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欣;高海明;嵇诚;王春梅;田立国;毛利荣;文军
目的:探讨PPCM患者产褥期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以护理查房的形式,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例围生期心肌病病例,讨论总结PPCM患者产褥期的护理.结果:6例PPCM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7.5天.心衰在产褥期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无一例产妇死亡.结论:整体护理在心衰预防、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多个环节起到重要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田硕;吴军玲;刘珊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骨折的部位及因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住院期间发生骨折的12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骨折的原因很多,如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病房环境设施不完善、不均衡的饮食等.常发生在卫生间、餐厅.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计划组织患者的户外活动,给予合理的饮食,改善病房环境,减少不安全隐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齐红梅;李会;徐冬梅;张景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 0月~ 2011年12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子宫肌瘤行经剖腹子宫全切/次全切除术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者按子宫切除术护理常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将两组患者住院成本、患者满意度及护士中医综合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士中医综合能力较前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实施护理临床路径管理,确保了患者诊疗活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有效地改善了围手术期患者的不适症状,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
作者:刘宜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8月~ 2012年6月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在10684人次输血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29例,发生率为0.27%,其中过敏反应1 2例(0.11%),发热反应14例(0.13%),其他反应3例(0.03%).结论: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才能达到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
作者:袁茜茜;符宝铭;黄梅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便秘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4月~ 2011年1 0月,通过对收治的46例脊髓损伤病员便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采用心理护理、饮食调节、康复训练等建立习惯性排便.结果:43例未发生便秘,有效率达93.48%,3例仍发生便秘,无效率为6.52%.结论:正确的护理指导可帮助患者有效解除便秘.
作者:张建梅;蒋春燕;杜春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分析98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98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喉炎、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出现肝肾损害,皮疹、混合病例占40%.初诊、误诊率近30%.结论:小儿IM,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复杂,累及多个脏器,合并症多,易漏诊、误诊.
作者:郭周庆;莫和国;吴又明;胡燕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诊留观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程度.方法:对830位患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急诊留观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内容需求程度依次为: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心理护理、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指导,治疗费用.结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有显著性差异(P值).急诊护士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作者:管佳慧;金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皮瓣移植是烧伤整形外科、手外科等科室基本又有重大意义的治疗手段,一个皮瓣移植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植皮患者的预后.然而静脉瘀血作为皮瓣移植的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就会发展成为静脉危象,造成皮瓣部分甚至全部坏死,从而导致皮瓣移植的失败.瘀血皮瓣从瘀血开始到终成活,常常经历一整套微循环系统的更新,因而微血管的新生是救治静脉瘀血皮瓣的关键过程[1].该文主要探讨皮瓣静脉危象的病理机制和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
作者:程行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和原因.方法:对81 5例手术出院患者发生感染问题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49例术后院内感染患者,其中大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32.78%)明显高于小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7.68%);开放性外伤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22.43%)明显高于闭合性外伤感染发生率(2.50%);急诊手术感染率(18.72%)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感染率(4.49%);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老年医院医院感染率.结论: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各种介入性操作也是不可忽视的感染途径.
作者:杨延军;梁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MRI在基层医院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半月板损伤74例,其中撕裂28例;韧带损伤78例,其中撕裂25例,以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损伤为主;骨挫伤76例;骨软骨骨折2例.同时发生半月板、韧带、和骨损伤3类中两者及以上的复合性损伤75例(77%).关节积液及周围软组织损伤为伴随表现.结论:MRI能准确的显示膝关节外伤后的各种表现,是临床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丽芳;李惠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普通外科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电凝刮切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2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50±7.5)min,术中出血平均(45±3.5)ml.对照组26例患者中,3例复发,给予二次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20±10.5)min,术中出血平均(122±5.6)ml.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复发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无切口感染,无术后大出血、窒息及气管切开.结论:电凝刮切法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李小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 2012年6妇科手术患者900例,其中450例运用系统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50例运用传统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许月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通过比较泮托拉唑及雷尼替丁在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对比,探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该疾病的优势.方法:上消化道出血患儿49例,泮托拉唑组27例,雷尼替丁组22例,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静脉滴注治疗,对比观察24~72h止血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显效26%,有效52%,总有效率78%(21/27);雷尼替丁替丁显效18.2%,有效18.2%,总有效率32.4% (8/22).结论:泮托拉唑较雷尼替丁可更为快速、有效地改善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张维先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脂的变化.方法:选择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冠、降脂、抑制心肌重塑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必要时服用硝酸甘油,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血脂的变化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进侧支循环、改善心肌微循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形成、防止脂质的沉积和稳定粥样斑块等作用,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任玉芳;胡晓燕;陈勇;韩红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手术室对提供骨科手术植入物的代理商进行满意度调查,为手术安全提供更有力保障.方法:手术室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对提供骨科手术植入物的代理商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手术室经过满意度调查,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对代理商进行满意度调查,是对骨科植入物管理的补充与完善,促使代理商对存在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避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吴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新鲜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选择2005年8月~ 2012年8月期间在院行手术治疗的新鲜髋白骨折患者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9~60岁,中位年龄39.7岁.按Letourne-Judet分型,后壁11例,横形2例,横形加后壁6例,后柱加后壁2例,T形2例,双柱3例.术前经骨盆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分型后,均采用手术治疗;分别采用前、后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显露并复位,AO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26例患者Matta评分:疼痛(5.02±0.09)分,活动度(5.11±0.82)分,行走情况(4.87±1.23)分,总分(5.14±1.02)分;其中,优5例,良1 5例,中3例,差3例.术后出现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深静脉栓塞1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新鲜髋臼骨折手术疗效与复位质量密切相关,正确选择手术切口入路和复位内固定可获得相对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将激光美容技术应用于皮肤病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1月~ 2012年6月笔者所在皮肤科收治的369例采取CO2激光美容患者临床资料,参照疗效评价标准和瘢痕形成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CO2激光治疗后,369例患者520处皮损部位中506例痊愈,占总数的97.3%;14处显效,占总数的2.7%.瘢痕形成情况上,512处无瘢痕,6处增生性瘢痕,3处萎缩性瘢痕.结论:掌握皮损深度,控制好激光功率,同时做好术中正常皮肤保护和术后伤口护理,CO2激光技术将是皮肤美容治疗的有效手段.
作者:戚建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追踪方法学的个体追踪方法,对急诊患者所接受的诊疗护理服务经历进行追踪检查,全面分析提供治疗、护理、服务中的不安全因素,制订并实施改进方案.结果:通过运用个案追踪法分析和评价,很快就找到了原因,通过整改大大降低了急诊科护理风险,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护患关系进一步密切.结论:个案追踪法是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改进的起点,是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急救护理品质,和谐护惠关系的良好举措.
作者:黄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蔗糖铁在治疗血液透析(HD)患者肾性贫血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 ~ 2011年期间符合铁剂治疗入选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8例,将蔗糖铁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联合使用,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变化及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于用药4~8周后其HB、HCT、RBC、SF、TSAT的数值比用药前都得到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静脉补充铁剂及应用rHuEPO可以明显改善贫血症状,疗效明确,可靠性高,方便可行.
作者:李劼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对40例荨麻疹的患者给予耳穴贴压治疗,操作中注意取穴方法、操作手法和健康教育.耳穴贴压法治疗荨麻疹可止痒抗过敏的作用,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张秋婷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