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周斌社;任敏;吴秀娟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 依达拉奉,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和4周后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是较理想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在外科护理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院外科东西南三区护理人员120人,其中具备临床带教资格及理论授课资格的护士逐年增加,并且随着院领导发展学院型医院的理念,对临床教学工作越来越给予重视,因此临床教师梯队建设成为教研室的重点工作之一,我科自2012年起对外科护理教师实现人员信息化管理,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作者:唐艳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轮状病毒感染致婴幼儿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对274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了解其感染的年龄段,药物治疗效果及基本临床表现.方法:对本院2010年11月~ 2012年4月274例腹泻患儿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274份腹泻粪便共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96株;高发年龄为6月龄~2岁,检出率为43.75%,占58.33%;采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和利巴韦林静滴及葡萄糖酸锌口服,总有效率分别可达97.75%和97.92%; RS与NRS两组患儿发热、呕吐、脱水以及惊厥和肠梗阻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RS组酸中毒比例(70.83%)明显高于NRS组(38.7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CK-MB升高者RS组80例与NRS组79例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适合在各级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钱扬会;马聪;赵强元;李艳君;郝秀红;刘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影响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原因.方法:从患者的伤口疼痛、呼吸系统并发症、合并慢性疾病、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术后并发坠积性肺炎,使术后肢体康复锻炼的时间延迟,3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不注重饮食,血糖极度升高,延长了住院时间.1例患者术后体位不当,致使假体脱位,经及时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分析,严格应用不同护理手段,熟练掌握各种并存病的观察要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并正确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延琴;牛志霞;张婷;朱娜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士人才库的建立对提高护理人才管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护士人才库的建立对提高护理人才管理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 2011年12月报名人才库的1 56名护士抽取132人,分成2组,其中入库的66名护士为观察组,没有入库的66名护士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护士在人才库中和人才库外综合素质、护理质量、管理能力等方面培养效果的研究.结果:通过人才库的建立和其相应的竞争机制,观察组在护士在个人素质和护理管理综合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士人才库的建立对护士个人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应激状态下中国军人动态心电图变化的分析

    目的:观察某部军人在急性应激和非应激状态时动态心电图的变化,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及心率变异性等电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对某驻京部队在执行维和任务或进行集中军事演练的103名现役军人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作为应激组;同时对该部队在3个月内未参加重大集中军事训练的150名现役军人监测动态心电图,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应激组的总心搏数、高心率、低心率及平均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房早发生率对照组稍高,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平均房早数应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应激组房速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平均室性早搏数量应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应激组SDNN、SDANN、PNN50、HRVTI等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性应激是我国军人心律失常产生或/和加重的原因之一.应激状态下,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失衡可能是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旭燕;刘惠亮;马东星;林琨;王玉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鲜红斑痣89例临床报告

    目的:观察cynergy双波长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激光治疗89例鲜红斑痣观察并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的总显效率为100%.结论:双激光治疗鲜红斑痣安全有效.

    作者:冯彤;宋媛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小儿股静脉采血不同定位方法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痛苦,避免邻近器官损伤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460例1天~3岁的患儿,做殷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观察组230例采用新的股静脉穿刘定位法,对照组230例采用扪及股动脉搏动的传统方法进行殷静脉穿刺定位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225例,出现淤血或小血肿5例,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18 5例,出现淤血或小血肿24例.结论:新定位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扪及股动脉搏动定位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

    作者:李蓉;黄代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颌间牵引钉应用于48例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骨内颌间牵引钛钉对颌骨骨折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颌骨骨折病例,应用颌间牵引钉进行颌间牵引,恢复上下颌的关系并加以固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骨折的坚强内固定.术后保留颌间牵引钉,2天后再行牵引,2周后拆除颌间牵引钉.结果:48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理想.拆除颌间牵引钉后,创而均在3~5天愈合.48例中,术后第2天观察,咬合关系完全恢复45例,局部轻度开合3例,经术后领间牵引2周,咬合关系完全恢复.结论:颌间牵引钉可以成为一种新的颌间结扎方法,取代传统的以牙为固定源的牙弓夹板固定方法.

    作者:王卓为;潘巨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与实训教学探讨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临床实用性护理人才,针对当前在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和进行实训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实训室受到整体护理理念的熏陶,牢固掌握护理操作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郭丽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一种新型安瓿瓶开启装置的设计

    目的:设计一种适用于各种规格安瓿瓶,集消毒、切割、去微粒、掰折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开启装置.方法:该装置为硅胶材质的指套型结构,指套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在指套内壁上适当位置有一组砂轮及与砂轮位置呈90度角交叉的消毒棉贴.当需要开启安瓿瓶时,挤压套筒,消毒棉贴与刀具合拢,即可完成安瓿瓶颈的消毒、划启、去微粒、掰折步骤.结果:可实现安瓿瓶开启的规范化操作目标,在安瓿瓶开启过程药液不会被污染,同时也大程度地避免了伤人事件的发生.结论:该开启装置具有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易于维护等诸多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闫涛;李淑君;李海英;侯羿;武涧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肾病综合征合并血栓栓塞症的护理策略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肾病综合征合并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1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是否并发血栓形成的情况进行调查,均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26例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形成患者经15 ~ 20天的住院治疗,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相关并发症未在住院期间发生,家属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明显提升.结论:做好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预测指标的实时有效检测和在患病早期进行积极的临床护理,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血栓栓塞的目的,对患者的预后起到改善作用.

    作者:雷会萍;马慧芳;郭蕊;马冯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40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方法和疗效.结果:经治疗后15例患者治愈,17例好转,另有8例无效,有效率为80.0%.治疗效果明显,且预后比较理想(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将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并有助于后期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夏又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的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46例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患者的疼痛原因进行分析,根据疼痛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及疼痛再次发生率.结果:造成疼痛的相关原因主要是患者体质增长超过5%、干体质评估误差较大、超滤速度过快、一次穿刺不成功、透析时血压下降、紧张、焦虑,其原因具有代表性,针对疼痛发生的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内瘘手臂疼痛的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控制透析间期的体质量增长,正确的内瘘穿刺方法,合理的设定超滤量等,可保证透析充分性,避免疼痛发生,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江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青少年50例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并发症及其危害性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方法:5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青少年全部进行空腹肝功能、皮质醇、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测定,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青少年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并发高血压、血脂紊乱、糖代谢异常、脂肪肝甚至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6%、28%、36%和18%.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青少年易并发高血压、血脂紊乱、糖代谢异常、脂肪肝甚至肝功能损害,应予早期预防及干预,以减少儿童患病及成人后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王慧萍;赵香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河北保定铁路女职工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情况的研究

    目的:调查保定铁路女职工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保定铁路女职工进行问卷调查、1h尿垫试验及妇科检查(POP-Q分期法).结果:尿失禁(UI)患病率为34.62%,压力性尿失禁(SUI)患病率为21.64%,轻度48.97%,中度31.08%;重度19.93%.盆腔器官脱垂(POP)患病率为44.23%:0期55.77%,Ⅰ期23.08%,Ⅱ期11.06%,Ⅲ期7.69%,Ⅳ期2.40%.x2检验表明:SUI的分度与POP分期二者之间有相关性(P<0.05),POP分期越高SUI程度越重.结论:保定铁路女职工SUI及POP患病率均较高且SUI的分度与POP分期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刘艳娟;闫华;张素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细胃镜引导下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28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引导下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统计28例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来总结护理方法.结果:28例患者在超细胃镜引导下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100%,平均置管时间6.2±3.9min,经系统有效的护理,置管后无护理并发症.结论:超细胃镜引导下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技术难度低,成功率、安全性高,易于护理、患者耐受性好,护理并发症少.

    作者:宋海燕;杨玲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36例并发症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teous Kyphoplasty,PKP)均是骨科常见的微创介入手术技术,用于治疗疼痛性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或即将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1].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1年9月我科收治的36例(39椎)骨质疏松性胸腰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资料,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华;侯喜君;郑晓世;张连清;李玉强;李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ADM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3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及15例健康人的血清ADM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中ADM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ADM的表达水平高于手术后的水平(P<0.05).肿瘤大小T1、T2、T3的乳腺癌患者血清中ADM的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呈正相关,肿瘤直径越大,患者血清ADM水平越高(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ADM的主要来源是肿瘤组织,其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随着乳腺癌的疾病进展,肿瘤越大,临床分期越晚,患者血清的ADM表达水平越高.

    作者:白杰;崔娜;陈治;盛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坚强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坚强内固定方式选择.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于髁颈部采用单小型钛板和两个小型钛板两种方式固定后,下颌骨位移等值线图、yon Mises应力等值线图和固定板大yon Mises值.结果:单板固定位移值在右侧关节骨折段减小,在中间和左侧骨折段增大;应力传导轨迹在左侧外斜线和右侧乙状切迹中断;固定板大yon Mises应力为574.179Mpa.双板固定位移值右侧关节骨折段较单板固定大,中间和左侧骨折段较小;应力轨迹未中断;后缘固定板大von Mises应力为263.324Mpa,前缘为199.122Mpa.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对于单侧髁颈部骨折伴有对侧颏旁区骨折,在髁颈部骨折区采用两块小型钛板固定优于单块小型钛板固定.

    作者:赵亮;杨壮群;虎小易;陶洪;陈曦;黄亚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减少PPH主要并发症手术技巧的探讨

    目的:总结和评价PPH治疗混合痔手术技巧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08 ~2010年因混合痔住院患者215例,均行PPH术,并在手术中应用上述操作技巧的病例,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男121例,女94例,年龄25 ~ 70岁,平均55岁,内痔为主的混合痔101例,外痔为主的混合痔34例,内外痔相当的混合痔80例,所有患者均有两个(包括两个)以上脱垂性痔核(占肛门1/4环以上),其中呈环状者1 53例.结果:术后随访1年,21例术后疼痛发生率(9.77%),24例出血(11.2%),5例复发(2.33%),无急便感或肛门异物感及直肠阴道瘘发生.结论:在遵循规范化PPH手术中,应用新的操作技巧,可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和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