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毒液支领量对于手卫生消毒效果的影响

张海艳;焦桂梅;陈桂芝;王玉芳

关键词:消毒液, 支领量, 手卫生, 效果
摘要:目的:通过从库房掌握每月临床科室对手消毒剂支领量的数量,监督手消液在科室的使用,确保手卫生消毒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起,每月检查库房各科室手消毒剂支领数量,同时将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不合格复查率作为观察指标,将2010年度监测数据作为对照组,2011年度监测数据作为观察组.结果:2010年度不合格复查率为2.8%; 2011年度不合格复查率为0.49%.结论:临床科室从库房支领手消毒液数量增加,手卫生不合格复查率降低,可将此指标作为检测手卫生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68例乳腺癌HER-2免疫组化与FISH技术检验分析

    目的:比较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HER2蛋白表达的一致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改良根治标本168例,所有病例均未行术前辅助化疗.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为对照.结果:经统计学Pearson卡方检验表明FISH是乳腺癌HER2状态检测的金标准.结论:FISH与IHC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IHC可以用于乳腺癌HER2检测.

    作者:吴庚利;李绵绵;王善伟;周伊;白高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总结临床资料,探讨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750例(2750颗牙)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者,均做颊侧翻瓣、去骨(暴露2/3冠为宜),并将患者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组2750例术后并发症460例占19.72%.并发症男女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在拔牙前,应设计佳手术方案,在手术全过程中,精细、规范并缩短操作时间,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柴养倬;石家雷;顾同保;于国芳;贾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喉癌Gli1的表达及其与VEGF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喉癌Gl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为喉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和靶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i1和VEGF蛋白在10例喉癌旁黏膜组织和40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Gli1在喉癌中的表达与VEGF以及喉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癌旁喉黏膜Gli1蛋白阳性表达评分为(1.50±0.70),喉癌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阳性表达评分为(4.60±3.52),喉癌Gli1蛋白表达较癌旁黏膜显著增高,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Gli1蛋白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以及侵袭与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促进VEGF表达.

    作者:韩海平;赫莉;武川君;周晓红;彭丽娜;路秀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直肠造口术是当前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直肠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或尿液[2].直肠造口术虽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由于改变了原有的排泄方式,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容易造成患者自尊低下和社交障碍等心理变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直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凤;曹岩;方颖;徐心悦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致冠脉穿孔予明胶海绵栓塞成功救治一例

    随看冠脉血管介入治疗的推广及病例数目的逐年递增,各种血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病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冠脉介入术中的血管穿孔、破裂及心包填塞是冠脉介入治疗中严重的并发病,如果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得当,常可危及患者生命.现将用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经皮冠脉介入致冠脉穿孔1例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孟祥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16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目的:对16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通心络及静点疏血通,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3 ~2010年16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通心络6粒,3次/日,口服,静点疏血通6ml,1次/日,连续应用3~5天,观察术后疗效.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近期及远期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作者:张立欣;高海明;嵇诚;王春梅;田立国;毛利荣;文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对甲亢131碘治疗临床疗效及剂量调整的评价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血清TGAb和TPOAb水平的不同对其放射性碘-131(131Ⅰ)治疗剂量调整及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甲亢病例502例,依其血清TGAb和TPOAb含量分为阳性(TGAb>115IU/ml,TPOAb>34IU/ml)组287例,阴性(TGAb<I151U/ml,TPOAb<34IU/ml)组21 5例,检测全部病例治疗前的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及治疗后第3、6、1 2个月时血清FT3、FT4、sTSH水平.结果:随131Ⅰ治疗时间的延续,甲亢的治愈率逐渐提高;1年后,抗体阳性组甲功正常率、甲低发生率和未愈率分别为72.8%、24.0%和3.2%,阴性组分别为62.7%、16.3%和21.0%,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x2=6.72).结论:甲亢131Ⅰ治疗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甲低的发生率与治疗前血清TGAb和TPOAb水平相关;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可以作为甲亢131Ⅰ治疗剂量调整的重要因素.

    作者:赵明;季晓鹏;于璟;田爱娟;刘晖;李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浅谈医院图书馆的移动阅读服务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手机、手持便携式电子阅读器的飞速普及,移动阅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的便捷途径.医院图书馆能否顺应时代的潮流,拓宽服务项目,增加新的服务内容,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作者:韩苏闽;翟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 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104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于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3~12月.结果:104眼翼状胬肉真性复发率为0.96%.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良好.

    作者:谢阳;卢国华;毛平安;李朝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双头旋转振动排痰仪在卧床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仪对卧床患者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临床应用的排痰效果.方法:将618例患者按病种分类,对振动排痰的效果加以评估,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振动排痰仪的临床治疗中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排痰效果.结论:振动排痰仪治疗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使得患者呼吸道深部痰液有效的咳出,减少了细菌感染,保持了患者呼吸道通畅.

    作者:王霞;华静;徐祖慧;石燕;李婷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青霉素皮肤点刺试验与皮内试验方法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皮肤点刺试验(SPT)与皮内试验(IST)两种方法在青霉素皮肤试验中阳性率、疼痛程度及所需时间情况.方法:随机选择86例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左臂采用点刺法、右臂皮内注射法进行皮肤试验,对比其阳性率、疼痛程度及所需时间.结果: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为3.5%,假阳性率2.3%,疼痛率16.3%,平均用时4分5 0秒;皮内试验阳性率为3.5%,假阳性率9.3%,疼痛率98.8%,平均用时7分36秒;点剌试验与皮内试验两种青霉素皮肤试验方法阳性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点刺试验与皮内试验法阳性率完全相符,且点刺试验具有痛苦小、操作简便、用时短、安全副反应小的特点,更适应小儿.

    作者:刘月梅;陈俊丽;王永凤;袁学臣;田艳红;霍利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改良除皱切口在颌面部美容学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改良除皱切口在颌面部外科美容学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适合患者78例,其中腮腺良性肿瘤54例、面部淋巴管瘤5例、实质性肿块6例、颞下颌关节颈骨折13例等,进行耳前-耳后改良除皱切口,皮下潜行分离,到达手术位后行手术操作.腮腺手术行面神经解剖、耳后瓣修复;颞下颌关节颈骨折行颞浅筋膜切开,完整暴露好骨折处,行微型钛板固定修复.结果:可较好暴露术野,无一例伤口感染和面神经功能损害,随访时间均为6月以上.结论:改良除皱切口隐蔽,可应用于以耳垂为中心8cm范围内颌面部良性肿块的切除,较传统局部的手术切口有明显优越性,更适于年轻、女性患者的需要.

    作者:余海;黄谢山;钟伟;刘德裕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的疗效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和西医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心肌酶(CK、LDH)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等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中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酶明显(CK、LDH)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明显降低(P<0.01).结论: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中西医结合疗法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作者:刘雅峰;鲁宪凯;张永华;周海丰;佟丽;江振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膝关节积液综合治疗200例的临床应用观察

    因膝关节疼痛伴膝关节积液就诊占我院痛症科和骨科门诊患者比率达15%,其中有许多患者经传统的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或口服中草药配合针灸治疗活,症状改善不明显而转至我科诊治.自2006年1月~2012年3月,我科对在外院多次就诊治疗膝关节积液效果不满意的200例患者,采用疼痛科常用的抽液、注射疗法,联合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强力霉素、维生素C及膝关节功能锻炼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作者:彭桂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相关病症疗效的研究进展

    对于人体而言胸椎小关节主要是由肋骨小头关节、胸椎后关节以及肋横突关节这三组关节构成,属于是联动微动关节,在该处发生劳损、外伤、胸椎椎间盘或者是胸椎韧带退行性交等情况时,会导致胸椎小关节的正常位置发生明显的改变,胸椎的内外平衡会发生失调,从而引起胸椎小关节发生后仰或者是仰旋移位终出现紊乱.胸椎小关节紊乱会引起神经以及血管等一些周围的软组织功能受到严重的伤害,从而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或者是体征,被称作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1-2];该病症的常见症状为脊背疼痛.

    作者:梁修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两种改良ENDOBUTTON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比较

    目的:改进双Endobutton钢板技术,观察三Endobutton技术和改良喙肩韧带转移结合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区别.方法:将27例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三Endobutton技术治疗14例;采用改良喙肩韧带转移结合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1 3例,术后参照肩锁关节复位x线表现情况的Karlsson评价标准,以及肩关节功能的Constant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种改良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总体疗效相当,但改良喙肩韧带转移结合双Endobutton技术的创伤较大,手术时间稍长.结论:两种改良Endobutton技术治疗Rockwood Ⅱ型肩锁关节脱位均操作简单、关节复位满意,避免二次取出手术.

    作者:赵曜;徐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下泪小管断裂吻合两种术式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断裂吻合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56例(56眼)下泪小管断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6例)直接断端寻找及硬膜外麻醉导管置入;B组(30例)猪尾针辅助断端寻找及硬膜外麻醉导管置入.术后随访1年.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二者疗效.结果: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P<0.01).结论:猪尾针辅助断端寻找及硬膜麻醉外导管置入提高泪小管成功吻合率疗效更佳.

    作者:王双连;翟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月桂氮卓酮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中抑菌作用

    目的:目的观察月桂氮卓酮在革兰阳性(G+)球菌中抑菌效果.方法:对35例G+球菌感染患者给予月桂氮卓酮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细菌学清除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5例G+球菌感染中有下呼吸道感染19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导管相关感染5例、心内膜炎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0.6%(20/24),表皮葡萄球菌8株,粪肠球菌3例,屎肠球菌5例和溶血性葡萄球菌3例;月桂氮卓酮临床有效率为79.8(28/35),痊愈率为5603%(19/35),细菌学清除率(按菌株计)为88.6%(31/3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月桂氮卓酮治疗中、重度G+球菌感染疗效佳,安全性好;对临床高度怀疑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患者可经验性予以月桂氮卓酮治疗.

    作者:赵秀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我院实习护生对临床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护生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为临床带教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及开放式讨论,对我院170名护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护生对临床教学满意度评分较高;除“每周有理论及操作提问”外,其它9个条目的满意度得分,不同学历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小讲课次数与满意度得分呈正相关;护生更希望得到固定带教、增加小讲课次数与动手操作的机会.结论:临床教学工作中应尽量固定带教老师并提高小讲课次数,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进行因材施教,放手不放眼,加强同护生的沟通,从而提高护生的满意度,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戴垚;顾巧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经脐入路腹壁无疤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经脐入路腹壁无疤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 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60例具有胆囊疾患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有效率、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出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有无可见疤痕等.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有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成功,对照组30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2.1h(1.75~ 2.67h),术中平均出血量5ml(2~ 8ml),术后无出血,术后1~3天出院,均未有胆总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月(1.5~3月),未有腹壁可见疤痕;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小时(0.5~ 1.5h),术中平均出血量4ml(2 ~6ml),术后1~3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月(1.5~3月),上腹部腹壁有明显疤痕.结论:针对有胆囊疾患的患者实施经脐入路腹壁无疤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有效,无可见疤痕.

    作者:孟红波;宋振顺;龚健;钱明平;吴帆;周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