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MRI检查方案及临床价值分析

金光暐;冯晨璐;邓茂松;吴戈;邓刚;穆锦巍;王猛;窦秀梅;尹晓明;周正;曾庆玉

关键词:MRI, 乳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隆乳术
摘要: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mide hydrogel,PAMHG)注射隆乳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检查的标准化方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曾注射PAMHG隆乳后取出术前的患者(共60只乳腺)行双侧乳腺MRI检查,其中14例行增强MRI,对MRI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PAMHG于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e,T1WI)表现为与腺体相等信号,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即TSE- T2WI为高信号,结合特异性选择衰减反转恢复技术(Spectrally Selective Attenated Inversion Recovery,SPAIR)进行脂肪抑制(Fat Saturation,FS)的TSE-T2WI-SPAIR脂肪抑制(fat saturation,FS)像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中83.3%(50/60)的乳腺中PAMHG内可见多发低信号间隔,83.3%(50/60)的乳腺中PAMHG无光滑囊壁;10%(6/60)PAMHG形态规则,可见边缘光滑均匀的囊壁;6.7%(4/60)PAMHG囊壁边缘不规则.PAMHG分布于皮下形成硬结占66.7%(40/60),分布于腺体内形成硬结占16.7%(10/60),分布于胸大肌下呈条带状占83.3%(50/60),乳腺后方肋间肌肌间隙出现PAMHG游走占16.7%(10/60).所有PAMHG均无对比增强,增强后发现伴发的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及纤维腺瘤各1例.结论:横轴位T1WI、TSE-T2WI-SPAIR脂肪抑制像、矢状位TSE-T2WI-SPAIR脂肪抑制像结合多时相增强MRI为PAMHG注射隆乳后MRI检查的理想方案,对术前判定PAMHG分布及术后随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睑成形术中矛头状皮肤切除术矫正内眦赘皮

    目的:探索重睑成形术中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新方法.方法:在内眦部位设计矛头状皮肤切口上方与重睑线连接,下方沿下睑延长,水平切断内眦处的眼轮匝肌纤维,横向缩短内眦韧带,将赘皮缘推进缝合至鼻侧切口,消除引起赘皮的解剖学因素.结果:临床应用30例对25例进行了为期1~12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的重睑形态满意,内眦矫正充分、瘢痕隐蔽.结论:此方法能充分矫正内眦赘皮,适合于重睑成形术同期施行,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满意的方法.

    作者:崔子伟;杨颖;王卫东;李红艳;何成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底板结构金属托槽的抗剪切强度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底板设计金属托槽的抗剪切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及经过37℃人工唾液恒温水浴24h后对其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种不同底板设计的国产正畸金属托槽(A:传统网状底板;B:新型自锁网状底板;C:华夫样底板;D:燕尾状底板).将A、B、C、D 4种托槽按是否经过37℃人工唾液恒温水浴,分为水浴组1:A1、B1、C1、D1和非水浴组2:A2、B2、C2、D2共8组,每组10个托槽.将托槽粘结于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上颌双尖牙上.使用INSTRON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来检测抗剪切强度.粘结断裂的部位用粘结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来表示.结果:水浴组中C1、D1组的SBS均高于A1、B1,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非水浴组中B2、C2、D2组的SBS均显著高于A2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水浴前后SBS,其中只有B、C两种托槽有差异(P<0.01),水浴组的SBS明显低于非水浴组.结论:托槽底板设计不同能够影响托槽的粘结强度,但所有的样本结果都能很好的满足正畸临床的需求.

    作者:宋冰;邵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自体单株毛囊种植修复上唇胡须缺损

    目的:探索应用自体单株毛囊移植修复上唇胡须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7例患者采用切取枕后安全区头皮条的方法或利用直径8mm的电动环钻获取毛发移植物,在3倍放大镜下制成单株移植物,并利用21或22G注射器针头穿刺打孔,然后用显微镊夹持毛干部,将毛发移植到缺损处以修复形态.结果:植入毛发生长良好,形态满意,移植毛发成活率在95%以上.结论:单株自体毛囊种植修复胡须缺损是一个适宜的方法.

    作者:俞冰;蒋文杰;堵顶云;王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牙齿行树脂贴面术的操作配合与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牙齿的关注不只停留在功能方面,而对牙齿的排列、色泽、形状等外在的形象有了更高的追求.由此各种牙齿美容方法,如烤瓷冠、烤瓷贴面等以美观且相对耐用而被爱美的人士所接受,但因其费用高,操作时对原有牙齿进行不可逆的打磨,普及受到制约.我院口腔医学美容中心近年来对几百例对患有牙间隙过大、四环素牙、牙体缺损、牙列不齐(轻度)的患者采用树脂材料进行牙齿贴面从而对牙齿进行美容修复,收到很好的效果.应用树脂材料做牙齿贴面进行美容修复有以下特点:适应证广、色泽美观、价格低、创伤小,操作一次成型,易被患者接受[1].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医护操作有序配合,术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从而提升治疗的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曹艳;任京琣;赵淑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眶周及中面部联合提紧术

    目的:根据眶周及中面部老年性改变特征,探讨眶周及中面部联合提紧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下睑缘入路行中面部软组织分离提紧,并固定于眶缘骨膜上,同时结合抬眉术矫正眶周及中面部软组织松垂,并整复睑袋.结果:本组587例,经1~5年随访,除3例术后下睑下方出现凹陷,经颗粒脂肪移植充填满意外,无其他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中面部提紧结合抬眉手术能有效改变眶周及中面部老化现象.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而且面部年轻化美容效果良好.

    作者:蔡群;林琳;陈龙;熊世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法在微创腋臭根治术中的应用

    腋臭又称臭汗症,是腋窝部分泌的汗液有特殊难闻的臭味,俗称狐臭.它是由一些细菌分解顶泌汗腺分泌的汗液中有机物质(蛋白质和脂质),产生有明显气味的短链饱和脂肪酸和氨所致[1].患者因其异味而影响正常的工作交往,造成心理压力.临床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自2003年,我科采用微创腋臭根治术即小切口皮下修剪结合局部搔刮术治疗腋臭患者,效果良好[2].此方法术后会形成术区皮片与皮下组织的腔隙,因此术后需要对腋区加压包扎,而传统的打包、八字绷带加压包扎方法等有很多缺点如术后血肿,患者活动不便等,我科在微创腋臭根治术后采用的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法包扎,弥补了传统方法的许多缺点,现将自粘性弹力绷带包扎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明勇;段雪敬;张寒;李斌斌;房林;李冰;刘越;金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MRI检查方案及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mide hydrogel,PAMHG)注射隆乳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检查的标准化方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曾注射PAMHG隆乳后取出术前的患者(共60只乳腺)行双侧乳腺MRI检查,其中14例行增强MRI,对MRI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PAMHG于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e,T1WI)表现为与腺体相等信号,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即TSE- T2WI为高信号,结合特异性选择衰减反转恢复技术(Spectrally Selective Attenated Inversion Recovery,SPAIR)进行脂肪抑制(Fat Saturation,FS)的TSE-T2WI-SPAIR脂肪抑制(fat saturation,FS)像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中83.3%(50/60)的乳腺中PAMHG内可见多发低信号间隔,83.3%(50/60)的乳腺中PAMHG无光滑囊壁;10%(6/60)PAMHG形态规则,可见边缘光滑均匀的囊壁;6.7%(4/60)PAMHG囊壁边缘不规则.PAMHG分布于皮下形成硬结占66.7%(40/60),分布于腺体内形成硬结占16.7%(10/60),分布于胸大肌下呈条带状占83.3%(50/60),乳腺后方肋间肌肌间隙出现PAMHG游走占16.7%(10/60).所有PAMHG均无对比增强,增强后发现伴发的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及纤维腺瘤各1例.结论:横轴位T1WI、TSE-T2WI-SPAIR脂肪抑制像、矢状位TSE-T2WI-SPAIR脂肪抑制像结合多时相增强MRI为PAMHG注射隆乳后MRI检查的理想方案,对术前判定PAMHG分布及术后随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光暐;冯晨璐;邓茂松;吴戈;邓刚;穆锦巍;王猛;窦秀梅;尹晓明;周正;曾庆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目的:总结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的应用经验.方法:2006年~2011年,我科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共46例,创面大7.0cm×4.5cm,小1.2cm×0.6cm.在缺损边缘的一侧设计皮瓣,浅筋膜层内形成皮瓣,无张力下向受区转移修复创面.结果:术后除2例皮瓣尖端散在的表皮坏死外,其余存活良好,创面得以Ⅰ期修复,经1个月~5年随访,切口痕迹不明显,局部外形满意.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制作简单,是修复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刘大海;张蕊;钟莉;汪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婴幼儿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女性多发,男女比例约为1:3~5.40%的IH发生于面部,其次是颈部20%.IH有其独特的自然病程,患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出生后数周开始快速增殖,1岁左右开始缓慢消退,历经数年、甚或十年完全消退.临床上通常将IH分为三期:增殖期(3~12月)、消退期(1~3岁)和消退完成期(3~7岁)[1].目前IH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对IH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薛文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球周麻醉在下睑眼袋整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眼袋整复术中合理有效地眶脂切除麻醉方法.方法:在打开眶隔或眼睑囊筋膜前,采用不同于眼科的特殊的球周麻醉,既有效的麻醉了下睑眶脂感觉神经,又增加眶脂容积压力,有助于眶隔脂肪的释放切除.结果:观察78例(156眼),其中行皮肤入路者56例,结膜入路者22例.取脂过程中患者疼痛减轻,取脂更为简便.随访6个月~1年,77例未见眼袋复现,1例有轻微复眼袋复现.结论:在眼袋整复术中,采用特殊的球周麻醉方法应用于眶脂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肖翔辕;黎冻;周翔;莫海雁;韦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美容专业教师的形象效应

    在很多时候,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就像阳光之于幼苗,其作用是无法代替的.教师所起的作用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充当人之楷模.既为人之楷模, 就必须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尤其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所要展示的首先是本身的外在形象,这代表着自身的格调、作风以及对美的理解,其次才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对美容专业的教师而言,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实际上是辨证统一的.作为一名医学高等院校美容专业的教师,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自身形象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玉竹对UVB诱导HaCaT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玉竹水提液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64mJ·cm-2的UVB照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建立光老化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玉竹提取物处理光老化细胞,羟胺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TB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分泌量.结果:UVB照射角质形成细胞后,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TNF-α、IL-6分泌量增加(P<0.01),玉竹水提液中(100μg·ml-1)、高(200μg·ml-1)剂量组能显著提高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TNF-α、IL-6分泌(P<0.05或P<0.01).结论:玉竹水提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UVB对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化损伤,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作者:王业秋;陈巧云;张宁;井丽巍;祁永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年轻恒前牙冠折后即刻冠修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21例(29颗)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实例,讨论外伤冠折牙的即刻临床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9 颗年轻恒前牙冠折,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了间接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根尖诱导术.术后即刻或1周内采用断冠再接、直接树脂修复、活动义齿对缺损牙行临时冠修复,缺损牙修复后经过至少1年的临床观察.结果:冠折的年轻恒前牙经过相应的牙髓治疗与冠修复治疗,绝大多数患牙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年轻恒前牙外伤性冠折,在尽可能促进牙根继续发育的同时,即刻冠修复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永丰;马兆峰;李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采用瘤体表面中厚皮片修复巨大皮肤良性肿瘤切除后创面

    目的:总结利用巨大皮肤良性肿瘤表面皮肤加工的中厚皮片修复其瘤体切除后创面的经验.方法:对199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7例巨大皮肤良性肿瘤患者,在实施病灶切除后,利用鼓式取皮机的反鼓取皮技术,将瘤体表面皮肤加工成中厚皮片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结果:10例皮片成活率95%~100%,27例成活率为70%~90%,其中17例经换药愈合,10例经二次手术补充植皮愈合.所有病例术区外形良好,功能恢复满意,部分病例局部有少量瘢痕形成.结论:与取自正常皮肤的中厚皮片相比,此类皮片移植成活率稍低,但对于瘤体巨大,且位于非功能部位或相对隐蔽部位者,也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法.

    作者:刘毅;宋玫;肖斌;刘萍;陈黎明;徐承新;孙晓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联合偶联剂表面处理对金属托槽与不同瓷修复体黏结强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四种表面处理方法对三种陶瓷修复体表面处理后与金属托槽间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三种不同的瓷粉制作试件并随机分成四个处理组:①酸蚀;②喷砂;③喷砂+偶联剂;④酸蚀+偶联剂.在各组试件表面处理后黏结金属托槽并测量其黏结剪切强度.结果:①经统计学分析,无论对于喷砂还是酸蚀,结合硅烷偶联剂处理后都能显著地提高托槽与瓷修复体表面的黏结强度(P<0.05);而且这种经偶联剂辅助处理后黏结强度提高的特点,是不因为瓷修复体的材料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性的(P>0.05);②酸蚀不同于喷砂,单独处理时达不到临床托槽黏结强度要求,而结合硅烷偶联剂后,其黏结强度有显著的提高(P <0.05);③同一处理方法对不同的陶瓷修复体其黏结剪切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偶联剂作为一种辅助处理措施,可以提高喷砂或酸蚀处理后托槽与瓷修复体表面的黏结强度;联合硅烷偶联剂处理,可使单独应用达不到临床托槽黏结要求的酸蚀表面处理方法,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余涛;王瑾;曹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金合金嵌体与铸瓷嵌体修复磨牙牙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并比较金合金嵌体与铸瓷嵌体的修复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金合金嵌体和铸瓷嵌体(IPS E.max Press)修复磨牙牙体缺损92颗和106颗,应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对病例在6个月、1年、2年时进行复查,评价修复效果,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在边缘着色、边缘密合度、继发龋、食物嵌塞的发生情况上两者没有明显区别;在使用2年后修复体完整性上金合金嵌体优于IPS E.max.Press嵌体.结论:对于磨牙牙体缺损的修复,金合金嵌体与铸瓷嵌体均为成熟完善的修复技术,但两者性能存在差异,在选择适应证时应有所区别.

    作者:王燕;赵鹏;王明臻;刘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诊室内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数码摄影研究

    目的:研究诊室内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各比色片中1/3部分的色度值的分布规律,以利于提高临床上的比色准确率.方法:在诊室内的光线下用数码相机对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进行摄影,将拍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Photoshop 7.0软件处理后,记录各比色片中1/3部分的亮度和R、G、B值.结果:各比色片中1/3部分的亮度和R、G、B值是不同的.结论:数码摄影能够较真实地再现诊室内Vitapan Classical比色片的颜色,可以作为临床比色方法和烤瓷材料颜色选择的补充.

    作者:包向军;王德芳;叶荣荣;董正杰;周立英;黄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压疮创面治疗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压疮,也叫褥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加重病情、降低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还增加了医疗费用和护理人力成本,给医疗系统增加负担.既往多采用外科普通换药方法治疗压疮,疗效不甚满意,患者痛苦,医护人员工作量大[1-2].Fleischman[3]等1992首次将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应用于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随着对其原理的不断认识,其在骨科和烧伤科逐渐得到了广泛运用[4-7].我烧伤整形科自2006年9月首次引进并应用VSD技术以来,逐步将其应用于烧伤感染创面、糖尿病足溃疡、软组织缺损、四肢挤压伤等患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VSD治疗的18例压疮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严晓鸥;陈濛;王书军;刁永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睑术联合自体颗粒脂肪组织注射充填术在治疗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重睑术联合自体颗粒脂肪组织注射充填治疗上睑凹陷的方法,总结其可行性及优点.方法:总结2009年8月~2011年10月的应用重睑术联合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充填治疗上睑凹陷的临床病例,通过术后随访观察手术是否安全有效.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并发症,35例患者随访2周~6月,上睑凹陷均得以矫正,获得满意效果.结论:本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应用重睑术联合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充填术简单易行,安全性高,是治疗上睑凹陷的可靠选择.

    作者:杨文爽;王佳琦;郭鑫;王太玲;于浩;宋维铭;郑行跃;侯典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K(O)R深度漂白系统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K(O)R深度漂白系统对困难漂白牙的疗效、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随机抽选14例重度着色及困难漂白牙患者322颗牙,将其分为3组.A组:一般重度着色牙组(117颗);B组:氟斑牙组(69颗);C组:四环素牙组(136颗),进行KOR产品深度漂白系统治疗,并分别于漂白前,漂白结束以及漂白结束后1、3、6个月对照比色,重复记录漂白脱色改变情况,同时记录漂白过程中牙齿牙龈过敏表现.结果:K(O)R深度漂白对A组和B组有明显漂白效果,显效率分别为93.2%和88.4%;K(O)R深度漂白对C1组亦有较明显漂白效果,其显效率为68.2%,有效率100%,但A组和B组漂白效果显著优于C1组(P<0.01),而K(O)R深度漂白对C2组患牙漂白效果不明显.经过6个月观察各组漂白脱色效果均稳定.结论:KOR深度漂白系统对治疗非四环素类重度着色牙有明显疗效且疗效安全稳定.对治疗四环素牙特别是重度四环素牙还需更长时间的对照实验观察.

    作者:骆堃梁;董研;盛列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