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莉;王梅;邢法梅;宗秀花
目的:通过对两例万东FSK302-1A型500mA程控X光机特殊故障分析,以提高工作人员对这类机器的认识和保养,快速准确地对其进行维修.方法:对万东FSK302-1A仪器使用记录进行回顾性梳理,结合电路图,进行分析,缩小故障范围,查出故障原因并对其进行处理.结果:对于有故障代码的检修已经有前辈进行了总结,检修时按照前辈的经验无大偏差,而对于两例特殊故障的检修,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对此类机器的认识.结论:对故障进行梳理,回顾性系统分析,查找产生故障的原因,从根源上排除它,可以进一步提高以该设备的认识.
作者:潘康;刘蕊;蔡迎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低分子肝素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血栓药物,其半衰期长,疗效显著,是临床常用的不可缺少的防治血栓药物.然而,皮下注射后造成的局部疼痛,皮下瘀斑,紫癜,出血,甚至血肿,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患者不相信护士的操作技术,从而给工作带来不利.此外,皮下出血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性,降低了治疗效果.针对这一原因,我科近几年采用改进后注射部位及注射方法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皮下瘀斑,出血等并发症也未见发生,取得了患者的信任.
作者:鲁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争取社会支持,供皮区及受皮区准备,口腔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供情况,根据专科护理特点,做好口腔护理,气道护理,创面护理,负压引流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咀嚼、吞咽,语言功能恢复良好,对术后面容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只有认真细致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才能使护理工作卓有成效,保障皮瓣成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曹秀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骨肽主要成份为多肽类骨代谢因子、有机钙、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它的药理作用是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以及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因骨肽中含有多种促进骨代谢的活性肽类物质,能有效的改善骨代谢,良好的镇痛消炎作用,且疗效稳定,安全性好,以成为治疗骨,关节疾病的良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皮疹、血压降低过敏反应等.其过敏性休克发生较少见.我院有一例骨质疏松患者首次使用本药5min后即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敏;梁红;刘媛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改变体位结合徒手旋转胎头在胎方位异常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 0月~ 2012年5月共202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合并症、并发症的产妇,将其分为观察组102例,在首次发现胎方位异常时采取改变体位,待宫口开大5~ 8cm、胎先露在S+1 ~S+2时进行手转胎头;对照组100例,发现胎方位异常时采取改变体位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的时间、新生儿窒息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变体位(产妇向胎儿背反方向侧卧)与徒手旋转胎头可使阴道分娩率明显升高,剖宫产率显著降低,并可使产程进展时间缩短,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
作者:王菲菲;马小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病例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静脉依达拉奉、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并据患者情况采用头针和体针进行治疗,2组均以1 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均有效,但是治疗组疗效更佳,2组治愈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效率相比亦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后综合征临床疗效肯定,不失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而重视心理效应则是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作者:樊炼;李铭;汤忠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精神疾病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操作人员准入,准备阶段双人核对治疗过程,护士现场监控等措施.结果:对实施安全管理前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安全管理对减少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不良事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呼亚利;高海玲;李金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总结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8月共收治1 30例喉部疾病患者施行显微支撑喉镜手术的护理.结果:130例患者中,术后声嘶完全消失108例,声嘶明显改善者17例,声嘶无改善者3例,其中1例支撑喉镜手术失败者,行间接喉镜手术后,声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及娴熟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韩瑞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中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94例次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进行994例次血液透析,共发生84例次低血压的情况,占8.45%.均及时发现,经正确处理血压恢复至正常,未导致严重脏器缺血情况.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发生低血压的应急处置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冯丽娜;王亚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随着PICC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静脉炎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置管早期出现的静脉炎通常为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5.15%[1],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h,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cml[2].它是由于各种机械刺激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的炎症反应,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3].本文对近年来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周春燕;寇京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阿昔洛韦的化学名称是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是一种临床疗效确切、性价比较佳的抗病毒药,既往多认为该药品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常见的不良反应皮肤瘙痒或荨麻疹,又无需做皮试,被较广泛地应用与临床,但因在治疗过程中不规范用药,比如静滴速度过快,给药时间间隔不足8h等造成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例时有发生,就我院收治使用阿昔洛韦治疗时因不规范用药而导致的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例,现报道如下,以供护理人员参考引起重视.
作者:陈敬华;王亚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7 ~ 2011年间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50例,预防组给予基本预防措施、机械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措施;对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导管溶栓、药物抗凝治疗.结果:手术结束后预防组患者发生DVT者8例发生率为16%,对照组发生DVT26例占52.0%,34例患者经彩超或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小腿静脉血栓(周围型)1 2例,下肢髂股静脉血栓(中央型)10例,混合型血栓12例,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DVT患者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手术取栓10例,有效9例,有效率90.0%.导管内溶栓者12例,有效11例,有效率91.7%.单纯药物抗凝治疗者12例有效9例,有效率75.0%.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和药物抗凝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手术后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所在,对于已经形成的深静脉血栓,手术取栓及导管溶栓都可取的较好的疗效,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程海松;吴亚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首发分裂症家属健康教育对患者再住院的影响作用.方法:将300例均使用奎硫平药物治疗的首发分裂症患者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由接诊护士对家属进行一般的入院介绍,而观察组由副主任护师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对家属进行12学时的分裂症知识系列讲座.对两组临床疗效显进(临床痊愈+显著进步)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以了解患者复发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首发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家属对患者坚持维持治疗、定期复诊重要性的认识及协助患者进行家庭康复的能力,从而降低复发率,延缓其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金惠;呼亚利;方喜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通过从库房掌握每月临床科室对手消毒剂支领量的数量,监督手消液在科室的使用,确保手卫生消毒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起,每月检查库房各科室手消毒剂支领数量,同时将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不合格复查率作为观察指标,将2010年度监测数据作为对照组,2011年度监测数据作为观察组.结果:2010年度不合格复查率为2.8%; 2011年度不合格复查率为0.49%.结论:临床科室从库房支领手消毒液数量增加,手卫生不合格复查率降低,可将此指标作为检测手卫生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海艳;焦桂梅;陈桂芝;王玉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将9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Glasgow Coma Scale)≤8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依手术指征消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术、脱水、抗感染、营养神经及脑细胞药物应用及支持治疗等).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 30mL加入250ml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天为1个疗程.必要时停用5天后再应用第二个疗程.结果:观察组GC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在用药后第2周、第4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度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催醒作用明显有效,提高苏醒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祁进亮;王弘锦;罗彦辉;孙晓立;赵宗茂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制定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案,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能力及术后胃肠道症状等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以促进全宫术后患者尽快恢复胃肠功能.结果:35例患者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无胃肠道不适症状,伤口正常愈合,顺利出院.5例患者效果不满意,总有效率87.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尽快恢复胃肠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何红;李新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将目标管理理论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制定总体目标、个人目标和激励措施来监督、鼓励护士完成各项护理指标.结果:实施目标管理后的2010、2011年护理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的2009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目标管理理论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有效推进了高水平护士队伍的建设.
作者:何琼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减压管插入的佳深度.方法:将60例留置胃肠减压管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人,插入深度为45 ~55cm,实验组30人,插入深度为53 ~ 65cm.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两组减压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肠减压的置管深度应在胃管传统插入深度45 ~ 55cm的基础上再插入8~ 10cm,减压效果更好,更利于急性胰腺炎的康复.
作者:张淑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并比较不同学历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的状态及异同,探讨优质护理在院内实施情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200名我院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总体认识不理想,不同学历护生对优质护理认知得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部分因素影响优质护理的实施和开展;结论:学历对优质护理观点认知有影响,因此应针对性改进影响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的因素,从而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作者:张翠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通过对三种护理方式的比对、剖析、评价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准和职业道德素养,护理服务工作中融入人性化理念及提高护理管理水平等途径更好的实施优质护理,以利于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好,真正实现生活护理到位、治疗护理安全,心理护理主动,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取得让社会满意、患者满意的效果.结果: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活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充分保障了患者的各项权益,大限度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使医惠关系和谐.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是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前提,在医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充分保障了患者的各项权益,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谢红梅;祁荣;柯利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