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头旋转振动排痰仪在卧床患者中的应用

王霞;华静;徐祖慧;石燕;李婷婷

关键词:振动排痰仪, 卧床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振动排痰仪对卧床患者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临床应用的排痰效果.方法:将618例患者按病种分类,对振动排痰的效果加以评估,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振动排痰仪的临床治疗中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排痰效果.结论:振动排痰仪治疗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使得患者呼吸道深部痰液有效的咳出,减少了细菌感染,保持了患者呼吸道通畅.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外治宫颈糜烂的临床研究

    目的:整理总结治疗宫颈糜烂的各种中医外治疗法.方法:通过汇集整理宫颈糜烂中医外治疗法的相关文献,从中药局部治疗、针灸疗法、TDP照射配合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宫颈糜烂归属于中医“带下病”范畴,因此无论针、药何种外治疗法都应遵循病机,以清热利湿,补肾健脾舒肝为原则辨证论治,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结论:中医外治疗法在宫颈糜烂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好的疗效.

    作者:孟莉莉;王梅;邢法梅;宗秀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转基因MSC体内外荧光表达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转基因MSC在体内外表达荧光是否存在差异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用转基因MSC输注到受射线照射的雌性BALB/C小鼠体内,输注后1、7、14、21、28、35天处死小鼠留取胸腺左叶,制作快速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同时对比观察体外培养转基因MSC的荧光表达情况.结果:小鼠体内的转基因MSC在输注后1天开始出现荧光,第7天达高峰,第35天消失;体外培养的MSC制备后10h可见绿色荧光表达,第7天后表达率高,第28天基本消失.结论:转基因MSC体内荧光表达优于体外,其机制与微环境及培养方式有关.

    作者:宁昌;胡锴勋;余长林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喉癌Gli1的表达及其与VEGF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喉癌Gl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为喉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和靶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i1和VEGF蛋白在10例喉癌旁黏膜组织和40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Gli1在喉癌中的表达与VEGF以及喉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癌旁喉黏膜Gli1蛋白阳性表达评分为(1.50±0.70),喉癌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阳性表达评分为(4.60±3.52),喉癌Gli1蛋白表达较癌旁黏膜显著增高,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Gli1蛋白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以及侵袭与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促进VEGF表达.

    作者:韩海平;赫莉;武川君;周晓红;彭丽娜;路秀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改良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加丝裂霉素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翼状胬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翼状胬肉患者21 2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转移术,复发胬肉加0.02%丝裂霉素术后观察3个月1.5年.结果:治疗组1 06例中没有一例复发,角膜光滑,术后散光小,外观好,无并发症,治愈率100%;对照组:106例,复发1 6例,角膜不光滑,术后散光大,治愈率达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翼状胬肉手术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许燕红;郑根主;向金明;郑琦;李晓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进展期胃癌治疗进展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居全世界首位.但全世界胃癌的5年生存率并不乐观,我国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40%.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分析统计显示[1]:进展期胃癌(AGC)占整个胃癌发病率的60%-80%.胃癌超过2/3的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即使可行手术切除其复发率也相当高.因此,综合治疗各种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现就AGC的治疗状况总结如下.

    作者:戴立群;赵素娇;冯建军;赵换敏;乔胜军;谷军旗;高立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临床路径与循证护理整合在择期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CP)与循证护理(EBN)整合在择期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与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与循证护理在择期剖宫产病人住院天数及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任凤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93例根管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根管再治疗的原因,评价根管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3例需要根管再治疗的11 2颗惠牙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去除根管充填物并疏通根管,进行根管再治疗.结果:由于医源性因素(超充、欠充、遗漏根管等),需要根管再治疗的患牙占41.96%顺利完成根管再治疗的患牙为96颗,成功率占85.71;再治疗失败的16颗患牙中,因根管弯曲导致侧穿的6颗,根管钙化无法扩通的5颗,器械折断而维持治疗的2颗,因牙根纵裂拔除1颞.结论:医源生因素是导致首次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规范化的临床操作配合现代根管治疗技术有利于提高根管再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于淼;李永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奥司他韦治疗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治疗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1月我院门诊治疗的56例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随机分为奥司他韦治疗组、清开灵颗粒治疗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咳嗽的好转时间奥司他韦组明显早于清开灵组,差异显著(P>0.05).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失眠的发生奥司他韦组与清开灵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奥司他韦治疗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迅速有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张建菊;高慧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浅谈护理美学与护理管理

    护理美学是护理学与美学相互交叉、渗透和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美学在护理管理与实践中的体现.它是站在护理学的角度,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护理领域中美的现象和审美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随着护理学科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护理美学己成为护理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

    作者:于颖;常晓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内窥镜下人工鼻泪管逆行植管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泪囊炎50例设为观察组,与43例单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植入术在术后流泪改善,降低复发率及减轻术后疼痛上明显优于单纯泪囊鼻腔吻合术(P<0.01).结论:人工鼻泪管经鼻腔逆行植入术有效杜绝了泪囊炎的复发,减轻术中术后疼痛,是治疗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 2011年7月直肠癌患者50例,上述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等检查证实为直肠癌,上述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术前肠道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活动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痛、切口感染等例数.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有主要促进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吴咏梅;王玉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2009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产妇,按随机原则将予以常规护理的41例标为常规组,41例予以常规护理,并进行针对性干预的41例标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护理后SAS、SDS、SES评分、睡眠质量、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干预组SAS、SDS、SES评分、睡眠质量、产后出血情况均较常规组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围产期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产妇的睡眠质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助于产妇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玉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分析与评价

    目的:了解三甲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状况,为优化放射防护工作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从事放射工作人员,按不同岗位分为放射介入、核医学、放射治疗、放射影像诊断4组,使用热释光剂量仪和热释光元件对其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比较其个人剂量.按不同职业将观察对象分为医师,护师,技师3组,比较其个人剂量.结果: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水平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人均年剂量频数< 5mSv,且人均年有效剂量有逐年下降趋势;各岗位年剂量值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放射介入高,核医学次之,放射治疗、放射影像诊断无差异.医师和护师的人均年照射剂量高于技师(P<0.05).结论:加强放射法规和防护知识培训,提高职业防护和职业健康管理意识,特别是加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放射防护.

    作者:王维业;王相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心理适应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适应与食管癌手术患者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明癌症患者心理适应问卷(Mini-MAC-19)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对132例食管癌患者的心理适应状况和生命质量水平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助/无望、焦虑与生命质量总分呈负相关;积极态度与生命质量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心理适应状况与其生命质量水平密切相关,心理适应为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心理健康水平与整体生活质量直接相关.

    作者:高志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下泪小管断裂吻合两种术式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断裂吻合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56例(56眼)下泪小管断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6例)直接断端寻找及硬膜外麻醉导管置入;B组(30例)猪尾针辅助断端寻找及硬膜外麻醉导管置入.术后随访1年.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二者疗效.结果: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P<0.01).结论:猪尾针辅助断端寻找及硬膜麻醉外导管置入提高泪小管成功吻合率疗效更佳.

    作者:王双连;翟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微创小切口<2cm阑尾切除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我院从2008 ~ 2011年间应用微创切口<2cm阑尾切除2 32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微创小切口<2cm进行阑尾切除.结果:232例诊断急性阑尾炎,顺利完成微创切口< 2cm阑尾切除221例,约占95.2%,其中仅11例,约占4.8%需扩大切口,其中中重度肥胖患者46例,占19.8%.结论: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均可行微创小切口<2cm阑尾切除,肥胖患者采用“拉压法”也可使用小切口方法阑尾切除.

    作者:姜德清;郝占伟;黄继超;樊继泷;余仔军;柯群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抚触是否可以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 2012年9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新生儿抚触,15min/次,2次/天,连续6天,分别测量、记录两组经皮测黄疸指数,并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观察组8例(5.3 3%)显著少于对照组31例(20.67%),有统计学差异(P<0.05);每日排便次数观察组(5.88±2.13)次,显著多于对照组(3.26±1.73)次,有统计学差异(P<0.05);胎便初排时间观察组(6.76±1.46)h显著少于对照组(9.23±2.16)h,有统计学差异(P<0.05);黄疸指数观察组(64.81±14.18)mg/L,显著少于对照组(93.53±22.14)mg/L,有统计学差异(P<0.05);胎便转黄的时间观察组(32.83±4.14)h,显著少于对照组(60.26±4.72)h,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抚触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作者:肖佩霞;左媛;戴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手术治疗先天性尺桡骨融合9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先天性尺桡骨融合前臂极度旋前,不能旋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94年3月~2004年3月我院收治的9例先天性尺桡骨融合患者,进行桡骨远端截骨术联合尺骨近端截骨术,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前臂旋转状况.结果:术前9例患者前臂均极度旋前85°,不能旋后,术后36个月后,患者3例前臂旋前5°旋后5°,6例旋前5°,旋后15°,术前及术后随访患者前臂旋后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先天性尺桡骨融合患者行桡骨远端截骨联合尺骨近端截骨术可以改善患者前臂的旋后功能,术后无并发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长生;李事成;张乾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使越来越多的急性心肌梗(AMI)患者获益.其中高龄患者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65岁以上的AMI患者28例均行急诊PCI,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于双平;阚淑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癌症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首次化疗的癌症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以便今后医护人员能对不同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顺利的完成化疗疗程.方法:对肿瘤内科首次化疗的患者在出院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健康知识信息选择问答.结果:首次化疗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具有阶段性特点,其中对化疗期知识知晓程度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获取知识方式中希望的是与医务人员交流和使用宣传手册.结论:医务人员对首次化疗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加强教育宣传力度,要有阶段性、灵活性,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教,健康教育形式需多样化.

    作者:王艳芳;郝春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