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老年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观察

陈全华;彭友林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 老年, 下肢, 慢性皮肤溃疡
摘要: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老年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慢性皮肤溃疡在局麻或无麻醉下进行清创,按伤口大小和形状裁剪封闭负压引流(VSD)材料覆盖伤口创面,持续引流,7天拆除,伤口为新鲜肉芽组织后改为换药治疗,直到伤口愈合.结果:本组103例老年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经1~4次封闭负压引流,伤口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经换药后创面愈合,随访6个月,伤口处瘢痕不明显,部分局部稍凹陷.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老年下肢慢性皮肤溃疡操作简单,损伤小,缩短了疗程,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站式”服务模式对优化产科门诊服务流程的探讨

    传统的产科门诊服务流程存在诸多弊端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改造要在医院基础建设、HIS系统、“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以人为本,运用“流程再造”法、六西格玛法等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造后流程更为简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许翔;钟力炜;郑亚琼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6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加用法莫替丁治疗,实验组加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实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HP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总有效率和HP转阴率有显著性差异(X2=5.321,P<0.05;X2=3.259,P<0.05);副反应率和平均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平均止血时间有显著性差异(t=4.173,P<0.05).结论:奥美拉唑应用于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能保证安全性,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曾祥金;罗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太宁栓应用于白领患者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的疗效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太宁栓应用于白领患者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将120例白领痔疮患者分为观察组(太宁栓塞肛)和对照组(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涂抹),每组各60例,治疗14天后,对两组白领痔疮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60例观察组中,42例显效,1 5例有效,3例无效;60例对照组中,18例显效,21例有效,21例无效.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 5%),P<0.05.与对照组的完全愈合率(77%)相比,观察组的完全愈合率明显升高(95%),P<0.05.结论:太宁栓应用于白领患者,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明显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王志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泮托拉唑钠持续微量泵泵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对临床证实1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55例,泮托拉唑钠微量泵持续泵入,生理盐水50ml+泮拖拉唑钠40mg(山东绿叶);对照组55例,生理盐水100ml+泮托拉唑钠40mg静滴(山东绿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0.9%,对照组7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微量泵持续泵入,止血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临床推广.

    作者:邵晓红;周清文;鲁艳妮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的护理体会

    股骨头置换术是解决骨折造成的髋部疼痛,纠正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十分确切的手术.但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科学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余风云;丁文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羊水污染剖宫产术后甲硝唑的应用对减少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羊水污染,术后应用甲硝唑对减少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对剖宫产术中见羊水Ⅱ-Ⅲ度污染患者,术后应用0.5%甲硝唑100ml日一次,共3天,同时配用头孢类抗生素,并与单用头孢类抗生素者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后甲硝唑组的术后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作者:王维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赛福乐无针输液接头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赛福乐无针输液接头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 20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穿刺成功后,观察组连接赛福乐无针输液接头,对照组连接普通肝素帽,静脉输液过程中比较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及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赛福乐无针输液接头连接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可以降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及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发生率,同时减少医用耗材和护理工作量.

    作者:宋妮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规范化管理已经是人们所熟知的问题了,但是真正从法律角度出发,实施措施到位的规范化的管理确实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具有多元化特征的护理服务系统,持之以恒的规范化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杜艳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乳腺癌患者135例临床分析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为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乳腺癌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研究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等因素.结果:老年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年人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年龄妇女乳腺增生伴症状加重、乳腺局限性增厚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表现,合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作者:刘玉军;刘杰;童文伟;马元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我院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初探与体会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为贯彻落实卫生部2010年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各大医院都在竞相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不断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医院的形象、效益,提高医院竞争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1].

    作者:刘英乔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循证心理护理措施.方法:根据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7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情况,提出护理问题,收集相关研究证据,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不良心理减轻或消除,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结论:采取循证护理方法可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林娟;仇成华;蔡艳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由责任护士早期予以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结果:观察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8.70%,明显低于对照组39.13%,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且简单易行,方便普及.

    作者:郭颖兰;刘宪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

    本文对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进行综合叙述,明确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只有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患者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长期治疗,稳定病情,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 糖尿病概述1.1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引起的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类,糖尿病的临床类型主要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Ⅱ型).

    作者:罗辉;唐春炫;曹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联合术式治疗重度麻痹性眼睑外翻

    目的:观察和探讨应用阔筋膜悬吊联合睑板缩短术式治疗重度麻痹性下睑外翻的疗效.方法:根据麻痹性睑外翻的病理原因,利用异体阔筋膜悬吊加强睑板支撑,睑板缩短收紧松弛的眼睑并提升下垂的眼尾.术中观察眼睑位置及睑裂长短做到双侧基本对称.结果:18例患者随访3~18个月,术后下睑外翻症状都得到矫正,眼睑闭合不全及溢泪症状消失,皮肤瘢痕不明显.结论:阔筋膜悬吊联合睑板缩短治疗重度麻痹性下睑外翻效果满意.

    作者:董南;孙英;范先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手指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一例临床分析

    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在临床上多见于下肢,手指发生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将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主因左手指疼痛3天入院.既往9年前患有心肌梗塞病史,经治疗好转,3月前患有脑梗塞,经治疗遗留四肢活动无力,饮水呛咳及言语不利,有吸烟史40余年,平均每日60支.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欠流利,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规整,腹软,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Ⅳ级,双侧巴氏征阳性.左手拇指及食指末端青紫,皮温低,疼痛明显,桡动脉搏动可.

    作者:王卫叶;连贵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食物交换份法干预妊娠糖尿病的母婴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新食物交换份法干预妊娠期糖尿病(GDM)后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确诊为GDM且住院分娩的11 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择无GDM的正常孕产妇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孕妇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制后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先天畸形、早产、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食物交换份法干预GDM可有效控制GDM妊娠期血糖并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霞;李小拴;唐江月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神经干移位和束组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上千损伤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应用神经干移位及神经束组移位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千损伤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10例.患侧肩均不能外展、外旋、上举;屈肘不能;耸肩及伸肘肌力≥4级.肌电图检查:副神经、膈神经及尺神经功能正常;正中神经轻度受损.患者于伤后3-11个月入院治疗.A组于全麻下行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膈神经到肌皮神经、肋间神经到腋神经移位术;13组于全麻下行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尺神经束支或正中神经束支到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束支或尺神经束支到腋神经移位术.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其中B组2例患者出现手部尺神经轻度损伤症状,2例患者出现正中神经轻度损伤症状,经对症治疗后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与供区神经受损的症状.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行肌电图检查,经统计学分析,B组神经传导速度优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5~6个月出现肩外展及屈肘动作,肌电图可记录到受区肌肉新生电位;术后8~9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B组患者术后3~4个月出现肩外展及屈肘动作,肌电图可记录到受区肌肉新生电位;术后7~8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结论:应用功能相近的供体神经行神经束组移位修复受损的神经具有供区损失小、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其效果优于神经干直接修复.

    作者:李会玲;李海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循证护理运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问题的实践

    目的:为了更好的处理全髋关节术后困扰病人普通,而在临床工作上不太注意的护理问题.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曲,针对病人实际提出问题,查找相关循证资料、并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护理措施;对措施实施评价.结果:减少了全髋关节术后病人的常见问题(伤口疼痛、尿管刺激征及拔出留置尿管后的尿潴留、肢体麻木及不能正确配合功能锻炼)的发生.结论:循证护理能减少病人不适,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玉芳;高毓汶;秦秀娟;周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合并错牙合畸形的成人正畸患者20例进行观察,患者行常规牙周、正畸及牙周维护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牙周炎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等,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效果稳定、良好.结论:对于合并错牙合畸形等局部因素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志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加强企业医院科研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科研水平

    航天中心医院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建设一流的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宏伟发展目标,致力打造学院型医院.通过重构科研管理组织体系,明确管理职能;健全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保障体系,科研工作有章可循;创新科研全过程管理模式,推进科研管理内涵建设;加强科研管理培训,深化科研工作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培养科研骨干人才;推动科研工作上水平等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韩小强;张京萍;席家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