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增强FLAIR成像在听神经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钱银锋;张诚;宫希军;余长亮;余永强

关键词:听神经瘤,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增强,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通过与增强T1WI及脑桥小脑角区(CPA)脑膜瘤的比较研究,探讨增强FLAIR在听神经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7例听神经瘤患者行增强前后T1WI和FLAIR成像,比较两序列增强图像上肿瘤边界、显著性、强化的内听道内肿瘤部分的显示、肿瘤范围、肿瘤与白质的对比率(CR)和对比噪声比(CNR);同一时期CPA脑膜瘤6例,观察并比较其与听神经瘤在T1WI、FLAIR增强前后图像上的信号强度和强化程度.结果 增强FLAIR上听神经瘤的边界、肿瘤显著性优于增强T1WI或与其相似,3例肿瘤的上部和/或下部仅在增强FLAIR上显示;在15例具有强化的内听道内肿瘤部分中2例在增强FLAIR上更明显,6例在增强T1WI上更明显,7例在两序列上相似.增强FLAIR上肿瘤与脑白质的CR和CNR均明显高于增强T1WI.脑膜瘤和听神经瘤在平扫T1WI及FLAIR图像上信号强度重叠明显,两肿瘤在增强FLAIR上信号强度及强化程度差异明显,而在增强T1WI上无差异.结论 增强FLAIR在听神经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对其与脑膜瘤作出准确区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体瘤的比较影像学诊断

    目的 描述颈动脉体瘤不同影像表现,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30个颈动脉体瘤的不同影像特点.结果 30个颈动脉体瘤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26例单侧性(14左/12右),2例为双侧,平均直径5 cm,CT/MRI平扫以等密度或中等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呈明显迅速强化,超声及DSA也显示其呈富血供表现.结论 超声、CT、MRI及DSA影像检查可对颈动脉体瘤提供早期诊断提供补充信息.

    作者:张立华;杨宁;冯逢;卫才永;路军良;马永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定量评价心脏扭转运动的新方法——超声斑点追踪技术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不受心脏整体运动影响且无角度依赖性,是评价心肌扭转运动的新的量化指标.本文对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心脏的扭转运动形式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综述,表明斑点追踪技术是检测心肌扭转形变特征的可靠方法 ,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伍玉晗;邓又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能量减影在肠梗阻碘剂消化道造影中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对双能量减影(DES)与常规数字X线成像(CDR)对肠梗阻碘剂造影模型和肠梗阻患者的检测能力的比较,证明双能量减影在肠梗阻碘剂消化道造影检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造肠梗阻碘剂造影模型,对模型和5例肠梗阻患者分别拍摄能量减影和常规DR,比较其密度分辨率.结果 能量减影检测出泛影葡胺的浓度可达0.593%,而常规DR仅为4.75%,能量减影可以探测出的浓度比常规DR能探出的低8倍.结论 能量减影可以去除软组织,气体等对造影剂的掩盖,对泛影葡胺浓度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常规DR,在肠梗阻碘剂消化道造影检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震;朱银民;施玲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胆石性肠梗阻1例

    患者女,80岁.上腹阵发性隐痛1个月,伴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胆汁样液体,每天2次,每次约50 ml,纳差,大便7日未解,小便正常.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较活跃.既往有胆总管结石病史,无手术及外伤史.CT平扫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积气(图1、2),胆总管大直径2.8 cm,胆囊萎缩,其内见一点状高密度灶,十二指肠水平部见一同心圆状病变,大小2.7 cm×3.4 cm,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CT值14~42 HU,周边有口服造影剂环绕.

    作者:陈华平;罗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31I标记RGD环肽在荷瘤小鼠体内分布与显像研究

    目的 研究131I标记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小分子环形肽(cRGD肽)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与显像,探讨131I-cRGD肽作为肿瘤诊治药物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氯胺T法对cRGD肽行131I标记,建立荷黑色素瘤B16动物模型,分别进行体内分布实验、非标记cRGD肽竞争抑制实验及肿瘤显像研究.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分析.结果 131I-cRGD肽的标记率达90%,放射化学纯度达99%;荷瘤小鼠体内分布实验显示:给药后在血液、肾脏、膀胱有较高的放射性分布,小肠、肝脏、肌肉呈低水平放射性分布,24 h 肿瘤/肌肉(T/M)放射性比值=6.34, 肿瘤/血液(T/B)放射性比值=1.1.显像结果示:静脉注射131I-cRGD肽后1 h肿瘤开始显影,随时间的延长,影像逐渐清晰,24 h时肿瘤显像清晰.用非标记cRGD肽进行阻断实验,肿瘤的放射性摄取为(0.969±0.151)%/g,与非阻断组(1.40±0.136)%/g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氯胺T法可以成功完成131I-cRGD肽标记;尾静脉注射131I-cRGD肽后,肿瘤表现为放射性浓聚,肿瘤对131I-cRGD肽的摄取可被非标记的cRGD肽抑制,表明131I-cRGD肽可与肿瘤新生血管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肿瘤诊治药物.

    作者:刘红洁;王荣福;张春丽;闫平;付占立;张旭初;郭凤琴;刘萌;于明明;邸丽娟;崔永刚;丁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检测联合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显像、手持γ探测仪及高频超声联合使用在早期乳腺癌中前哨淋巴结的识别、定性准确性,临床可行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对3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SPECT 前哨淋巴结显像、高频超声检查及术中用手持γ探测仪探测前哨淋巴结,观察其位置、性质.结果 39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显像及γ探测仪检出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为97.44%、 94.87%.超声发现所有发生转移的腋窝淋巴结的横径为0.6 cm以上,纵径为0.8 cm以上, 1.0≤纵横比<2.2.三者的联合使用诊断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3%、91.67%、92.3%.结论 99Tcm-硫胶体行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指向性;联合检查是较早发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作者:原凌;刘建中;田富国;李思进;李险峰;胡光;王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阴茎海绵体动脉解剖变异及其对阴茎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目的 探讨ED患者CA解剖变异及其对阴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CDUS检测45例ED患者阴茎CA及其解剖变异.结果 单一CA伴DA分支供应同侧阴茎海绵体12条;CA分叉12条;一侧阴茎海绵体内两支CA并存8条.双侧CA间出现交通支2例.3例ED患者阴茎海绵体ICI后勃起正常,其双侧CA阴茎基底部PSV》30 cm/s,而中部PSV 《30 cm/s;另外3例ED患者基底部及中部CA的PSV均《30 cm/s,但ICI后勃起良好.结论 CA变异广泛存在并影响阴茎血流动力学状态,对其充分认识有助于ED性质的判定.

    作者:李进兵;沈嫱;向松涛;黄道中;沈建红;石小红;张建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射频毁损后正常兔肝脏CT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CT在评价正常肝脏射频消融后病理学动态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对20只正常兔肝脏进行射频消融后,将每5只随机分为4组:消融即刻,1周,2周,4周分别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后,处死并取出肝脏进行大体病理和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 消融即刻病灶中心为凝固性坏死,CT动脉期周边可见环形强化,病理消融灶周围肝窦充血;1~2周消融灶周围出现稍低密度环,密度低于其外围的肝实质,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 4周仍可见低或等密度环,但增强动脉期、实质期可清晰显示包膜强化程度减轻.结论 螺旋CT多期扫描可反映消融的病理学变化,从而可用于评价肝脏肿瘤射频治疗的效果.

    作者:邹立秋;郭辉;杜端明;刘鹏程;谢敬霞;江锦赵;阮继银;袁知东;江国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鼠骨肉瘤CT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 利用鼠骨肉瘤模型,观察各CT灌注参数、大强化速率(MER)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分析鼠骨肉瘤外周区与中央区各CT灌注参数、MER、MVD之间有无差异.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采用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接种于大鼠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的骨髓腔中.CT灌注检查:用CT自动高压注射器经大鼠尾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欧乃派克(300 mgI/ml), 总量为1.5~2.0 ml, 注射速度0.5 ml/s.电影采集,2 mm层厚,1次扫描4层,扫描速度1 s/周,扫描时间50 s,共得到200幅图像.CT灌注检查后,将鼠处死,取肿瘤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用SP法,用单克隆抗CD34抗体标记血管,用Weidner技术计算肿瘤MVD.结果 肿瘤BF、BV的平均值分别为100.09 ml*min-1*100 g-1、10.81 ml*100 g-1,均高于正常肌肉组织(BF、BV平均值分别为60.45 ml*min-1*100 g-1、1.89 ml*100 g-1).肿瘤的BF、BV和MER与肿瘤的MVD均呈正线性相关,即肿瘤的MVD越高,相应的BF、BV和MER也就越高.肿瘤外周区与中央区的BF、BV、MVD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鼠骨肉瘤的BF、BV均与MVD呈正线性相关,CT灌注成像可用于活体无创性地评价骨肿瘤的微血管生成,可以详细全面提供骨肿瘤医生制定手术计划所需要的骨肿瘤的性质和血供情况的信息.

    作者:李惊喜;廉宗澂;王林森;王宇;孙鼎元;谈志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频彩超对小乳腺癌及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小乳腺癌及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2 cm的小乳腺癌和21枚腋窝癌性转移性淋巴结的高频声像图及彩超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特点内部呈低回声,无强回声包膜,能量多普勒显示以Ⅱ~Ⅲ级血流为主,穿入性血流及不规则血流分别为69.2%和53.8%,另外脉冲多普勒频谱阻力指数RI≥0.70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腋窝癌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淋巴结肿大,内部均匀低回声,周边及内部见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二维超声结合能量多普勒血流特征及频谱多普勒可以提高诊断小乳癌及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性.

    作者:黄海擎;满诚;郝新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迟发性骨骺发育不良1例

    患者男,29岁.三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及髋、膝关节疼痛,近一年腰背部伸展活动受限,久坐后需缓慢活动后方可行动.体检:患者身高约145 cm,躯干短小,四肢相对较长,立位时手指尖几达膝部,肘关节略有膨大,行走时步态未见明显异常,智力发育正常.

    作者:马腾;赵斌;亓恒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离体犬前列腺经尿道微波热场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目的 研究前列腺微波热场的分布规律,探讨计算机模拟经尿道前列腺微波辐射热场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前列腺的大小选择微波治疗的佳时间/功率组合(30 W/180 s),用计算机模拟该时间/功率组合下的微波热场分布情况.对54个离体犬前列腺进行324(54×6)个点次的实际测温,验证计算机模拟热场的准确性.结果 30 W/180 s条件下计算机模拟的温升曲线与实际测温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占96.29%),两者的时点平面热场分布的规律相符.结论 用计算机模拟离体犬前列腺热场分布可靠准确,这一方法可用于微波治疗前列腺增生时热场的预测和精确调控.

    作者:王颖;张炽敏;李嘉;张中林;李岭;苏俊;王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1Tl显像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201Tl显像及其半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良性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骨肿瘤科66例肢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201Tl显像临床资料,利用ROI技术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 201Tl双时相显像对肢体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2%(33/37)、82.8%(24/29)、86.4%(57/66).早期相恶性肿瘤组T/Nte值为3.02±1.7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62±0.84)(P《0.05);延迟相恶性肿瘤组T/NTd值为2.34±1.2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26±0.46(P《0.05).结论 201Tl双时相显像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在鉴别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连娜;彭京京;刘洪洪;杨芳;蔡槱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的溶栓效应及参数优化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对血栓的溶解效应以及对影响溶栓效果的超声频率、机械指数、照射时间、微泡浓度四个参数进行探讨,确定佳的溶栓参数组合.方法 利用统计学L9(34)正交表确定不同的超声频率(1.8 MHz、5 MHz、11 MHz)、不同机械指数(0.5、1.2、1.6)、不同照射时间(10 min、30 min、60 min)、不同微泡浓度(3.5×109/ml、4.2×109/ml、5.0×109/ml)各参数不同水平间的组合,按照正交表所示组合参数条件进行体外溶栓,计算各组间的溶栓率P=[(W0- W1)/ W0]×100%,所得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切片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溶栓后的血凝块结构.结果 作用时间对其溶栓率的影响大,其溶栓的佳条件组合为超声频率A=1.8 MHz、机械指数B=1.6、作用时间C=60 min、微泡浓度D=5.0×109/ml.HE切片染色及扫描电镜1000倍观察溶栓后血凝块内部结构松散,并伴有大量纤维素断裂,出现较大的空洞与裂隙.结论 诊断超声介导下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具有助溶作用,并在低频率、高机械指数、延长作用时间、高微泡浓度的参数条件下溶栓效果佳.

    作者:陈冉;任卫东;吴瑕;陈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小肠间质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间质瘤CT的特点.并与临床病理学的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21例患者共检出病灶25个,18例为单发,3例多发.以空肠较常见(11/25).4例良性肿瘤直径1.5~3.5 cm,均为单发病灶.良性肿瘤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直径均小于4.0 cm,增强后均匀轻度强化.17例恶性肿瘤共21个病灶,每例均有1个病灶直径均大于4.0 cm,多为腔外生长,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瘤常出现囊变坏死,瘤内可见气体或有口服对比剂,以及形成气液平,增强扫描呈环形或不规则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肿瘤可转移至肝脏.以肿瘤直径是否大于4.0 cm评价肿瘤的良恶性,本组准确率可达100%.结论 小肠间质瘤在CT上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腔外或混合性生长的肿块,瘤内可见气体密度或对比剂影.CT可作为诊断小肠间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黄清玲;卢光明;张龙江;王中秋;袁彩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MR扩散张量成像在海马硬化术前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海马硬化患者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特点,并评价DTI在海马硬化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例单侧海马硬化患者和32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定量测量双侧海马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FA)、1-容积比(1-VR)和相对各向异性(RA)值并统计.结果 正常人双侧海马之间Dcavg、FA、1-VR和RA均无显著性差异.海马硬化患者患侧海马Dcavg显著高于对侧海马和正常志愿者,患侧海马FA显著低于对侧海马和正常志愿者,患侧海马1-VR和RA显著低于正常志愿者,但患侧海马1-VR和RA与对侧海马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DTI是海马硬化定侧诊断的有效方法,Dcavg升高、FA减低能够作为海马硬化术前诊断的有用指标.

    作者:张泉;张云亭;冯凯琳;张敬;李威;张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病理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指标ki67、CerbB2、ER和PR等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观察分析60例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X线表现.术后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乳腺癌原发灶癌细胞ki67、CerbB2、ER和PR等表达情况,并分析与钼靶X线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乳腺癌中,乳腺癌X线类型与癌细胞分子生物学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P》0.01);肿块大小、TNM分期与癌细胞CerbB2阳性表达之间相关(P《0.01);肿块边缘有毛刺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水平之间相关(P《0.01).结论 乳腺癌X线类型与癌细胞分子生物学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与分子生物学指标ki67、CerbB2、ER和PR等蛋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王玉霞;徐香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食管腔内下咽起源巨大脂肪肉瘤1例

    患者男,56岁.3年前出现进食哽咽感,6个月前症状加重并常伴胸骨后疼痛.本院食管造影示:食管全程巨大充盈缺损,边缘较光滑.钡剂位于肿瘤与食管壁之间、或在分叶状肿瘤表面呈瀑布样流过即显示为涂抹征.食管壁尚规则、柔软,未见明确黏膜破坏征象,钡剂通过无明显受阻,考虑为壁在性病变(图1).颈、胸部CT扫描示:食管管腔扩张,病变内见脂肪密度的软组织影,食管壁无明确增厚,亦无外侵征象,考虑错构瘤、中胚叶混合瘤或脂肪肉瘤可能大(图2).胃镜示:距门齿16~40 cm 12 ~9点位全食管局限性隆起,考虑为食管壁内或壁外占位.

    作者:朱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心肌组织速度成像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评价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脏同步化治疗(CRT)的短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18例心衰患者于三腔起搏器置入术前和术后1个月,应用Philips IE33分别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S)、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LVEF);心肌组织速度成像采集3个标准心尖切面图像,应用Q-lab分析软件测量左室基底部和中部12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12)及各节段心肌射血期峰值速度(Sm)、左室收缩后收缩(PSS)的峰值速度.结果 心脏同步化治疗后,左室收缩同步性改善,Ts-SD-12减低,从(48.4±17.87) ms下降到(35.16±19.4) ms(P<0.05),左心室内径、容积缩小,收缩功能也有明显改善(P<0.05),各节段Sm明显提高(P<0.01)、PSS的峰值速度减低(P<0.05).结论 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是目前评价心肌再同步化治疗的有效手段.

    作者:付建莉;张军;刘丽文;李军;刘兵;朱永胜;张海滨;薛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卒中后Broca失语症的DTI研究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卒中后失语症语言功能区白质的改变.方法 Broca失语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17例,均为右利手,运用DTI对比研究Broca区白质纤维及FA值、Dcavg值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侧Broca区纤维数大于右侧镜像区,左右半球FA值及Dcavg值无显著差异.病例组左侧Broca区FA值及纤维数小于正常对照组左侧Broca区,但Dcavg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正常右利手Broca区白质纤维有左半球优势,但弥散参数无左半球优势.Broca失语患者左侧Broca区FA值降低,纤维数减少,但Dcavg值变化不显著.

    作者:庄严;沈加林;许建荣;周滟;路青;李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