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囊前肢MRI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邹立秋;袁慧书;裴新龙;董问天;刘鹏程;谢敬霞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内囊前肢
摘要: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比较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两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对21例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8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采用小ROI法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ADC值,并比较两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分别为0.598±0.041和0.611±0.041,左、右侧的ADC均数分别为(7.292±0.363)×10-4 mm2/s,(7.299±0.305)×10-4 mm2/s,对照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均数分别为0.626±0.033和0.650±0.057,左、右侧ADC平均数分别为(7.073±0.543)×10-4 mm2/s,(7.147±0.642)×10-4 mm2/s,采用成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双侧95%的可信区间,病例组与对照组两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症组的两侧内囊前肢FA平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的ADC均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两侧内囊前肢的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提示两侧丘脑与前额叶、扣带回前部的相互联系的白质功能障碍,可以解释精神分裂症的一些临床症状和认知缺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体瘤的比较影像学诊断

    目的 描述颈动脉体瘤不同影像表现,探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30个颈动脉体瘤的不同影像特点.结果 30个颈动脉体瘤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26例单侧性(14左/12右),2例为双侧,平均直径5 cm,CT/MRI平扫以等密度或中等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呈明显迅速强化,超声及DSA也显示其呈富血供表现.结论 超声、CT、MRI及DSA影像检查可对颈动脉体瘤提供早期诊断提供补充信息.

    作者:张立华;杨宁;冯逢;卫才永;路军良;马永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MR扩散张量成像在海马硬化术前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海马硬化患者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特点,并评价DTI在海马硬化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例单侧海马硬化患者和32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定量测量双侧海马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FA)、1-容积比(1-VR)和相对各向异性(RA)值并统计.结果 正常人双侧海马之间Dcavg、FA、1-VR和RA均无显著性差异.海马硬化患者患侧海马Dcavg显著高于对侧海马和正常志愿者,患侧海马FA显著低于对侧海马和正常志愿者,患侧海马1-VR和RA显著低于正常志愿者,但患侧海马1-VR和RA与对侧海马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DTI是海马硬化定侧诊断的有效方法,Dcavg升高、FA减低能够作为海马硬化术前诊断的有用指标.

    作者:张泉;张云亭;冯凯琳;张敬;李威;张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术中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血流灌注的研究

    目的 探讨术中冠脉血流显像(CFI)技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血流灌注的应用价值.方法 18只健康开胸杂种犬于前降支分出第一对角支后约1 cm处结扎3小时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结扎前、结扎3小时后应用i13L高频探头观察前降支远端及前壁心尖段心肌内血流灌注程度、血流方向,并测量心肌内冠脉血流速度,同时在以上观察时点经股静脉匀速推注造影剂(C3F8)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对照.结果 18只犬均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前降支3h后,根据MCE显示前壁心尖段有无造影剂充填分为无侧支循环形成组(A组)和侧支循环形成不充分组(B组),A组10只犬中,CFI显示60%(6/10)未见血流信号显示,40%(4/10)前壁心尖段内仅见星点状血流信号.B组7只犬中,CFI则均显示有少量血流信号,与基础状态相比,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Vmax)、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Vmax)及D-Vmax/S-Vmax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另有1只犬MCE显示前壁心尖段造影剂充填良好,CFI亦显示丰富的血流信号,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0.65 m/s)快于基础状态峰值血流速度(0.28 m/s).结论 术中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能直观、无创、敏感地显示心肌血流灌注状态,与MCE比较,能更敏感的反映心肌血流灌注.

    作者:丁尚伟;吕清;王新房;谢明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囊前肢MRI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比较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两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对21例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8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采用小ROI法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ADC值,并比较两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分别为0.598±0.041和0.611±0.041,左、右侧的ADC均数分别为(7.292±0.363)×10-4 mm2/s,(7.299±0.305)×10-4 mm2/s,对照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均数分别为0.626±0.033和0.650±0.057,左、右侧ADC平均数分别为(7.073±0.543)×10-4 mm2/s,(7.147±0.642)×10-4 mm2/s,采用成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双侧95%的可信区间,病例组与对照组两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症组的两侧内囊前肢FA平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的ADC均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两侧内囊前肢的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提示两侧丘脑与前额叶、扣带回前部的相互联系的白质功能障碍,可以解释精神分裂症的一些临床症状和认知缺陷.

    作者:邹立秋;袁慧书;裴新龙;董问天;刘鹏程;谢敬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植入式微波消融活体猪肾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植入式微波对正常活体猪肾实质的消融作用,为微波消融肾脏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水循环内冷式硬质微波针,微波发射频率为2450 MHz,能量输出50~80 W/600 s,观察不同能量条件下微波对活体猪肾实质的消融作用.结果 植入式微波在不同能量条件下消融灶的形态均为椭球形,由消融中心向外周依次分别为组织炭化区、消融凝固区、充血反应区和正常组织区.不同区域病理表现各异.实验中分别统计了不同能量状态下消融范围(大长径、宽径和体积)和天线周围温度变化.结论 植入式微波消融技术可在活体猪肾实质形成类圆形消融坏死区,消融范围可随能量改变而变化.

    作者:张大鹍;董宝玮;张新力;梁萍;于晓玲;王旸;李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病灶靶/本底比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观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符合线路 (SPECT/CT)显像,观察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18F-FDG摄取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指导合理选择FDG显像时段.方法 对160人次的(男112人次,女48人次)的262个病灶(恶性176个,良性86个)FDG肿瘤显像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无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正常,禁食6小时以上,静脉注射18F-FDG 5.0~10.32 mCi (185~381.84 MBq),平均为(7.5±1.40) mCi (227.5 MBq)后使用多功能ECT MillenniunTMVG8+Hawkeye (SPECT/CT)进行2D图像采集.早显像时间为66 min,晚为399 min(其中有一部分选择的是延时显像数据).每人采集1~3个床位,每床位40cm.用CT数据进行衰减校正,使用OSEM法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分析病灶靶/本底比值时间曲线:①注药后的120~180 min,良恶性病灶的靶/本底比值差别显著.此时为鉴别良恶性病灶的佳显像时间.②双时相采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①注药后30 min时进行第一时相图像采集,90 min进行第二时相的图像采集.此时,良性病灶的靶/本底比值降低,恶性病灶为初始上升期.有利于良性病灶的排除.②第一时相注药后的60~120 min内进行,第2时相在注药后的120~180 min内进行,有利于鉴别恶性病灶(此时良性病灶为平台期、缓慢上升或下降期),恶性病灶为上升期.3 必要时可进行3时相显像,通过三个时间点病灶摄取值的特点,鉴别病灶的性质.理论上会提高FDG的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准确掌握不同性质病灶的FDG代谢时间曲线,利用多时相显像技术可以更好利用和提高FDG肿瘤显像的价值.

    作者:于彤;朱家瑞;许根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31I标记RGD环肽在荷瘤小鼠体内分布与显像研究

    目的 研究131I标记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小分子环形肽(cRGD肽)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与显像,探讨131I-cRGD肽作为肿瘤诊治药物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氯胺T法对cRGD肽行131I标记,建立荷黑色素瘤B16动物模型,分别进行体内分布实验、非标记cRGD肽竞争抑制实验及肿瘤显像研究.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分析.结果 131I-cRGD肽的标记率达90%,放射化学纯度达99%;荷瘤小鼠体内分布实验显示:给药后在血液、肾脏、膀胱有较高的放射性分布,小肠、肝脏、肌肉呈低水平放射性分布,24 h 肿瘤/肌肉(T/M)放射性比值=6.34, 肿瘤/血液(T/B)放射性比值=1.1.显像结果示:静脉注射131I-cRGD肽后1 h肿瘤开始显影,随时间的延长,影像逐渐清晰,24 h时肿瘤显像清晰.用非标记cRGD肽进行阻断实验,肿瘤的放射性摄取为(0.969±0.151)%/g,与非阻断组(1.40±0.136)%/g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氯胺T法可以成功完成131I-cRGD肽标记;尾静脉注射131I-cRGD肽后,肿瘤表现为放射性浓聚,肿瘤对131I-cRGD肽的摄取可被非标记的cRGD肽抑制,表明131I-cRGD肽可与肿瘤新生血管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肿瘤诊治药物.

    作者:刘红洁;王荣福;张春丽;闫平;付占立;张旭初;郭凤琴;刘萌;于明明;邸丽娟;崔永刚;丁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能量减影在肠梗阻碘剂消化道造影中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对双能量减影(DES)与常规数字X线成像(CDR)对肠梗阻碘剂造影模型和肠梗阻患者的检测能力的比较,证明双能量减影在肠梗阻碘剂消化道造影检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造肠梗阻碘剂造影模型,对模型和5例肠梗阻患者分别拍摄能量减影和常规DR,比较其密度分辨率.结果 能量减影检测出泛影葡胺的浓度可达0.593%,而常规DR仅为4.75%,能量减影可以探测出的浓度比常规DR能探出的低8倍.结论 能量减影可以去除软组织,气体等对造影剂的掩盖,对泛影葡胺浓度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常规DR,在肠梗阻碘剂消化道造影检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震;朱银民;施玲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颅眶沟通间叶性软骨肉瘤1例

    患儿男,11个月.半年前家长发现患儿双目不对称,左眼球略突出,但当时未予特殊处理.近2个月左眼外突进行性加重,遂来医院就诊.

    作者:马天璇;辛鹏;张志强;张德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胎儿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的磁共振诊断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胎儿泌尿生殖系统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随访证实为泌尿生殖系统异常胎儿的产前MRI, 其中泌尿系统61例、生殖系统11例,孕龄21~39周,平均29周, 以胎儿出生后或引产后随访结果为参考标准,与产前MRI、US诊断结果对比分析.通过MRI采用感兴趣区工具(ROI)测量胎儿肺肝信号强度比(LLSIR),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1例泌尿系异常中肾不发育9例(同时伴肺发育不良2例),盆腔异位肾2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15例(同时伴肺发育不良5例),梗阻性尿路疾病23例(其中重复畸形或输尿管异位开口3例、同时伴肺发育不良1例),肾发育不良9例(同时伴肺发育不良3例),脐尿管囊肿2例(1例合并睾丸鞘膜积液),左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例;11例生殖系统异常其中卵巢囊肿8例,睾丸鞘膜积液2例,右卵巢畸胎瘤1例,其中1例睾丸鞘膜积液存在全身水肿,1例卵巢囊肿还存在脑发育不良及右心房增大.MRI诊断准确率为95.8%.11例羊水过少肺发育不良胎儿LLSIR为1.06~1.29,平均值为1.20±0.08,较正常明显减低(P=0.000《0.05).结论 MRI是胎儿泌尿生殖系统异常较有价值的产前影像诊断方法.能提供超声以外的信息,发挥超声的重要补充作用,尤其是超声显示不清时.

    作者:董素贞;朱铭;毛建平;钟玉敏;仲卿雯;杜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增强FLAIR成像在听神经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通过与增强T1WI及脑桥小脑角区(CPA)脑膜瘤的比较研究,探讨增强FLAIR在听神经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7例听神经瘤患者行增强前后T1WI和FLAIR成像,比较两序列增强图像上肿瘤边界、显著性、强化的内听道内肿瘤部分的显示、肿瘤范围、肿瘤与白质的对比率(CR)和对比噪声比(CNR);同一时期CPA脑膜瘤6例,观察并比较其与听神经瘤在T1WI、FLAIR增强前后图像上的信号强度和强化程度.结果 增强FLAIR上听神经瘤的边界、肿瘤显著性优于增强T1WI或与其相似,3例肿瘤的上部和/或下部仅在增强FLAIR上显示;在15例具有强化的内听道内肿瘤部分中2例在增强FLAIR上更明显,6例在增强T1WI上更明显,7例在两序列上相似.增强FLAIR上肿瘤与脑白质的CR和CNR均明显高于增强T1WI.脑膜瘤和听神经瘤在平扫T1WI及FLAIR图像上信号强度重叠明显,两肿瘤在增强FLAIR上信号强度及强化程度差异明显,而在增强T1WI上无差异.结论 增强FLAIR在听神经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对其与脑膜瘤作出准确区分.

    作者:钱银锋;张诚;宫希军;余长亮;余永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LAVA动态增强序列在乳腺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LAVA)增强扫描序列在乳腺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临床疑似或钼靶提示为乳腺肿瘤的病人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8例采用LAVA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其余20例采用FAME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比分析两种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及其对病灶的显示,并采用4分法评分.结果 4分法原则评分,LAVA组:4分13例(72.2%),3分4例(22.2%),2分1例(5.6%),无1分病例;FAME组:4分3例(15%),3分11例(55%)2分5例(25%),1分1例(5%).肿瘤血管显示情况,LAVA组: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动脉分支、异常增粗段及引流静脉清晰显示且走行连续,管径小于2 mm的血管得以显示;FAME组:肿瘤供血动脉异常增粗段及引流静脉显示,管径小于2 mm的血管显示困难,且走行连续性较差.结论 LAVA动态增强序列图像质量优于FAME序列,能更清楚地显示乳腺肿瘤的形态、边缘、内部强化特点及其供血血管.

    作者:陈维娟;赵建农;郭大静;谢微波;邢海芳;宁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小肠间质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间质瘤CT的特点.并与临床病理学的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21例患者共检出病灶25个,18例为单发,3例多发.以空肠较常见(11/25).4例良性肿瘤直径1.5~3.5 cm,均为单发病灶.良性肿瘤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的均匀软组织密度影,直径均小于4.0 cm,增强后均匀轻度强化.17例恶性肿瘤共21个病灶,每例均有1个病灶直径均大于4.0 cm,多为腔外生长,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瘤常出现囊变坏死,瘤内可见气体或有口服对比剂,以及形成气液平,增强扫描呈环形或不规则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肿瘤可转移至肝脏.以肿瘤直径是否大于4.0 cm评价肿瘤的良恶性,本组准确率可达100%.结论 小肠间质瘤在CT上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腔外或混合性生长的肿块,瘤内可见气体密度或对比剂影.CT可作为诊断小肠间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黄清玲;卢光明;张龙江;王中秋;袁彩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卒中后Broca失语症的DTI研究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卒中后失语症语言功能区白质的改变.方法 Broca失语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17例,均为右利手,运用DTI对比研究Broca区白质纤维及FA值、Dcavg值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侧Broca区纤维数大于右侧镜像区,左右半球FA值及Dcavg值无显著差异.病例组左侧Broca区FA值及纤维数小于正常对照组左侧Broca区,但Dcavg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正常右利手Broca区白质纤维有左半球优势,但弥散参数无左半球优势.Broca失语患者左侧Broca区FA值降低,纤维数减少,但Dcavg值变化不显著.

    作者:庄严;沈加林;许建荣;周滟;路青;李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的溶栓效应及参数优化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诊断超声介导自制微泡造影剂对血栓的溶解效应以及对影响溶栓效果的超声频率、机械指数、照射时间、微泡浓度四个参数进行探讨,确定佳的溶栓参数组合.方法 利用统计学L9(34)正交表确定不同的超声频率(1.8 MHz、5 MHz、11 MHz)、不同机械指数(0.5、1.2、1.6)、不同照射时间(10 min、30 min、60 min)、不同微泡浓度(3.5×109/ml、4.2×109/ml、5.0×109/ml)各参数不同水平间的组合,按照正交表所示组合参数条件进行体外溶栓,计算各组间的溶栓率P=[(W0- W1)/ W0]×100%,所得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切片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溶栓后的血凝块结构.结果 作用时间对其溶栓率的影响大,其溶栓的佳条件组合为超声频率A=1.8 MHz、机械指数B=1.6、作用时间C=60 min、微泡浓度D=5.0×109/ml.HE切片染色及扫描电镜1000倍观察溶栓后血凝块内部结构松散,并伴有大量纤维素断裂,出现较大的空洞与裂隙.结论 诊断超声介导下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具有助溶作用,并在低频率、高机械指数、延长作用时间、高微泡浓度的参数条件下溶栓效果佳.

    作者:陈冉;任卫东;吴瑕;陈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移植术后早期超声检查中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影响因素与意义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超声检查中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动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按术后动态监测获得的肝动脉阻力指数,将其分为阻力指数增高组和正常组,对比分析两组受体年龄、受体性别、手术因素(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间等)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包括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排斥反应等.结果 73例患者中17例(23%)出现肝动脉阻力指数一过性增高.受体平均年龄偏大组更易发生术后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现象(P=0.027);在器官保存过程中,供肝冷缺血时间越长术后发生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的几率也越大(P=0.035),其他因素包括受体性别、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及无肝期时间等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及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超声发现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是很常见的现象,与受体年龄偏大及供肝冷缺血时间过长有关,与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无明显相关.

    作者:张翠红;王曦曦;李智贤;廖新红;叶桂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阴茎海绵体动脉解剖变异及其对阴茎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目的 探讨ED患者CA解剖变异及其对阴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CDUS检测45例ED患者阴茎CA及其解剖变异.结果 单一CA伴DA分支供应同侧阴茎海绵体12条;CA分叉12条;一侧阴茎海绵体内两支CA并存8条.双侧CA间出现交通支2例.3例ED患者阴茎海绵体ICI后勃起正常,其双侧CA阴茎基底部PSV》30 cm/s,而中部PSV 《30 cm/s;另外3例ED患者基底部及中部CA的PSV均《30 cm/s,但ICI后勃起良好.结论 CA变异广泛存在并影响阴茎血流动力学状态,对其充分认识有助于ED性质的判定.

    作者:李进兵;沈嫱;向松涛;黄道中;沈建红;石小红;张建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频彩超对小乳腺癌及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小乳腺癌及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2 cm的小乳腺癌和21枚腋窝癌性转移性淋巴结的高频声像图及彩超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特点内部呈低回声,无强回声包膜,能量多普勒显示以Ⅱ~Ⅲ级血流为主,穿入性血流及不规则血流分别为69.2%和53.8%,另外脉冲多普勒频谱阻力指数RI≥0.70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腋窝癌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特征:淋巴结肿大,内部均匀低回声,周边及内部见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二维超声结合能量多普勒血流特征及频谱多普勒可以提高诊断小乳癌及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性.

    作者:黄海擎;满诚;郝新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不育症患者精索静脉曲张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检查不育症患者精索静脉曲张(VC)的价值及VC对生育力的影响.方法 检测32例正常人及116例不育症患者的精索静脉及睾丸,记录精索静脉在平静呼吸时大内径(DR)及Valsalva试验时的大内径(DV)、大返流速度(Vmax)及返流持续时间(TR),测量并计算睾丸体积.每位受检者取精液送检,重点观察精子密度和活动率.结果 ①各VC组与对照组DR、DV、Vmax、TR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各VC组左侧睾丸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VC Ⅲ级组右侧睾丸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③各VC组精子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P《0.01),精子活动率低于对照组(P《0.01),各VC组之间两两比较精子活动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可为男性不育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提供精确的精索静脉内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睾丸大小等客观指标,有助于男性不育症病因的筛选及对生育力的评价.

    作者:石富文;王燕;黄珊珊;郭顺利;陈舜珏;刘怡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胆石性肠梗阻1例

    患者女,80岁.上腹阵发性隐痛1个月,伴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胆汁样液体,每天2次,每次约50 ml,纳差,大便7日未解,小便正常.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较活跃.既往有胆总管结石病史,无手术及外伤史.CT平扫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积气(图1、2),胆总管大直径2.8 cm,胆囊萎缩,其内见一点状高密度灶,十二指肠水平部见一同心圆状病变,大小2.7 cm×3.4 cm,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CT值14~42 HU,周边有口服造影剂环绕.

    作者:陈华平;罗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