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叶状囊肉瘤(附3例报告)

方志恒;吴伟;章健

关键词:乳腺叶状囊肉瘤, 病因, 病理, 治疗
摘要:1 临床资料例1 女,40岁.因左乳房包块行包块切除,病理报告为左乳纤维瘤.术后3年原手术区包块复发再次行包块切除,病理报告为左乳巨纤维瘤.2年后该区包块再次复发并迅速增大而行第3次手术,术中见包块已浸润至胸大肌筋膜,遂行左乳房及胸大肌和部分胸小肌切除,并行左腋窝淋巴结清扫.包块23cm×16cm×14cm大,剖面呈灰红色,部分呈囊性,鱼肉状,包膜不完整.病理报告为左乳叶状囊肉瘤.随访患者至今无复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4例原发性肝癌的诊治经验及教训

    我院自1985年以来,曾遇4例较为罕见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现将其诊治过程及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赵元恂;曾崇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盲肠壁囊肿并急性阑尾炎1例报告

    患者,女,2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7小时入院.既往曾有右下腹阵发性腹痛、腹胀史,未予诊治.查体:右下腹定位压痛阳性,肌卫可疑,反跳痛可疑,似可扪及一包块.

    作者:陈茂林;王建国;吴烨秋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胆囊结石患者胆囊胆汁细菌群同步培养分析

    为研究胆汁细菌变迁,探讨胆结石核心形成与细菌感染的关系,采用X、Y及L型培养液对98例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细菌群进行了检测.结果:98例之胆汁中有细菌生长者88例,其中单菌生长54例,多菌生长34例;细菌系X型83例,L型23例,Y型5例.本检测结果提示:胆道感染时胆汁中细菌发生了变迁,主要以粘质沙雷氏菌、大肠杆菌为主.胆囊结石核心形成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方驰华;高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的外科治疗25例报告

    我院1984~1994年10年间对25例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急诊行门奇静脉断流术,取得较好疗效.男19例,女6例,年龄17~52岁,均系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其中血吸虫性肝硬变10例,肝炎后肝硬变12例,门脉性肝硬变3例.肝功能检查均有不同程度损害.按Child分级,属A级者13例,B级12例,均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内科治疗无效而行急诊手术.

    作者:邓辉;彭自权;廖骏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围手术期处理(附11例报告)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多由甲状旁腺腺瘤引起,可因甲状旁腺解剖变异而导致术前定位诊断困难,终手术失败.我科1989年6月至1998年3月9年间共收治11例甲旁亢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成功10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甲状旁腺腺瘤10例,正常甲状旁腺1例.笔者认为,术前成功的定位诊断、手术者具备丰富的异位甲状旁腺知识和术中系统探查、探查技巧以及术后积极而系统的内科治疗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加强术后随访,能够全面提高甲旁亢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嘉林;朱精强;李宁;张明仪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及研究

    198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首行于法国,次年美国开始引用,我国则起步于1991年.LC首先是作为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的一种微创手术应用于临床的,由于其创伤小,住院日短,恢复活动早,一开始即受到患者欢迎,从而得以迅速推广.

    作者:于翕珊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早期肠道内营养对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为了解早期肠道内营养和肠道选择性抑菌对内毒素移位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在降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中的作用,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动物模型基础上,对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n=12)、选择性肠道清洁组(SDD组,n=12)以及对照组(CON组,n=12)兔门静脉和体循环血中内毒素及TNFα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同时观察了3组动物的死亡及发生MODS的情况.结果:EN组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SDD组和CON组;EN组门静脉及体循环血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均较SDD组及CON组低;SDD组在术后第5天其门静脉及体循环血中内毒素和TNFα仍处在较高水平,其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与CON组无明显差异.本实验结果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可发生内毒素移位,引起内毒素血症,引发MODS;肠道选择性抑菌(SDD)对内毒素移位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不能有效地抑制MODS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早期建立肠道内营养是防止肠道内毒素移位,从而降低MODS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康焰;毛海香;熊先泽;罗传兴;吴言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颅脑外伤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15例诊治体会

    我院1986年以来收治颅脑外伤合并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7~42岁.车祸伤11例,坠落伤4例.伤后至就诊时间为30分钟至72小时.

    作者:曾立志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直肠类癌(附26例报告)

    为探讨直肠类癌的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选择,对我院1987~1997年10年间收治的26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26例术前均行直肠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而确诊,其中19例分别做了局部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7例因肿块直径大于2cm而行根治性手术.术后随访1~10年,死亡5例.作者认为,直肠镜检查是术前发现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对可疑病变行活检时,除常规行HE染色外,应加做嗜银染色、亲银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治疗是其佳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的范围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及肝转移等情况.

    作者:马毅;孟刚;施松;张应开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静脉输注维生素E对大鼠急性胆管炎时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为观察急性胆管炎时脂质过氧化损害情况,以及维生素E(VE)乳剂对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采用大鼠急性胆管炎模型,于模型制作时及制作后24小时经肠系膜静脉注入VE乳剂或空白乳剂,并于制作后48小时活杀动物,取肝脏组织及血清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与空白乳剂组比较,VE乳剂组肝组织及血清中MDA和线粒体谷草转氨酶均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感染肝叶肝脏组织ATP含量亦显著高于空白乳剂组(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静脉输注大剂量VE乳剂可明显减轻急性胆管炎时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机体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李昆;韩本立;段恒春;陈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选择性血管离断术治疗难控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附11例报告)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有效手段[1].但某些重症甲亢患者,术前虽经积极服药准备,症状仍难以控制,难提供安全的手术条件.

    作者:李子荣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转变观念、促进我国腹腔镜外科健康发展

    自1991年2月我国引进腹腔镜胆囊切除(LC)这一技术以来,至今已有7年多的历史.7年来,我国腹腔镜术术式范围不断拓宽,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严重并发症已大幅度下降,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取得了任何一种外科手术无法比拟的良好结果.

    作者:陈训如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胃肠外营养添加精氨酸对胃癌术后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为探讨胃肠外营养(TPN)添加精氨酸(Arg)对胃癌术后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对36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了TPN支持的前瞻性研究,检测常规TPN和TPN添加Arg支持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IL-2和CD25水平变化.结果:常规TPN支持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IL-2和CD25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而TPN添加Arg支持后患者的CD4、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和IL-2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TPN不能纠正胃癌术后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但TPN添加Arg则可促进IL-2生成增加,NK细胞活性增强,改善了胃癌术后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提示TPN添加Arg有免疫促进作用.

    作者:王颀;王吉甫;彭俊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肝胆管结石并狭窄148例手术治疗体会

    肝胆管结石是一常见多发病,发病率在20%~41.8%之间[1].由于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残石率和复发率高.我院近5年收治148例,占同期收治胆石病患者的13.6%(148/1 090),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顾思平;罗兆文;张天玉;冉江华;张晖;谭云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胆囊癌的诊治进展

    由于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胆囊癌常常到晚期才能明确诊断.胆囊癌在开始出现症状后平均生存时间为6个月,明确诊断后1年的死亡率约为88%,5年后还生存的仅为4%[1].

    作者:梁力建;韩雨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自发性脾破裂11例报告

    我院自1984~1996年收治自发性脾破裂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4~53岁,平均40.2岁.致病诱因为:剧烈咳嗽、跑跳各2例,骑自行车、乘三轮车各1例,端盆倒水1例,无明显诱因4例.合并症:肝硬变8例,有痢疾病史1例,海兰氏细胞增生症1例.

    作者:章崇志;方志恒;章安庆;吴保朝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应用红外线扫描评价乳房肿块46例体会

    近红外线扫描对早期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我院近年在门诊应用红外乳腺诊断仪对有乳腺肿块的46例患者进行了检查,检出乳腺癌患者9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88.9%(8/9),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性激素受体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S-P免疫组化法对30例手术治疗的男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癌周组织及20例良性病变肝组织的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以及孕激素受体(PR)进行了检测.结果:肝癌组织AR阳性率为80.0%,显著高于癌周组织(46.7%)及良性病变肝组织(40.0%),P<0.01,后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组织ER阳性率为43.3%,显著低于癌周组织(80.0%),P<0.01,与良性病变肝组织(50.0%)比较无差异(P>0.05);PR阳性率在3种组织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性激素通过其受体介导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测定癌组织性激素受体状态可对肝癌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因此,AR及ER状态可作为其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肖开银;李绍森;卢全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医源性胆管狭窄的预防及处理

    医源性胆管狭窄是指因手术损伤或与手术有关因素(如手术致胆管血供障碍、胆汁渗漏、炎症等)造成的术后胆管狭窄.近年由于B超的广泛应用及胆囊切除术,特别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普遍开展,医源性胆管狭窄的病例有明显增加趋势[1,2],已引起国内外科界的日渐重视.我院自1970年以来共收治医源性胆管狭窄44例,拟结合我们的体会讨论如下.

    作者:严律南;曾勇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胰胆管合流异常并发胆胰疾病的诊治问题

    1 概述胰胆管合流异常(anomalous arrangement of pancreaticobiliary ducts, APBD)系指胰管及胆管在解剖学上的异常,即胰管与胆管不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而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同时失去了各自括约肌功能的一种先天性畸形.

    作者:段体德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