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艳梅;姚聪;陈小菲;杜超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筋膜瓣结合头皮刃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耳廓再造术后软骨支架外露的疗效.方法:9例行Nagata法耳廓再造术的患者,一期术后出现皮瓣缺血、坏死、软骨支架外露,清除坏死组织,切除失去活力的软骨,行颞浅筋膜瓣结合头皮刃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9例移植皮片全部成活,稍有色素沉着,再造耳廓形态逼真,轮廓清晰,效果满意.结论:颞浅筋膜瓣结合头皮刃厚皮片移植术是Nagata法耳廓再造过程中发生软骨支架外露后的一种较好的补救方法.
作者:王江允;杨琳琳;陈春丽;彭克明;司江勇;张智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婴儿枕部休止期脱发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笔者科室就诊的24例婴儿枕部休止期脱发患儿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母分娩年龄、分娩方式、胎次、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睡姿等,每2周复诊1次,随访至痊愈.对照组来自于笔者医院儿保科体检中心的30例无脱发的健康婴儿,全部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4例婴儿枕部休止期脱发患儿中男10例(41.7%),女14例(58.3%),临床特点为枕部程度、大小不等;片状、带状脱发灶,融合成片,下界清楚,边缘锐利;母亲分娩年龄<35岁、非剖宫产分娩、胎龄≥37周及初产妇是婴儿枕部休止期脱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婴儿枕部休止期脱发发生的年龄为(2.6±0.8)个月;恢复的年龄为(5.6±2.5)个月.结论:婴儿枕部休止期脱发可能是此年龄阶段婴儿的一种生理性脱发.
作者:仵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使用机器人辅助阴道再造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2017年1月-4月收治的2例应用机器人辅助阴道再造术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2例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阴道再造术,半年后复查,术后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改善.结论:使用机器人辅助阴道再造术的患者围手术期优质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手术应对能力,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积极改善患者心理焦虑状况,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张军;韩亮;苏欣;郭媛;舒茂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冷疗法应用于眼部整形美容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于本院行眼部整形手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冷疗法处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VAS、SAS和SDS评分,统计患者术后创口肿胀消失和创口愈合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眼部青紫、创口感染及恶心呕吐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眼局部肿胀消除时间(2.42±0.93)d和创口愈合时间(7.95±2.83)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6.62±2.27)d和(16.09±4.5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1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部整形美容术后对患者施以冷疗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程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陈思思;李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LED红光联合马齿苋洗剂湿敷及外用他克莫司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5mg,1次/d,0.03%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患处,2次/d;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LED红光照射15min/次,1次/d,中药马齿苋洗剂湿敷,1次/d,疗程共4周.分别于治疗第 1、3、6、8周做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治疗后第6周、8周,治疗组复发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D红光联合马齿苋及他克莫司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翟燕;高艳;高瑾;王玉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前后患者对综合医院门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行PDCA管理模式前)于本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后门诊复诊的30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6月(PDCA管理模式后)就诊的328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接受门诊常规就诊流程,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就医结束填写门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后患者对门诊护士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及护患有效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后门诊手术及住院手术后门诊复诊的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作者:范艳梅;姚聪;陈小菲;杜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面部急诊外伤患者一期行整形美容修复的面部功能及形态的恢复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32例面部急诊外伤患者,全程护理干预,一期积极行整形美容修复及术后预防瘢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5例患者随访丢失,127例患者术后面部功能及形态恢复满意,其中123例患者一期面部外伤清创整形修复术后面部外伤切口均甲类愈合,无明显瘢痕、瘢痕增生及组织错位;1例患者出现瘢痕增生;3例患者需二期美容整形手术修复.结论:在面部急诊外伤的处理中,一期行整形美容精细修复,可大限度修复创面伤口、解剖学复位,恢复面部功能及形态,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更好达到疾病-心理-美容修复全方位治疗.
作者:陈晓明;戴强;施文娟;徐琦量;余道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整形外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成分输血的134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患者信息、输血原因、输血种类和剂量等,对整形外科患者临床用血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血液制品应用种类主要为血浆及红细胞制品,其目的在于维持血容量的稳定,在某些体表肿瘤的患者兼有血小板及冷沉淀的使用,以预防及治疗大量输入库存血之后的凝血功能障碍;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以创伤、肿瘤、瘢痕等修复重建患者为主.结论:整形外科患者用血原因主要为围手术期急性失血后的有效循环容量补充,对于部分病情特殊的患者同时兼顾凝血功能异常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张红;董立维;马显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慢性放射性溃疡的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肌皮瓣、轴形皮瓣、任意皮瓣修复慢性放射性溃疡12例,其中腹直肌肌皮瓣3例,臀大肌肌皮瓣1例,阴股沟皮瓣1例,腰横筋膜皮瓣2例,任意型皮瓣4例,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网状皮片移植修复1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drainage,VSD)5例.结果:12例移植皮瓣或皮片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4个月~8年,平均2.9年,除1例因原发病死亡外,无溃疡复发.结论: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保持良好的创基和湿润环境是创面修复成功的关键,持续VSD及PRP技术是放射性溃疡治疗的辅助手段.
作者:张鲜英;刘毅;肖斌;孙晓晨;李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多生牙是一种牙齿数目多于人体生理牙数的牙齿发育异常,多见于上颌前牙区,而磨牙区少见.多生牙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影响美观及功能.临床上对于已萌出或埋伏的多生牙大多采取手术拔除,目前国内关于多生牙自体移植修复缺失牙的报道很少.本文介绍1例下颌磨牙区多生牙自体移植修复第二前磨牙且术后1年临床效果满意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姝;武万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牙龈生物型是影响口腔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分为薄龈型及厚龈型,它不仅影响种植术后前牙区红白美学的整体效果,而且还影响牙周的治疗效果、固定冠的修复及正畸等治疗.因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关于它的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目前针对牙龈生物型的测量方法有很多,如:直接法及翻瓣后卡尺测量法等,因各种方法中均有一定的误差,故没有一个公认的有效方法,本文就测量方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邹新明;黄娜;王远勤;李志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瘢痕性色素脱失是一种常见并发症,随着点阵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对瘢痕性色素脱失的治疗目前还停留在早期阶段,需要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运用点阵激光治疗瘢痕性色素脱失的治疗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且对瘢痕性色素脱失的治疗方法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展望.
作者:范月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生的电话访问对患者正畸治疗初期疼痛的影响,以及对不同人格特征与情绪类型的患者正畸治疗疼痛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120例正畸初诊患者分为两组,依据是否在初始弓丝安放后对其进行电话访问分为电话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矫正前完成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确定患者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类型,并应用视觉模拟分析法(VAS)评估患者1周内的疼痛强度及变化.结果:电话组在1周内的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4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d差异显著(P<0.01).电话组中,外向型患者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型患者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访问对减少患者正畸治疗初期疼痛效果显著,且对外向型和情绪稳定型患者影响更大.
作者:刘梦;赵红艳;安晶涛;孙婷婷;唐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参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效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6只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每组18只,采用全层皮肤切除制备创伤修复动物模型,丹参组采用丹参注射液修复创面,对照组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1d、3d、7d测量伤口未愈面积,并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损伤区域不同时间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皮肤创伤未愈合面积测定结果显示损伤后1d、3d、7d对照组和丹参组大鼠创伤皮肤未愈合面积均逐渐缩小,3d、7d后丹参组未愈合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HE染色可观察到损伤后3d丹参组小血管内红细胞淤积情况较对照组轻,新生毛细血管数量较对照组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VEGF在大鼠皮肤表皮细胞、皮脂腺上皮细胞、毛囊、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中有表达,但以成纤维细胞的表达为主.损伤后1d、3d,丹参组VEGF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可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促进大鼠创伤皮肤的修复.
作者:卢尚兵;金昊;赵鑫鑫;朱玲;李俊岑;曾茜;李龙;康春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在低氧条件下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瘢痕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2%O2低氧条件下处理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36h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10μmol/L辛伐他汀作为干预组,采用CCK-8法检测常氧和低氧条件下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分析Caspase-3、Bax、Bcl-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Ⅰ型胶原、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随着辛伐他汀药物浓度增加,成纤维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药物浓度≥10μmol/L时,低氧条件辛伐他汀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大于常氧组(P<0.01).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细胞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表达增加,而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减少(P<0.05).干预组中HIF-1α、Ⅰ型胶原、CT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IMP-1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低氧条件下可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及瘢痕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姚建;苏开新;王海华;郭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体乳糜脂肪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笔者医院的1年以上的瘢痕患者80例,治疗部位瘢痕设为实验组,予以乳糜脂肪注射疗法处理;治疗区域附近瘢痕作为对照组,瘢痕内注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在高倍镜下乳糜脂肪内未发现成活的脂肪细胞,体外培养5d后可看到条索状细胞生长;所有患者经3次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75/80),随访半年以上,瘢痕明显软化、变平,无明显凸起部位,疗效稳定未见复发;治疗后实验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糜脂肪移植对增生性瘢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有效物质并非成熟脂肪细胞,可能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脂肪前体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作者:王斐;陈敏亮;赖琳瑛;梁黎明;周桂文;周运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甘草酸对UVB(中波紫外线)诱导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甘草酸作用于HaCaT细胞,噻唑蓝比色(MTT)法筛选药物的有效安全浓度;用总剂量为30 mJ/cm-2的UVB照射HaCaT细胞,制备光老化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总凋亡率;实时定量PCR(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aspase-3、Caspase-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0-5、1×10-6、1×10-7mol/L甘草酸为佳有效安全浓度.与空白组比较,UVB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1),细胞总凋亡率显著显著升高(P<0.01),Caspase-3、Caspase-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UVB组比较,1×10-5、1×10-6、1×10-7mol/L甘草酸+UVB组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P<0.01),细胞总凋亡率显著显著降低(P<0.05,P<0.01),Caspase-3、Caspase-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甘草酸能抑制UVB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其机制与其降低细胞总凋亡率,抑制Caspase-3、Caspase-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傅云;廖建;张琼;王冬梅;王业秋;李建民;张丽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上前牙唇向移位牙周常规治疗联合正畸的临床疗效及其稳定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慢性牙周炎伴上前牙唇向移位患者25例,以牙周基础治疗后为基线,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评价牙周联合正畸治疗(实验组)和单纯牙周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后及12个月随访期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ocket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REC)等临床指标改善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PD、CAL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平均PD由(6.5±1.8)mm减小到(2.3±1.1)mm;对照组平均PD由(6.3±2.0)mm减小到(3.2±1.7)mm,两组PD的减少量有统计学差异(P=0.04).经治疗后,实验组CAL增加2.2mm,对照组CAL平均增加0.8mm,两组差异显著(P=0.02).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REC均有改善,实验组牙龈退缩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3).治疗结束后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疗效基本维持稳定.与治疗结束时相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上前牙移位的牙周炎患者,牙周常规治疗联合正畸临床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一线的治疗选择.
作者:杨雁;卢荣;谢黎阳;杨红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侧扩张颈横动脉浅支皮瓣联合应用局部颈部筋膜瓣行颌颈角成形对严重颈部挛缩性瘢痕的修复效果.方法:对12例颈部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一期双侧前胸壁置入皮肤扩张器并注水,注水量约800~1000ml,注水完成后行皮瓣延迟术.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局部形成5cm×3cm筋膜瓣并向上折叠加深颌颈角,扩张皮瓣转位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供区扩张皮瓣或皮片修复.结果: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仅2例皮瓣远端出现少许坏死,后期予以换药或植皮修复,随访3个月~2年患者面颈部外形、功能均得明显改善.结论:扩张颈横动脉浅支皮瓣联合局部筋膜瓣颌颈角成形能较好地改善颈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面颈部外观及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高华伟;李小兵;田超;张兰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应用深蓝射频治疗面部皮肤轻度松弛及细小皱纹,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及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科室深蓝射频应用于面部年轻化的72例就医者作为临床对象,观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皮肤皱纹评分及安全性等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61%、97.22%,皮肤皱纹评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皮肤轻度松弛以及细小皱纹患者采用深蓝射频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皮肤细小皱纹,加强皮肤紧致度,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及美容效果确切.
作者:赵琦;冯仁洋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