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影荣;孙仁权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以下简称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ICU机械通气>48h的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1例,感染发生率52.8%;共检出各类病原菌24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43株,占59.3%,革兰氏阳性球菌54株,占22.4%;真菌44株,占18.3%;发生与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综合,加强ICU全方位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何桂霞;胡春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脑脊液细胞动态变化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玻片离心沉淀法制片收集脑脊液细胞,瑞-姬姆萨染色(MGG),光学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其CSF细胞检查以混合型细胞反应为主,占总标本数的95.83%,其中以转化型淋巴细胞占大多数,占混合型细胞反应总标本数的52.17%,恢复期仍然以转化型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型细胞反应,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的比率相对有所提高(34.62%)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但仍需结合病史、病程作出判断,且脑脊液细胞动态观察的鉴别意义较大.
作者:尚进;肖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EN)时的营养状态和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大量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肠内营养(EN)组62例;对照组:肠外营养(PN)组64例,分别于术后24 ~ 72h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混悬液及肠外营养液.观察术后24h、14天,患者营养指标(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变化及术后24h、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感染率.结果:术后第14天、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EN组7天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EN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早期EN支持可明显改善大量脑出血微创术后的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张冬惠;徐莉娜;王绍谦;杨胜;马汤力;郭大峰;葛燕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晨间交接班流程再造对ICU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在ICU优质护理服务中,对晨间交接班流程进行流程再造,比较流程再造前后的晨间交接班流程每次所用的时间、护理交接班质量及护士病情知晓情况.结果:流程再造后的晨间交接班流程所用的时间显著低于流程再造前;流程再造后的护理交接班质量高于流程再造前;流程再造后的护士病情知晓评分高于流程再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晨间交接班流程再造,改进交接班模式,简化工作流程,规范交接班内容,强化交接班意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冯锦绣;林兰;赵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士人才库的建立对提高护理人才管理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 2011年12月报名人才库的1 56名护士抽取132人,分成2组,其中入库的66名护士为观察组,没有入库的66名护士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护士在人才库中和人才库外综合素质、护理质量、管理能力等方面培养效果的研究.结果:通过人才库的建立和其相应的竞争机制,观察组在护士在个人素质和护理管理综合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士人才库的建立对护士个人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除皱致面部表情异常的发生特点,从沟通技巧、注射药物选择、注射技巧等方面避免或减轻该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由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将接受注射除皱治疗的患者分为鱼尾纹组、眉间纹组、额纹组,分别观察各组出现表情异常的特点,有针对地运用临床技巧.结果:注射前充分沟通、使用正规合法的肉毒毒素制品、注射部位与剂量的巧妙结合及注射后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可大大降低注射后表情异常的发生.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美容操作简单,效果立竿见影,但美容主诊医生切不可麻痹大意,应注意术前适应证的严格选择及良好沟通,在注射技巧上总结经验,方能将注射后表情异常的不良反应降到低.
作者:孙瑛;孙玉萍;于波;白秀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临床工作中,相同疾病往往有许多种治疗方案.哪种治疗方法佳需结合患者的心理需求、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遵循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才能确定.治疗疾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精神痛苦,使其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氛围为终目的.
作者:笪虎;穆云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体外震波碎石术、西药、中药排石汤联合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对泌尿系结石的护理体会.方法: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术、西药、中药排石汤联合治疗泌尿结石.结果:治愈57例,好转9例,无效3例,对泌尿系结石有效治愈率为95%.结论:体外震波碎石术及中西药结合治疗此类结石病症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医学广泛的推广.
作者:呙林杰;熊鹰;钟光俊;汪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精神科病房意外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意外事件减少到低程度.方法:对住院期间54例意外事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跌倒为高发,给药错误、外逃为多发,与年龄大、地面滑、护士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细、患者的心理未及时了解相关.结论:通过对相关因素分析,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韩伟;苏雪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延期动力化在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延期动力化治疗36例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并进行1个月~2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结果:36例患者经摄片检查,12周内全部呈骨性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6个月内简单类型的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疗效满意.
作者:韩铁江;王秀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护理干预在心内科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来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6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63)予以一般健康指导与常规护理,干预组(n=63),由两名受培训过的护士予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PSQI得分比较:两组护理前PSQI得分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一周后,PSQI得分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前与护理后PSQI得分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护理前与护理后PSQI得分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睡眠客观评价比较:护理一周后,干预组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改善心内科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赵柏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种植体周围炎和牙周炎的诊断及指导其相关治疗过程中的辅助作用.通过与传统二维影像对比分析来了解锥形束CT在口腔临床疾病辅助诊断与治疗的特点,从而为临床的推广运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 201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种植体或牙周炎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临床检查,并用传统X线片与锥形束CT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例有3名高年资医师和1名放射主管技师共同作出诊断.结果:锥形束CT和传统X线片在判断牙齿/种植体的近远中区域牙槽骨的缺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评估牙齿/种植体的颊舌侧及根分叉处的牙槽骨缺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能分析判断牙槽骨骨密度的改变,锥形束CT不仅能够早期诊断种植体周围炎或牙周炎,还能够从三维方向早期观察了解其周围牙槽骨的形态学上的变化.
作者:黄荣;罗冬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及肿瘤坏死因子-a的影响.方法:8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共治疗14天.同时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血清脂联素、内脂素及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结果: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APN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辛伐他汀实验组APN显著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TNF-α、内脂素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辛伐他汀实验组TNF-α、内脂素显著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促进APN分泌,抑制TNF-α、内脂素分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张永香;张强;卢乙众;邓智建;刘新民;王业民;刘小红;宋志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总结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方肌骨瓣转移治疗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1月~ 2011年5月对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42例,采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股方肌肌骨瓣转移.同时重视术前牵引、手术时机、良好复位及术后治疗等相关环节.结果:治愈36例,治愈率达85.71%.好转3例.未愈:3例,骨折愈合,术后12 ~ 18个月头坏死,头坏死率7.14%.结论: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股方肌骨瓣转移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俊荣;师晓峰;白皓;裴东红;余慧平;高军红;白旭东;李进龙;白卫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难取性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8例胆道术后“丁”管引流的患者拔除“T”管后,因嵌顿结石、铸型结石或巨大结石(直径>1.0cm)先行单纯胆道镜取石不成功,联合钬激光碎石后再取石.结果:对38例患者采用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治疗,经过1~3次碎石、取石治疗,共有35例患者的结石取净,3例因结石位于三级以上胆管,胆道镜及光道纤维不能到达,未完全取净.术后有4例出现发热、轻微腹痛、寒战等胆道感染的表现,3例出现胆道出血,出血量均小于100ml,无胆道穿孔,窦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难取性胆管残余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胆道术后难取性残余结石有效的补救措施.
作者:蒋志宏;邱道平;周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成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为1776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分析胆漏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发生胆漏8例,其中2例为胆囊管钛夹脱落;2例为胆总管损伤;2例为胆囊床迷走胆管渗胆;1例为胆囊管近端损伤;1例术后引流管引出胆汁,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6个月~2年,均恢复良好.结论:操作与经验的欠缺,技术不娴熟,思想麻痹大意,胆囊三角区炎症粘连、解剖不清是造成胆漏的重要原因,利用吸引器钝性分离三角区解剖层面,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必要时果断中转开腹可有效地减少胆漏的发生.
作者:詹建兴;陈广瑜;申海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国家医改方案中关于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不断健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进一步做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着力提高县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方便农村患者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根据省卫生厅统一部署和要求我院于2008年6月开始依次与我省张家界市、娄底市所辖共四家县级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协作关系,医院共向县级医院派驻副主任、主治医师35人次进行了对口支援工作.
作者:李红;尹桂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应用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30例行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1<P<0.05).结论: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能正确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健康教育的及时执行,提高教育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隐耳畸形多表现为耳廓上半部埋入颞部头皮的皮下,颅耳沟消失,耳轮上部、对耳轮上脚卷曲变形,用手指向外牵拉耳廓上部,可显露出耳廓全貌,去除外力后恢复原状.以往的治疗重点在于解决耳廓上部埋藏在头皮皮下的畸形,便于佩戴眼镜.对于耳廓软骨的畸形不做过多矫正.笔者再此介绍一种同时矫正两种畸形的手术方法.
作者:田蒙;刘暾;韩雪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对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心肺复苏模型,SD大鼠30只,分成对照(D)组、常温复苏(C)组及亚低温复苏(Y)组,2h后大鼠脑组织病理切片的对比.结果:亚低温复苏(Y)组与常温复苏(C)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切片在脑组织结构间质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方面都有很大改善.结论: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对大鼠脑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树峰;严首春;王善宝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