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银锋;张诚;宫希军;余长亮;余永强
目的 描述颈动脉体瘤不同影像表现,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30个颈动脉体瘤的不同影像特点.结果 30个颈动脉体瘤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26例单侧性(14左/12右),2例为双侧,平均直径5 cm,CT/MRI平扫以等密度或中等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呈明显迅速强化,超声及DSA也显示其呈富血供表现.结论 超声、CT、MRI及DSA影像检查可对颈动脉体瘤提供早期诊断提供补充信息.
作者:张立华;杨宁;冯逢;卫才永;路军良;马永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建相位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后,使用Philips独立工作站提供的冠状动脉分析软件,进行冠状动脉重建.重建的方法包括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组等.分析不同R-R时相各支冠状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右冠状动脉近段、远段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近段的佳重建时相是70%~75%,右冠状动脉中段、后降支及左回旋支远段重建的佳时相为70%~75%或35%~40%.结论 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佳R-R时相重建冠状动脉可大限度减轻心脏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张立峰;周茂义;杨丽;张东雯;李丽新;刘静;赵兴圣;杨春波;岳奎涛;邵伟光;万绪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患者女,48岁,胸痛、活动后气促明显半年.发病以来,体重减轻10余斤.CT表现(图1):后上纵隔脊柱左侧见一大小约76 mm×80 mm×74 mm类圆形肿块影,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多个低密度区,边缘似可见完整包膜,向左突入左肺野,与周围肺组织分界欠清,主动脉弓受压,脂肪间隙尚存在,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多个小囊性低密度区及间隔影,边界显示更清晰,左肺上叶支气管管腔受压、变窄,邻近肺组织受压征象.左侧胸腔弧形液性密度影,左叶间裂积液.
作者:宋强;文戈;詹传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LAVA)增强扫描序列在乳腺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临床疑似或钼靶提示为乳腺肿瘤的病人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8例采用LAVA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其余20例采用FAME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比分析两种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及其对病灶的显示,并采用4分法评分.结果 4分法原则评分,LAVA组:4分13例(72.2%),3分4例(22.2%),2分1例(5.6%),无1分病例;FAME组:4分3例(15%),3分11例(55%)2分5例(25%),1分1例(5%).肿瘤血管显示情况,LAVA组: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动脉分支、异常增粗段及引流静脉清晰显示且走行连续,管径小于2 mm的血管得以显示;FAME组:肿瘤供血动脉异常增粗段及引流静脉显示,管径小于2 mm的血管显示困难,且走行连续性较差.结论 LAVA动态增强序列图像质量优于FAME序列,能更清楚地显示乳腺肿瘤的形态、边缘、内部强化特点及其供血血管.
作者:陈维娟;赵建农;郭大静;谢微波;邢海芳;宁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胎儿泌尿生殖系统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随访证实为泌尿生殖系统异常胎儿的产前MRI, 其中泌尿系统61例、生殖系统11例,孕龄21~39周,平均29周, 以胎儿出生后或引产后随访结果为参考标准,与产前MRI、US诊断结果对比分析.通过MRI采用感兴趣区工具(ROI)测量胎儿肺肝信号强度比(LLSIR),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1例泌尿系异常中肾不发育9例(同时伴肺发育不良2例),盆腔异位肾2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15例(同时伴肺发育不良5例),梗阻性尿路疾病23例(其中重复畸形或输尿管异位开口3例、同时伴肺发育不良1例),肾发育不良9例(同时伴肺发育不良3例),脐尿管囊肿2例(1例合并睾丸鞘膜积液),左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例;11例生殖系统异常其中卵巢囊肿8例,睾丸鞘膜积液2例,右卵巢畸胎瘤1例,其中1例睾丸鞘膜积液存在全身水肿,1例卵巢囊肿还存在脑发育不良及右心房增大.MRI诊断准确率为95.8%.11例羊水过少肺发育不良胎儿LLSIR为1.06~1.29,平均值为1.20±0.08,较正常明显减低(P=0.000《0.05).结论 MRI是胎儿泌尿生殖系统异常较有价值的产前影像诊断方法.能提供超声以外的信息,发挥超声的重要补充作用,尤其是超声显示不清时.
作者:董素贞;朱铭;毛建平;钟玉敏;仲卿雯;杜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鼠骨肉瘤模型,观察各CT灌注参数、大强化速率(MER)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分析鼠骨肉瘤外周区与中央区各CT灌注参数、MER、MVD之间有无差异.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采用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接种于大鼠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的骨髓腔中.CT灌注检查:用CT自动高压注射器经大鼠尾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欧乃派克(300 mgI/ml), 总量为1.5~2.0 ml, 注射速度0.5 ml/s.电影采集,2 mm层厚,1次扫描4层,扫描速度1 s/周,扫描时间50 s,共得到200幅图像.CT灌注检查后,将鼠处死,取肿瘤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用SP法,用单克隆抗CD34抗体标记血管,用Weidner技术计算肿瘤MVD.结果 肿瘤BF、BV的平均值分别为100.09 ml*min-1*100 g-1、10.81 ml*100 g-1,均高于正常肌肉组织(BF、BV平均值分别为60.45 ml*min-1*100 g-1、1.89 ml*100 g-1).肿瘤的BF、BV和MER与肿瘤的MVD均呈正线性相关,即肿瘤的MVD越高,相应的BF、BV和MER也就越高.肿瘤外周区与中央区的BF、BV、MVD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鼠骨肉瘤的BF、BV均与MVD呈正线性相关,CT灌注成像可用于活体无创性地评价骨肿瘤的微血管生成,可以详细全面提供骨肿瘤医生制定手术计划所需要的骨肿瘤的性质和血供情况的信息.
作者:李惊喜;廉宗澂;王林森;王宇;孙鼎元;谈志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本试验采用妊娠晚期大鼠为模式动物探讨超声造影在胎盘的应用价值和初步研究超声造影对大鼠胎盘组织产生的生物效应,为超声造影应用于产科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妊娠晚期(第18~21天)的Wistar大鼠30只,体重为(300±50)g,共分三组进行,A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B组:高剂量造影剂组,注射剂量为23.6 mg/kg(2.0 ml/kg,11.8 mg/ml);C组:低剂量造影组,注射剂量为0.236 mg/kg (2.0 ml/kg,0.118 mg/ml).在ACUSON 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CPS成像系统下选择每只孕鼠腹中的一只胎鼠的胎盘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完毕后取胎盘组织固定、切片、染色观察三组胎盘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超声造影清晰地显示出了大鼠胎盘绒毛间血流的灌注特点;造影剂不能通过胎血屏障到达胎盘胎儿面及胎鼠;三组胎盘组织切片检查均未见明显母体面毛细血管损伤、红细胞外溢、滋养细胞坏死和空泡形成.结论 超声造影清晰地显示出了大鼠胎盘母体面的血管结构;在此次仪器设置条件下,超声造影未对胎盘组织产生明显的生物效应.
作者:许杨青;陈欣林;谢明星;陈佩文;赵胜;胡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患儿男,11个月.半年前家长发现患儿双目不对称,左眼球略突出,但当时未予特殊处理.近2个月左眼外突进行性加重,遂来医院就诊.
作者:马天璇;辛鹏;张志强;张德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各种病理类型甲状腺单发结节超声造影的图像特点,研究超声造影是否可以改善对各种甲状腺单发结节的鉴别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甲状腺单发结节超声造影的图像特点.观察结节内造影剂灌注的过程,通过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比较结节内部与结节相邻的甲状腺实质内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增强强度△A(PI-BI)等参数的差别.这些数据和手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例甲状腺癌造影后表现为结节先于相邻甲状腺实质开始增强及廓清,与相邻的甲状腺实质相比较呈高增强.10例滤泡性腺瘤中有7例造影后表现为结节晚于相邻甲状腺实质开始增强及廓清,与相邻的甲状腺实质相比较呈低增强.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8例造影后表现为结节早于相邻甲状腺实质开始增强及廓清,14例与相邻的甲状腺实质相比较呈高增强或等增强.结论 此研究表明各种病理类型甲状腺结节造影剂灌注的特点仍有一定的重叠性,但超声造影技术可能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提供更多有效的,补充性的信息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作者:宋洁;王丹;袁惠;宗绍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和MRI联合应用诊断胎儿呼吸系统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超声诊断为呼吸系统畸形的胎儿16例,其中CCAM 12例,BPS 2例,CHAOS 1例,双肺回声增强1例.征得患者同意后,在接受超声检查后24小时内行MRI检查.终诊断由产后尸检或生后随访证实.结果 16例病变的MRI诊断结果与终结果完全一致.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中,12例与终结果一致;3例误诊;另有1例超声诊断为双肺回声增强、病变性质待查,终结果为CCAM.结论 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大多数胎儿呼吸系统畸形,超声和MRI联合应用可提高呼吸系统畸形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赵胜;陈欣林;杨小红;卢丹;孙子燕;夏黎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定量CT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定量CT通过分析PAP患者大吸气末肺容积、肺重量、肺含气体积、平均肺密度及平均含气体积结果,对10例PAP患者共14次(两肺13次,单肺1次)肺泡灌洗术CT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常规CT(病灶范围、密度)、肺功能(检查9次)及血气分析检查(检查14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AP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定量CT检查显示肺重量从(1594±436) g减低至(1294±374) g(P=0.000),平均肺密度从(0.5269±0.12) g/ml减低至(0.4389±0.09) g/ml(P=0.006),平均肺充气体积从(1.0989±0.5031) ml/g增加至(1.4700±0.4548) ml/g(P=0.008),肺含气体积有一定程度增加(P=0.116),肺容积在灌洗后略增加(P=0.938);肺泡灌洗前后的肺容积与肺含气体积呈显著相关(绝对系数R2=0.94,P=0.000).常规CT评价79%(11/14)CT检查结果改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有10次肺功能检查结果示DLCO%从45.85%±22.09%上升到54.64%±19.09%(P=0.007)、DLCO/VA%从67.30%±22.62%上升到76.03%±18.60%(P=0.03);FVC%、FEV1%、FEV1/FVC、PEF%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14次血气分析显示从肺泡灌洗前的低氧血症[PaO2:(8.07±2.1) kpa]到肺泡灌洗后的明显好转[PaO2:(14.7±5.24) kpa](P=0.001).结论 定量CT可为PAP疗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肺泡灌洗术后以定量CT结果中的肺重量、平均肺密度及平均含气肺体积改善明显.常规CT评价对PAP疗效观察具有一定价值.通过肺泡灌洗术,大部分患者病情短期内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关玉宝;曾庆思;陈桥丽;邓宇;伍筱梅;李时悦;郑劲平;钟南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131I标记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小分子环形肽(cRGD肽)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与显像,探讨131I-cRGD肽作为肿瘤诊治药物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氯胺T法对cRGD肽行131I标记,建立荷黑色素瘤B16动物模型,分别进行体内分布实验、非标记cRGD肽竞争抑制实验及肿瘤显像研究.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分析.结果 131I-cRGD肽的标记率达90%,放射化学纯度达99%;荷瘤小鼠体内分布实验显示:给药后在血液、肾脏、膀胱有较高的放射性分布,小肠、肝脏、肌肉呈低水平放射性分布,24 h 肿瘤/肌肉(T/M)放射性比值=6.34, 肿瘤/血液(T/B)放射性比值=1.1.显像结果示:静脉注射131I-cRGD肽后1 h肿瘤开始显影,随时间的延长,影像逐渐清晰,24 h时肿瘤显像清晰.用非标记cRGD肽进行阻断实验,肿瘤的放射性摄取为(0.969±0.151)%/g,与非阻断组(1.40±0.136)%/g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氯胺T法可以成功完成131I-cRGD肽标记;尾静脉注射131I-cRGD肽后,肿瘤表现为放射性浓聚,肿瘤对131I-cRGD肽的摄取可被非标记的cRGD肽抑制,表明131I-cRGD肽可与肿瘤新生血管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肿瘤诊治药物.
作者:刘红洁;王荣福;张春丽;闫平;付占立;张旭初;郭凤琴;刘萌;于明明;邸丽娟;崔永刚;丁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超声检查中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动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按术后动态监测获得的肝动脉阻力指数,将其分为阻力指数增高组和正常组,对比分析两组受体年龄、受体性别、手术因素(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间等)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包括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排斥反应等.结果 73例患者中17例(23%)出现肝动脉阻力指数一过性增高.受体平均年龄偏大组更易发生术后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现象(P=0.027);在器官保存过程中,供肝冷缺血时间越长术后发生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几率也越大(P=0.035),其他因素包括受体性别、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及无肝期时间等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及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超声发现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是很常见的现象,与受体年龄偏大及供肝冷缺血时间过长有关,与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无明显相关.
作者:张翠红;王曦曦;李智贤;廖新红;叶桂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脏同步化治疗(CRT)的短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18例心衰患者于三腔起搏器置入术前和术后1个月,应用Philips IE33分别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S)、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LVEF);心肌组织速度成像采集3个标准心尖切面图像,应用Q-lab分析软件测量左室基底部和中部12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12)及各节段心肌射血期峰值速度(Sm)、左室收缩后收缩(PSS)的峰值速度.结果 心脏同步化治疗后,左室收缩同步性改善,Ts-SD-12减低,从(48.4±17.87) ms下降到(35.16±19.4) ms(P<0.05),左心室内径、容积缩小,收缩功能也有明显改善(P<0.05),各节段Sm明显提高(P<0.01)、PSS的峰值速度减低(P<0.05).结论 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是目前评价心肌再同步化治疗的有效手段.
作者:付建莉;张军;刘丽文;李军;刘兵;朱永胜;张海滨;薛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室间隔内强回声带的超声观察,探讨室间隔心肌结构及其成像基础,为室间隔研究提供结构基础及显像方法.方法 51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用二维超声观察左室长轴切面、左室短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的室间隔,以室间隔内强回声带的中线为室间隔左、右室侧的分界线,测量各切面室间隔左室侧厚度(TLV)及右室侧厚度(TRV)并计算二者比值.结果 超声明确显示室间隔内带状强回声并将室间隔分为左、右室侧,前室间隔处TLV较TRV明显增厚,中后室间隔TLV及TRV基本相等.离体加温后猪心脏的室间隔可轻易徒手将其分为两层,两层厚度特点与超声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室间隔在结构上可分为两层即室间隔的左室侧及右室侧;超声可显示室间隔两层间的界面即强回声带并准确测量室间隔左、右室侧厚度.
作者:郭宝生;任卫东;唐力;晏华;陈昕;富维强;喻晓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整体和节段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RT3DE对2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和41例正常人进行检查,脱机软件分析得出左室整体和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比较两组的整体和节段舒张末期容积(EDV、rEDV)、收缩末期容积(ESV、rESV)、射血分数(EF、rEF)及节段-整体射血分数(rgEF).结果 急性前壁心梗组整体EDV、ESV及梗死区域、邻近梗死区域的rEDV、rESV较对照组增大,整体EF值及其rEF、rgEF减小(P《0.05),远离梗死区域无差异(P》0.05).结论 RT3DE能客观评价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左室整体和节段心功能,是一项能运用于临床的准确、可行的新技术.
作者:郑烨;张军;刘丽文;徐晖;李成祥;李伟杰;付建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证实偏倚校正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客观而全面地认识超声诊断的结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似然估计值法对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证实偏倚进行校正,并对其校正前后的95%置信区间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诊断恶性的患者接受手术证实的几率为35.10%(206/587),而超声诊断良性的患者接受手术证实的几率为11.31%(306/2705),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诊断的未校正敏感性为87.67%(95%置信区间:82.34%~93.00%),校正后的敏感性下降到69.63%(95%置信区间:59.69%~79.57%),两者95%置信区间不存在交集,说明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未校正特异性为78.69%(95%置信区间:72.05%~85.33%),校正后的特异性提高到91.97%(95%置信区间:90.50%~93.44%),两者95%置信区间也不存在交集,说明两者的差异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校正后,超声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低于校正前,特异性却较校正前显著提高.结论 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较低,但其排除恶性病变的特异性较强.
作者:韩治宇;梁萍;李欣;邵秋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汉语听觉词汇语义判断任务时正常人与Wernicke语言区胶质瘤病人脑的活动情况.方法 对15名正常青年受试者和2名胶质瘤累及左侧优势半球Wernicke语言区的病人进行听觉方式呈现汉语词汇语义判断任务的fMRI扫描,由3.0 T MR扫描仪获取数据,并采用AFNI软件进行脑功能区活动图像分析.结果 正常志愿者听觉语义判断语言任务激活的主要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半球、辅助运动区、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岛叶、左侧顶下小叶、左侧缘上回.两位胶质瘤累及左半球Wernicke区患者的语言任务激活主要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半球、辅助运动区、额下回、额中回、颞中回、岛叶、顶下小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颞上回、右侧额上回.结论 2例胶质瘤累及左侧Wernicke区的患者右侧半球激活较正常志愿者组明显增多,以右侧为优势,且左侧Wernicke区的激活减少,代之以肿瘤周边少量激活.
作者:魏淼;王晓怡;吴陈兴;李少武;江涛;舒华;张忠;戴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比较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两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对21例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8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采用小ROI法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ADC值,并比较两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分别为0.598±0.041和0.611±0.041,左、右侧的ADC均数分别为(7.292±0.363)×10-4 mm2/s,(7.299±0.305)×10-4 mm2/s,对照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均数分别为0.626±0.033和0.650±0.057,左、右侧ADC平均数分别为(7.073±0.543)×10-4 mm2/s,(7.147±0.642)×10-4 mm2/s,采用成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双侧95%的可信区间,病例组与对照组两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症组的两侧内囊前肢FA平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的ADC均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两侧内囊前肢的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提示两侧丘脑与前额叶、扣带回前部的相互联系的白质功能障碍,可以解释精神分裂症的一些临床症状和认知缺陷.
作者:邹立秋;袁慧书;裴新龙;董问天;刘鹏程;谢敬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腹腔内转移螺旋CT征象与MVD、nm23表达的关系.方法 40例大肠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VD和nm23表达.结果 SCT判断大肠癌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77.5%,腹膜转移准确率为90%,肝、肾上腺、卵巢的转移准确率为100%.大肠癌腹腔内转移与无转移组间的CT强化程度、MVD和nm23表达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T强化程度与MVD之间正相关(r=0.963, P《0.001),两者均与nm23的表达负相关(r1=-0.971, P 《0.001; r2=-0.958,P 《0.001).结论 SCT扫描可准确反映大肠癌腹腔内转移情况.nm23的失活可能是大肠癌转移的因素,肿瘤血管生成可能是大肠癌转移的促进因素.CT强化程度可作为一定量指标初步判断肿瘤血管生成,来帮助我们对大肠癌的转移进行推断.
作者:张瑞平;李健丁;姜增誉;乔英;鄂林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