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彦茵
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2008级三年制护理专科生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寻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互动,提高护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黄珏;聂蓉;冯毕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较多见,治疗常需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以往常采用外侧手术入路,钢板置于肱骨前外侧固定,但肱骨下段外侧面骨的形态不适合钢板的放置,且术中需解剖桡神经,易致其医源性损伤,2007年5月~2010年9月我科采用前方入路,钢板前置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海斌;赵俊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为了贯彻卫生部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号召,经广泛宣传与深入调研后,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形式,保证此项活动顺利开展.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深刻领会到这一特色护理活动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文化实质的深入开展,通过艰辛努力,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热切好评,使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保障了医疗安全,收到了满意效果,树立了良好形象.
作者:王凤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实施内镜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金属夹钳夹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即时止血的例数、72h内再出血以及出血停止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镜下注射联合金属夹钳夹术治疗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治国;苏汝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无痛膝关节穿刺术的操作技术.方法:经500例膝关节疾病患者不使用麻醉情况下均采用髌骨外下进行膝关节穿刺术,注射玻璃酸钠,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结果:患者疼痛情况显示:0度占350例,Ⅰ度疼痛占100例,Ⅱ、ⅢⅡ、Ⅳ度疼痛均为0例.结论:熟练的膝关节穿刺技术定位准确,可以达到几乎无痛的效果.
作者:张永刚;李柏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的382例新生儿于入院时进行血糖监测析.结果:低血糖57例,总发生率14.9%,其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足月正常体重儿.结论: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糖尿病母儿、巨大儿、窒息、感染、喂养困难等因素均易出现低血糖.
作者:朱晓辉;张毅;李怡帆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46例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患者的疼痛原因进行分析,根据疼痛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及疼痛再次发生率.结果:造成疼痛的相关原因主要是患者体质增长超过5%、干体质评估误差较大、超滤速度过快、一次穿刺不成功、透析时血压下降、紧张、焦虑,其原因具有代表性,针对疼痛发生的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内瘘手臂疼痛的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控制透析间期的体质量增长,正确的内瘘穿刺方法,合理的设定超滤量等,可保证透析充分性,避免疼痛发生,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江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临床检验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干扰血细胞的计数的因素,使检验结果出现异常.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错误检验报告误导临床诊断,笔者现将我院一例红细胞冷凝集素干扰血细胞分析计数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渠效飞;张璐琪;王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对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情感性精神障碍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并做了培训前后考核比较,包括情感性精神障碍133名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调查比较.结果:情感性精神障碍健康教育培训前后,患者满意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精神科护士在情感性精神障碍方面的健康教育培训非常有必要,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
作者:郭明;吴敬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索脑梗塞后遗症药物治疗的有效方法、途径,观察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202例确诊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颈动脉治疗组102例和静脉途径用药对照组100例.治疗组是在脑梗塞病灶侧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静脉给予相同剂量红花注射液,其他基础治疗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后遗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胥学会;马莉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 2011年收治的11 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57例患者治疗后显效52例(91.2%),有效3例(5.3%),无效2例(3.5%),治疗总有效率为9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症状,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1例患者出现腹泻,患者均能耐受,未给予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结论: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确切,能够起到有效抑酸和促进胃排空的双重效果,且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孙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探讨儿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通过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开展有效地护患沟通,从而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护患纠纷,满足患儿的安全护理需求.方法:注重儿科护士的素质培养,提高护理技术,运用有效的心理沟通技巧进行沟通护理.结果:患者满意率有所提高,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高超的护理技术与和谐的护患关系相结合是提高整体护理的重要体现.
作者:王璐;史巧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甲状腺激素对SLE病情活动性的评价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我科住院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并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1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SLAEDAI积分表评分,分组比较低T3综合征合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相关性.结果:其中病情无活动者10例,1例合并低T3综合征,约占10%,轻度活动者31例,5例合并低T3综合征,约占16.1%,中度活动者50例,合并低T3综合征者19例,约占38%,重度活动者33例,合并低T3综合征者21例,约占63.6%,其中合并中量以上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的24个病例中合并低T3综合征者18例,约占75%.结论:低T3综合征,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发生率高,其中活动性或重要脏器受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发生率更高.
作者:米克拉依·曼苏尔;库尔班江;武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对8例巨乳患者采用垂直双蒂法行巨乳缩小成形术.均手术顺利,切口愈合良好,乳房外形佳.通过术前对患者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术区引流情况,予患者合适的体位,给予详细的功能锻炼指导,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宇;朱文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溃疡愈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2天腹痛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早期止痛及溃疡愈合效果较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治国;苏汝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以下简称NV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有家族发病的倾向,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和心源性猝死(SCD).心肌致密化不全早期可能无症状,因此诊断率不高.当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伴有冠状动脉循环异常时不易被发现.笔者于2011年接诊一例肌致密化不全合并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郭冬梅;刘云晖;银德斌;高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乌体林斯穴位注射结合抗病毒药物口服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在2009年8月~2011年3月在四川省资中县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扁平疣患者,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乌体林斯穴位注射结合抗病毒药物口服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肌肉注射结合胸腺肽肠溶片进行治疗.两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时间为4周.分别于治疗后4和8周后判定疗效,治疗后12周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在治疗后4周和8周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12周时随访复发率治疗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乌体林斯穴位注射结合抗病毒药物口服是治疗扁平疣的有效措施,且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作者:左子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脑脊液细胞动态变化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玻片离心沉淀法制片收集脑脊液细胞,瑞-姬姆萨染色(MGG),光学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其CSF细胞检查以混合型细胞反应为主,占总标本数的95.83%,其中以转化型淋巴细胞占大多数,占混合型细胞反应总标本数的52.17%,恢复期仍然以转化型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型细胞反应,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的比率相对有所提高(34.62%)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但仍需结合病史、病程作出判断,且脑脊液细胞动态观察的鉴别意义较大.
作者:尚进;肖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窒息性气管狭窄多为后天性,如炎症或创伤、周围肿物压迫、气管切开或插管以及放疗引起的狭窄.气管严重狭窄濒临窒息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外科急诊.这些患者多半由于误诊延误了佳的手术时机,就诊时病情已经极其危重,生命危在旦夕.手术面临的大困难是如何建立有效通气维持生命和麻醉.而围术期的有效护理将为成功的手术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现将我院收治的20例窒息性气管狭窄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潘伊枝;孙玲玲;张可亮;肖鹏;秦春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了解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及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38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正常内膜中的VEGF 、MMP-2、TGF-β的含量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VEGF、MMP-2、TGF-β在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而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MMP-2、TGF-β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这些因子的协同表达可能在于口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郭丽娜;李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