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荣;谢红梅;周瑾;周金阳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变的类型及有无病理性意义.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女性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依次为:偶发房性早搏172例(57.3%)、偶发室性早搏59例(19.7%)、窦性心动过速46例(15.3%)、房性心动过速21例(7.0%)、频发室性早搏17例(5.7%)、频发房性早搏15例(5.0%)、窦性心动过缓11例(3.7%)、复合型异常6例(2.0%)、室性心动过速2例(0.7%)、传导阻滞1例(0.3%).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准确判断患者发生心脏症状时的心电变化,对判断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是否合并冠心病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风肖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 2012年6妇科手术患者900例,其中450例运用系统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50例运用传统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许月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普鲁卡因在钝性胸外伤非手术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自201 0年以来收治的钝性胸外伤患者中未经手术治疗的病例78例,除一般常规治疗外,同时应用普鲁卡因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和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普鲁卡因在钝性胸外伤的治疗中具良好的疗效,在疗程中几乎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临床上药源充足、来源方便、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作者:刘畅;葛洪;侯静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芬太尼用量的节俭作用.方法:拟行腹部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18-64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组20例.于手术结束时,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试验组)、生理盐水2 ml(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采用芬大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芬太尼的用量、PCA有效按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24 h内芬太尼用量及PCA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毕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可有效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
作者:郝志华;段亚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合并高血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全麻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ASA Ⅰ-Ⅲ级合并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术前10min右美组患者10min内静脉泵注0.5ug/kg右旋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以相同速率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围插管期和围拔管期SBP和HR、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与给药前相比,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即刻和拔除气管导管时以及气管拔管1minSBP和HR均显著性升高(P<0.05);右美组中,在气管插管即刻、拔除气管导管时、气管拔管1min和5minSBP和H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气管插管即刻、拔管时、拔管后1min,右美组SBP和HR明显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有效减轻合并高血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全麻插管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作者:杨晓玲;伍佳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所起的激励作用.方法:将“鲶鱼效应”理论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培养科内的“鲶鱼”,影响全科护士的思想和行为,激励及调动全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实行3年后观察其效果.结果: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后护士自信度、工作积极性、主动学习意识均有全面提高,且在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科研、护理竞赛、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结论:“鲶鱼效应”管理,可以激励护士积极工作学习,激发她们的潜能,大发挥其效能,以提高护理管理绩效.
作者:罗志华;王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精神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受到患者的突然攻击,有一名护工在受到无故殴打后出现了惊恐发作.通过临床治疗和积极的心里暗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陈燕;陈胜华;张昌保;王德刚;徐静;唐荣;薛换英;罗克俭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猪甲状腺射频消融后甲状腺组织生物学特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1 2头健康幼猪,对甲状腺组织行射频消融处理,术后动态观察T3、T4、TSH、TGAb,分批取甲状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甲状腺射频消融处理后一般经历无菌性炎症反应-坏死组织逐渐纤维化-纤维组织吸收的发展演化过程.甲状腺激素术前及术后无明显改变.结论:甲状腺射频消融能够引起甲状腺组织完全坏死,不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改变.
作者:曹正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基础的远程管理护理模式(home-based telemanagement HBT)对高血压前期(PH)患者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确诊的PH患者80例,随机分为HBT组(A组)和普通干预组(B组).两组均采用PH循证护理方法.A组通过便携式电信设备进行护理指导.B组的护理指导主要在住院部和门诊进行.连续干预12个月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6含量.结果:IL-6在HBT组(A组)(87.56±17.32ng/L)比普通干预组(B组)(101.64±19.13ng/L)低,P<0.05.结论:HBT能够降低高血压前期患者的白介素6水平.
作者:周文华;宋巧凤;胡万宁;王希柱;甘建辉;杨玉梅;陈艳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现阶段市级医院病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2012年1~3月,安排专人于我市各市级医院病案室及医务科进行调研,主要记录病历书写质量、完整度、管理方法、管理人员配比、病历使用情况等相关内容,统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在各市级医院试行病历管理新办法4个月后重复上述调研内容,比较前后问题数,就试行办法及其他对策的可行性和完整度进行讨论.结果:为期2个月的调查发现各市级医院普遍存在的病历管理问题有病历内容不完整、书写潦草,大部分未能严格按照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完成,尤其是死亡病例管理漏洞较大;病历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差、个别医院甚至未安排专职人员管理病历,各医院对病历管理的规章制度差别较大,无统一的规范要求;就上述问题制定了试行办法,试行4个月后再次调研数据显示管理中的问题明显减少,大部分医院的病历管理方法已较为标准.结论:病历管理为医院档案管理的重点,常涉及法律事件,病历管理的规范有利于维护患者权益和医院自身的发展.
作者:任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正确引导人们合理膳食,为今后对门诊患者开展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患者36名.结果:营养知识水平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不同文化程度方面营养知识水平有显著性差异,职业分布方面医务人员营养知识水平较高,离退休人员营养知识水平较低.住院患者对营养知识的了解和对营养因素与疾病关系均具有基本的认识.结论:小榄人民医院门诊患者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偏低,营养知识水平亟待提高.
作者:杨慧英;廖丹英;姬劲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总结1例久治不愈褥疮患者治愈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例久治不愈褥疮患者进行褥疮换药、新型敷料的使用、体位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结果:经过精心护理,褥疮愈合.结论:系统化的治疗可促进褥疮的愈合,新型敷料的使用对久治不愈的褥疮效果明显.
作者:伍红平;杨晓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护理常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 2011年12月收治并系统随访的应用动力髋及动力髁螺钉治疗的1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99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37例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其中99例DHS中有22例因大转子骨折或外侧壁薄弱而联合转子稳定钢板(TSP)治疗,统计骨折类型、内固定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总结治疗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除DHS组有3例、DCS组有2例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而失败、DHS组有3例在术后3个月死亡外,其余骨折全部愈合,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DHS组优良率88.5%,DCS组优良率86.5%.结论:掌握好适应症、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康复,应用动力髋螺钉和动力髁螺钉可以成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Ⅲ,DHS适用于A1型、A2.1及部分A2.2型骨折,A2.3型及A3型骨折应选用DCS固定;对于外侧壁薄弱或者不完整的转子间骨折应选用DCS治疗,也可选用DHS结合大粗隆支持钢板(TSP)进行固定.
作者:孟庆真;牛志霞;张延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了解保定地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随访.结果:所观察患儿多1~2岁,秋冬季发病为主,第2、3天发病者22例,发作次数少,部分呈丛集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脑电图、头颅影像学、血生化等辅检无特异性改变.一般抗惊厥治疗有效,少有复发.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预后良好.
作者:杨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低分子肝素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血栓药物,其半衰期长,疗效显著,是临床常用的不可缺少的防治血栓药物.然而,皮下注射后造成的局部疼痛,皮下瘀斑,紫癜,出血,甚至血肿,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患者不相信护士的操作技术,从而给工作带来不利.此外,皮下出血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性,降低了治疗效果.针对这一原因,我科近几年采用改进后注射部位及注射方法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皮下瘀斑,出血等并发症也未见发生,取得了患者的信任.
作者:鲁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差异.方法:分析14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对照组64例,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天.观察组76例,阿托伐他汀40mg/次,1次/天,两组用药均为1年.结果:治疗1、6、12个月之后的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1);而两组患者之间比较,较高剂量的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较低剂量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发生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高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调脂效果确切,还可以降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且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易鹦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过程中自锁托槽与直丝弓托槽的脱落率.方法:选择牙列完整的50例非拔牙固定正畸矫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锁托槽组25例,直丝弓托槽组25例.所有操作严格按照粘接要求进行粘接,观察时间为3个月,记录其脱落情况,计算脱落率.结果:自锁托槽组和直丝弓托槽组脱落率分别为7.2%和7.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和直丝弓托槽的脱落率无统计学差异,医师可根据患者的要求和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的托槽.
作者:李庆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手机、手持便携式电子阅读器的飞速普及,移动阅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的便捷途径.医院图书馆能否顺应时代的潮流,拓宽服务项目,增加新的服务内容,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作者:韩苏闽;翟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外科患者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外科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429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并对患者静脉炎以及静脉渗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静脉炎患者4例,其中Ⅰ度3例以及Ⅱ度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静脉炎1 8例,其中Ⅰ度8例以及Ⅱ度10例,两组患者发生例数以及严重程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性.对两组患者静脉渗漏的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出现2例,对照组出现12例,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外科患者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孙蕊容;邱淑君;何敏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8例伴随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老年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分组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全面性护理.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分为1到5级,级别越高则障碍越大,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护理后,干预组与对照组1-5级吞咽障碍对应的患者数目均出现了显著变化,且干预组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基础训练、饮食指导与训练的护理,患者的吞咽能力显著增强,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作者:郑英华;王菊廷;黄庆娟;李顺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