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壁运动同步性

陈金玲;郭瑞强;郝力丹;周青

关键词:心室功能, 左, 心肌病, 肥厚型, 超声心动描记术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HCM患者左心室心肌运动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HCM患者21例,根据室间隔及左心室壁厚度分3组:非肥厚组(NH),室壁厚度(WT)≤11 mm,101节段;轻度肥厚组(MH),11 mm<室壁厚度(WT)≤15 mm,86节段;重度肥厚组(SH),室壁厚度(WT)≥16 mm,65节段.对照组18例,216节段.获取各受试者心尖四腔观、左心室长轴及两腔观TVI图像存盘,供脱机分析.测量参数TSSR、TESR、TSSR-SD、TESR-SD、△TSSR、△TESR、CVTSSR及CVTESR.结果 与对照组室壁节段比较,HCM组MH和SH亚组TSSR、TEsR均显著延长;与对照组比较,HCM组NH组TSSR无显著差异,TESR则显著延长;HCM组NH、MH、SH亚组之间比较,TSSR、TESR依次延长,即NH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应变率成像评价缺血心肌收缩后收缩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健康者与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后收缩(PSS),即等容舒张期负向应变率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测量左心室缺血心肌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等容舒张负向应变率峰值(SRpss)、持续时间(Tpss)、出现SRpss的节段数、收缩-舒张转换时间(Tcec)及SRpss/SRs比值,并与56例健康对照进行对比.结果 缺血心肌与对照组比较SRpss增大,出现SRpss节段数增多,Tpss延长,Tcec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收缩后收缩应变率能够较客观地检测出缺血心肌,并准确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作者:李红玲;宋艳;张海滨;用晓东;徐晖;左蕾;张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曲率半径法研究呼吸对室间隔运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率半径法观察室间隔运动的敏感性与可靠性.方法 21例健康志愿者,胸骨旁左心室长轴二尖瓣腱索水平记录M型曲线.测量呼气相和吸气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计算室间隔相对左心室后壁摆动幅度(室间隔摆动幅度=呼气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吸气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于同一水平短轴观分别获取、储存呼气相和吸气相舒张末的二维图像,以备脱机分析;采用自制的测量软件.分别计算吸气相与呼气相时室间隔曲率半径,计算室间隔摆动幅度(室间隔曲率半径变化幅度=吸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呼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结果 平静呼吸时,M型方法测量室间隔随呼吸摆动幅度为(1.65±1.26)ram;吸气相室间隔曲率半径为(25.91±6.08)mm,呼气相的室间隔曲率半径为(22.30±4.40)mm,两时相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曲率半径法测量室间隔随呼吸摆动幅度为(2.95±2.00)mm,较M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率半径可以有效地评估室壁摆动、形变,具有良好重复性.

    作者:罗向红;曹铁生;段云友;李朝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EIF)在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中及孤立出现和联合其他软标志出现时的临床意义.方法 3344例无明显结构异常胎儿分成高、低风险组,发现EIF的胎儿依据风险高低及其是否孤立出现,分别采取分娩时取脐血检查及妊娠期间行羊水或脐血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计算其EIF及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结果 高风险胎儿EIF检出率高于低风险胎儿,有EIF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高于低风险组.高风险组22例EIF,19例EIF孤立存在的病例中有2例染色体异常,3例合并其他超声软标志的病例中有2例染色体异常;低风险组50例EIF,46例EIF孤立存在的病例中无一染色体异常,4例合并其他超声软标志的病例中有1例染色体异常.结论 低风险组中孤立的EIF临床意义不大;高风险组中孤立的EIF有临床意义.须结合多方面临床资料,谨慎对待.如EIF合并多项超声软标志,则不论是高风险组还是低风险组胎儿均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建议作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罗青;戴常平;江锦雄;陈军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以非酮症高血糖所致的舞蹈样投掷动作1例

    患者,女,77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1月余,加重5天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肘关节不自主屈曲,往返运动,不能自控,同时还伴有快速伸缩舌、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睡眠时停止;入院前5天病情加重,表现为右上肢舞蹈,右下肢轻度舞蹈,吞咽困难,睡眠后可停,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科.

    作者:曾宪珠;朱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一种新型分子探针——荷瘤裸鼠体内实验显像

    目的 通过荷瘤裸鼠体内实验研究验证hTERT反义分子探针(99m Tc-hTERT ASON)作为新型分子显像剂的可行性,探讨其在整体动物水平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双功能螯合剂法制备放射性核素99m Tc标记的反义分子探针(99m Tc-hTERT ASON).建立荷MCF-7乳腺癌动物模型,进行体内生物分布与显像实验.所有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结果 99m Te-hTERT ASON标记率达到76%±5%(n=5),放射性化学纯度达到96%以上,比活度为1850 kBq/μg.99m Tc-hTERT ASON主要分布在肾脏与肝脏组织;99m Tc-hTERT ASON的肿瘤摄取率与肿瘤/非肿瘤比值(T/NT)均高于对照组(P<0.05);6 h时99m Tc-hTERT ASON的肿瘤/血液比值(T/B)与肿瘤/肌肉比值(T/M)分别为2.02与8.85.在注射99m Te-hTERT ASON后4~8 h,荷瘤裸鼠肿瘤部位出现明显放射性浓聚.结论 99m Tc-hTERT ASON能特异性地聚集于肿瘤组织中,且T/NT比值较高,有望应用于肿瘤的基因显像研究.

    作者:王荣福;刘萌;张春丽;闫平;于明明;邸丽娟;刘红洁;郭凤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在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评价领域的进展

    各类抗肿瘤药物均可能对患者的心脏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早期心脏毒性的检测对于及时预防或治疗迟发性心脏损害甚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应检测方法不断发展完善.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超声心动图新技术是其中颇有价值的方法之一.本文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对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及超声心动图在其评价领域的进展做一概述.

    作者:郑玮;李安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动态因果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当前对人脑各功能区间的动态功能连接和整合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广泛.大脑作为一个非线性动态系统,由于多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单一的分析方法难以对其复杂的认知过程进行充分解释.以往局限于简单的脑功能定位的研究方法存在其局限性,无法适应当前研究的需要.开展对有效连接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人脑在系统水平上的动态运作方式,是目前乃至今后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作为评价有效连接的一种新方法,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动态因果模型正被广泛关注,并将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特别是神经传导通路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作者:贾传海;张志强;卢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黏膜下巨大纤维脂肪瘤1例

    患者,女,47岁,因“中上腹疼痛伴黑便4天”入院.查体: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中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余腹部未及压痛,反跳痛,Murph's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试验(++++),血常规:白细胞wBC 5.11×109/L,N 74.8%,其他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作者:刘恩涛;孟令平;韩敏;陈嘉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Gd-DTPA标记及MRI体外示踪

    目的 探讨兔MSCs磁性标记及MRI体外示踪的可行性.方法 培养分离兔MSCs,以PEI-FluoR为载体,体外对MSCs进行双标记.标记后行荧光镜、电镜观察及生物学性状检测.应用1.5T MRI仪,对标记细胞进行SE序列T1WI及T2WI扫描及T1-mapping测量T1时间,并观察MRI上能显示标记MSCs的小数目及标记后正常传代后MRI监测的持久性.结果 MSCs双标记后,标记效率为80%,细胞内可见荧光物质,电镜下Gd颗粒位于胞浆内.标记后24 h内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间台盼蓝拒染率、标记后5 d内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的MTT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记细胞凋亡指数为0.40%.未标记细胞为0.19%.未标记及标记细胞T1WI平均信号强度及T1时间分别为2166±167、(2445±21)ms,3162±350、(1404±129)ms(t=6.91、29.87,P<0.005).体外MRI上可监测到低1X104个标记细胞,并可持续显示第3代标记细胞.结论 应用多聚胺载体对兔MSCs进行Gd-DTPA及荧光双标记安全、有效;MRI能示踪体外双标记的干细胞.

    作者:段小慧;沈君;成丽娜;钟小梅;符岳;梁碧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及MRI表现

    目的 探讨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的影像学表现,提高UESL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ESL患者.螺旋CT检查5例,MR检查9例.结果 5例患者CT扫描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晰的囊状低密度影,其内含有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动脉期软组织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MRI 9例患者中6例T1WI表现为囊状高低信号混杂影,T2WI病灶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3例患者T1WI表现为囊状低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及高场强MRI能反应UESL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UESL诊断准确率.

    作者:赵国礼;程红岩;龙行安;俞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 3~5级微钙化病变的动态增强MR研究

    目的 探讨DCE-MRI对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 3-5级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44例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发现BI-RADS 3-5级微钙化的患者于活检前完成双乳DCE-MR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I-RADS 3-5级微钙化病变的DCE-MRI特点.结果 病理证实良性微钙化病变13例,恶性微钙化病变31例.38.46%(5/13)良性单纯微钙化病变在DCE-MRI上无强化,93.33%(14/15)恶性微钙化伴肿块或局限性致密影病变在DCE-MRI上有明显强化,良恶性微钙化病变在DCE-MRI上早期增强率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CE-MRI对微钙化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7%和92.31%.结论 良恶性微钙化病变的DCE-MRI表现有明显差异,DCE-MRI有助于微钙化病变的定性诊断.

    作者:任阿红;张晓鹏;李洁;孙应实;唐磊;曹崑;欧阳涛;王天峰;陆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核素凋亡显像评价小鼠肝细胞凋亡

    目的 将凋亡显像剂99m Te-HYNIC-Annexin V用于肝细胞凋亡小鼠动物模型显像,以评价其用于显示凋亡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双功能螯合剂HYNIC偶联Annexin V后99m Te标记,鉴定99m Te-HYNIC-Annexin V标记率、放化纯和稳定性.取正常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应用anti-Fas抗体处理后肝细胞凋亡组,注射显像剂后不同时间行SPECT显像,考察显像剂在小鼠体内分布及排泄情况,应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技术比较正常组及凋亡组显像图像中肝脏/前臂比值.取两组动物肝脏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Hoechst33258染色检测凋亡.结果 99m Tc-HYNIC-Annexin V标记率可达(96.32±2.08)%,放化纯度达到(96.90±2.27)%,标记物体外稳定.正常小鼠体内显像剂 从肾脏排泄,肝脏仅有少量分布.凋亡组肝脏有明显显像剂浓聚,不同时间下肝脏/前臂的比值均高于正常小鼠.HE染色及Hoeehst33258染色提示凋亡组有大量肝细胞凋亡.结论 研究制备的凋亡显像剂99m Tc-HYNIC-Annexin V可以活体显示发生凋亡的肝脏,用于在体凋亡显像,有望成为一种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凋亡显像剂.

    作者:兰晓莉;何勇;沈艳霞;孙逊;张永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DWI的价值

    目的 观察各种中毒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方法 8例中毒性脑病患者,其中3例接受CT检查,4例接受MRI检查,1例接受CT和MR检查.结果 中毒性脑病主要累及脑白质,部分神经核团及灰质也可受累,MRI均见广泛脑白质长T1、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CT表现为相应部位低密度,病变对称分布,无占位效应.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广泛的大脑白质及神经核团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提示血管源性水肿;H2S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大脑白质及部分神经核团多发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值降低,40天后复查MRI病变范围较前缩小,DWI信号较前减低;有机磷及安定中毒性脑病均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灰白质均受累.结论 CT和MRI能发现脑白质及神经核团的变性和坏死改变.与常规MRI相比,DWI能更敏感地反映病变.

    作者:刘庆先;夏爽;祁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裸鼠模型的人钠/碘转运体基因转染人大细胞肺癌介导放射性核素显像

    目的 在动物体内实验观察人钠/碘转运体(hNIS)基因转染人大细胞肺癌介导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否可行.方法 ①利用重组质粒以脂质体转染法将hNIS基因转染人人大细胞肺癌H460细胞系中,获得稳定表达hNIS的细胞株(hNIs-H460).②用hNIS-H460细胞株建立大细胞肺癌荷瘤课鼠模型,进行放射性核素99m TcO4-显像和131I显像.结果 ①体外实验表明hNIS-H460细胞株可以摄取碘.②裸鼠大细胞肺癌(hNIS-H460)移植瘤的99m TcO4和131I显像结果较清晰.结论 转染后的hNIS-H460细胞具有一定的摄碘能力.裸鼠大细胞肺癌(hNIS-H460)移植瘤可以进行99m TcO4和131I显像;99mTco4-显像的质量优于131I显像.

    作者:郑薇;谭建;李玮;李宁;许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脏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MSCT表现

    目的 探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为LAM患者的各脏器CT表现.结果 10例肺内均见多发薄壁囊腔,7例肺野呈磨玻璃样改变,2例气胸,4例胸腔积液(2例为乳靡样),2例出现肺结节;6例合并肾错构瘤,3例合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见盆腔肿物,1例腹腔见多发淋巴结影;4例合并结节性硬化,5例合并骨骼多发硬化性小结节(1例未行颅脑检查).结论 LAM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掌握该病的MSCT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刘颖;曹代荣;李银官;游瑞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应用超声造影时强曲线诊断盆腔肿块

    目的 探讨时强曲线在盆腔良恶性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盆腔肿块患者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结果 24例中,良性肿块15例,恶性9例.良、恶性肿块在造影剂进入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块以周边先增强为主,恶性肿块以中央先增强为主(P<0.01);造影后恶性肿块内造影剂信号上升斜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02),且恶性组增强时间短(15.22 s vs 25.89 s,P=0.049)、造影剂信号绝对强度增加值高(19.1,15.25,P=0.022)、相对强度增加值高(0.26 vs 0.23,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块在始增时间、始增强度、峰值时间、峰值强度指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盆腔良恶性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勤;陈文卫;张玉国;盛余敬;徐英;付文瑾;陈孝义;孙彬;张蔚;王岳;洪莉;史玉霞;许学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Hailer气房骨壁骨折1例

    患者,男,24岁.因车祸伤入院,查体发现左侧颧骨颧弓骨折,眶周淤斑,张口受限,上唇麻木.行CT三维重组(0.75 mm薄层扫描,MPR冠状面重组),发现左侧上颌窦前、外侧壁、Haller气房上壁和外侧壁、眶下神经管外侧壁、左侧眶外壁、颧弓多发骨质不连续及骨碎片,左侧上颌窦、左眶外侧壁碎骨片向窦内、眶内凹陷,左眼外直肌略受压.鼻骨凹陷.

    作者:高远翔;徐文坚;张忻宇;张黎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终身学习是医生的必经之路——写在《继续教育》栏目开办之前

    当代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发展之快,使医学发生着Et新月异的变化,新方法、新理念层出不穷.在临床医学中,影像医学的发展尤为突出.在影像诊断方面,进展已从形态影像扩展到功能影像,从病例形态影像扩展到分子影像.新的影像技术如CT、MRI和PET/CT等突破了传统X线诊断的限定.当传统X线诊断和CT诊断已成为常用影 像诊断方法后,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要求影像诊断医生必须跟上形势,方能胜任日常工作.面对新技术潮流,面对繁忙的临床工作,面对不断更新的概念,影像学医师必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才能做到既不迷失方向又不沦为落伍者.下述点滴体会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铁一;贺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碘过量对大鼠甲状腺钠碘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单次大剂量碘对大鼠甲状腺内钠碘转运体(NIS)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探讨应用99m TcO4-进行甲状腺扫描前是否应对碘的摄入进行限制.方法 将SD大鼠分成给碘后1d处死组、给碘后7d处死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将2000 ug碘化钠(NaI)溶于0.5 ml生理盐水注入前两组大鼠腹腔内,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处死后,取其甲状腺,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探测NIS蛋白含量,通过光密度分析方法对信号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给碘后1 d处死组大鼠甲状腺内NIS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给碘后7 d处死组(P均<0.001),而给碘后7 d处死组与对照组间NIS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大剂量碘摄入可降低甲状腺内NIS蛋白的表达量,此效应在给碘1 d后明显,7 d后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作者:张新;李亚明;宗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骨内腱鞘囊肿1例

    患者,男,20岁.因右髋关节间歇性隐痛2年余,复发加重伴胀痛3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关节疼痛,为间歇性隐痛,无明显夜间疼痛加剧的表现.无畏寒、发热,无盗汗,无明显消瘦.3个月前七述症状加重,疼痛间隔时间变短,疼痛性质转为胀痛,在受压、撞击、屈髋时疼痛明显,行走不受限.查体:右髋关节部压痛明显,无明显包块.X线片示:右股骨头骨性关节面下见一囊状透亮区,边缘硬化,邻近关节无异常.CT示:病变呈偏心性生长,冠状位重建病变与关节腔相通.拟诊:骨内腱鞘囊肿.手术所见:凿开骨皮质见一直径约2.5 cm的骨性囊腔,囊内为黏稠胶冻样物质,囊腔光滑,无组织浸润.病理报告为:骨内腱鞘囊肿.

    作者:张富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