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套塞法侧方单一纵切口隆颏术

张传斗;曲晓雪;曲梅

关键词:隆颏术, 口内切口, 纵切口, 套塞法
摘要:目的:探求一种更简便、可靠的隆颏手术新方法.方法:对86例求术者行套塞法侧方单一纵切 口隆颏术.在前庭沟唇侧设计一纵切口,横向定位于假体中外1/3位置,骨膜下剥离,假体套塞于骨膜下,粘膜肌层一次缝合.结果:2例于 术后出现假体切口端上移,再次手术矫正后满意.随访68例均效果良好,切口Ⅰ期愈合.结论:该术式保持了颏部肌肉的完整性,操作简单,假体稳定性好,创伤小,恢复快.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对固定矫治患者菌斑指数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对患者菌斑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需 接受护牙素治疗的20例青少年患者,随机原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患者.实验组用Tooth Mousse护牙素全口局部涂抹并按事先制订 的口腔综合防治计划,采用语言、示范、文字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用Tooth Mousse护 牙素局部涂抹治疗,不做口腔卫生宣教.比较两组基线、基线后1周,基线后4周菌斑指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基线后1周、基线后4周菌斑指数较基线减少并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基线后4周菌斑指数较基线后1周有所反弹.结 论:口腔综合防治措施有助于控制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患者的菌斑指数,有利于牙釉质的再矿化.

    作者:方萍;周嫣;陈燕;黎石坚;韦艺;罗菊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攻颌间牵引钉配合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攻颌间牵引钉配合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下颌骨骨 折患者采用自攻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术.术后对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张口度、咬合关系、口腔卫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 情况进行观察.结果:48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治疗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3个月后影像学复查示骨折线对位良好. 结论:自攻颌间牵引钉配合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是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徐金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医美容的理论基础及其技术应用

    中医美容属于医学美容范畴,是在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中国传统美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辨质施调原则,采用中药外用护肤,单、复方剂内调,针灸、按摩等经络调养,膳食调养等中医药美容技术及手段对人形体、容貌进行美化和修饰,以达到形神健美的目的,其理论体系属于综合性技术学科,其活动实施属于中医临床与美容临床范畴.中医美容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优势及显著的中医特点,其美容技术方法多样,是中医药特色及优势与美容技术的密切结合.近年,中医美容在理论基础、技术运用及专业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呈现良好发展,表明中医美容具有潜在魅力和未来希望.笔者就中医美容理论基础及技术运用两方面粗浅归纳如下.

    作者:陈丽娟;黄昕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脉冲染料激光(595nm)不同参数治疗老年性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老年性血管瘤(senile angioma)是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良性血管瘤,好发于30岁以后,部分出现在青春期或大于60岁的老年人.病因不明,可能与内分泌改变有关.皮疹早期为针尖至针头大瘀点,后逐渐发展成鲜红色、圆顶状或息肉样丘疹,多分布在躯干及上肢,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多[1].以往,主要靠临床医师主观判断,随着皮肤镜深入的研究和广泛应用,皮肤镜能对其提供有效且客观的诊断[2].老年性血管瘤平时无症状,外伤时可能出血,患者常因影响美观而就诊,主要的治疗方式为电烧、冷冻及激光等.以往治疗方法很多,但治疗时会有疼痛、伤口恢复期、凹陷性瘢痕、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等不良反应发生[1,3].2011年1月~2011年9月,笔者科室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老年性血管瘤52例(共156处),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将患者分为三组不同能量或光斑,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作者:林孟盈;胡倩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射频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痤疮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好发于青少年颜面部,特别是中重度痤疮,影响容貌,给患者在社会、心理、情绪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对中重度痤疮的治疗,目前主要以口服和外用抗生素及维A酸类药物为主,但由于治疗时间长,且疗效不确定,副作用较大,造成许多患者对药物产生抵触心理而放弃治疗,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为了寻求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5月,笔者科室使用高频电场皮肤治疗仪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舌系带短缩畸形手术整复体会

    目的:探索舌系带短缩畸形手术整复的佳方法和佳时机.方法:回顾2007年04月~2011 年01月接受舌系带短缩治疗的516例患儿,通过分析治疗效果、治疗过程等各项目,以探讨其治疗方法、治疗时机的合理性.结果:绝 大多数患儿(94.4%)术后随访6个月~4年,舌活动良好,发音清晰.结论:舌系带短缩畸形应早期及时治疗,早期门诊行系带 延长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汪城河;苏振民;林文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微小种植体支抗的脱落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植入部位、不同植入时间微小种植体支抗的脱落的情况,寻找导致微小种植体 脱落的可能原因,以利于临床工作需要.方法:记录176例患者植入的349枚微小种植体植入部位、植入时间及其中脱落的29枚微小种植体 的植入部位、植入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植入总成功率为91.6%.植入在腭侧的19枚,及植入在上下颌两侧第二前 磨牙近中区域的28枚微小种植体均未见脱落;微小种植体上下颌脱落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份微小种植体脱落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植入手术操作是影响微小种植体植入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岚;郭丹;刘鑫;刘瑶;高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黄芩苷对UVB照射后小鼠皮肤光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UVB照射后小鼠皮肤中光损伤的影响.方法:将黄芩苷外搽于Ba1b/C小鼠 皮肤,检测180mJ/cm2UVB照射后24h小鼠皮肤红斑、水肿、细胞增生、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无论是UVB照射前还是照射后外用黄 芩苷均明显减轻紫外线照射造成的小鼠皮肤红斑、皮肤水肿、细胞增殖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黄芩苷可抵抗UVB诱导的小鼠 皮肤红斑水肿反应,并通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而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许阳;周炳荣;吴迪;骆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局部带蒂皮瓣在唇部外伤性缺损即刻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局部带蒂皮瓣在唇部外伤性缺损即刻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5月~ 2011 年4月,对21例外伤性唇缺损畸形患者,采用局部带蒂皮瓣进行了即刻修复者,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局部带蒂皮瓣,对21例唇部外伤性缺损患者,根据其不同部位和程度,分别采用了鼻唇沟皮瓣、局部推进皮瓣、“Z”形交叉皮瓣或唇红粘膜瓣、舌瓣等邻近带蒂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唇部外形恢复良好,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外伤性唇缺损采用局部带蒂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因其血供良好,易取材方便、方法灵活,易于掌握,多数可一次成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亚平;梁福维;吴春茹;刘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上臂内侧皮瓣血管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上臂内侧皮瓣深筋膜浅层以上血管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上臂内 侧扩张皮瓣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10侧,左右各半,乳胶灌注血管.四倍放大镜下由浅入深进行解剖,观察浅筋膜层 内血管的吻合情况、吻合支的数量及皮动脉穿出深筋膜的位置.结果:上臂内侧自深筋膜浅层平面发出的皮动脉8~9支,各皮动 脉于深筋膜浅层内发出分支沿纵行方向相互吻合.上臂皮瓣的中轴部位即内侧肌间隔区域吻合支为丰富,其次为上臂内侧偏 后部分.每侧肢体均有2-5支明显的贯串上臂全长的吻合支,多位于皮瓣的中部及偏后侧部位.皮动脉穿出点集中在臂内侧肌间 隔区域,远分支距肘横纹(3.47±1.50)cm,近端分支距腋窝横皱襞距离(1.64±1.22)cm.结论:上臂内侧皮瓣血供介于轴型皮 瓣与任意型皮瓣之间,切取时长宽比例超过任意型皮瓣.皮瓣为双向供血,无论以近端为蒂还是以远端为蒂切取皮瓣均是 安全的.以内侧肌间隔为轴线,沿深筋膜浅层设计顺行或逆行皮瓣血供均可靠,切取皮瓣安全,如需扩大切取皮瓣,向后扩展延 伸比向前扩展血供更可靠.皮瓣制作时蒂部尽可能置于肌间隔区域,蒂宽约4cm.以近端为蒂时,扩张器剥离腔隙近端距腋窝横 皱襞需超过3cm,远端为蒂时,扩张器剥离腔隙远端距肘横纹需超过5cm.

    作者:吕淑贞;李养群;李艳萍;冯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强脉冲光配合中成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黄褐斑是面部常见的难治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以女性多见,有碍于容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方法很多,如皮肤磨削术、脱色剂、激光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有治疗后色素沉着、或遗留瘢痕,或复发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2006年1月~2010年1月,笔者科室采用强脉冲光配合中成药治疗黄褐斑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烈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多种方法联合治疗面部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银屑病较少累及面部,但是仍有不少患者会出现面部皮疹[1-2],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形象,给其生活造成困扰,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对于面部银屑病的患者,美容问题是治疗重点之一.近年来,笔者总结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87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累及面部的病例,探讨其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启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核因子kB在烧伤血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核因子kB在烧伤血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 皮细胞(HUVE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V/V)人烧伤血清刺激组、PDTC预处理组,1h后采用MTT及流式细胞仪观察HUVECs损伤 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HUVECs胞核NF-kB-p65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烧伤血清诱导了HUVECs损伤和凋亡,胞核NF-kB-p65蛋白表达增多.相对于烧伤血清刺激组,PDTC预处理组HUVECs损伤减轻,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核因子kB参与烧伤血清致内皮细胞损伤,阻断核因子kB可能对防治严重烧伤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潜在价值.

    作者:杨喜明;李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A型肉毒毒素胸大肌注射对缓解假体隆乳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大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于缓解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对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83例病例进行随机分成两组,注射组43例,在隆乳术中行双侧胸大肌下半部分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 总计100U;对照组40例,术中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完成手术.应用数字评分法(NRS)对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统 计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注射组较对照组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及疼痛时间均有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中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胸大肌,对于隆乳术后疼痛缓解,安全、有效.

    作者:王跃星;刘庆阳;王嵘;潘舒亚;杨洪波;叶丽萍;彭才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护理配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172例体会

    太田痣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真皮黑素细胞增生性、良性皮肤肿瘤[1].皮损常发生于单侧面部,分布于三叉神经第1、2支配的区域,如上下眼睑、颧部、颞部、鼻翼等处,偶见颜面双侧面,皮损表现为淡褐、青灰、蓝色斑片状色素改变.2008年6月~2011年6月,笔者科室对172例太田痣患者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双娇;林琼;刘作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囊细胞增殖特性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TNF-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第 5代人牙囊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上,分别与不同浓度的TNF-共同孵育,检测TNF-对人牙囊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TNF-在浓度为10~ 50ng/ml,时间为3天时促进人牙囊细胞的增殖,浓度为10~ 200ng/ml时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TNF-在特定的浓度和时间促进人牙囊细胞的增殖,抑制牙囊细胞的成骨特性.

    作者:毕迎春;李芸;金作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下腹部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瘢痕畸形15例

    目的:总结下腹部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瘢痕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腹部岛状皮 瓣修复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采用以旋髂浅动静脉为蒂形成的皮瓣3例、单纯采用腹壁浅动静脉为蒂的皮瓣5例, 两组血管均包括在内的皮瓣7例.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局部畸形纠正,患者满意,经随访6~48个月,皮瓣色泽良好,质 地柔软,排尿排便功能恢复正常,髋部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下腹部岛状皮瓣转移术可提高会阴部瘢痕畸形的修复质量.

    作者:郭志谦;张新合;杨新蕾;雷磊;江碧川;孟红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Q开关Nd:YAG激光与中医针刺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比较观察及护理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粘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好发于青少年颜面、手背及前臂,发生于颜面部位,影响美观,患者求治心切.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激光科与中医科共收治扁平疣患者115例,分别采用Q开关Nd:YAG激光和中医针刺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史华玲;张新翠;曹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Dermabond皮肤粘合剂在面部浅表皮损切除术中的应用

    面部浅表皮损(如瘢痕、色素痣、囊肿等)切除术为整形美容外科常见手术.以往多采用不可吸收及可吸收带针缝合线作为缝合材料,从2010年1月开始,笔者应用Dermabond进行切口闭合11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共进行面部浅表皮损切除术共2376例,年龄4个月~68岁.根据入选标准,其中采用Dermabond切口粘合113例(瘢痕35例、色素痣21例、文身2例、表皮样囊肿11例、皮样囊肿7例、脂肪瘤23例、皮脂腺囊肿14例),其余采用吸收或不可吸收缝线缝合.

    作者:郭佳;毕胜;胡晓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软组织测量技术在研究颅颌面特征中的应用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患者希望通过矫治牙齿或外科手术进而改善面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颅颌面特征的观察、记录、测量和分析,在临床诊断、治疗计划的制定和疗效的评价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软组织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这一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侯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