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体会

曹秀红

关键词:胸大肌游离皮瓣, 颌面部缺损,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争取社会支持,供皮区及受皮区准备,口腔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供情况,根据专科护理特点,做好口腔护理,气道护理,创面护理,负压引流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咀嚼、吞咽,语言功能恢复良好,对术后面容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只有认真细致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才能使护理工作卓有成效,保障皮瓣成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金属硫蛋白和瑞舒伐他汀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α-SM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瑞舒伐他汀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及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6周龄雄性Apo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金属硫蛋白组、正常对照组,1 3周后对比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以及肝肾功能(AST、ALT、BUN、CRE)及肌酸磷酸激酶(CK、CK-MB)等生化指标,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和血管壁斑块组织变化,定性分析α-SMA表达强度的变化.结果:6周龄ApoE基因缺陷雄性小鼠喂养1 3周后,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金属硫蛋白组TCH、TG、LD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金属硫蛋白和瑞舒伐他汀组肝肾功能和肌酸磷酸激酶与阳性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主动脉管壁、内膜明显增厚,血管壁组织α-SMA表达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瑞舒伐他汀和金属硫蛋白组主动脉管壁、内膜增厚减轻,血管壁组织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少.结论:瑞舒伐他汀降低血脂作用明显,金属硫蛋白对血脂无明显影响;瑞舒伐他汀及金属硫蛋白均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α-SMA表达,二者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阻止VSMC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迁移有关.

    作者:王海燕;朱中生;鲁亚丽;王登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广泛性焦虑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CCMD-3老年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4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8周,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8周末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结果: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的治疗,西酞普兰组有效率78.3%,帕罗西汀组有效率80%;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胜华;陈海支;王德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争取社会支持,供皮区及受皮区准备,口腔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供情况,根据专科护理特点,做好口腔护理,气道护理,创面护理,负压引流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咀嚼、吞咽,语言功能恢复良好,对术后面容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只有认真细致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才能使护理工作卓有成效,保障皮瓣成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曹秀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市级医院病历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现阶段市级医院病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2012年1~3月,安排专人于我市各市级医院病案室及医务科进行调研,主要记录病历书写质量、完整度、管理方法、管理人员配比、病历使用情况等相关内容,统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在各市级医院试行病历管理新办法4个月后重复上述调研内容,比较前后问题数,就试行办法及其他对策的可行性和完整度进行讨论.结果:为期2个月的调查发现各市级医院普遍存在的病历管理问题有病历内容不完整、书写潦草,大部分未能严格按照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完成,尤其是死亡病例管理漏洞较大;病历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差、个别医院甚至未安排专职人员管理病历,各医院对病历管理的规章制度差别较大,无统一的规范要求;就上述问题制定了试行办法,试行4个月后再次调研数据显示管理中的问题明显减少,大部分医院的病历管理方法已较为标准.结论:病历管理为医院档案管理的重点,常涉及法律事件,病历管理的规范有利于维护患者权益和医院自身的发展.

    作者:任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曲唑酮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曲唑酮用于老年失眠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失眠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曲唑酮组)、对照组(地西泮组)各40例,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6周后比较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对照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焦虑、抑郁评分的下降值均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曲唑酮可有效改善老年失眠症状及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永明;张志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MRI在基层医院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在基层医院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半月板损伤74例,其中撕裂28例;韧带损伤78例,其中撕裂25例,以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损伤为主;骨挫伤76例;骨软骨骨折2例.同时发生半月板、韧带、和骨损伤3类中两者及以上的复合性损伤75例(77%).关节积液及周围软组织损伤为伴随表现.结论:MRI能准确的显示膝关节外伤后的各种表现,是临床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丽芳;李惠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A组给予厄贝沙坦;B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和厄贝沙坦,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血液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B组疗效优于A组(P<0.01).结论:说明厄贝沙坦联合前列地尔对降低尿白蛋白和抗氧化应激有协同作用.

    作者:邵德荣;马晓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使越来越多的急性心肌梗(AMI)患者获益.其中高龄患者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65岁以上的AMI患者28例均行急诊PCI,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于双平;阚淑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改良除皱切口在颌面部美容学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改良除皱切口在颌面部外科美容学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适合患者78例,其中腮腺良性肿瘤54例、面部淋巴管瘤5例、实质性肿块6例、颞下颌关节颈骨折13例等,进行耳前-耳后改良除皱切口,皮下潜行分离,到达手术位后行手术操作.腮腺手术行面神经解剖、耳后瓣修复;颞下颌关节颈骨折行颞浅筋膜切开,完整暴露好骨折处,行微型钛板固定修复.结果:可较好暴露术野,无一例伤口感染和面神经功能损害,随访时间均为6月以上.结论:改良除皱切口隐蔽,可应用于以耳垂为中心8cm范围内颌面部良性肿块的切除,较传统局部的手术切口有明显优越性,更适于年轻、女性患者的需要.

    作者:余海;黄谢山;钟伟;刘德裕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将此类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结果: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措施之一.

    作者:孟翠巧;王丽;刘春霞;安旭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胰腺钝挫伤的CT表现(附5例报告)

    目的:评价CT对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胰腺顿挫伤的CT征象.结果:5例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中,胰腺出血3例.胰腺内出血、水肿,胰腺增粗是胰腺挫伤的直接征象;胰腺外形不连续、平扫或增强时垂直胰腺长轴的低密度、线条状影是胰腺断裂的直接征象.胰周积液、网膜囊积血积液,肾前筋膜增厚,腹腔积液是胰腺损伤的间接征象.结论:CT检查对胰腺顿挫伤的诊断价值较大,CT增强比平扫更能明确胰腺的断裂.

    作者:郭晓艳;姚承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电离子渗入仪加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吸收速度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电离子渗入仪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吸收速度的影响.方法:拟行全麻下择期手术的患者60名,年龄18 ~ 35岁,ASA分级Ⅰ-Ⅱ.选择20号套管针行右前臂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拟穿刺部位涂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B组涂覆利多卡因乳膏后,以电离子渗入仪局部按摩.以塑料针芯测试穿刺部位达感觉丧失的时间.并记录患者表面麻醉效果评分.结果:A组患者自敷药至穿刺部位感觉丧失的时间为(42.3±5.5) min,B组为(18.2±3.9)min,B组较A组显著缩短.两组患者穿刺时表面麻醉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电离子渗入仪可显著加速局麻药的经皮吸收,且麻醉效果不受影响.

    作者:路志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淫羊藿苷对BMSCs复合冻干骨支架体内异位成骨的效果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作用后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复合冻干骨支架的体内成骨能力.方法:取实验犬第三代BMSCs,将浓度为50ng/ml的淫羊藿苷添加到培养液中,设立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50ng/ml BMP-2).将各实验组BMSCs与猪冻干脱钙骨支架复合培养7天后回植到裸鼠皮下,8周后取材,通过HE染色、X线灰度分析和标本钙磷含量的测定来评价其体内成骨情况.结果:大体标本看见个实验组细胞支架复合物均可见支架孔隙内有有软、硬组织长入;HE染色显示个实验组均可观察到新生组织为骨小梁样结构;影像学分析淫羊藿苷和BMP-2两组细胞支架复合物灰度值高于DMS0组更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淫羊藿苷组和BMP-2组细胞支架复合物的钙、磷离子含量高于其他3个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组中的磷、钙比值接近一个固定值.结论:淫羊藿苷可以有效的增强骨髓基质细胞(BMSCs)和冻干骨支架复合物在裸鼠体内的成骨能力.

    作者:刘海江;王小平;孙嘉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舒芬太尼和曲马多分别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小儿术中术后镇痛的研究

    目的:总结舒芬太尼和曲马多分别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6岁以下小儿术中、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其镇痛效果,副作用及安全性.方法:A组骶管0.5%罗哌卡因;B组0.5%罗哌卡因+曲马多1mg/ml;C组0.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8μg/ml;注药容积近似为1ml/mg.结果:术后2h各组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而在术后4.6h时间点B.C两组明显优于A组;在8.12h时间点,B.C两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恶心呕吐发生的情况B.C组明显高于A组.各组之间其他副反应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无一例尿潴留.轻度皮肤瘙痒仅在C组发生.无异常行为的发生,仅在C组1例发生.结论:舒芬太尼和曲马多与0.5%罗哌卡因联合小儿骶管注入,术中术后的镇痛效果,安全性俱佳,但舒芬太尼优于曲马多,可安全用于小儿术中术后镇痛.

    作者:杨荣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临床护士安全防范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了解临床年轻护士发生安全防范能力不足的原因.方法:将2010年1月~ 2012年1月我科工作时间在1~5年的年轻护士在科内发生的7例护理安全缺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生与年轻护士专业知识欠缺、临床操作不熟练、应急应变能力差、工作缺乏条理性、环境角色适应不良、职业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有关.结论:显示应加强年轻护士岗前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及职业意识、尽快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年轻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

    作者:蒋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脑梗死患者社区干预的效果

    目的:分析了196例脑梗死患者社区干预前后的变化,探讨干预的效果及可能的规律.方法:通过社区干预来观察干预期间所有病人检测血压、血脂、血小板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糖的变化来观察脑梗死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与干预前对比,干预后血压、血脂、血小板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糖情况出现显著性改善,与入组前对比,脑梗死患者入组后的知晓率、复诊的依从性均显著增加.结论:社区干预对于纠正不良习惯具有显著效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也使得观察对象的健康状况普遍改善.另外,社区干预还能显著提高人群对脑梗死的知晓率,相应增加治疗率和达标率,从而有效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

    作者:满丽;王亚平;王爱琴;冯雁玲;李艳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症状与生存质量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症状与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代谢综合征老年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不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收缩压、空腹血糖与甘油三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应用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状态,方法简便实用、组织形式多样,适于在本地区开展推行.

    作者:付英;董秋波;郑素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评估与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评估和原因分析,为临床防治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 2年3月间,我院麻醉恢复室收治的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麻醉方式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少儿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对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和种类进行总结,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50例麻醉恢复室病人中有44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其中呼吸系统疾病10例(4%),循环系统疾病例26例(10.4%),神经系统疾病8例(3.2%);老年组发生率显著大于少儿组和成年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儿组和成年组,并发症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平均滞留时间为125±21min,未患并发症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平均滞留时间为63±23min,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发病率较高,而非老年组患者发病率与在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长短有关.

    作者:蔡国斌;杨晓铭;聂红亚;方幼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基于APACHEⅡ评分的分级护理在ICU中的应用研究

    分级护理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医院管理制度,也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的重要依据[1].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在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患者康复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但目前的分级护理制度在ICU中体现不出分级的本质,大多数医院的ICU患者无论其病情均要求按特级护理常规进行监测和护理,这样很可能导致原本已短缺的护理资源不合理配置,进而影响护理质量和综合救治水平[2].我科自2006年以来,应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系统对所有入住ICU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分结果采取分级护理措施,在合理配置护理资源,提高护理质量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杰;黄素芳;刘伟权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经脐入路腹壁无疤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经脐入路腹壁无疤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 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60例具有胆囊疾患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有效率、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出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有无可见疤痕等.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有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成功,对照组30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2.1h(1.75~ 2.67h),术中平均出血量5ml(2~ 8ml),术后无出血,术后1~3天出院,均未有胆总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月(1.5~3月),未有腹壁可见疤痕;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小时(0.5~ 1.5h),术中平均出血量4ml(2 ~6ml),术后1~3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月(1.5~3月),上腹部腹壁有明显疤痕.结论:针对有胆囊疾患的患者实施经脐入路腹壁无疤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有效,无可见疤痕.

    作者:孟红波;宋振顺;龚健;钱明平;吴帆;周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