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除皱切口在颌面部美容学的临床应用

余海;黄谢山;钟伟;刘德裕

关键词:改良除皱切口, 颌面外科, 美容学
摘要:目的:探索改良除皱切口在颌面部外科美容学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适合患者78例,其中腮腺良性肿瘤54例、面部淋巴管瘤5例、实质性肿块6例、颞下颌关节颈骨折13例等,进行耳前-耳后改良除皱切口,皮下潜行分离,到达手术位后行手术操作.腮腺手术行面神经解剖、耳后瓣修复;颞下颌关节颈骨折行颞浅筋膜切开,完整暴露好骨折处,行微型钛板固定修复.结果:可较好暴露术野,无一例伤口感染和面神经功能损害,随访时间均为6月以上.结论:改良除皱切口隐蔽,可应用于以耳垂为中心8cm范围内颌面部良性肿块的切除,较传统局部的手术切口有明显优越性,更适于年轻、女性患者的需要.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头旋转振动排痰仪在卧床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仪对卧床患者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临床应用的排痰效果.方法:将618例患者按病种分类,对振动排痰的效果加以评估,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振动排痰仪的临床治疗中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排痰效果.结论:振动排痰仪治疗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使得患者呼吸道深部痰液有效的咳出,减少了细菌感染,保持了患者呼吸道通畅.

    作者:王霞;华静;徐祖慧;石燕;李婷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男性乳腺发育的外科治疗

    目的:不同程度男性乳腺发育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从2008年6月~ 2010年12月,笔者根据男性乳腺发育不同的分度,采用Mammotome旋切刀切除、开放式切除术、乳晕小切口乳腺切除结合反复吸脂的方法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共460例.结果: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胸部外形平整,手术效果满意.随访3~46个月,胸廓外形双侧对称,乳头感觉恢复良好,无复发,患者满意.结论:按照男性乳腺发育的程度不同分别采用适宜的方法,可以获得佳的治疗疗效.

    作者:李宗涛;顾笑梅;郑进;刘广寅;盛树海;赵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结合游离植皮在手指末节残端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手指未节残端的修复方法,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术结合游离植皮修复手指末节残端收到良好效果.方法:2010年5月~ 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手指末节残端损伤33例.行手指残端扩创后负压封闭式引流(VSD)7~10天,拆除VSD后创面用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结果;术后效果患者非常满意,手指长度、形态和功能方面满意率均达到95.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是治疗手指末节残端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美皮康有边型用于夏季锁骨下静脉置管换药的观察

    目的:探讨美皮康有边型用于夏季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点换药的效果.方法:将400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美皮康有边型固定穿刺点,对照组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再以透明薄膜敷料固定纱布,观察和比较两组穿刺点局部感染、敷料下汗液聚积、额外换药及脱管情况.结果:观察组采用美皮康有边型换药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夏季采用美皮康有边型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换药较棉质敷料换药效果好.

    作者:刘春霞;侯改英;张玉英;马杏云;侯胜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球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体会

    翼状胬肉是一种结膜变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可引起患者眼部干涩、异物感、流泪、局部增生充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视力及美观.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传统胬肉切除巩膜暴露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手术方式,复发率高,我科自2011年5月至今在纤维镜下行球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蒋文源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浅谈急诊护患关系的建立

    急诊是指医院为急性病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或治疗的门诊[1],是医院的一个窗口,24h开诊,其中不乏外伤或危重患者,且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这一特点决定了急诊面临的风险远大于一般科室.而护理工作的质量非常重要,其不但可影响护患之间的关系,甚至影响整个医院的形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非常重要,也是护士的职业要求,是提高急诊工作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故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急、重症病的急救与护理,使患者及家属能够信任、放心的把患者交给我们救治且积极配合治疗.笔者就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需做好的事项,现总结如下.

    作者:罗桂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医源性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诊断及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2009年2月~ 2011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7例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治疗16例,术后1例复发,为会阴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加用孕三烯酮或曲普瑞林治疗3~6个月治愈;1例单纯药物治疗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停药后再次复发.结论: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对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者加用治疗内异症的药物是好方法;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手术技巧,可以避免医源性内异症的发生.

    作者:李霞;刘明霞;闫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方法:60例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例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作一般性护理指导;优质护理组制定治疗前、治疗中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脱机时间的长短、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差别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BiPAP脱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西芳;梁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鲶鱼效应”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所起的激励作用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所起的激励作用.方法:将“鲶鱼效应”理论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培养科内的“鲶鱼”,影响全科护士的思想和行为,激励及调动全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实行3年后观察其效果.结果: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后护士自信度、工作积极性、主动学习意识均有全面提高,且在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科研、护理竞赛、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结论:“鲶鱼效应”管理,可以激励护士积极工作学习,激发她们的潜能,大发挥其效能,以提高护理管理绩效.

    作者:罗志华;王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的疗效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和西医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心肌酶(CK、LDH)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等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中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酶明显(CK、LDH)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明显降低(P<0.01).结论: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中西医结合疗法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作者:刘雅峰;鲁宪凯;张永华;周海丰;佟丽;江振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术患者的护理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俗称试管婴儿,就是使卵子和精子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授精,经过培养形成胚胎,然后植入子宫腔的一种技术.它是辅助生育技术的核心部分.临床上IVF-ET术主要包括超促排卵、取卵和胚胎移植.在整个IVF治疗过程中,任何阶段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IVF的失败,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现将IVF-ET术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云海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护理常见技术操作.但是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介入治疗,操作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输液相关危险因素发生.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输液约50亿次,而80%以上住院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85%的护士用于静脉输液工作超过75%,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因静脉输液及治疗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和患者投[1].因此,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预见和回避静脉输液风险,对防范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王晓琴;刘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护士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帮助精神病患者提高个人生活行为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其住院生活独立性.方法:将100例精神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给予常规坑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一年的始动性功能训练,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研究组在训练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活动的始动性有明显提高.结论:患者住院期间通过护士的早期、系统、持续的采取干预措施大大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独立性,患者能主动提出要求,主动与患友、医生、护士交流,并能胜任岗位工作.

    作者:李文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对护理安全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对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本组研究对象为2 011年1~9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不接受患者安全目标管理.2012年1~9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对研究组,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在临床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之间的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的差异.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质量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同时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消除了护患纠纷的隐患.

    作者:钱亚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输卵管结扎绝育术式比较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绝育术的较佳术式.方法:通过267例妇女输卵管疏通术,观察其绝育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盆腔瘀血的关系.结果:双折双扎法与抽芯包埋法盆腔瘀血数相比有很显著差异(P<0.001),双折双扎法的瘀血数明显多于抽芯包埋法.结论:抽芯近端包埋法优于双折双扎法,手术部位峡部优于壶腹部.

    作者:薛晓玲;黄芳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110例带Cuff涤纶环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研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在无菌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经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110例患者中,导管相关感染18例,导管堵塞7例,出血血肿5例,自行拔管2例,导管破裂1例,分别占16.36%、6.36%、4.54%、1.82%、0.91%.结论: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种及时、迅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它使用时间长、栓塞率、感染率较低,成功的置管,严格无菌操作,优质的护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

    作者:方晶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低温射频消融处理对甲状腺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猪甲状腺射频消融后甲状腺组织生物学特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1 2头健康幼猪,对甲状腺组织行射频消融处理,术后动态观察T3、T4、TSH、TGAb,分批取甲状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甲状腺射频消融处理后一般经历无菌性炎症反应-坏死组织逐渐纤维化-纤维组织吸收的发展演化过程.甲状腺激素术前及术后无明显改变.结论:甲状腺射频消融能够引起甲状腺组织完全坏死,不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改变.

    作者:曹正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全血锌水平及补锌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全血锌的变化以及葡萄糖酸锌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1258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和1263例健康儿童分别进行全血锌检测,并随机将1258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分成常规组626例和治疗组632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片.结果: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锌水平低于同期健康儿童,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常规治疗组为72.3%,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锌水平低于同期健康儿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补锌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张晓玲;高庆双;王振荣;杜潘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脂肪来源干细胞在皮肤组织损伤修复中的表型和功能变化

    目的:通过模拟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微环境的变化,了解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tissue derived stem cell,ASC)的表型改变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废弃皮肤和脂肪组织获取实验所需细胞,并培养扩增.对不同传代数的ASC细胞进行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了解细胞的可诱导分化性能;构建ASC细胞-胶原凝胶,贴壁或悬浮培养,对ASC凝胶进行α-SMA免疫组化染色;培养基中添加TGF-β1,观察TGF-β1对ASC细胞表型和可诱导分化能力的影响;收集培养上清液,Elisa法测定比较成纤维细胞和ASC细胞的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以及经TGF-β1作用,ASC细胞表型发生变化后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ASC细胞可以多次传代,仍保持较好的可诱导分化特性;在培养过程中,张力和TGF-β1可以使ASC获得α-SMA阳性表型;ASC细胞相比成纤维细胞,有较高的VEGF和KGF分泌水平,但TGF-β1分泌水平极低(未测到),获得α-SMA阳性表型的ASC细胞的VEGF分泌水平继续大幅上升,而且也分泌了较高水平的TGF-β1.结论:ASC细胞在创伤局部环境的刺激下或经体外人工诱导,可以产生更有利于创伤愈合的表型.对ASC细胞特性的了解和调控,将有利于ASC细胞在组织修复再生方面的应用.

    作者:郭亚东;张明君;孙要文;张振信;杨旅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浅谈进修对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作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人员通过院外进修学习在其护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作用.方法:以全县2007 ~ 2009年度进修人员为样本,通过对进修前和进修后的平均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护理质控检查成绩、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论:推行护理人员进修学习,与开展前比较总体上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水平,对总体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工作人员能更好的发挥其自身潜力.

    作者:程东斌;何桂兰;赵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