;于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期疾病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痴呆是指老年期发生的痴呆,由于慢性或进行性大脑结构器质性损害引起的高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的持久、全面的智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UD)和混合性痴呆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0岁以上患病率4%~7%,其中50%~70%为阿尔茨海默病(AD)且患病率呈正相关.老年痴呆已上升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和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老年痴呆患者不断增多,由于对老年痴呆的疾病知识宣传不够使社会人群对此疾病认识不足,又由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绝大多数患者在家照顾,然而,目前许多家庭照顾者缺乏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对病人的照顾常规,不能给与很好的照顾,这无形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的人口越来越多,98%的病人及家属希望医务人员予更多的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付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对6例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特点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的同时,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以佳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果:2例痊愈,4例好转出院.结论:耐心细致的病情观察,精心专业的护理是挽救生命的重要环节,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则是开启康复之门的钥匙.
作者:张雅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体液免疫水平及规律,为临床儿科医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儿科病房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187例患儿的体液免疫在治疗前进行检测,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C3)、补体C4(C4)共5项观察指标.根据年龄分成5组,分别为:1组(1~3月),2组(3~6月),3组(6~12月),4组(1岁~3岁),5组(3岁以上),对5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5组患儿体液免疫指标的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其中以小婴儿、婴幼儿为低.结论:用具体数据证实小婴儿、婴幼儿体液免疫较大龄儿童为低,为临床医师充实了实验理论依据,有利于儿科医师设计临床治疗方案.在解释病情和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有积极意义.
作者:易天江;张钢;陈涛;吴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内科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6月~ 2011年4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53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53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后4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大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效控制率为88.68%,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11.32%.结论:快速及时的诊断和救治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完善和细致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作者:洪卫青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实施病案三级质量控制前、后半年内的出院病案各150份,比较实施前后的病案质量.结果:质控后病案平均质量评分有明显提高(t=14.08,P<0.01),且病案甲级率也明显提高(x2=4.55,P<0.05).质控前后返修率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病案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有助于提高医院病案质量,是一种有效的病案管理方法.
作者:邹湘蓉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