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处理

陈远龙;杨晓铭;方幼平;彭嵘

关键词:唇腭裂修复术, 静吸复合麻醉, 静注复合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为患者提安全有效的手术麻醉方式.方法:选取我2011年3月~ 2012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的38例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n=19)和静注复合组(n=19).术前6h禁食、禁饮,静吸复合组:面罩吸入氧气,氧流量为2 ~5L/min,同时采用4%~7%体积浓度的七氟烷诱导麻醉,手术操作中采用1.5% ~2%体积浓度的七氟烷维持麻醉;静脉复合组:肌肉注射氯胺酮行基础麻醉,而后采用静脉注射氯胺酮根据患儿体重,每2 ~ 3mg/kg进行麻醉诱导,手术操作中同样按照每2~3mg/kg以氯胺酮维持麻醉.两组患儿麻醉前均进行1%利多卡因和1:100000的肾上腺素分别对唇裂和腭裂患儿进行眶下神经和口腔内麻醉,术中均采用芬太尼诱导并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后血压、心率以及术后记录苏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前、麻醉后1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吸复合组术后苏醒时间、并发生的发生率均低于静注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效果良好,术后苏醒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唇腭裂修复术中推广使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两种治疗方法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应用50%饱和硫酸镁溶液湿敷和应用50%葡萄糖加25%硫酸镁、维生素B12湿敷,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观察组PICC置管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用50%饱和硫酸镁溶液浸在小毛巾上敷在患处,并用塑料薄膜包裹.常规组用50%葡萄糖加25%硫酸镁、维生素B12的混合液浸在两层纱布上敷于患处.结果:统计观察组与常规组的两种方法,治疗三天后和七天后静脉炎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用50%饱和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方法简单,效果明显.

    作者:祁荣;谢红梅;周瑾;周金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8例伴随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老年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分组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全面性护理.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分为1到5级,级别越高则障碍越大,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护理后,干预组与对照组1-5级吞咽障碍对应的患者数目均出现了显著变化,且干预组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基础训练、饮食指导与训练的护理,患者的吞咽能力显著增强,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作者:郑英华;王菊廷;黄庆娟;李顺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围生期心肌病患者产褥期的责任制整体护理

    目的:探讨PPCM患者产褥期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以护理查房的形式,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例围生期心肌病病例,讨论总结PPCM患者产褥期的护理.结果:6例PPCM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7.5天.心衰在产褥期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无一例产妇死亡.结论:整体护理在心衰预防、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多个环节起到重要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田硕;吴军玲;刘珊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抗感染活性骨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抗感染活性骨(ARBX)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将ARBX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24例,实施了专职护士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及护理随访等护理措施.对其中获得12月以上随访的17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7例中除1例骨髓炎未能治愈,1例愈后复发,1例发生骨不连,其余14例均获得完全治愈,总治愈率为82.4%.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及家属康复观念的转变,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牛志霞;张延琴;苏健;孟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86例需行PICC置管但血管条件差的惠者随机分为现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PICC,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3 cm处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观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100%(44/44),高于对照组的90.48%(38/42);观察组穿刺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PICC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胡美云;岳顺;陆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强化教育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早期强化教育,普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使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控制血糖,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我科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个育;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科内小讲课及出院后知识讲座等方式,实施综合的,连续的早期强化教育.结果:对入选的1 36例患者,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经过早期强化教育,患者掌握控制疾病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结论: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强化教育,可很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是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的关键.

    作者:梁慧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两种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标本采集的佳部位.方法:将呼吸内科240例需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B组),各120例.A组选用股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B组选用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观察两组动脉血标本一次性采集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动脉血标本采集一次成功率97.50%,B组动脉血标本采集一次成功率83.33%,A组明显高于B组;误入静脉、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股动脉是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标本采集的佳部位.

    作者:杨义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老年髋部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及预防护理的关联性.方法:将我院2005年10月~2011年10月所有粗隆间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49 ~85岁,男51例,女38例,分为两组,一组行人工静脉泵护理,一组采用主动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功能训练促进静脉回流护理,两者比较.结果:两种护理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髋部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需因人而异进行护理,可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李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断指再植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患者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06年5月~ 2011年5月24例50指断指吻合术术后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4例50指中,21例43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再植手指外观和功能均良好.结论:对断指再植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是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蕾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Bcl-2基因与大肠癌

    Bcl-2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的关键调节因子,其表达的改变不仅影响DNA损伤细胞或周期异常细胞的正常凋亡,还影响肿瘤细胞自身的凋亡,还常与肿瘤的形成及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形成有关,Rcl-2在肿瘤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作者:张曙光;孙颖;王娟;刘明;董丽娟;王爱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双头旋转振动排痰仪在卧床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仪对卧床患者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临床应用的排痰效果.方法:将618例患者按病种分类,对振动排痰的效果加以评估,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振动排痰仪的临床治疗中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排痰效果.结论:振动排痰仪治疗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使得患者呼吸道深部痰液有效的咳出,减少了细菌感染,保持了患者呼吸道通畅.

    作者:王霞;华静;徐祖慧;石燕;李婷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微创小切口<2cm阑尾切除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我院从2008 ~ 2011年间应用微创切口<2cm阑尾切除2 32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微创小切口<2cm进行阑尾切除.结果:232例诊断急性阑尾炎,顺利完成微创切口< 2cm阑尾切除221例,约占95.2%,其中仅11例,约占4.8%需扩大切口,其中中重度肥胖患者46例,占19.8%.结论: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均可行微创小切口<2cm阑尾切除,肥胖患者采用“拉压法”也可使用小切口方法阑尾切除.

    作者:姜德清;郝占伟;黄继超;樊继泷;余仔军;柯群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骨盆及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遵医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主动自觉遵医,有效预防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陈晓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孕妇妊娠糖尿病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 2012年4在我院建立孕期档案,孕24 ~ 28周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GDM的孕妇100例,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孕妇在教育前后对GDM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各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划分:了解90 ~ 100分,部分了解50~ 90分,不了解<50分.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孕妇对GDM的认知水平,从而有利于GDM孕妇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王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护

    随着PICC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静脉炎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置管早期出现的静脉炎通常为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5.15%[1],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h,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cml[2].它是由于各种机械刺激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的炎症反应,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3].本文对近年来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周春燕;寇京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认知行为治疗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在提高三腔两囊管置管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3例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操作前、中、后分别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25例,只是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插管.比较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治疗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悲观恐惧心理,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提高插管成功率.

    作者:沈秀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评估与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评估和原因分析,为临床防治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 2年3月间,我院麻醉恢复室收治的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麻醉方式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少儿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对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和种类进行总结,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50例麻醉恢复室病人中有44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其中呼吸系统疾病10例(4%),循环系统疾病例26例(10.4%),神经系统疾病8例(3.2%);老年组发生率显著大于少儿组和成年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儿组和成年组,并发症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平均滞留时间为125±21min,未患并发症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平均滞留时间为63±23min,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发病率较高,而非老年组患者发病率与在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长短有关.

    作者:蔡国斌;杨晓铭;聂红亚;方幼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其能明确高血压的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治疗长期性及定期随访的重要性等.方法:通过群体教育、户外活动、相互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有90口的高血压患者通过学习从新认识了高血压以及它的危害性,学会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对用药有深刻的认识.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能让高血压患者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从而提高生活水平质量.

    作者:杨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老年患者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护理体会

    目的:为解决老年患者排尿障碍,对老年患者气囊导尿管拔出困难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总结经验.方法:针对我科10例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拔管困难的原因,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成功拔管.结论:熟悉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给予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拔管困难发生的有利保障.

    作者:郭立茹;尹君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的护理

    目的:总结应用Sky(骨膨胀系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60个椎体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Sky手术.术前均进行心理疏导及手术体位耐受能力评估,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术部炎症反应,指导进行康复训练.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2±1.5)分降至术后的(1.5±0.4)分,椎体前后壁比值由术前的(5 7.4±4.3)%恢复到术后的(81.0±3.5)%,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21.8±5.3)°矫正至术后的(9.2±4.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出现骨水泥渗漏、肺栓塞、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术前、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使Sky老年患者安全、顺利地接受手术及早日康复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亚华;陈新莲;刘芳;赵文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