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古代中医美容书史

唐佳韵;姚敏;赵倩;陈耀麒;叶任昊

关键词:古代, 中医美容, Medical, 中医药学, 中国文化, 中医学, 历代医家, 美容方剂, 不同时期, 中草药, 人体美, 基础深, 发展史, 战国, 增白, 医书, 药方, 维护, 特点, 收录
摘要:中医美容一直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发展史中,始终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而具备了理论基础深厚、方法多样的特点.中医学对美容的介入和历代医书中大量美容药方,说明我国医家早已把对人体美的维护作为医学的任务之一[1].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中,历代医家所著方书涉及美容者数不胜数,共收录和记载1974首美容方剂,近300味中草药[2],分为增白悦颜、祛斑泽面、毛发美饰等六大类,本文就古代不同时期书中记载的有关中医美容内容简述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第一跖骨近端斜楔形截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重度拇外翻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近端斜楔形截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0年7月对21例重度拇外翻患者采用第一跖骨近端斜楔形截骨,同时对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拇内收肌腱部分切断治疗.测量患足负重X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的评分方法对患足进行手术前后评定.结果:本组患者2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无截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现象.23足无疼痛,1足偶有轻微疼痛.术后Maryland评分:90~100分19足,80~89分4足,70~79分1足,优良率95%.结论:第一跖骨近端斜楔形截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重度拇外翻效果可靠,可以推广.

    作者:付德林;沙汹涛;田艳丽;薛轶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研究进展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根据国内有关研究报道,其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0.1%[1].虽然目前主张在婴儿期即给予早期修复,但随着患儿的发育,大多数患者仍会留下程度不一的鼻部畸形,严重者明显影响面部美观.而外鼻被眉、眼、嘴和耳廓环抱,高耸于颜面五官之中央,其形态在面部美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鉴于唇裂后鼻畸形发生率较高,对容貌影响明显.本文拟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时机、手术方法等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自体下颌角骨质游离移植隆颏术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自体下颌角区骨质游离移植隆颏术的可行性.方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动物实验:将小型猪的下颌角截除,并用截除的下颌角骨质移植到颏部,用钛钉固定,术后用三维CT进行效果评定.第二部分,临床应用,在46例应用双侧下颌角截骨术治疗方脸畸形的同时,应用下颌角骨质进行隆颏术,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动物实验中游离移植的骨质完全被吸收.临床病人中73.9%的患者吸收率达到50%以上.结论: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观察,我们认为临床中应用下颌角截除的自体骨游离移植隆颏术需要谨慎实施.

    作者:唐晓军;张智勇;牛峰;俞冰;罗金超;归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严重眼球破裂伤双层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置入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眼球破裂伤双层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置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0例(20眼)严重眼球破裂伤缝合术后患者常规行眼内容物剜除双层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置入术.术后随访12~24月.结果:20例患者术后反应轻,外观及活动度好,无义眼台暴露、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术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能有效预防义眼台暴露,是义眼置入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邱璐璐;刘丽丽;赵晓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维胺脂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痤疮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笔者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采用维胺脂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患者45例,经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元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在整形外科门诊换药室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是在护理实践中,护士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其内心世界,不但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且能够使其更加健康的护理理念[1].作为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能够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在临床实践中的一切护理活动都要重视患者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是以患者的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的,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格和个人隐私.

    作者:顾霞;王大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古代中医美容书史

    中医美容一直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发展史中,始终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而具备了理论基础深厚、方法多样的特点.中医学对美容的介入和历代医书中大量美容药方,说明我国医家早已把对人体美的维护作为医学的任务之一[1].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中,历代医家所著方书涉及美容者数不胜数,共收录和记载1974首美容方剂,近300味中草药[2],分为增白悦颜、祛斑泽面、毛发美饰等六大类,本文就古代不同时期书中记载的有关中医美容内容简述如下.

    作者:唐佳韵;姚敏;赵倩;陈耀麒;叶任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眶脂肪瓣转移矫正上睑凹陷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眶脂肪瓣转移矫正上睑凹陷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 2010年5月采用眶脂肪瓣转移术矫正上睑凹陷92例患者,围术期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合理的饮食指导、眼部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遵医嘱适时服用抗生素.结果:92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无眼部血肿及眼部神经损伤,上睑平整自然,外形改善明显.88例(95.6 5%)上睑完全修复.结论:开展眶脂肪瓣转移矫正上睑凹陷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做好皮肤的护理,术中防止眼部感染,术后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创面护理,同时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丁祖烈;陈志鹏;陈滔;严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行正颌手术后其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行正颌手术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为正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研究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对术后保持与防止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共2 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定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方法,通过患者治疗前后的对照,比较正颌术后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行正颌手术后较术前1周口腔功能间隙减小(P<0.05),有统计学差异.下颌后退量与口腔功能间隙减少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经正颌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矢状向面积有所减小,其直接原因可能是正颌手术后退下颌骨造成的,并且口腔功能间隙变化量与下颌骨后退距离存在正相关性.

    作者:贺元甲;王绍峰;卢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miR-200c对TGF-β1刺激后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转染miR-200c mimics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s)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将miR-200c mimics用oligofectami脂质体转染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3H-脯氨酸掺入法测加入50μg/L剂量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刺激前后胶原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miR-200c mimics后,胶原蛋白分泌水平降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水平;经TGF- β1刺激后,其蛋白水平仍无明显变化.结论:miR-200c可明显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分泌,推测其机制是通过抑制TGF- β1生物学作用.

    作者:蒙喜永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工种植牙在修复前牙缺失中的临床总结

    人工种植牙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因其美观、舒适,固位效果稳固,使患者的咀嚼效率恢复到接近天然牙的程度,逐渐被牙科医师及患者所接受.我院自2005年6月以来,采用华西医科大学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研究的CDIC螺旋状种植体,对63例患者前牙缺失进行的112枚种植体植入并修复,种植后随访3年以上效果满意.现将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夏惠丽;周吉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头皮巨大肿物切除修复一例报道

    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属于神经皮肤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还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1-2].该病在整形外科中不常见,现报道我科收治的一例以头皮巨大肿物为主诉的结节性硬化症病例.

    作者:曹玉娇;李峰永;李强;周传德;胡金天;丁健;谢林海;陈威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国产聚焦超声融脂的临床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国产聚焦超声融脂设备临床应用的确切疗效.方法: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应用北京汇福康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JCS-01型聚焦超声减脂塑形机,以超声波频率1.9MHz、平均声功率(550±20%)W、在相同治疗方案指导下,采用随机、单盲、阴性对照方法将受试者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发射超声能量,对照组不发射能量,对40例志愿受试者的腹部脂肪堆积部位进行减脂塑形治疗.治疗时受试者仰卧在治疗床上,设备治疗头固定,治疗床按程序自行移动,在设定治疗范围内逐行扫描.每位受试者治疗一次,聚焦超声在腹部扫描3遍,3天后再重复治疗一次,4周后随访.结果:对照、实验两组受试者体重在测量指标均衡可比(P>0.05)的状态下,实验组腹围减少值为(3.48±1.12)cm,对照组腹围减少值为(0.65±0.64)cm,两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有2名受试者出现轻微疼痛和热感,涂抹耦合剂后即刻消失,未见红肿、红斑、紫癜和水疱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应用聚焦超声进行减脂塑形治疗,临床证明安全有效.

    作者:董勇;李文志;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下颌角周围相关动脉走行的CTA定位研究

    目的:应用CTA影像测量下颌角周围动脉与下颌角手术的解剖关系,为避免手术中损伤下颌角周围动脉提供指导.方法:选择30名正常成人下颌角及周围血管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面动脉距下颌角点;颈外动脉距下颌角点、颈外动脉距下颌骨升支后缘各点的三维解剖位置.结果:面动脉距下颌角点的距离为(28.26±8.34)mm;颈外动脉据下颌角点的距离为(18.66±6.34)mm;颈外动脉在下颌角点上1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12.28±5.12)mm;在下颌角点上2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9.58±5.42 )mm;在下颌角点上3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6.38±4.12)mm,在下颌角点上40mm处距下颌骨升支后缘的距离为(3.46±2.56)mm,左右侧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下颌角截骨或磨削手术时应注意面动脉和颈外动脉的损伤,位置越高颈外动脉距下颌升支边缘越近.手术安全范围应控制在距下颌角点上30mm以内的位置.

    作者:王燕;华泽权;刘文元;王金宝;李树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TDP对移植脂肪微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TDP(特定电磁波谱辐射器)对移植脂肪块内微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利用雌性SD大鼠建立脂肪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成TDP组和对照组,术后免疫组化血管染色定量测定移植脂肪块内微血管,结果:TDP组微血管定量测定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TDP照射能促进移植脂肪块内微血管形成,提高脂肪移植存活率.

    作者:曾令寰;吴一;李伟;邓颖;樊仕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老年人眼部美容整形手术与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念的更新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眼部整形美容手术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所关注和青睐.现就我中心近年来对老年性眼部整形美容手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孙蕴玉;王美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双波长非剥脱点阵激光“水增强法”治疗面部凹陷性瘢痕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波长(1320nm+1440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水增强法”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A组):先在凹陷性瘢痕处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然后再使用双波长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B组):仅使用双波长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每组间隔6周治疗1次,共5次.治疗前后均以ECCA权重评分表对瘢痕部位进行评分统计.结果:35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观察,经过整个疗程治疗后,所有凹陷性瘢痕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B组治疗前后ECCA权重评分明显下降,经方差分析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治愈率分别达55.4%和25.0%,无1例出现严重副反应,超过80%的患者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结论:双波长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水增强法”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为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杨鹏;麦跃;李娟;孙林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微型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

    目的:报道六种微型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急诊对52例60指手指指腹缺损患者,分别采用六种皮瓣进行修复,其中邻指皮瓣8例8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9例10指,指背神经营养筋膜皮瓣9例11指,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8例8指,游离足第二趾侧方皮瓣9例14指,游离趾腹皮瓣9例9指,并进行随访,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皮瓣均一期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经过6~20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采用第二趾侧方皮瓣及趾腹皮瓣感觉恢复好,2pd(两点辨别觉)4 ~ 6mm,其次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2pd7 ~ 9mm皮瓣外形、质地均比较满意.结论:带感觉神经的微型游离皮瓣是修复手指指腹缺损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可以恢复指腹的精细感觉.

    作者:袁新文;巨积辉;蒋国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NO、OBRb-JAK2-STAT3-SOCS3自分泌调节通路在瘦素抵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肥胖(Obesity)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及体形,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还是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肿瘤等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影响健康的第五大危险因素.目前,我国体重超重者已达22.4%,肥胖者为3.01%,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刻不容缓[1].而肥胖发病机制不明确极大地制约了临床防治,本文就NO、OBRb-JAK2-STAT3-SOCS3自分泌调节通路在瘦素抵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巫国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纠正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胖下颌偏斜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后前位片测量,探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纠正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且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改善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方法:混合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且伴有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20例,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的方法,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分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且伴有下颌功能性偏斜后,下颌骨两侧结构不对称性有明显改善,下颌骨两侧综合长度差亦减小(P<0.01),两侧下颌体长度差明显减小(P<0.01).结论:由于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且伴有单侧后牙反(牙合),导致的功能性下颌偏斜,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可以使下颌骨的不对称得到一定的改善,是早期纠正下颌功能性偏斜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阿娜;侯录;赵兴;印明晶;梁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