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及研究

于翕珊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机体代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应用, 患者, 胆囊结石, 住院日, 症状性, 创伤小, 微创, 美国, 临床, 活动, 法国
摘要:198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首行于法国,次年美国开始引用,我国则起步于1991年.LC首先是作为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的一种微创手术应用于临床的,由于其创伤小,住院日短,恢复活动早,一开始即受到患者欢迎,从而得以迅速推广.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37例诊治体会

    1 临床资料我院从1985~1997年12年间共收治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CST)37例,男13例,女24例,年龄60~82岁,平均71岁.既往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反复感染史,其中病史在10年以内者8例,11~20年21例,21年以上者8例,长者达31年.

    作者:王键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附14例分析)

    为探讨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83~1995年收治的14例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其手术切除率为93%,其中根治性手术达69%,病理类型均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B细胞瘤8例,T细胞瘤6例,5年生存率为35.7%(5/14).因此,笔者认为:掌握本病临床表现是诊断的关键,治疗上应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免疫组化分型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作者:吴尧崧;陈大良;林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老年人溃疡病急性穿孔外科治疗19例体会

    老年性溃疡病急性穿孔是老年人严重急腹症之一,起病急,发展快,重要器官功能衰退,伴随疾病多,病死率高.我院自1992年5月至1997年6月5年中共收治60岁以上溃疡病穿孔患者20例,其中19例行外科治疗,效果好,报告如下.

    作者:费贤彬;吴少亮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及研究

    198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首行于法国,次年美国开始引用,我国则起步于1991年.LC首先是作为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的一种微创手术应用于临床的,由于其创伤小,住院日短,恢复活动早,一开始即受到患者欢迎,从而得以迅速推广.

    作者:于翕珊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外伤性脾破裂延迟性出血性休克7例报告

    我院1992年2月至1998年2月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患者56例,其中脾破裂延迟性大出血7例,占12.5%.男6例,女1例,年龄9~49岁,平均33.5岁.致伤因素:跌伤1例,木击伤1例,拳击伤1例,滑坡翻滚伤1例,碰撞对冲伤1例,车祸伤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除2例车祸伤后即入院就诊,分别于入院后第3、4天继发脾破裂大出血外,其余5例均为伤后4~15天急诊入院.

    作者:王德进;钟诚;湛金树;贺嵩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盲肠壁囊肿并急性阑尾炎1例报告

    患者,女,2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7小时入院.既往曾有右下腹阵发性腹痛、腹胀史,未予诊治.查体:右下腹定位压痛阳性,肌卫可疑,反跳痛可疑,似可扪及一包块.

    作者:陈茂林;王建国;吴烨秋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性激素受体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S-P免疫组化法对30例手术治疗的男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癌周组织及20例良性病变肝组织的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以及孕激素受体(PR)进行了检测.结果:肝癌组织AR阳性率为80.0%,显著高于癌周组织(46.7%)及良性病变肝组织(40.0%),P<0.01,后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组织ER阳性率为43.3%,显著低于癌周组织(80.0%),P<0.01,与良性病变肝组织(50.0%)比较无差异(P>0.05);PR阳性率在3种组织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性激素通过其受体介导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测定癌组织性激素受体状态可对肝癌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因此,AR及ER状态可作为其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肖开银;李绍森;卢全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6例报告

    我院近10年来共施行脾切除术186例,其中6例于术后出现难控制性感染.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17~53岁,平均38岁,病程1个月~2年.6例患者均因外伤致脾实质严重广泛碎裂,根据Call 4级分类法均属脾外伤4级.

    作者:郭永全;刘光烈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颅脑外伤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15例诊治体会

    我院1986年以来收治颅脑外伤合并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7~42岁.车祸伤11例,坠落伤4例.伤后至就诊时间为30分钟至72小时.

    作者:曾立志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胆囊癌的诊治进展

    由于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胆囊癌常常到晚期才能明确诊断.胆囊癌在开始出现症状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个月,明确诊断后1年的死亡率约为88%,5年后还生存的仅为4%[1].

    作者:梁力建;韩雨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胆囊结石患者胆囊胆汁细菌群同步培养分析

    为研究胆汁细菌变迁,探讨胆结石核心形成与细菌感染的关系,采用X、Y及L型培养液对98例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细菌群进行了检测.结果:98例之胆汁中有细菌生长者88例,其中单菌生长54例,多菌生长34例;细菌系X型83例,L型23例,Y型5例.本检测结果提示:胆道感染时胆汁中细菌发生了变迁,主要以粘质沙雷氏菌、大肠杆菌为主.胆囊结石核心形成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方驰华;高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肝胆管结石并狭窄148例手术治疗体会

    肝胆管结石是一常见多发病,发病率在20%~41.8%之间[1].由于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残石率和复发率高.我院近5年收治148例,占同期收治胆石病患者的13.6%(148/1 090),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顾思平;罗兆文;张天玉;冉江华;张晖;谭云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乳腺叶状囊肉瘤(附3例报告)

    1 临床资料例1 女,40岁.因左乳房包块行包块切除,病理报告为左乳纤维瘤.术后3年原手术区包块复发再次行包块切除,病理报告为左乳巨纤维瘤.2年后该区包块再次复发并迅速增大而行第3次手术,术中见包块已浸润至胸大肌筋膜,遂行左乳房及胸大肌和部分胸小肌切除,并行左腋窝淋巴结清扫.包块23cm×16cm×14cm大,剖面呈灰红色,部分呈囊性,鱼肉状,包膜不完整.病理报告为左乳叶状囊肉瘤.随访患者至今无复发.

    作者:方志恒;吴伟;章健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12例骨盆骨折合并空腔脏器破裂的诊治体会

    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科共收治骨盆骨折患者28例,其中有12例合并空腔脏器破裂,占42.9%.男9例,女3例,年龄9~52岁,平均27岁.

    作者:张明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的外科治疗25例报告

    我院1984~1994年10年间对25例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急诊行门奇静脉断流术,取得较好疗效.男19例,女6例,年龄17~52岁,均系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其中血吸虫性肝硬变10例,肝炎后肝硬变12例,门脉性肝硬变3例.肝功能检查均有不同程度损害.按Child分级,属A级者13例,B级12例,均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内科治疗无效而行急诊手术.

    作者:邓辉;彭自权;廖骏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4例原发性肝癌的诊治经验及教训

    我院自1985年以来,曾遇4例较为罕见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现将其诊治过程及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赵元恂;曾崇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转变观念、促进我国腹腔镜外科健康发展

    自1991年2月我国引进腹腔镜胆囊切除(LC)这一技术以来,至今已有7年多的历史.7年来,我国腹腔镜术术式范围不断拓宽,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严重并发症已大幅度下降,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取得了任何一种外科手术无法比拟的良好结果.

    作者:陈训如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直肠类癌(附26例报告)

    为探讨直肠类癌的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选择,对我院1987~1997年10年间收治的26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26例术前均行直肠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而确诊,其中19例分别做了局部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7例因肿块直径大于2cm而行根治性手术.术后随访1~10年,死亡5例.作者认为,直肠镜检查是术前发现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对可疑病变行活检时,除常规行HE染色外,应加做嗜银染色、亲银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治疗是其佳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的范围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及肝转移等情况.

    作者:马毅;孟刚;施松;张应开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近10年小儿胆总管囊肿诊治变迁(附79例报告)

    对1982年至1998年16年间我院收治的79例小儿胆总管囊肿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分析,以了解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改变.结果:近10年来因小儿胆总管囊肿就诊早,其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B超不仅可诊断胆总管囊肿,还能诊断其合并或伴随疾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是唯一的根治方法.

    作者:陈肖鸣;李仲荣;刘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自发性脾破裂11例报告

    我院自1984~1996年收治自发性脾破裂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4~53岁,平均40.2岁.致病诱因为:剧烈咳嗽、跑跳各2例,骑自行车、乘三轮车各1例,端盆倒水1例,无明显诱因4例.合并症:肝硬变8例,有痢疾病史1例,海兰氏细胞增生症1例.

    作者:章崇志;方志恒;章安庆;吴保朝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