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张继忠;曹丽娜
目的:观察585nm脉冲染料激光(PDL)联合外用硅凝胶治疗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增生性瘢痕(6个月以内的瘢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局部照射并联合外涂硅凝胶;对照组:单纯外用硅凝胶.疗程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其中基本痊愈20例(66.7%),显著改善8例(26.6%),无效2例(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其中基本痊愈5例(16.67%),显著改善7例(23.33%),无效18例(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外用硅凝胶早期治疗增生性瘢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倪小丽;车敦发;张添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磷酸化糖蛋白(Matrix extracellular phosphoglycoprotein,MEPE)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在体外的矿化能力的影响,从而了解该蛋白在牙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培养获得人牙髓细胞,实验组中使用的MEPEs的浓度为l00μg/L.通过Yonkossa染色观察MEPE对人牙髓细胞矿化的影响.结果:MEPE蛋白能促进人牙髓细胞的矿化.结论:MEPE具有促进人牙髓细胞的矿化的能力,可能在牙齿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艾林;王慧媛;霍丽;李明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寻找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对97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根据缺损部位、性质、范围,分别采用鼻唇沟皮瓣(6例),邻位滑行皮瓣(13例),Abbe瓣(4例),胸大肌肌皮瓣(17例),颈阔肌肌皮瓣(14例),下斜方肌肌皮瓣(4例),前臂皮瓣(1 3例),额瓣(6例),颞肌筋膜瓣修复(6例),舌瓣(11例),腓骨肌皮瓣(3例),观察修复效果.结果:97例区域组织瓣中,胸大肌肌皮瓣坏死1例,下斜方肌肌皮瓣尖端坏死1例,另1例胸大肌皮瓣术后放疗后坏死(术后4月),其余皮瓣存活,外形基本满意.所有患者均能进食,97%能正常饮食(食饭),其余可流质饮食.舌、腭、咽、口底肿物T3以上,术后语音轻度影响.结论:采用以上多种区域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建议应尽可能采用邻近带蒂皮瓣;对于较大缺损修复主要是修复组织缺损,采用不同组织修复缺损,对进食、语音影响似区别不大,日后尚需作深入研究.
作者:冼淡;莫础嘉;杜永军;陈巨峰;李捷;劳均平;李嘉朋;李金;王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增生性瘢痕一直以来都是存在于全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在不同种族中其发病率有所差异,以往的报道提到白种人群中的增生性瘢痕发病率在5%~37%[1].增生性瘢痕在临床上表现为不超过伤口范围的高出皮肤表面的瘢痕组织,早期充血明显,可伴有疼痛或瘙痒,位于关节部位则可能会引起活动功能障碍[2].增生性瘢痕产生的不雅外观和不适症状让患者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预防瘢痕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其防治对临床工作者来说更是一个挑战.本文就增生性瘢痕的预防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胡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调研分析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现状,明确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为专业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方法:针对国内开展美容服务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涉医美容机构、大型美容院及化妆品公司,国家卫生行政机构,行业协会、学会及同类院校等展开调研工作.结果: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迅猛,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极大,主要集中在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领域的多个岗位.结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发展前景广阔,应针对两大领域的不同职业岗位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同时加强专业相关标准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盾量.
作者:张秀丽;王庆;寇晶堃;朱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眼睑痉挛是指眼轮匝肌的痉挛性收缩,是一种不随意的不断重复的闭眼,甚至睁眼困难,部分患者伴有面部肌痉挛,口角抽搐,影响正常生活.口服药物及封闭等方法疗效不理想.我院于2006年开始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和面肌痉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440例(男116例,女324例),年龄45~71岁,病程3个月~7年,均为门诊就诊患者.其中双侧眼睑痉挛291例,单侧眼睑痉挛23例,面肌痉挛126例.多数曾封闭(利多卡因加维生素B12)或口服药物、针灸治疗,无明显疗效.检查患者眼睑和面肌不自主抽动,无其他阳性体征.均为特发性眼睑痉挛,睁眼困难,面肌痉挛者除眼部症状外伴同侧面部肌肉痉挛,口角不自主抽搐、上提.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腋臭是由于腋下顶泌汗腺产生的分泌物在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产生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等难闻的恶臭味物质[J].2007年6月~2012年2月我科采用的小切口皮瓣顶泌汗腺非暴露修剪术治疗腋臭取得满意疗效,合理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30例,男性78例,女性452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28岁.1.2疗效判断标准[2]:术后6个月观察疗效,活动出汗后,未清洗的条件下,患者裸露腋部.痊愈:距腋窝30cm内未闻及臭味;显效:距腋窝30cm内闻及臭味,30cm外闻不到;有效:距腋窝30cm外可闻及臭味,但较术前明显减轻;无效:与术前相似.
作者:张萍;田方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头皮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头皮银屑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治疗,2次/周,期间外用哈西奈德溶液,2次/天;对照组40例,外用哈西奈德溶液,2次/天.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1.11,P<0.01).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哈西奈德溶液治疗头皮银屑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华伟;孙泽军;米新陵;李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1 病例介绍某女,20岁,因单睑于2011年1月7日上午在我科行双侧上睑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术前沟通自述平日体健,否认有出血倾向病史及月经期.术前切口设计:轻闭双眼,在上睑内、中1/3交界处约7mm为重睑皱襞宽度,睁眼观察重睑弧度形态达满意效果.常规消毒铺单,上睑及内眦处用2%利多卡因加1∶200000肾上腺素作局部浸润麻醉.常规完成切开法重睑术,重睑弧形满意,术后第一天换药,上睑略有红肿,无渗出物.由于受术者要离开本地,于术后第六天下午行重睑拆线.观察切口干燥,无红肿、渗出.
作者:陈辉;张继忠;曹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对面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解剖研究,了解其走行变异分支情况以及对血管蒂皮瓣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选用10具(共19侧,一侧半面破坏不可使用)成人头面部标本,3具(6侧)从颈总动脉远心端注人红色乳胶溶液,余未灌注直接解剖.锐性剥去相关区域的皮肤,去除部分脂肪,从下颌下缘至内眦解剖面动脉的全过程.其中5具(10侧)仔细分离出面动脉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终止于内眦动脉的11侧,占57.9%,终止于鼻背的3侧,占15.6%,终止于鼻翼外侧者3侧,占15.6%,终止于上唇动脉的2侧,占10.9%.10侧分离了面动脉分支,发现面动脉从下颌骨前缘到终止处,分布有3~8支,平均5.6支穿支,分支基本分布在下颌骨至鼻翼区间段,动脉起始点口径为0.5~ 1.9mm,平均1.3mm,穿支长度为14 ~55mm,平均25.4mm.结论:面动脉走行基本稳定,但有解剖上一定的变异.在采用面动脉血管为血供的皮瓣时术前要探查面动脉走行,不可一味采用经验切取皮瓣.面动脉在下颌骨至鼻翼间有相对稳定的分支,有一定的直径和长度,可以使用合适的面动脉穿支皮瓣进行邻近组织的修复.
作者:吴晓勇;熊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树脂夹板固定外伤松动恒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 9例恒前牙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树脂夹板固定法(实验组)和牙弓夹板固定法(对照组)进行固定,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和牙龈指数(GI)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树脂夹板固定外伤后恒前牙对牙周组织刺激小,其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作者:刘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糖尿病相关性溃疡、静脉瘀滞性溃疡、烧伤残余创面、深Ⅱ度烧伤创面以及各种原因不明的难愈性创面,在临床上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而关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是多年来中外学者探讨的热点.创伤愈合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细胞协作的过程.该过程中设计的细胞包括: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血小板等,在炎症反应以及愈合过程中这些细胞迁移、浸润以及增殖分化,终修复创面.这个过程被体内的复杂的信号系统调控,包括许多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以及化学因子,其中比较重要的有EGF、VEGF、GMCSF、PDGF、CTGF以及IL等[1].本文主要参阅有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b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与创面修复的研究文献,对GM-CSF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赵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对减轻深度手部烧伤患者畸形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55例75只手入院后采取创面局部外用抗菌药物,及时行环状焦痂切开减张术,烧伤后3~10天在麻醉下行手背、指背切、削痂大张中厚皮移植术,术后10天开始功能锻炼.结果:66只手皮片全部存活,6只手由于皮下积液有零星部分植皮坏死、后经换药等治疗治愈.3只手Ⅱ期植皮全部成活,术后2~3周观察手外形和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对手部深度烧伤早期切削痂+大张中厚皮片是恢复手功能的重要措施.
作者:祁俊;胡克苏;张云;张逸;浦若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玻璃离子牙合垫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恒前牙反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恒前牙反(牙合)患者30例,采用上颌第一磨牙玻璃离子(牙合)垫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影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30例患者平均解除反(牙合)的时间为1 2周,效果满意,X线头影测量显示上前牙唇倾,下颌功能性后退.结论:上颌第一磨牙玻璃离子(牙合)垫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可以快速有效地解除前牙反(牙合),简化了治疗程序.
作者:闫文凤;文祝廷;马长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胸三角皮瓣扩张器置入术的手术体会.方法:本组患者23例,均行胸三角皮瓣扩张器置入术,术中根据解剖特点,按分区依次解剖剥离皮瓣,将头静脉分支和胸肩峰动脉皮支结扎,彻底止血,留置负压引流.结果:23例中除1例出现感染,2例出现妊娠纹样改变外均按预期扩张充分,顺利完成Ⅱ期皮瓣转移.结论:将胸三角皮瓣供区依解剖特点分区后,使手术操作层次更加清楚,解剖剥离易于操作,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振涛;张博;陈冬梅;李鑫;张洪涛;李威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自1997年以来笔者共收治6例TessierⅢ号面裂,根据畸形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修复,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1.5~20岁.右侧2例,左侧4例.主要表现为患侧鼻翼基部向上移位、鼻翼短小,患侧内眦与鼻翼之间距离缩短,其中内眦向下移位者4例;下睑缘缺损3例,缺损范围在5~9mm之间.6例患者中5例伴有多发畸形,伴随畸形包括:鼻正中裂及鼻小柱根部多余的鼻孔;同侧鼻面沟处多余鼻孔;同侧三度唇裂;同侧一度唇裂;对侧颧眶骨发育不全、面横裂、腭裂及对侧眼球缺失等.
作者:朱光辉;高培培;濮礼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眼睑轮匝肌折叠术和眼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就诊的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采用眼睑轮匝肌折叠术,99例11 7只眼,B组采用眼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87例1 02只眼.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随访根据睑缘形态判断治疗效果.结果:A组99例117只眼均治愈,未见复发;B组复发21眼,复发率20.59%,两组手术后复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眼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相比,眼睑轮匝肌折叠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术后疗效满意、复发率低,是老年性下睑内翻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罗丽华;王康;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瘢痕(scar)从病理学上可分为正常瘢痕(normal scar)和病理性瘢痕(abnormal scar).以病理性瘢痕多见[1],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HS是由创伤、炎性反应等引起,以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失控和胶原等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过度产生和沉积为特征的人类真皮区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2-4],是创伤过度愈合反应的产物[5].目前研究证实发生机制可能是由微循环、免疫、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和凋亡、胶原代谢和排列、细胞因子等[6]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7].近年来,TGF-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被认为与创伤愈合、瘢痕形成及多种纤维化性疾病关系具代表性的细胞因子之一[8-9].本文就TGF-β与HS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幸存;孙娜娜;唐正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单次长脉宽Nd∶ YAG激光治疗酒渣鼻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47例酒渣鼻毛细血管扩张患者接受单次长脉宽Nd∶ YAG激光治疗,根据毛细血管粗细、即刻反应调整治疗参数,通过术前术后照片对比评估其疗效.结果:47例患者中,痊愈13例(28.3%),显效11例(23.9%),有效16例(34.8%),无效7例(13.0%).根据血管扩张的程度和血管的直径大小,将其分为弥漫潮红组、轻度血管扩张组和重度血管扩张组,单次治疗后有效率弥漫潮红组为16.7%(2/12),轻度血管扩张组53.3%(8/15),重度血管扩张组为73.8%(14/19)(P< 0.05).大多数患者出现一过性红肿和紫癜,仅1例由于冷却不充分出现水疱遗留浅表瘢痕.结论:毛细血管扩张直径越大,单次治疗治愈率越高,采用正确的治疗措施和患者筛选,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酒渣鼻毛细血管扩张安全性好,有效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马少吟;程军平;万长兰;李润祥;龚业青;赖维;朱慧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拔除腭侧埋伏牙的简单办法.方法:对10例腭侧埋伏牙进行正畸牵引导萌后拔除.结果:10例患牙均顺利拔除.正畸牵引导萌平均时间3.5个月,拔牙平均时间27.1min,术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经正畸导萌后再拔除腭侧埋伏牙是可取的治疗方法.
作者:孟宪敏;王学玲;宫琳;乔舍舒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