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坚;陈澍周;钱海鑫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 2003年1月收治的88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36例,误诊52例,误诊率为59.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66例(75.0%)、肠梗阻56例(63.6%)、腹部肿块51例(58.0%)及大便隐血或便血48例(54.5%).病理类型: 腺癌49例(55.7%),平滑肌肉瘤22例(25.0%),淋巴瘤12例(13.6%),脂肪肉瘤5例(5.7%).病变部位依次为: 空肠36例(40.9%),回肠34例(38.6%),十二指肠18例(20.5%).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为减少误诊,提高治愈率: ①要提高对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高度警惕性,全面掌握和分析临床资料; ②对40岁以上有不明原因的腹痛、消瘦、贫血、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腹部肿块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如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纤维内窥镜、B超、CT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等,可提高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③不能排除小肠恶性肿瘤时,应及时剖腹探查,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④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助化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陈进才;王曙逢;禄韶英;孙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TNF-α及VEGF在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大鼠食管局部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按编号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实验组行门静脉两步法结扎加左肾上腺静脉结扎制备食管静脉曲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模型制作后7 d、14 d及21 d TNF-α、VEGF及PCNA在大鼠食管下段中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不同时相的门静脉压力均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实验组不同时相食管下段黏膜下血管数目及血管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 与相应对照组比较,TNF-α、VEGF的表达在术后21 d明显增强(P<0.01),而PCNA的表达在术后14 d和术后21 d明显增强(P<0.01).结论在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静脉曲张形成中,VEGF可能在食管静脉曲张维持和发展阶段起一定作用,TNF-α可能参与食管黏膜的损伤反应.
作者:尹朝晖;刘浔阳;卢焕元;黄穰浪;任树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首次甲状腺全切除术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1.2%,再次手术的并发症明显增高,分别为28.6%(P<0.05)和28.6%(P<0.01).术后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结论首次甲状腺全切除术安全可行,能避免因组织残留所致的病变复发,降低再手术率.
作者:苏清华;潘小明;吴宣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对巨大型Ⅲ、Ⅳ度环状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痔疮吻合器对38例巨大型Ⅲ、Ⅳ度环状痔患者进行手术,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9 min,术后平均住院2.8 d,术后10例肛门疼痛较剧者使用了镇痛剂(其中6例加切了外痔),13例有轻度疼痛,15例无疼痛.术后9例1~6 d有便血,其中1例为大出血,出血量约1 000 ml,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1~19个月,患者无大便失禁、肛周感染、脓肿及肛门狭窄发生.结论 PPH治疗巨大型Ⅲ、Ⅳ度环状痔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少、痛苦小、恢复快、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的优势.
作者:李胜龙;尹廷宝;张熙;宁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药三七总苷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 方法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制成ANP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只.每组10只观察1周生存率; 另每组各20只观察术后不同时相血清淀粉酶及胰腺、肝、脾、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情况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结果治疗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ANP组,术后12 h及24 h血清淀粉酶明显低于ANP组,治疗组胰腺、肝、脾、肺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亦低于ANP组,治疗组病理损害明显轻于ANP组.结论中药三七总苷可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减少肠道细菌易位.
作者:熊进文;沈文律;陈耿臻;文军;刘少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5例特重型胰腺炎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2001年8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特重型胰腺炎患者5例.其中入院后18 h内心跳、呼吸骤停3次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例,治疗以及时血液滤过和心、肺、脑复苏为重点; SAP并发胰性脑病2例,以大剂量维生素B1的补充,或足量补给浓缩红细胞为治疗重点; 并发多个器官功能障碍的暴发性胰腺炎(FAP)2例,治疗重点是血液滤过和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级联放大反应,其中1例以高渗性糖昏迷为主要表现,治疗重点是内稳态的纠正,血液滤过,重要器官功能维护.结果 5例特重型胰腺炎患者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32.2 d.结论器官功能的复苏和维护、外科ICU监护、短时血液滤过、内稳态的纠正、中西药综合治疗及病因、对症的个体化治疗是特重型胰腺炎的重要治疗措施.
作者:李昆;孙早喜;张静萍;白冰;孙诚谊;夏亮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病例1 女,76岁.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股前上肿胀、疼痛,渐加重,活动时明显,伴发热,T 37.6 ℃~38.5 ℃.感头晕、乏力、纳差.入院前2 d出现腹胀,无腹痛、呕吐、腹泻,肛门未停止排便、排气.发病前无左下肢内侧刺痛、麻木和异常感觉.患者为多产妇.查体: 轻度脱水貌,T 38.6 ℃,P 110次/分,R 24次/分,BP 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者:潘光栋;李跃进;程南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后应用胃肠减压在下消化道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68例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患者分为术后胃肠减压组与术后无胃肠减压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减压组术后引流胃液量约200 ml/d,两组术前腹围均小于术后各日腹围.两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无差异.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压组(28.0%)明显高于未减压组(8.2%),减压组咽喉炎发生率达23.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两组间无差异.结论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手术后应用胃肠减压, 难以起到有效降低胃肠道压力的作用,对防止术后并发症无明显作用,反而会增加咽喉炎等并发症的发病率, 不置胃肠减压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赵高平;雷文章;李卡;程中;王天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microcarcinoma,PMC)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大多数病例是在甲状腺手术中偶然发现或术后病理检查才发现的.我院自1996年9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6例,男1例,女5例.年龄27~55岁,平均42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2年.单侧甲状腺肿块4例,双侧甲状腺肿块2例.
作者:栗耀华;刘春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大鼠甲状旁腺细胞经培养后再移植对其存活的影响. 方法将经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的甲状旁腺细胞培养后再行移植,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并对移植物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新鲜甲状旁腺移植组平均存活期为(9.25±3.45) d; 甲状旁腺细胞培养后移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46.25±7.44) d,明显延长 (P<0.01),在50 d观察期内,8只鼠中有6只的血清钙及PTH值持续在正常范围内.移植物内可见完整的甲状旁腺细胞,其内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杆状的线粒体及分泌颗粒. 结论大鼠甲状旁腺细胞经培养后再移植可以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段秀庆;宋纯;王江滨;石于波;许评;宋春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14肽与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我院1995年3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因胆总管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48例,对其中26例(治疗组)应用生长抑素-14肽6 mg/d(持续微量泵泵入)及生长激素8 U/d(分两次肌注)治疗,余22例为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全肠外营养及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对照组17例(77.3%),治疗组5例(1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胰液量及胰周引流液中淀粉酶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蛋白质指标,治疗组于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对照组第10天才达到术前水平.结论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能有效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欣;莫一我;金焰;董坤;王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中的表现特征及其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在螺旋CT双期扫描的征象和强化特点.结果 30例胆囊癌病例中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型11例(33.7%)、腔内结节型6例(20.0%)和肿块型13例(43.4%).胆囊癌胆囊壁增厚常见的强化方式是动脉期为高密度,门静脉期为等或高密度,常伴有临近肝脏浸润,局部淋巴结和肝内结节样转移.慢性胆囊炎胆囊壁轻度增厚,其内壁光滑,常见的强化方式是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为等密度,胆囊窝内常出现边界清晰的低密度曲线影.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及其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作者:黄娟;宋彬;周翔平;帅丹丹;姚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脓毒症(sepsis)与内毒素血症是当前外科所面临的棘手难题,由其诱发的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一直是外科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脓毒症患者仍有30%~45%因不能及时控制病情而死亡[1],并且脓毒症的发病率每年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尽管抗生素治疗不断更新进展,危重病的支持治疗已取得很大进步,但脓毒症与内毒素血症依然是医药工作者久攻不克但又必须攻克的堡垒.
作者:蒋力生;陈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目前mdr1基因导致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式对肿瘤研究中采用的各种方法逆转mdr1基因导致肿瘤多药耐药性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mdr1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糖蛋白的过度表达是导致肿瘤具有多药耐药性的重要原因,可以从mdr1基因的mRNA和P-糖蛋白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结论单一阻抑mdr1基因或P-糖蛋白的表达,以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不满意,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是今后逆转肿瘤对化疗药物多药耐药性的研究热点.
作者:李波;严律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对各种腹腔内肿瘤患者于手术后置泵267例,植入的血管泵均为抗返流药泵,其中男109例,女158例,平均年龄50.7岁(26~71岁),均为腹腔内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药泵埋置方法及结果: 手术结束前,将药泵导管插入肿瘤的供血动脉或门静脉系内.动、静脉药泵均用肝素钠溶液(肝素12 500 U溶于50~100 ml生理盐水)封闭,将导管拖出腹腔至切口附近埋置.
作者:周彤;伍晓汀;范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经内放射治疗后肝癌细胞是否产生凋亡以及内放射对癌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4~1998年收治的44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施行32P玻璃微球(32P-GMS)肝动脉灌注治疗后2~6个月,有3例肝癌得以二期切除,作为治疗组; 另外选择相应年龄、相同部位、相同分化程度的可切除的4例肝癌作为对照组.将切除的肝癌组织行TUNEL染色并对其观察计数,计算凋亡指数.结果肝癌细胞凋亡指数治疗组为29%~34%,平均(31±16)%; 而对照组为4%~6%,平均(5±12.2)%.癌周组织凋亡指数治疗组为27%~37%,平均(35±11)%; 对照组为0.3%~5.0%,平均(4.1±3.3)%.结论 32P-GMS内放射治疗肝癌后,能较长时间促进肝癌细胞及癌周组织产生细胞凋亡.
作者:李志辉;严律南;李立;官泳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时的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1~2000年手术治疗的4 6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例中169例并存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2.71±12.96)岁,病程平均19.15年; 43例出现短期内颈部肿块快速长大,32例有气管受压症状,27例出现声音嘶哑; 行超声检查105例,提示甲状腺癌者52例; 行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38例,24例显示甲状腺内凉结节或冷结节; 行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18例,找到癌细胞11例.术前确诊率为12.43%.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57例,55例诊断为甲状腺癌. 结论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出现颈部肿块增长迅速、气管受压、声音嘶哑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 甲状腺彩色超声多普勒、甲状腺核素扫描、细针穿刺细胞学等检查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 术前检查怀疑甲状腺癌者术中应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可有效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盖宝东;郑泽霖;张德恒;王树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和滤泡性腺癌(按<医学名词>规定命名),中日联谊医院统计其占甲状腺癌的85.39%,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报告占甲状腺癌的92.11%.
作者:郑泽霖;盖宝东;孙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大鼠肝脏损害及中药七叶皂苷钠对该损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AP组和七叶皂苷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通过对AP大鼠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测定各组肝组织内能荷及ATP的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和血清蛋白含量等各项指标,并观察胰腺和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较AP组肝组织内细胞能荷及ATP的含量高,肝功能损害轻.结论 AP时常伴肝脏功能受损,应用七叶皂苷钠静脉注射,可以减轻AP大鼠肝脏损害.
作者:刘金彪;姚榛祥;刘胜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简称梗黄)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基因mRNA的表达.方法 RT-PCR法扩增梗黄大鼠心肌组织中cDNA,电泳扫描后半定量分析TNF-α和SOD基因mRNA表达.结果梗黄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基因mRNA表达增强,SOD基因mRNA表达下降; 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心肌组织中SOD合成减少.结论梗黄心肌的损害与TNF-α基因mRNA表达增强、SOD基因mRNA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巩鹏;王忠裕;赵作伟;王洪江;关凤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