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子平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 2012年6月共40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气胸中,吸入综合征28例(包括羊水吸入21例及胎粪吸入7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7例,新生儿肺炎3例,新生儿湿肺1例,自发性气胸1例,其中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应用史13例.经保守治疗,胸腔穿刺抽气,闭式引流,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及机械通气等治疗,36例治愈,3例好转后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气胸的原因主要有吸入综合征,NCPAP的使用,呼吸窘迫综合征.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合理应用呼吸机、恰当的时候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新生儿气胸治疗的关键.
作者:方广东;姜善雨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46例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患者的疼痛原因进行分析,根据疼痛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及疼痛再次发生率.结果:造成疼痛的相关原因主要是患者体质增长超过5%、干体质评估误差较大、超滤速度过快、一次穿刺不成功、透析时血压下降、紧张、焦虑,其原因具有代表性,针对疼痛发生的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内瘘手臂疼痛的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控制透析间期的体质量增长,正确的内瘘穿刺方法,合理的设定超滤量等,可保证透析充分性,避免疼痛发生,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江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患者提供安心、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的基本保证.护理安全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随着各级医院的扩编,大量新护士进入临床,当前临床工作中低年资护士居多,其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对病情不能够正确评估、技术操作不够熟练、缺乏有效的沟通,知识储备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需求,大大增加了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如何大限度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确保患者的安全现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术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术8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沿用目前儿科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患者采用积极的循证护理.结果:治疗组患儿的自我效能感总得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家属的MPOC-56总得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且改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和身心状态.
作者:石光莲;陈苗;姚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通常我们将那部分可能发生或是已经发生,可能或是已经对社会大众健康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与原因不明的群体性疫病,加上重大性的职业中毒与食物中毒,以及其他涉及到危害社会大众健康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称之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有着形成原因多样性、结构分布差异性、蔓延传播广泛性、不利影响复杂性以及防治治理综合性等多个方面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存在极大的难度.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可视化管理为研究对象,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构成情况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可视化管理功能分析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可视化管理运行分析这三个方面入手,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可视化管理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及其运行在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与控制质量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作者:温晓燕;王蕴;杨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牵引、针刺等传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4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6例,对照组21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及牵引针刺方法,对照组只使用牵引针刺方法.两组均连续治疗20次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0.9%,不良反应出现率分别为32.4%和60.0%.两者相比前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熏蒸加牵引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且可明显减轻传统疗法不良反应出现率.
作者:程占景;李庭辉;张彩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体检者体检前、体检中、体检后的人性化护理服务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我院体检中心开展人性化护理后,体检工作的质量、效率都有了显著提高.结论: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人性化体检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大大地满足了体检者的健康服务需求,赢得了社会的信任,为更好地开展体检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张晓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某部军人在急性应激和非应激状态时动态心电图的变化,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及心率变异性等电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对某驻京部队在执行维和任务或进行集中军事演练的103名现役军人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作为应激组;同时对该部队在3个月内未参加重大集中军事训练的150名现役军人监测动态心电图,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应激组的总心搏数、高心率、低心率及平均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房早发生率对照组稍高,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平均房早数应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应激组房速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平均室性早搏数量应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应激组SDNN、SDANN、PNN50、HRVTI等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性应激是我国军人心律失常产生或/和加重的原因之一.应激状态下,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失衡可能是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旭燕;刘惠亮;马东星;林琨;王玉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2007年8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感染和外伤所致头皮缺损患者18例,所用修复方法为局部邻近皮瓣移植及皮肤扩张术,出院后6个月回访,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头皮缺损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18岁~68岁,平均年龄38岁;头皮缺损原因:交通意外及机械伤12例,颅脑手术后头皮感染缺损4例,褥疮感染缺损2例;伤后就诊时间:30min~3个月;头皮缺损部位:顶枕部6例,顶部4例,颞顶部3例,额部3例,额颞部2例,颅骨外露8例,颅骨坏死、缺损2例.
作者:董玉书;闻华;王磊;张激扬;杨志鸣;王金刚;王永才;陈实;尹忠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冠心病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心绞痛由于心肌短暂性缺血、缺氧引起短暂、发作性的心前区胸骨后疼痛,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军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全面观察精神患者以便及时发现护理问题.方法:调查法、观察法、会谈法做出护理评估.结果:对2011年1月~ 2012年6月住院患者576人进行观察总结.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症状,不同时期细致的观察,为一线护士提供帮助,同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和避免了意外事件,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孙书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原因.方法:从患者的伤口疼痛、呼吸系统并发症、合并慢性疾病、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术后并发坠积性肺炎,使术后肢体康复锻炼的时间延迟,3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不注重饮食,血糖极度升高,延长了住院时间.1例患者术后体位不当,致使假体脱位,经及时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分析,严格应用不同护理手段,熟练掌握各种并存病的观察要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并正确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延琴;牛志霞;张婷;朱娜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以下简称NV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有家族发病的倾向,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和心源性猝死(SCD).心肌致密化不全早期可能无症状,因此诊断率不高.当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伴有冠状动脉循环异常时不易被发现.笔者于2011年接诊一例肌致密化不全合并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郭冬梅;刘云晖;银德斌;高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精神科病房意外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意外事件减少到低程度.方法:对住院期间54例意外事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跌倒为高发,给药错误、外逃为多发,与年龄大、地面滑、护士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细、患者的心理未及时了解相关.结论:通过对相关因素分析,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韩伟;苏雪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方法:将60名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出院患者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由责任护士采用电话回访、网络交流、预定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
作者:刘平;张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仪引导下的放松和想象训练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斑秃的疗效.方法:设立放松和想象训练组、药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按照Weiss等提出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对比判断.结果:经过8周治疗,3组有效率分别为57.14%、73.33%、93.33%,以联合组高.结论:放松和想象训练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斑秃临床疗效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康小平;王胜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维生素B1(vitamin B1,VitB1)是人体重要营养要素之一,其参与体内辅酶的形成,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其中粮谷类、豆类、硬果、动物的内脏如肝等食物中均含有大量VitB1,一般情况正常饮食可以满足人体需求,但由于生理、职业、患病等因素也会造成VitB1的缺乏症,从而引发脚气病、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病症,我们将近几年的临床应用归纳如下.
作者:白冰;梁玉磊;赵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 ~ 2011年我院支气管哮喘患者2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2例采用冬病夏治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对照组100例采用单纯支气管哮喘规范化治疗支气管哮喘,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冬病夏治法联合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治愈率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治疗肝癌介入术后肝区疼痛的有效性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5月~ 2011年7月入院行介入治疗后出现中、重度疼痛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给予芬太尼透皮贴止痛,对照组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口服止痛,并记录治疗前后疼痛度记分,止痛药物起效与持续镇痛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用药后疼痛完全缓解30例(66.7%),明显缓解14例(31.1%),总有效率达97.8%,平均止痛持续时间为72h.对照组用药后疼痛完全缓解10例(22.2%),明显缓解20例(44.4%),总有效率达66.6%,实验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是治疗肝癌介入术后爆发性疼痛的有效药物,使用方便,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娅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士人才库的建立对提高护理人才管理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 2011年12月报名人才库的1 56名护士抽取132人,分成2组,其中入库的66名护士为观察组,没有入库的66名护士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护士在人才库中和人才库外综合素质、护理质量、管理能力等方面培养效果的研究.结果:通过人才库的建立和其相应的竞争机制,观察组在护士在个人素质和护理管理综合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士人才库的建立对护士个人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