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世威;李森恺;呼春晖;李晓阳
目的:研究应用自体下颌角区骨质游离移植隆颏术的可行性.方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动物实验:将小型猪的下颌角截除,并用截除的下颌角骨质移植到颏部,用钛钉固定,术后用三维CT进行效果评定.第二部分,临床应用,在46例应用双侧下颌角截骨术治疗方脸畸形的同时,应用下颌角骨质进行隆颏术,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动物实验中游离移植的骨质完全被吸收.临床病人中73.9%的患者吸收率达到50%以上.结论: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观察,我们认为临床中应用下颌角截除的自体骨游离移植隆颏术需要谨慎实施.
作者:唐晓军;张智勇;牛峰;俞冰;罗金超;归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护理操作技术是护理人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男患者导尿作为其中一项基本的护理操作,因其尿道结构特殊,临床中更应遵循规范化的操作,避免损伤尿道粘膜.男模型人则是实施训练和考核的必备工具,鉴于医院的男模型人有限,笔者设计了一款男性导尿模具代替男模型人,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明秀;王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近年来,因根管治疗术理论和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牙髓病、根尖周病患牙可以保留,为了恢复牙体的生理外形和功能,桩核冠修复体开始广泛应用.桩核材料的选择是关系残根、残冠修复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获得理想的修复体,各种不同的桩核材料已应用于修复领域中,不同材料桩核将导致不同修复效果.目前临床使用的桩钉材料大致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材料包括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纯钛、钛合金、金合金、铜合金等,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复合树脂及各种纤维加强的复合树脂等.究竟哪些材料更适合作为桩钉材料,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作者:朱甲;李媛媛;王思思;赵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介绍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面部瘢痕、黑痣的方法.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7月,共16例面部大面积瘢痕或黑痣患者采用上臂内侧皮瓣进行修复,其中面部瘢痕患者14例,面部黑痣2例,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18 ~ 36岁.手术分三期进行,一期在面部病变同侧上臂植入扩张器,持续注水约3个月,二期行皮瓣延迟术,三期将上臂内侧皮瓣带蒂转移,病变切除.四期断蒂.结果:1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皮瓣颜色接近面部周围皮肤,局部瘢痕牵拉畸形者亦改善明显,随访6~12个月,修复效果满意.结论:上臂内侧皮瓣为修复面部大面积皮肤病变的良好选择.
作者:于燕;徐红霞;邹曰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行正颌手术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为正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研究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对术后保持与防止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共2 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定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方法,通过患者治疗前后的对照,比较正颌术后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行正颌手术后较术前1周口腔功能间隙减小(P<0.05),有统计学差异.下颌后退量与口腔功能间隙减少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经正颌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矢状向面积有所减小,其直接原因可能是正颌手术后退下颌骨造成的,并且口腔功能间隙变化量与下颌骨后退距离存在正相关性.
作者:贺元甲;王绍峰;卢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在口腔错(牙合)畸形中骨性错(牙合)多以矫正配合正颌外科得以解决,笔者近年来采用先局部矫正配合烤瓷冠的修复方法在短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某女,26岁,因牙齿反(牙合)有间隙于2009年6月17日就诊.专科检查:面部外观呈凹面型,面下1/3较短,鼻唇沟较深,上颌发育不足(如图1).口内所见前牙反(牙合)、覆(牙合)4mm、覆盖-3mm,下前牙有散在不等间隙(如图2).
作者:郭桂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淤积性皮炎伴发色素沉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3例淤积性皮炎伴发双下肢色素沉着患者行强脉冲光治疗,治疗1~4次,每次治疗间隔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6个月,治疗前后疗效对比观察并用x2检验分析.结果:基本治愈9例,无效2例(均只治疗1次),总有效率84.6%.疗效与治疗次数成正相关,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强脉冲光治疗淤积性皮炎伴发色素沉着疗效满意、安全,是该病的较好治疗手段.
作者:吴志洪;涂亚庭;陈宏翔;钟江;覃永健;张秀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成年与青少年患者拔牙治疗后其颏部改变的差异.方法:选择经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结束的双颌前突错(牙合)患者30例(成人与青少年各15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应用t检验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颏部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颏突度,颏凹陷深度,颏唇沟倾角均有显著增加(P<0.05),颏倾斜度显著减小(P<0.05),而根尖点处颏厚度,下齿槽座点处颏厚度,颏前点处颏厚度,颏高度,颏凹陷,颏曲度,软组织颏厚度并无明显改变.青少年组颏倾斜度,软组织颏厚度的改变较成人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双颌前突患者通过拔牙矫治可明显改善颏部形态,唇颏关系获得新的平衡,青少年较成人颏部的改善更为显著.
作者:张雯雯;张苗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索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数码相机获取被摄者两张正面数码照片,利用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下进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重建.结果:实现了颌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获得了逼真的面部软组织三维图像.结论:利用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技术,进行颌面部软组织三维重构,是软组织三维重建方法的新探索.
作者:范晓枫;文抑西;马思维;王树森;杨壮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维吾尔族正常(牙合)青少年Steiner分析法的正常值,并探讨其颅面硬组织结构的性别差异以及同性别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之间的种族差异.方法:对1 5 00例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中学生进行普查,从中选取正常(牙合)青少年70例(男34例,女36例),年龄12 ~ 18岁,平均15.4岁,拍摄牙尖交错位时头颅定位侧位片,并用北京医科大学口腔正畸科提供的头颅测量软件(华正头影测量软件)进行Steiner分析.结果:①得到了新疆维吾尔族正常(牙合)青少年颅面硬组织头影测量Steiner分析均值和标准差.统计学分析表明,维吾尔族男女青少年角度和线距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同性别汉族青少年比较,维吾尔族青少年除ANB、OP/SN、SL、Po-NB(男)、SNA(女)、SNB(女)、MP/SN(女)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测量项目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维吾尔族青少年的牙弓突度小,上下切牙直立,颏部较凸,髁状突位置较靠前,呈Ⅲ类面型特征,与汉族青少年之间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作者:阿依江;米丛波;热甫卡提·地力毛拉提;祖丽呼玛·阿热甫江;郭毅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近端斜楔形截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0年7月对21例重度拇外翻患者采用第一跖骨近端斜楔形截骨,同时对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拇内收肌腱部分切断治疗.测量患足负重X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的评分方法对患足进行手术前后评定.结果:本组患者2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无截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现象.23足无疼痛,1足偶有轻微疼痛.术后Maryland评分:90~100分19足,80~89分4足,70~79分1足,优良率95%.结论:第一跖骨近端斜楔形截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重度拇外翻效果可靠,可以推广.
作者:付德林;沙汹涛;田艳丽;薛轶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后前位片测量,探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纠正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且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改善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方法:混合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且伴有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20例,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的方法,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分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且伴有下颌功能性偏斜后,下颌骨两侧结构不对称性有明显改善,下颌骨两侧综合长度差亦减小(P<0.01),两侧下颌体长度差明显减小(P<0.01).结论:由于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且伴有单侧后牙反(牙合),导致的功能性下颌偏斜,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可以使下颌骨的不对称得到一定的改善,是早期纠正下颌功能性偏斜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阿娜;侯录;赵兴;印明晶;梁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固定正畸治疗后牙面脱矿与唾液之间的关联,为牙面脱矿的风险预测及揭示脱矿原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30名实验对象(矫治中15名出现脱矿,15名未脱矿),使用傅立叶红外检测方法检测其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的唾液样本并获得光谱.选取光谱图中具有代表意义的V1~V1010个位点,利用Logistic统计学分析牙面脱矿现象与10个位点的相对吸收度及相应化学键.结果:建立了回归方程,V1、V2、V4、V7与脱矿呈正相关,V3、V5、V6、V8、V9、V10与脱矿呈负相关.结论:所建回归方程可用于脱矿风险预测,正畸后发生的牙面脱矿与患者唾液内10种化学官能团存在线性相关.
作者:芹毅飞;亓坤;刘蒸;邹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伴有左右面部不对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成年患者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软组织的三维头影测量变化.方法:选择1 0例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均为上颌Lefort 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切骨术+颏部成型术)的伴有下颌左右不对称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术前1个月(T0)和术后6个月(T1)进行三维CT(3DCT)扫描.在CT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确定软组织标记点和变量并测量计算,从而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凹面型及面部偏斜畸形均得到明显矫正,口内牙(牙合)关系理想、稳定.术后软组织变量的测量结果:鼻基底宽度、鼻翼宽度和上唇峰宽度明显增大;口角宽度、下颌宽度、颏唇角和下颌宽度角明显减小;上唇及颏部的不对称率明显改变.结论:①伴有下颌骨不对称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后,其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各项测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变,患者的软组织外貌得到明显改善;②三维CT可以更精确的反映出颌面部软组织的特征,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尹晓娟;张苗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例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患者(分别位于上颌骨、颞骨和上颌窦)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临床表现为局限性无痛性肿块,有时具有侵袭性.组织病理学特征为骨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多核巨细胞呈散在或灶性分布于纤维基质中.结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是一种非肿瘤性病变,临床极为罕见,诊断有一定困难,需要结合临床和病理进行分析,彻底切除病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谢群;王琦;刘丹丹;靳军华;惠祖燕;胡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产生机制,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结果:本组患者共32例,随访时间1~10月,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自体肋软骨移植对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曹玮;张晖;唐鸿波;黄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眶脂肪瓣转移矫正上睑凹陷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 2010年5月采用眶脂肪瓣转移术矫正上睑凹陷92例患者,围术期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合理的饮食指导、眼部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遵医嘱适时服用抗生素.结果:92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无眼部血肿及眼部神经损伤,上睑平整自然,外形改善明显.88例(95.6 5%)上睑完全修复.结论:开展眶脂肪瓣转移矫正上睑凹陷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做好皮肤的护理,术中防止眼部感染,术后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创面护理,同时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丁祖烈;陈志鹏;陈滔;严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及炎症等因素相关[1].以往多采用抗炎类或维A酸类药物等治疗,由于起效慢、疗程长,出现一定的药物副作用,使其应用受限.2008年9月~2010年9月,笔者科室应用红蓝光照射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彭才智;翁燕蓉;梁晓红;任海燕;聂畅莉;葛华;鲁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医美容一直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发展史中,始终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而具备了理论基础深厚、方法多样的特点.中医学对美容的介入和历代医书中大量美容药方,说明我国医家早已把对人体美的维护作为医学的任务之一[1].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中,历代医家所著方书涉及美容者数不胜数,共收录和记载1974首美容方剂,近300味中草药[2],分为增白悦颜、祛斑泽面、毛发美饰等六大类,本文就古代不同时期书中记载的有关中医美容内容简述如下.
作者:唐佳韵;姚敏;赵倩;陈耀麒;叶任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痤疮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笔者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采用维胺脂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患者45例,经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元钢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