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泌尿系软结石的超声诊断

秦大新;张雪红

关键词:超声检查, 泌尿系感染, 软结石
摘要:目的 认识泌尿系软结石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与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例泌尿系软结石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 1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例膀胱结石分别行经皮肾镜、膀胱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结合敏感药物治疗及冲洗、治愈出院.结论 泌尿系软结石常继发于感染,声像图有特征性表现.超声诊断软结石有重要临床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前纵隔淋巴瘤的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前纵隔淋巴瘤的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21例病理证实的前纵隔肿块的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1例影像学均表现为前纵隔巨大肿块的淋巴瘤,男11例,女10例.年龄11~42岁20例,72岁1例.6例HD,其中5例为女性;15例NHL,其中10例为男性.13例肿块向双侧生长,8例肿块偏一侧生长,20例前纵隔内跨区生长,20例病灶累及血管间隙.9例肿块密度均匀,12例见低密度灶,2例见钙化灶.18例巨大肿块周围可见多个软组织结节影,11例肺门、颈部或腋窝淋巴结增大.19例不同程度推移、压迫大血管和心脏,7例上腔静脉受侵,9例左侧头臂静脉受侵.10例合并胸腔积液,6例合并心包积液.1例累及前胸壁.结论 前纵隔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仔细分析大部分能与前纵隔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作者:张金娥;赵振军;黄飚;黄美萍;曾辉;梁长虹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肾源性系统纤维化——一种与钆对比剂有关的疾病

    肾源性系统纤维化(NSF)是一种新发现的以广泛组织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近年来发现与中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含钆核磁共振对比剂(GBCAs)有关.本文就近年来对NSF在临床诊断、病理改变、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面的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使相关学科对该病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吴颖为;郝楠馨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浆细胞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6例均有局部反复红、肿、痛病史.4例发生在胫骨、1例股骨、1例骰骨.6例中4例病变局限,见单发或多发小斑片状或类圆形骨密度减低区,边界清,周围见骨质硬化带;3例见轻微骨膜反应;另2例为骨折合并慢性骨髓炎表现.均有局限性软组织肿胀.2例MRI见骨破坏区呈边界较清长T1、长T2信号改变,增强后病灶1例不均匀强化、1例环行强化.结论 浆细胞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确诊靠病理诊断.

    作者:邢飞飞;张家雄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对3460例年龄2个月~3岁,无明确排尿异常症状的婴幼儿泌尿系统进行普查.结果 共检出先天性输尿管畸形8例,其中输尿管狭窄4例,输尿管囊肿2例,重复输尿管合并输尿管开口异位2例,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结论 高频超声对于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输尿管畸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洁;杨云霞;李久益;肖春华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半椎体畸形1例

    患者女,13岁.腰痛1年,曾行X线平片检查可疑半椎体畸形引起脊柱向右侧弯曲,近日腰痛加重,遂来我院行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GE 64排螺旋CT扫描机,120 kV,350 mAs,层厚0.625 mm,经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三维重建方法中的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VR),重建图像示腰3半椎体畸形(图1),上位椎体向右侧弯曲,腰2/3棘突融合(图2).诊断:腰3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弯.

    作者:王德韧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30例

    肠套叠是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发病年龄1岁以下占半数以上,2岁以上占80%,4~10个月为发病高峰.男孩多见[1-3].本院于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30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动;赵宝泉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临床医用1.5T MR成像仪对人类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DWI研究

    目的 探索临床医用1.5T MR成像仪对人类结肠癌荷瘤裸鼠模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能性.方法 人类结肠癌SW480肿瘤块种植于25只裸鼠皮下制成结肠癌异位移植瘤裸鼠模型.对荷瘤鼠行TSE-T2WI、DWI,并与病理所见对比.结果 T2WI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肿瘤,肿瘤为高信号,中央坏死区为更高信号.随着b值的增高,DWI图像分辨力增高,当b值≥800 s/mm2 时,100%ADC图像层次清晰,b值≥700 s/mm2 时100%EADC图像层次清晰,与T2WI图像分辨率接近.肿瘤坏死区ADC值高于非坏死区,EADC值低于非坏死区.讨论临床医用1.5T MR与临床医用线圈可用于人类结肠癌裸鼠模型DWI,MRI图像可反映移植瘤的病理改变,研究结果更易反映临床人类疾病的特点.

    作者:谢琦;梁碧玲;张静;杨绮华;陈明旺;江新青;吴红珍;郑力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目的 回顾性分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证实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35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主要CT征象包括:血肿等密度、脑室变形、脑沟消失、灰白质界面内移.结论 脑室、脑池及脑沟的变形移位及灰白质界面内移是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重要CT征象.

    作者:李启锡;郑华英;刘伟波;朱光源;吴伟雄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前交叉韧带陈旧性撕裂的MRI诊断:与关节镜对照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陈旧性撕裂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关节镜证实的66例陈旧性外伤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并诊断MRI损伤情况.结果 ACL陈旧性撕裂患者具有ACL信号异常发生率低,ACL消失及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发生率高等特征.MRI诊断陈旧性ACL撕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0.3%、88.6%和89.4%.结论 MRI诊断ACL陈旧性撕裂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ACL陈旧性撕裂具有某些特征表现,在诊断时应注意.

    作者:黄耀渠;周守国;陈卫国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1例

    患者男,60岁,活动后胸闷、气短、心慌2个月余,加重伴乏力1个月余.CT定位片示纵隔增宽,右肺门区增大.CT平扫(图1)示右侧中上纵隔见一团块状肿块,病灶前部见少许低密度灶,余密度均匀,CT值为30~44 HU,界清规整;邻近右上叶及中叶肺纹理轻度受压、聚集.病灶与纵隔其他结构分界清楚,可见脂肪间隙.增强扫描动脉期(图2)CT值为30~47 HU,静脉期(图3)病灶强化不均匀,约为52~63 HU.

    作者:葛莹;李智勇;伍建林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脑CT检查在精神发育迟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脑CT检查在精神发育迟滞分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已完成精神发育迟滞分级鉴定的200例患者中,有脑CT检查资料的90例进行CT结果与不同分级进行比对.结果 90例患者中,CT检查结果异常48例(占53.3%)、正常42名(占46.7 %).其中,Ⅰ级17例,异常14例(占82.4%)、Ⅱ级39例,异常20例(占51.3%)、Ⅲ级18例,异常9例(占50%)、Ⅳ级16例,异常5例(占31.3%).结论 脑CT检查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诊断与分级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对Ⅰ级(极重度)患者的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曹桂明;阿依夏木·伊布拉因;姚慧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创伤性急诊X线摄影骨折漏诊17例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急诊骨折X线漏诊原因,探讨创伤性急诊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作用.方法 对17例急诊X线摄影骨折漏诊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漏诊骨折的部位分别是:肋骨骨折2例,脊椎骨折3例,腕舟骨及颅底骨折各1例,髋关节、骶髂关节骨折各2例,肘关节及膝关节骨折各3例.漏诊的原因有:X线投照体位及条件等技术因素6例,诊断医师没有注意骨折的间接征及细致检查患者5例,对隐匿部位骨折认识不足4例,其余2例重叠部位骨折.结论 改进对急诊患者X线照片的质量,提高对常见隐匿部位骨折及骨折间接征象的认识、细致检查患者症状体征可以提高骨折的检出率,减少漏诊发生.

    作者:邱其良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大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增龄性改变

    目的 利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从幼年到老年不同月龄的正常Wistar大鼠心脏舒张功能的增龄性改变.方法 选用月龄分为1、2、5、12、20个月的正常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处死动物取左心室称重并送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随增龄各组大鼠左心室相对质量(LVRM)明显增加(P<0.01),于20个月增至重.超声所计算的LVRM与实体标本所测值呈正相关(r=0.780, P<0.001).二尖瓣口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20月龄组与各低龄组相比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Em)随月龄增长逐渐下降,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大运动速度(Am)峰值呈上升趋势,Em/Am比值随月龄增长逐渐下降,Em/Am比值在1~5个月龄组>1,12个月龄和20个月龄组<1.组织病理学检测:20个月龄组心肌出现灶性纤维化.结论 DTI技术能够检测大鼠左心室舒张功能和观察其增龄性改变的规律,为基础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无创方法及依据.

    作者:曹丽;林美光;王佩显;周欣;陈兴;张丽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前列腺癌的经直肠超声与直肠线圈磁共振联合波谱检查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经直肠超声(TRUS)与直肠内线圈磁共振(enMRI)结合磁共振波谱(MRS)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前列腺癌、2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均行TRUS、enMRI检查,enMRI可疑结节加做MRS,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为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以TRUS联合enMRI和MRS检查较为理想.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在本研究中达90.84%、92.86%、90.48%、92.86%、91.84%.结论 对于可疑不典型前列腺癌患者,建议TRUS联合enMRI及MRS检查,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迎春;沈钧康;方军初;陈明;王澂;金钰玛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产前长骨弯曲合并多指(趾)畸形1例

    患儿男,足月剖宫产后2 h,体质量3200g.术中医生发现患儿左小腿向外侧弯曲,外侧皮肤有1条小靥.右脚六趾,左手中、小指短缩畸形.X线检查:左侧胫腓骨向前外侧弯曲,左胫骨明显成角,右侧胫骨轻度弯曲,双侧胫骨内侧皮质较厚,髓腔变窄;右足第一趾内侧可见多余趾骨.

    作者:李珍萍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介入超声治疗肝脓肿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总结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9例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采取穿刺抽吸、置管引流的方法,进行脓液的抽吸、引流,以灭滴灵反复冲洗;同时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结果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脓液后3天内体温逐步降至正常,脓腔缩小,穿刺后平均住院天数14.4天.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脓肿,操作简便,疗效肯定,避免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顾新刚;王宇;夏寅娟;吴旸;刘晓雁;俞民吉;沈慧芳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普通钼靶拍摄致密型乳腺的改进

    我院经常有外院患者自带乳腺片来院就诊.由于各基层单位某些原因,使用的是普通型钼靶X线机,由于拍摄的致密型乳腺片穿透力不足,分不清乳腺内部结构,给临床诊断乳腺疾患带来一定困难.

    作者:陈东雨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兔脂肪肝的综合定量诊断

    目的 寻找和筛选脂肪肝定量诊断的佳预测指标,建立多指标联合定量诊断脂肪肝的新方法.方法 选用4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加酒精饮料建立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应用大体观测、血生化、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多种临床诊断手段,对22个观测指标进行筛选,寻找脂肪肝定量诊断的佳预测指标,并建立脂肪肝综合定量诊断的数学模型;通过ROC曲线分析比较多指标联合应用与单指标应用诊断脂肪肝的价值.结果 肝脏湿重、肝脏指数、肝CT值、肝/腰大肌密度比率、1H-MRS脂肪峰值、脂肪波峰下面积、脂/水波峰下面积比率、脂肪百分比、超声衰减系数、谷草转氨酶(AS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12个指标存在组间差异性,且与脂肪肝分级诊断具有显著性相关,其中肝脏指数、肝CT值和血TC为脂肪肝分级诊断的佳预测指标,数学模型为Y=1.98+3.91×10-2X1+0.37X2-2.84×10-2X3(Y:脂肪肝分级;X1:血TC;X2:肝脏指数;X3:肝CT值);ROC分析显示多指标联合应用(Y)诊断脂肪肝的价值优于单指标应用.结论 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手段,综合考虑多个佳预测指标的综合诊断方法,能够为临床快速、准确地判断脂肪肝程度提供帮助.

    作者:苏中振;练荣丽;何炳钧;孟晓春;单鸿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MRI评估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应用及相关研究

    脑胶质瘤是成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血管生成是脑胶质瘤生长和增殖中非常重要的过程,是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体内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多种血管因子在不同的通路参与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VEGF在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MRI可作为活体检测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工具,即可评估肿瘤血管发生又可监测治疗反应.因此,科研及临床治疗关注于揭示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探讨检测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生长的有效措施.

    作者:权启萌;张贵祥 刊期: 2009年第z1期

  • 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附3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 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9~82岁(平均56岁),50岁以上21例(70.0%);有吸烟史23例(76.7%).30例腮腺腺淋巴瘤共发现45个肿瘤(其中单侧单发23例,单侧多发3例,双侧多发4例),其中35个(77.8%)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方.肿瘤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T1WI呈低信号,T2WI及压脂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囊变区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术前MR检查,不但可对肿瘤进行术前准确定位和发现多发病灶,而且有利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夏建东;江新青;彭国晖;梁志伟;郑力强 刊期: 2009年第z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