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细胞冷凝集素对血细胞分析计数的干扰一例

渠效飞;张璐琪;王君

关键词:红细胞, 冷凝集素, 血细胞分析, 计数, 检验结果, 临床检验工作, 临床诊断, 检验报告, 干扰, 病例报道, 避免错误, 准确性
摘要:临床检验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干扰血细胞的计数的因素,使检验结果出现异常.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错误检验报告误导临床诊断,笔者现将我院一例红细胞冷凝集素干扰血细胞分析计数的病例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隆鼻人路单侧鼻翼侧缘切口歪鼻矫正术

    目的:探讨歪鼻矫正并鼻中隔偏曲同期整形手术的治疗效果,改进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隆鼻入路单侧鼻翼侧缘切口,彻底分离鼻骨上覆盖组织,凿断两侧鼻骨与上颌骨额突结合部,凿开左右鼻骨中缝,复位骨折片,术中矫正弯曲鼻中隔,鼻腔填塞凡士林油纱条,外鼻固定.结果:本组42例歪鼻畸形术后随访6月~5年,外鼻形态和功能均获满意效果,有效率100%.结论:隆鼻入路矫正歪鼻畸形合并鼻中隔偏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新春;陈晓莉;王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CBCT在种植体周围炎和牙周炎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种植体周围炎和牙周炎的诊断及指导其相关治疗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通过与传统二维影像对比分析来了解锥形束CT在口腔临床疾病辅助诊断与治疗的特点,从而为临床的推广运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 201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种植体或牙周炎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并用传统X线片与锥形束CT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例有3名高年资医师和1名放射主管技师共同作出诊断.结果:锥形束CT和传统X线片在判断牙齿/种植体的近远中区域牙槽骨的缺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评估牙齿/种植体的颊舌侧及根分叉处的牙槽骨缺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能分析判断牙槽骨骨密度的改变,锥形束CT不仅能够早期诊断种植体周围炎或牙周炎,还能够从三维方向早期观察了解其周围牙槽骨的形态学上的变化.

    作者:黄荣;罗冬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产科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护理体会

    现代护理模式将患者住院时的康复和出院后康复看作是一个整体[1].文献报道[2],院内护理报务需延伸至院外,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而电话随访是连接出院后患者与护士之间的桥梁,是一种护理走向社会的延伸形式.自2010年1月以来,我院产科对所有出院产妇进行了电话随访,在了解产妇病情康复的同时,有针对性的为产妇提供帮助,满足产妇对医学保健知识的需求,使每一位产妇得到延续性的护理.出院后电话随访服务,得到产妇及家属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彦茵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瘢痕性斑秃患者毛发移植手术中的技术配合

    头面部是人体的暴露及美容单位,在烧伤的发病率中仅次于手部烧伤,居第二位.头皮烧伤后,由于其毛囊、汗腺等皮肤附件密度较高,多数情况下创面可自行愈合.但另一方面,当头皮出现深度烧伤,或创面出现感染等情况时,其愈后常常会形成秃发,临床上称之为瘢痕性秃发.对于较大范围的片状瘢痕性秃发,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是目前好的治疗方法[1],而对于一些散在、不规则的点状或小片状斑秃患者,游离毛发移植是好的选择之一.

    作者:李君;王云;侯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ICU危重患者113例留置导管的护理

    目的:本文旨对ICU危重患者留置导管护理效果分析与探讨.方法:对我院ICU室11 3例危重患者留置导管进行科学、系统的护理工作.结果:通过有效的对113例留置导管的危重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护理工作之后,极为有效地降低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充分保证了留置导管在对危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对其治疗与护理工作的效率,并全面保障了对其抢救的成功率.本文113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结论:对ICU留置导管的危重患者实施科学、系统的护理工作,不但可以方便、有效的对其进行治疗与护理,还大大提高了对其施以抢救的成功概率.

    作者:张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巴戟天对训练小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巴戟天对训练小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血清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安静对照组、安静药物组;训练对照组、训练药物组;恢复对照组、恢复药物组,每组10只.通过建立灌服巴戟天提取液的小鼠递增游泳训练与力竭游泳实验模型.测定训练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并分析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及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变化.结果:训练药物组小鼠较训练对照组游泳至力竭时间至显著延长,训练药物组小鼠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而训练药物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与肝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经过24h恢复后,恢复药物组小鼠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恢复对照组(P<0.05),而恢复药物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与肝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恢复对照组(P<0.05).结论:巴戟天能显著提高训练小鼠的运动能力和肝组织抗自由基氧化的功能,服用巴戟天可减轻运动所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对小鼠的伤害,改善运动对肝脏细胞的损伤,对肝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龙碧波;张新定;赖月娟;徐海衡;陈猛醒;胡金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变化在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观察脑脊液细胞动态变化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玻片离心沉淀法制片收集脑脊液细胞,瑞-姬姆萨染色(MGG),光学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其CSF细胞检查以混合型细胞反应为主,占总标本数的95.83%,其中以转化型淋巴细胞占大多数,占混合型细胞反应总标本数的52.17%,恢复期仍然以转化型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型细胞反应,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的比率相对有所提高(34.62%)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但仍需结合病史、病程作出判断,且脑脊液细胞动态观察的鉴别意义较大.

    作者:尚进;肖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及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患者进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及各自疾病的复发率.结果: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应用常规健康教育的患者.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赵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难复性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难复性髋关节后脱位并坐骨神经损伤急诊治疗.方法:对10例难复性髋关节后脱位并坐骨神经损伤急诊手术治疗.结果:难复性髋关节后脱位并坐骨神经损伤急诊手术后,髋关节及坐骨神经功能良好.结论:难复性髋关节后脱住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及坐骨神经功能.

    作者:闵银川;孙双全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梗塞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MCA供血区大面积梗塞患者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5月~ 2012年7月18例MCA供血区大面积梗塞住院患者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8例患者平均年龄(58.67±12.71)岁,男16例,女2例,吸烟9例,饮酒5例,12例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4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窦性心动过缓伴频发室早.18例共有27根血管狭窄(狭窄率≥50%),15例病灶供血动脉狭窄(83.33%),其中11例“罪犯血管”为M1段(61.11%),1例房颤未见动脉狭窄,2例血管迂曲未见血管狭窄.结论:MCA供血区大面积梗塞患者发病与M1段病变密切相关,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和HHcy为其危险因素,但窦性心动过缓、血管迂曲也可能是重要发病环节,ApoB/A1比值增高不能作为反应MCA动脉粥样硬化指标.

    作者:李文兵;徐鸿飞;徐金梅;段申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额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带蒂额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2010年45例带蒂额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资料.其中颊部缺损修复19例、腭部及上颌骨缺损9例、下颌骨软组织缺损7例、腮腺区软组织缺损5例、鼻部缺损3例、眶周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随访3个月~2年,45例带蒂额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全部成活4 3例、2例在肌皮瓣远端有小部分坏死,面部外形及功能基本满意.结论:蒂额肌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兴安;吴蜀江;卢海彬;曹云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内镜微创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总结急性梗性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内镜微创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54例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经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微创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54例患者平均年龄69.9±14.2岁,ERCP减压术后死亡率为0,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乳头出血1例.结论:早期积极行ERCP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关键,护理上做好术前准备、病情观察、心理护理,为及时救治患者争取时间,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并保证术后尽早康复.

    作者:丁琛;丁伟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舒血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3例临床观察

    冠心病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心绞痛由于心肌短暂性缺血、缺氧引起短暂、发作性的心前区胸骨后疼痛,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几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军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危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防治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的382例新生儿于入院时进行血糖监测析.结果:低血糖57例,总发生率14.9%,其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足月正常体重儿.结论: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糖尿病母儿、巨大儿、窒息、感染、喂养困难等因素均易出现低血糖.

    作者:朱晓辉;张毅;李怡帆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隐耳畸形的一种治疗方法-同时矫正耳廓埋藏畸形和软骨畸形

    隐耳畸形多表现为耳廓上半部埋入颞部头皮的皮下,颅耳沟消失,耳轮上部、对耳轮上脚卷曲变形,用手指向外牵拉耳廓上部,可显露出耳廓全貌,去除外力后恢复原状.以往的治疗重点在于解决耳廓上部埋藏在头皮皮下的畸形,便于佩戴眼镜.对于耳廓软骨的畸形不做过多矫正.笔者再此介绍一种同时矫正两种畸形的手术方法.

    作者:田蒙;刘暾;韩雪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加强护士群体心理素质的对策分析

    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这是现代护理对于护理工作者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提升护士群体的心理素质,必须通过严格把好护士入职关、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提升专业业务水平、注重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强化护理工作者的自身修养、做好自我调节与控制工作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加强护士群体心理素质的对策.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张堰镇2008~2010年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居民食用碘盐普及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持续预防控制碘缺乏病.方法:根据《上海市碘盐监测方案》、《上海市碘盐监测质量控制方案》的要求,每年随机抽取4个村(居)委会,各抽取8户居民食用盐进行检测,并设立碘盐鉴别点开展半定量检测.结果:检测居民户食用盐535份,合格490份,合格率99.59% (490/492),不合格2份,非碘盐43份,非碘盐率8.04%(43/535),覆盖率91.96% (492/535),食用率91.59% (490/535).结论:积极、广泛、有效地开展碘缺乏病的健康教育与促进,使居民了解碘盐的采购、贮存和正确的使用和食用碘盐,提高碘缺乏病的预防控制知识,是可持续预防控制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胡影荣;孙仁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平均寿命在延长,我们身边的老年人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使得老年住院患者的比例也明显上升.而老年人面临许多的生活变化,如退出工作岗位、独居、孩子不在身边照顾等,这些变化使他们在其生理、心理等方面,均有其特有之处.因此关注老年患者的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作为护理人员如何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身心护理,使他们恢复健康,安度晚年,这将是一个挑战性的新课题.现结合我科工作实际,浅谈住院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付玉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精神科护士在健康教育培训方面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对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情感性精神障碍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并做了培训前后考核比较,包括情感性精神障碍133名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调查比较.结果:情感性精神障碍健康教育培训前后,患者满意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精神科护士在情感性精神障碍方面的健康教育培训非常有必要,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

    作者:郭明;吴敬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40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其方法和疗效.结果:经治疗后15例患者治愈,17例好转,另有8例无效,有效率为80.0%.治疗效果明显,且预后比较理想(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将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并有助于后期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夏又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