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兴;梁长虹;黄飚;刘红军;刘春玲;杨林;杨万群
患者男,4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腹胀,自觉恶心,伴腹泻,无肿瘤病史.腹部CT:肝左叶单发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15 cm×10 cm,密度均匀,CT值约40 HU,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条片状不均匀强化,其边缘可见粗大血管影绕行,门脉期肿块持续强化,且范围扩大,延迟期肿块密度较正常肝实质略低,边界显示不清.
作者:彭陵;吴正参;王中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兔VX2肝癌射频消融(RFA)后的MRI动态变化,并与病理所见相对照,探讨MRI评价肝癌RFA疗效的价值.方法 采用生理盐水与VX2瘤块混悬液注射法复制肝肿瘤动物模型24只.开腹直视下对24只兔肝癌进行RFA,并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周、2周和4周进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之后处死实验兔,进行大体病理和光镜检查.结果 MRI表现为病灶T1WI中央低信号,外周高信号,T2WI中央高信号,外周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外周环形强化,中央无强化.光镜下消融灶呈凝固性坏死,术后即刻组外周见少许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肝窦扩张充血;术后1周组外周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少许纤维肉芽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呈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术后2周组外周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及梭形纤维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稍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影,向外为等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病灶周边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术后4周组外周见大量纤维肉芽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低信号,T2WI由内向外呈低信号-稍高信号-线状高信号环,增强扫描病灶周边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本组实验中17只实验兔病理学发现有肿瘤残留,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厚度不均的环状强化.结论 MRI可全面评价RFA后病灶的变化,及时发现肝癌残存与复发.
作者:杜端明;邹英华;刘鹏程;陈俊辉;邹立秋;余宏建;江锦赵;阮继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定性、定量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睫状突形态,探索其与青光眼的关系. 方法 浅前房组为80例>40岁前房深度浅患者,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2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患者26例,可疑房角关闭(PACS)者26例.对照组为80例相同年龄段前房深度正常患者.对双眼进行UBM检查,记录上、鼻、下、颞4个象限睫状突矢状和冠状切面扫查图像,测量睫状突高度(CPH)、睫状突厚度(CPT)、睫状突间距(CPI)、睫状突数量(CPN)、A角以及α角.进一步比较上述生物学参数在浅前房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AACG、CACG以及PACS亚组间的差异、PACS亚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别,并对A角与α角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浅前房组较对照组CPH、CPT测值增加,CPI、CPN、A角以及α角测值减小(P<0.05).CACG与PACS亚组的CPH、C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S亚组较对照组CPH测值增加,CPI、CPN、A角以及α角测值减小(P<0.05),α角与A角呈正相关. 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睫状突形态有明显变化,超声检测其参数可能成为早期筛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较敏感指标之一.
作者:宫琳;王金锐;傅培;陈芸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CT、MR资料,并与病理和组织学表现对照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为单发,其中2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肿瘤大径分别为4.8 cm、6.7 cm、10.0 cm,均为实性肿物,其内伴不同程度低密度区,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其内可见分隔;2例病变较大者,推压周围肝内血管使之移位;1例病变内可见多发强化和纡曲血管.MRI平扫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结论 肝脏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多为单发实性肿物、其内伴不同程度低密度区域,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作者:朱正;赵心明;周纯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消化道梗阻的价值.方法 对46例先天性消化道梗阻的产前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中,食道闭锁1例,幽门狭窄或闭锁7例,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18例,小肠狭窄或闭锁6例,结肠闭锁3例,肛门闭锁9例,先天性巨结肠2例,均经引产解剖或产后手术证实.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可直接显示消化道扩张的部位和程度,并由此作出消化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是先天性消化道梗阻重要的诊断方法.
作者:涂长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作用.方法 应用Siemens 3.0T MR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常规MR检查出现新强化灶患者行2D~1H-MRS分析.观察病变强化区及水肿区主要代谢物,计算代谢物比值(NAA、Cho、Cr、Cho/Cr、Cho/NAA、NAA/Cr)比较各代谢物比值在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35例中,肿瘤复发20例,放射性脑损伤15例,经组织学证实23例,经临床及影像随访证实12例.肿瘤复发病变强化区平均Cho/Cr和Cho/NAA比值显著高于放射性损伤,平均NAA/Cr比值显著低于放射性脑损伤;肿瘤复发病变水肿区平均Cho/Cr和Cho/NAA比值显著高于放射性脑损伤,平均NAA/Cr在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病变强化区代谢物比值ROC曲线,将Cho/Cr和Cho/NAA比值中任意一个或两个大于1.77作为肿瘤复发的判断标准,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18/20)和93.33%(14/15),准确率为91.43%(32/35).结论 2D~1H-MRS对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具有重要鉴别价值.
作者:徐俊玲;李永丽;连建敏;窦社伟;吴慧;冯敢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正常人颈总动脉(CCA)短轴方向管壁运动和弹性参数特点及其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方法 健康志愿者40名,采用Siemens 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CCA动态短轴二维图像,分析右侧CCA管壁短轴方向6个节段(前壁、后壁、前外侧壁、前内侧壁、后外侧壁、后内侧壁)的运动、弹性及其衍生参数的特点,并分析这些参数间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 各侧壁的弹性相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相关参数(除速度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外侧壁和前壁明显高于后壁和内侧壁.年龄及内-中膜厚度与部分弹性参数及部分运动参数呈负相关(P<0.05).心率与部分弹性参数及部分运动参数呈正相关(P<0.05).弹性与运动参数间呈正相关(P<0.05),弹性及运动参数达峰时间呈正相关(P<0.05). 结论 VVI技术可用于研究正常人CCA管壁的运动力学特点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作者:白冰;赵宝珍;蔡珠虹;熊文峰;王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肋骨单发浓聚灶骨显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4例全身骨显像发现肋骨单发浓聚灶病例,将浓聚灶按位置划分为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前肋、侧肋和后肋四个部位,按浓聚灶形状分为点状、团块状和条形三种,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骨显像肋骨单发浓聚灶以点状、条形为主.点状浓聚灶分布以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及前肋居多,多为肋骨骨折(42/61,68.85%);绝大部分条形浓聚灶(18/19,94.74%)为肋骨转移瘤.后肋浓聚灶中,大部分(24/29,82.76%)为肋骨转移瘤.结论 良恶性肋骨单发浓聚灶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鉴别诊断.
作者:李剑明;于树鹏;裴著果;史蓉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患者男,53岁,当地CT体检发现双肾占位.平素体健.CT增强扫描:左肾和右肾分别见大小约7.0 cm×6.8 cm×6.0 cm和2.5 cm×2.0 cm×1.8 cm的肿块影,边界欠清,双肾肿块在肾实质明显增强的对比下呈不均匀轻度增强,诊断为双肾占位.先后2次在全麻下进行右肾癌剜除术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双肾透明细胞癌.
作者:孙玉今;金承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测兔急性肾衰竭(ARF)肾皮质血流灌注变化及其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关系.方法 家兔后腿肌注50%甘油建立急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分别于造模前(T_0)、造模后1、4、8、12天(T_1、T_4、T_8、T_(12))共5个时间点行肾灰阶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肾皮质回声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包括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变化(A)、曲线上升支斜率(β),同时测各时间点SCr及BUN,分析其与超声造影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造模后曲线TTP、A和β在T_1、T_4、T_8与造模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T_8时间点各参数两两比较,差异不同.AT、TTP、A、β与血肌酐、尿素氮间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P>0.05).结论 灰阶超声造影可较早反映ARF时肾皮质血流灌注的改变,但曲线各参数变化与SCr、BUN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作者:蒋智;黄晓玲;杨红;涂波;刘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随机血糖水平对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4例,根据入院第一次随机血糖分为3组:A组:132例,血糖<7.80 mmol/L;B组120例,血糖7.80~11.00 mmol/L;C组102例,血糖≥11.00 mmol/L.结果 与A组相比,C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浓度较高(P<0.05).冠状动脉造影示B、C组多支病变比例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校正TIMI帧数(CTFC)值高于A组(P<0.05).B、C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A组,其中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随机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直接介入治疗后预后较差,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
作者:董红志;张敬霞;王伟;殷雅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患者行常规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值分别取0、500、1000 s/mm~2),比较常规扫描及DWI对肝硬化癌变结节的检出率.结果 常规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共发现21例肝癌28个癌结节,弥散加权成像发现27例共37个癌结节,弥散加权成像发现的病例数及结节数均多于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癌变结节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DWI诊断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较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更为敏感.
作者:黄泽光;谢长浓;吴永峻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伴有喉癌的多原发癌的MSCT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伴有喉癌的多原发癌患者5例,3例患者有20年以上的吸烟史;3例喉癌术后并发其他原发癌的患者经不同程度的放、化疗及免疫治疗.5例多原发癌患者中,2例同时癌及1例异时癌患者第二原发癌均为右肺上叶周围型肺癌,其他2例异时癌第二原发癌分别为软腭及悬雍垂恶性肿物和颈部恶性淋巴瘤.分析其MSCT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多原发癌包括2例同时癌和3例转移癌.MSCT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的各部位原发病灶均表现为典型的恶性肿瘤影像特点;2例伴有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结论 喉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其他部位检查发现有典型恶性肿块影像学表现时,尤其是对有长期吸烟史及术后进行过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的患者,要考虑多原发癌可能.对喉癌术后患者应进行长期的颈部及其他部位随访.
作者:宋天彬;夏爽;祁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扩散张量脑白质成像连续示踪纤维分配技术(DTT FACT)不同成像和重建参数下小脑上脚(SCP)交叉纤维示踪表现. 方法 采用Siemens 3.0T MR及工作站对20名健康成人行头颅轴位扩散张量成像(b=0、1000 s/mm~2), 应用DTT FACT重建SCP交叉纤维,分析不同重建参数下的交叉纤维的表现.选择参数如下:①体素大小为1.2 mm×1.2 mm×3.0 mm、1.2 mm×1.2 mm×5.0 mm、1.6 mm×1.6 mm×3.0 mm、1.6 mm×1.6 mm×5.0 mm.②各项异性(FA)阈值为0.04、0.08、0.12、0.16、0.20.③角度阈值为20°、40°、60°、80°、89°.结果 ①不同体素时DTT图均出现纤维交叉,小体素中纤维交叉类型明显多于大体素.②FA降低,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增多;FA=0.08时为峰值;之后,FA降低,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减少.③角度增大,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增多,角度=80°为峰值;之后,角度增大,交叉纤维的例数逐渐减少.④小脑上脚交叉纤维在DTT图上有五种不同表现形式:向前形成盲端、上下交叉上行、前后交叉上行、吻接上行、单侧向前.结论 DTT FACT重建小脑上脚交叉纤维的佳参数是体素1.2 mm×1.2 mm×3.0 mm,FA 0.08,角度阈值80°.小脑上脚纤维交叉有不同表现类型,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作者:窦郁;韩鸿宾;郭顺林;雷军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1.5T MR扫描仪寻求简单易行的体外冠状动脉管壁成像程序.方法 对10个猪心行冠状动脉MR检查.以3D FIESTA序列行前降支成像,分别选择8通道头部线圈、膝关节线圈、颞下颌关节表面线圈行2D SE T1WI, 成像参数均相同,之后用颞下颌关节表面线圈,采用384×256和512×512的矩阵行T1WI.注入对比剂后,分别使用不同的NEX行SE T1WI、PDWI和frFSE T2WI.测量前降支近段管壁、管腔、前降支周围心外膜下的脂肪结缔组织、前降支邻近的室间隔心肌的信号强度,并测量周围空气的信号强度作为背景噪声,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和冠状动脉管壁对管腔的对比噪声比(CNR1)及冠状动脉管壁对周围心外膜下脂肪结缔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2).结果 颞下颌关节表面线圈成像前降支管壁SE T1WI的SNR和CNR1、CNR2明显高于8通道头线圈和膝关节线圈.384×256矩阵所得的SE T1WI的SNR和CNR1、CNR2明显高于512×512矩阵.NEX为3时图像的SNR和CNR1、CNR2高.结论 选择颞下颌关节表面线圈、384×256的矩阵、3个NEX可以得到良好的SNR和CNR.
作者:李涛;高建华;赵绍宏;周卫华;蔡祖龙;杨立;程流泉;高元桂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超声联合载血卟啉PLGA造影剂对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的声动力治疗作用. 方法 自制载血卟啉高分子材料PLGA造影剂并检测其基本特性.选择30只荷H22肝癌皮下移植瘤小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进行治疗,绘制治疗后15天内肿瘤体积生长曲线,比较其质量抑瘤率,并采用TUNEL和PCNA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及增殖活性. 结果 自制的载血卟啉PLGA微泡造影剂平均粒径为602.3 nm,分布均匀,包封率63.50%,载药量2.15%.治疗后,与其他各组比较,超声加载药微泡治疗组肿瘤生长曲线平缓,质量抑瘤率及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而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 结论 超声联合载血卟啉高分子纳米造影剂能够抑制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生长,促进其凋亡.
作者:张亚萍;冉海涛;王志刚;张辉;李攀;郎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1 概况2009年欧洲核医学年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Nuclear Medicine, EANM)于2009年10月10日-14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会议中心举行.50余个国家和地区、共5531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内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广东等地的3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收到论文2184篇,录用论文共1775篇,其中大会口头交流659篇,壁报交流为1116篇.论文中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德国及希腊国家的论文投稿数量位居前5位,中国大陆论文数排名第12位,其中被录用论文33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被录用9篇(口头和壁报交流分别为3篇和6篇),国内排名第一.
作者:王荣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超声指标诊断卵巢肿块性质的Fisher判别函数. 方法 共纳入卵巢非赘生性肿块48个、良性肿瘤137个、恶性肿瘤120个,以超声参数和多普勒血流信号为鉴别诊断变量,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Fisher判别函数,绘制投影图和领域图,回代法和刀切法验证. 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显示3类肿块在体积、内部舒张期血流速度(V_(ED))、平均血流速度(V_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物理性质、回声、形态、边界、腹水和血流信号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逐步判别分析法显示肿块体积、RI、物理性质、形态和边界是鉴别诊断肿块性质的显著指标.两个非标化Fisher判别函数是:方程1=0.002体积-4.793RI+0.468物理性质+0.862形态+0.901边界-4.076;方程2=0.005体积-1.480RI+0.851物理性质-0.291形态+0.443边界+0.524;③3类卵巢肿块的二维坐标投影散点基本清晰;④回代法验证函数诊断非赘生性肿块、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是91.67%、88.32%和93.33%;刀切法分别是91.67%、86.13%和93.33%. 结论 超声肿块体积、RI、物理性质、形态和边界是鉴别卵巢肿块性质的显著指标,Fisher判别分析法可为卵巢肿块性质提供较好的鉴别诊断模型.
作者:刘淑霞;陈荣川;刘艳丽;常辉;许春晓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与PET成像比较,探讨MR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1.5T MR对22例临床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并已完成PET检查的患者行WB-DWI扫描,比较两种成像方法对病变显示的差异以及病变的ADC值与SUV值相关性. 结果 WB-DWI所见病灶数目多于PET检查,两种方法检出的肺、纵隔及腹部病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DWI检出骨的病灶数多于PE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出病灶的部位大多数一致.病变的ADC值与SUV值无相关性. 结论 与PET成像相比较,WB-DWI显示的肿瘤病灶数量较多,对成人转移性骨肿瘤的显示敏感性高于PET,可作为肿瘤全身筛查的一种补充方法.
作者:康厚艺;张伟国;金榕兵;王毅;陈金华;张乐天;汪黎黎;邹博;马长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锥体外系和部分功能区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及其与PD的关系.方法 PD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按Hoehn-Yahr分级量表将20例双侧症状患者作为中晚期PD组,10例单侧症状PD患者作为早期PD组.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MR头部平扫和DTI检查.在FA图和ADC图上测量各兴趣区(双侧黑质、红核、苍白球、壳核、尾状核、丘脑、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扣带回、额叶白质和中央前回)的FA值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D组的黑质、尾状核、丘脑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中晚期PD组的中央前回的FA值较对照组和早期PD组明显减低(P<0.05),中晚期PD组的扣带回的FA值低于对照组(P<0.05);中晚期PD组、早期PD组与对照组其余兴趣区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病变的严重程度与黑质FA值呈负相关(r=0.039,P=0.025).3组之间各兴趣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病情级别的增加,ADC值呈增高趋势.结论 黑质、尾状核、丘脑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DTI可为PD的在体研究提供更多与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有关的有价值信息.
作者:舒红格;漆剑频;朱文珍;王承缘;胡军武;冯定义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