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学进;柴红波;张敬阳
目的:观察羟基乙酸联合1319nmNd:YAG激光治疗面部皱纹的效果并探讨其除皱机制.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子果酸治疗组,B组为联合治疗组,子果酸联合1319nmNd:YAG激光治疗;选择40只SD大鼠,随机分空白对照 组,光老化组,果酸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各10只,联合治疗组子果酸联合1319nmNd:YAG激光治疗并比较不同组大鼠皮肤组织学 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达80%,而果酸治疗组达60%.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01,P<0.05); 联合治疗组高于果酸治疗组.造模光老化大鼠真皮胶原变性、断裂、减少、排列紊乱,经激光及果酸治疗后得到改善,联合治疗 改善更明显.结论:1319nmNd:YAG激光联合羟基乙酸面部除皱疗效优于单纯羟基乙酸治疗.
作者:李雪莉;黄玉成;杨莉;李天举;李付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葛根对小鼠自然衰老的延缓作用.方法:健康4月龄雌性昆明种小鼠15只, 作为青年对照组(A);健康18月龄雌性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为6组:老年空白对照组(B)、老年阳性对照组(C)、老年葛根中剂量组(D)、老 年葛根高剂量组(E)、老年葛根素中剂量组(F)、老年葛根素高剂量组(G).以灌胃方式给药,以生化分析方法测定过氧化氢 酶(CAT)及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与青年对照组比较,其余六个老年组CAT的活力下降,H202含量显著增高;与老年 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五个老年用药组均可提高CAT活性,降低H202含量.结论:葛根及葛根素具有延缓小鼠自然衰老的作用.
作者:李东子;吴景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银屑病较少累及面部,但是仍有不少患者会出现面部皮疹[1-2],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形象,给其生活造成困扰,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对于面部银屑病的患者,美容问题是治疗重点之一.近年来,笔者总结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87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累及面部的病例,探讨其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启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黄褐斑是面部常见的难治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以女性多见,有碍于容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方法很多,如皮肤磨削术、脱色剂、激光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有治疗后色素沉着、或遗留瘢痕,或复发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2006年1月~2010年1月,笔者科室采用强脉冲光配合中成药治疗黄褐斑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烈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皮肤被覆于体表,作为人体对抗外界伤害的第一道防线,保护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有害因素损伤的同时,也易因各种损伤、疾病或皮肤本身的衰老而产生各种皮肤损害、外观改变.胶原是真皮的主要成分,为皮肤提供支撑和保护;各种胶原产物的合理应用可促进受损皮肤的修复,延缓皮肤衰老,加快创口愈合,改善皮肤外观.现就胶原及其产物在皮肤修复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王佳曼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IPS e.max新型热压铸造陶瓷贴面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采用IPS新型热压铸造陶 瓷e.max制作贴面修复前牙间隙83例,并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并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制作完成 的317件瓷贴面修复体色泽自然生动,边缘密合,牙龈组织健康.随访一年半后成功308件,失败11件,成功率为96.4%,其中8 件为崩瓷,3件为粘结脱落.结论:IPS e.max热压铸陶瓷具有良好的临床美容修复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梁学进;柴红波;张敬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UVB照射后小鼠皮肤中光损伤的影响.方法:将黄芩苷外搽于Ba1b/C小鼠 皮肤,检测180mJ/cm2UVB照射后24h小鼠皮肤红斑、水肿、细胞增生、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无论是UVB照射前还是照射后外用黄 芩苷均明显减轻紫外线照射造成的小鼠皮肤红斑、皮肤水肿、细胞增殖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黄芩苷可抵抗UVB诱导的小鼠 皮肤红斑水肿反应,并通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而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许阳;周炳荣;吴迪;骆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上臂内侧皮瓣深筋膜浅层以上血管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上臂内 侧扩张皮瓣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10侧,左右各半,乳胶灌注血管.四倍放大镜下由浅入深进行解剖,观察浅筋膜层 内血管的吻合情况、吻合支的数量及皮动脉穿出深筋膜的位置.结果:上臂内侧自深筋膜浅层平面发出的皮动脉8~9支,各皮动 脉于深筋膜浅层内发出分支沿纵行方向相互吻合.上臂皮瓣的中轴部位即内侧肌间隔区域吻合支为丰富,其次为上臂内侧偏 后部分.每侧肢体均有2-5支明显的贯串上臂全长的吻合支,多位于皮瓣的中部及偏后侧部位.皮动脉穿出点集中在臂内侧肌间 隔区域,远分支距肘横纹(3.47±1.50)cm,近端分支距腋窝横皱襞距离(1.64±1.22)cm.结论:上臂内侧皮瓣血供介于轴型皮 瓣与任意型皮瓣之间,切取时长宽比例超过任意型皮瓣.皮瓣为双向供血,无论以近端为蒂还是以远端为蒂切取皮瓣均是 安全的.以内侧肌间隔为轴线,沿深筋膜浅层设计顺行或逆行皮瓣血供均可靠,切取皮瓣安全,如需扩大切取皮瓣,向后扩展延 伸比向前扩展血供更可靠.皮瓣制作时蒂部尽可能置于肌间隔区域,蒂宽约4cm.以近端为蒂时,扩张器剥离腔隙近端距腋窝横 皱襞需超过3cm,远端为蒂时,扩张器剥离腔隙远端距肘横纹需超过5cm.
作者:吕淑贞;李养群;李艳萍;冯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太田痣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真皮黑素细胞增生性、良性皮肤肿瘤[1].皮损常发生于单侧面部,分布于三叉神经第1、2支配的区域,如上下眼睑、颧部、颞部、鼻翼等处,偶见颜面双侧面,皮损表现为淡褐、青灰、蓝色斑片状色素改变.2008年6月~2011年6月,笔者科室对172例太田痣患者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双娇;林琼;刘作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出现并发症后的有效清除路经和治疗方法.方法:乳房 皱襞外下方设计小切口,直视下全层切开注射物外层包膜,先挤出后冲洗,然后手指腔内探查并引导器械清除残留注射物.结果:21例患 者均一次取出成功,包括11人即刻假体隆乳患者,创面一期愈合,未见并发症.结论:低位小切口直视包膜入路法具有:微创 、好操作、易引流、愈合快、能较好地保护乳房形态等优点.
作者:曹士华;张金亮;周其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硒化壳聚糖软膏促浅Ⅱ度烫伤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147只昆明种小鼠随机 分为硒化壳聚糖软膏治疗组、基质治疗组和京万红治疗组,每组49只,采用将脱毛区置于70℃恒温水浴中6s的方法制成10%体表面积浅Ⅱ 度烫伤模型,伤情经病理切片证实.各组创面分别用硒化壳聚糖软膏纱布(1ml/cm2)、基质纱布(1ml/cm2)、京万红纱 布(1ml/cm2)覆盖包扎固定后放回笼中饲养,换药1次/天,观察愈合时间,于伤后12h,第1、3、5、7和9天,分别处死各组小鼠7只,检 测含水量、羟脯氨酸、TNF、NO、ALT,另取7只做为正常对照.结果:①创面愈合时间:硒化壳聚糖软膏组为(12.9±2.9)天、基 质组为(16.3±2.1)天、京万红组为(11.8±2.4)天,硒化壳聚糖软膏组比基质组明显缩短(P<0.05);②创面含水量:伤后第1、3、5天 硒化壳聚糖软膏组[(86.3±3.5)%、(77.8±3.9)%、(72.3±2.7)%]创面含水量显著低于基质组[(92.8±3.2)%、(84.9±4.2)%、(77.2±2.8)%,(P<0.05)],伤后7~9天,各组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③创面TNF-α水平:伤后12h至1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伤后第5天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伤后12h、1天、3天、5天,硒化壳聚糖软膏组和京万红组TNF水平明显低于基 质组(P<0.05);④创面组织NO含量:伤后12h各烫伤组NO含量达高峰,随后下降,至伤后第9天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伤后 12h、1天,硒化壳聚糖软膏组和京万红组NO含量明显低于基质组(P<0.05);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伤后5、7、9天硒化壳聚 糖软膏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基质组和京万红组(P<0.05).结论:硒化壳聚糖软膏能有效减少烫伤后早期创面组 织NO和TNF-α释放,减少渗出和水肿,晚期通过增强创面胶原合成来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邓守恒;柯贤柱;杨敬宁;李芳;喻雄杰;陈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05年6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围刺配合梅花针治疗面部黄褐斑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8~22岁6例,23~35岁56例,35岁以上38例.面部皮损较重者40例,轻度皮损60例,病程短半年,长8年.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皮损表现等方面基本相当,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诊断标准[1].面部淡褐色或淡黑色界线清楚的斑片,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日晒后颜色加深,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无明显内分泌疾病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作者:王丽莉;姚庆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甲状腺开放手术中,采用切口瘢痕小化综合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行甲 状腺切除手术患者采用新方法(切口瘢痕小化综合技术),96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术后早期(1周)、晚期(3月和12月)瘢 痕评分,以及患者本人对切口瘢痕的满意度.结果:新方法组和常规方法组的早期瘢痕评分分别为4.91±0.66和4.08±0.90(P<0.05) ;术后3月切口评分各为8.71±0.66和6.08±0.90(P<0.05),术后12月切口评分各为9.32±0.66和7.24±0.90(P<0.05);新方法 组和常规方法组对切口瘢痕表示满意的分别有62例和48例(P<0.05).结论:在甲状腺开放手术中,采用切口瘢痕 小化综合技术能有效减轻术后瘢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檀谊洪;肖玉根;严国标;王昆;谭东兴;杜国能;李玺;邱万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包皮环扎和传统包皮环切术式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对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分别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环切术、包皮环扎术、传统包皮环切术,并对其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进行比 较.结果: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环切术除价格相对较贵外,其它方面都优于包皮环扎术和传统包皮环切术.结论:一次性包皮环 切吻合器环切术简单、安全、无需缝合、外观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友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皮下脂肪注射移植,探索移植脂肪对皮肤质地的改善作用.方法:取30只裸鼠,随 机分成三组,所有鼠左侧皮下移植人脂肪细胞,在另一侧10只注射硅凝胶,10仅行皮下穿刺,剩下10只无任何处置,8周取皮肤组织做HE、Masson'染色观察皮肤真皮层厚度及真皮层内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取材时,所有裸鼠上都能看到所移植的脂肪,但体积较 术前有较明显缩小.肉眼看,脂肪呈正常外观,有较多新生血管生成.组织学检测,移植脂肪外周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实验 侧真皮层较对照侧明显增厚,真皮内胶原含量增多.结论:移植的脂肪组织不仅仅是一种填充物,在改善轮廓的同时,还有真皮增 厚、胶原含量增加等皮肤改善的效应.
作者:祝顺武;宋广滨;徐学武;刘国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介绍局部带蒂皮瓣在唇部外伤性缺损即刻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5月~ 2011 年4月,对21例外伤性唇缺损畸形患者,采用局部带蒂皮瓣进行了即刻修复者,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局部带蒂皮瓣,对21例唇部外伤性缺损患者,根据其不同部位和程度,分别采用了鼻唇沟皮瓣、局部推进皮瓣、“Z”形交叉皮瓣或唇红粘膜瓣、舌瓣等邻近带蒂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唇部外形恢复良好,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外伤性唇缺损采用局部带蒂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因其血供良好,易取材方便、方法灵活,易于掌握,多数可一次成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亚平;梁福维;吴春茹;刘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利用(牙合)垫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采用热凝塑 料(牙合)垫或全牙弓软塑胶牙(牙合)垫治疗65例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张口度、颔面部疼痛和关节弹响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 65例患者中关节弹响51例,张口受限14例,疼痛伴关节弹响24例,疼痛伴张口受限12例,治疗后疼痛及张口受限均得到缓解, 缓解率为100%,弹响消失38例,27例弹响减轻.结论:(牙合)垫对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 善作用.
作者:王春风;张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P105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 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105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SCC标 本中,P105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01).在低 分化SCC标本中,P10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中分化组(P均<0.001);P105蛋 白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结论:在SCC组织标本中,P105强表达,PTEN蛋白低表达或不表达,这可能是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的信号,也是肿瘤具有侵袭性的标志.
作者:方木平;易海英;刘汉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外耳再造术术后早期体位对患者康复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外耳 再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早期采取半卧位,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48h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半卧位较 平卧位舒适;②早期半卧位较平卧位有利于引流,改善呼吸循环状况.结论:早期半卧位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康复.
作者:孟庆芳;于晓波;李二冉;刘学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攻颌间牵引钉配合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下颌骨骨 折患者采用自攻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术.术后对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张口度、咬合关系、口腔卫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 情况进行观察.结果:48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治疗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3个月后影像学复查示骨折线对位良好. 结论:自攻颌间牵引钉配合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是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徐金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