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护理体会

郭立茹;尹君玲

关键词:老年患者, 气囊导尿管, 护理
摘要:目的:为解决老年患者排尿障碍,对老年患者气囊导尿管拔出困难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总结经验.方法:针对我科10例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拔管困难的原因,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成功拔管.结论:熟悉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给予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拔管困难发生的有利保障.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性预防护理在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并发症的针对性预防护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求一种新的护理途径.方法:通过对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现存及潜在并发症的临床评估,自2010牟4月开始应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并与之前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有效的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继发感染率降低,降低漏尿率,生存质量提高.结论:采取佳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翟谢民;李向华;李秀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乳腺癌中淋巴细胞亚群与ABCG2、p-gp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ABCG2、P-gp表达及血标本淋巴细胞亚群的结果,了解乳腺癌术前ABCG2、P-gp表达状况及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乳腺癌ABCG2、P-gp表达情况及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同患者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结果:乳腺癌组织ABCG2、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50%,术前淋巴细胞亚群CD3+,NK,CD4+,CD8+,CD4+/CD8+,B与ABCG2、P-gp均具有相关性,其中CD3+,NK与ABCG2呈正相关;CD4+,CD8+,CD4+/CD8+,B与ABCG2呈负相关;CD8+,NK与P-gp呈正相关;CD4+,CD3+,CD4+/CD8+,B与P-gp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中ABCG2、P-gp的表达与淋巴细胞亚群具有相关性,推测肿瘤组织的多药耐药与患者的免疫功能两者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这为探讨肿瘤的发生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作者:郭建美;郑淑君;贾喜花;张金库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首发分裂症家属健康教育对患者复发的作用

    目的:探讨首发分裂症家属健康教育对患者再住院的影响作用.方法:将300例均使用奎硫平药物治疗的首发分裂症患者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由接诊护士对家属进行一般的入院介绍,而观察组由副主任护师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对家属进行12学时的分裂症知识系列讲座.对两组临床疗效显进(临床痊愈+显著进步)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以了解患者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首发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家属对患者坚持维持治疗、定期复诊重要性的认识及协助患者进行家庭康复的能力,从而降低复发率,延缓其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金惠;呼亚利;方喜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断指再植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患者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06年5月~ 2011年5月24例50指断指吻合术术后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4例50指中,21例43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再植手指外观和功能均良好.结论:对断指再植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是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蕾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围手术期护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下简称PD术),是胰头及壶腹周围肿瘤惟一有效的标准术式,是一项复杂而创伤大的手术,切除范围广包括:远端胃、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胰头和上段空腔,切除后再将胰、胆、胃、空腔关系重建.由于手术涉及脏器多,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患者及家属生理、心理都大受打击,因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现将我科2010年1月~2011年8月实施的12例PD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袁亚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导乐陪伴对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与研究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心理状态、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7月100例健康无难产指征的单胎产妇,遵循自愿原则分为导乐陪伴组(观察组)和非导乐陪伴组(对照组)各50例.导乐组由1名有经验的助产士和产妇家属陪伴,在分娩过程中给予精神鼓励、心理安慰、生活支持和产程监护;对照组以产科交接班模式进行一般心理护理和常规待产处理.两组产妇分别于出现临产先兆时和产后24h内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心理状态;观察两组在心理状态,经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总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分娩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分娩前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前后SAS评分经比较有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在经阴道分娩率、总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使产妇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支持,缓解了其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促进产程的进展,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产后抑郁的发生.

    作者:杨帆;罗晓菊;江帆;邓思婕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个案追踪法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追踪方法学的个体追踪方法,对急诊患者所接受的诊疗护理服务经历进行追踪检查,全面分析提供治疗、护理、服务中的不安全因素,制订并实施改进方案.结果:通过运用个案追踪法分析和评价,很快就找到了原因,通过整改大大降低了急诊科护理风险,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护患关系进一步密切.结论:个案追踪法是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改进的起点,是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急救护理品质,和谐护惠关系的良好举措.

    作者:黄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The wand无痛口腔注射仪在心电监护拔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The wand无痛口腔注射仪在心电监护拔牙过程中进行局麻注射的麻醉效果.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仅用The wand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进行口腔局麻注射;对照组使用常规局麻注射.注射后由患者本人自我评价,采用10分分类法评定麻醉效果.并在局部麻醉注射前、中、后的血压、心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注射时的疼痛VAS值用t检验统计学分析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口腔治疗中局部麻醉完全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局麻注射术中血压与注射术前及注射术后相比有明显上升.结论:无痛口腔注射仪具有不良反应小,起效时间快,镇痛效果好,预防术中血压升高及心肌缺血加重,减少心绞痛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发作.

    作者:张欣茹;吕亚静;古雪松;张卫华;卢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对护理安全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对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本组研究对象为2 011年1~9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不接受患者安全目标管理.2012年1~9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对研究组,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在临床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之间的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的差异.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质量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同时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消除了护患纠纷的隐患.

    作者:钱亚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孕期生殖道尖锐湿疣治疗和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孕期下生殖道尖锐湿疣的特点、诊治、预后等诸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南宫计生医院和南宫市人民医院1 07例孕期合并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尖锐湿疣与妊娠结局:妊娠<12周的29例,其中25例在治疗期间终止妊娠,4例继续妊娠.1 3周~28周46例:34例行中期引产;12例继续妊娠.>28周32例,除5例引产外,27例妊娠至足月,其中剖宫产7例,阴道自娩20例.剖宫产术后3例失访,余42天复查生殖器病变明显缩小;微波冷冻及药物外用大多半年内治愈.②尖锐湿疣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引产的胎儿和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外观无畸形,无胎儿生长发育迟缓,表面无皮疹,无先天性尖锐湿疣.6例婴儿行咽部分泌物检查,3例HPV阳性,42天复查转阴.结论:孕期生殖道尖锐湿疣是由一组低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妊娠期为易感染期.经母婴垂直传播后,感染主要侵犯婴儿皮肤及粘膜,但从本文分析,胎儿及新生儿感染率低.

    作者:张馨月;郭计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利凡诺配伍间苯三酚中期妊娠引产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利凡诺配伍间苯三酚中期妊娠引产临床效果.方法:中期妊娠健康孕妇100例,自愿要求引产,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规律宫缩后,给予间苯三酚80mg静脉注射.对照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结果:规律宫缩至胎儿娩出时间显著缩短,疼痛程度减轻,胎儿娩出时间至胎盘娩出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无明显改变.结论:应用利凡诺配伍间苯三酚中期妊娠引产,使产程缩短,减轻了孕妇的分娩痛苦.

    作者:张志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进展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调查结果显示,至2011年全球估计有3.66亿糖尿病患者,每年有超过100万有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截肢,给医疗系统和各地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据报道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率为60.8%,70%合并感染,糖尿病足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5.70±19.7)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4906±7072)元.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采取以预防为主、加强患者及医护人员教育、足溃疡的多因素治疗和严密监测等策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以使糖尿病足截肢率下降到49%~85%.新的治疗手段的应用,为做好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作者:辛立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其能明确高血压的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治疗长期性及定期随访的重要性等.方法:通过群体教育、户外活动、相互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有90口的高血压患者通过学习从新认识了高血压以及它的危害性,学会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对用药有深刻的认识.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能让高血压患者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从而提高生活水平质量.

    作者:杨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选择性椎板关节突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目的:探讨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术早期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对1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术的患者采用后路选择性椎板关节突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随访测量各种影像学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术后1例出现神经牵拉损伤,和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21°,矫正率为59%,终末丢失率为11%;顶椎偏距平均2.4cm,矫正率为50%,均丢失0.4cm,丢失率为8.3%;躯干偏移距离平均1.5cm.终末随访时躯干偏移距离平均0.2cm.丢失率为7.4%.结论:采用选择性椎板关节突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理想,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袁振超;陈远明;陈锋;周先明;黄民锋;刘万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两种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标本采集的佳部位.方法:将呼吸内科240例需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B组),各120例.A组选用股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B组选用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观察两组动脉血标本一次性采集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动脉血标本采集一次成功率97.50%,B组动脉血标本采集一次成功率83.33%,A组明显高于B组;误入静脉、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股动脉是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标本采集的佳部位.

    作者:杨义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金生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护理

    目的:总结金生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30例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外敷金生膏并进行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生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好.

    作者:李凤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置管深度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管插入的佳深度.方法:将60例留置胃肠减压管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人,插入深度为45 ~55cm,实验组30人,插入深度为53 ~ 65cm.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两组减压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肠减压的置管深度应在胃管传统插入深度45 ~ 55cm的基础上再插入8~ 10cm,减压效果更好,更利于急性胰腺炎的康复.

    作者:张淑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糖尿病患者,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结果:通过治疗,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34例患者中,显效1 7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2%,对照组34例患者中,显效12例,好转12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70.6%.结论:在治疗糖尿病疾病的过程中,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较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崔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曲唑酮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曲唑酮用于老年失眠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失眠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曲唑酮组)、对照组(地西泮组)各40例,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6周后比较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对照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焦虑、抑郁评分的下降值均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曲唑酮可有效改善老年失眠症状及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永明;张志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为患者提安全有效的手术麻醉方式.方法:选取我2011年3月~ 2012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的38例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n=19)和静注复合组(n=19).术前6h禁食、禁饮,静吸复合组:面罩吸入氧气,氧流量为2 ~5L/min,同时采用4%~7%体积浓度的七氟烷诱导麻醉,手术操作中采用1.5% ~2%体积浓度的七氟烷维持麻醉;静脉复合组:肌肉注射氯胺酮行基础麻醉,而后采用静脉注射氯胺酮根据患儿体重,每2 ~ 3mg/kg进行麻醉诱导,手术操作中同样按照每2~3mg/kg以氯胺酮维持麻醉.两组患儿麻醉前均进行1%利多卡因和1:100000的肾上腺素分别对唇裂和腭裂患儿进行眶下神经和口腔内麻醉,术中均采用芬太尼诱导并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后血压、心率以及术后记录苏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前、麻醉后1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吸复合组术后苏醒时间、并发生的发生率均低于静注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效果良好,术后苏醒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唇腭裂修复术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远龙;杨晓铭;方幼平;彭嵘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