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5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

万学峰;罗浩杰;张丽娟;樊俊威;帕丽达·阿布力孜

关键词:皮肤肿瘤, 基底细胞癌, 病理学, 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了解中国西北地区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情况.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科室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25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男女比为1.06:1,平均发病年龄(55.86±13.64)岁,平均就诊年龄(60.08±13.35)岁,头面部发病多(占88.45%),依据临床及病理分型,结节/溃疡型占66.14%、色素型26.69%、浅表型6.37%、硬斑病样0.80%;病程超过2年者78.09%,平均病程50.8个月.40岁以上发病者86.85%,但40岁以下的基底细胞癌患者占13.15%.在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面,基底细胞癌的符合率为79.28%,其中色素型基底细胞癌误诊为色素痣的比例为25.37%.结论:在新疆地区的基底细胞癌患者中,头面曝光部位仍是好发部位,常见的基底细胞癌临床类型为结节溃疡型,其次是色素型.多发基底细胞癌患者较少,皮脂腺痣并发基底细胞癌的病例年龄较小.中青年基底细胞癌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应进一步提高皮肤科医生临床诊断基底细胞癌的能力.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不同负压值对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皮肤创面时不同负压值对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9月的慢性溃疡型皮肤创面和外伤型皮肤创面患者100例,两种类型皮肤创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负压值组(-201mmHg~-300mmHg)和低负压值组(-100mmHg~-200mmHg),清创后应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行负压引流治疗,治疗期间每天采集1次负压值,直到创面愈合,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慢性溃疡型皮肤创面患者低负压值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3.55±12.70)d,高负压值组愈合时间为(38.19±23.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伤型皮肤创面患者低负压值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6.83±9.48)d,高负压值组愈合时间为(37.35±14.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慢性溃疡型、外伤型皮肤创面,选择-100mmHg~-200mmHg的低负压值能更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刘雪;朱同娥;魏霞;王静;徐炜志;仇翠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笔者科室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9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27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B组:25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1064nm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中间穿插3~4次IPL治疗(治疗间隔2周);C组:31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D组:26例,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长脉宽激光治疗1次/月,共6次,中间穿插3~4次IPL治疗(治疗间隔2周).结果:D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D组疗效与B组、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临床上疗效仍好于B组、C组.结论:采用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能显著提高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作者:谷晓广;续言凤;邱小圆;康华;李孟曙;刘永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结合透皮给药系统治疗增生性瘢痕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Fractional micro-plasma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联合透皮给药系统导入曲安奈德治疗外伤、烧伤等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2年11月以来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透皮给药系统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大面积瘢痕进行透皮给药治疗时,在一定药物总剂量下可增加治疗面积,缩短治疗时间.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透皮给药技术,易于操作,创伤小,痛苦少,恢复期短,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为微创治疗瘢痕的方法之一.

    作者:赖琳英;徐潇;王靓谦;梁黎明;周桂文;周云超;白馨月;陈敏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从男女性别角度论治中重度痤疮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从男女性别这一角度对中重度痤疮进行中医论治.通过从性别角度探讨男女中重度痤疮病因病机的不同,从而提出男性患者多实证,治疗当以清热为主,女性患者有实亦有虚,当清热与滋阴并用,并介绍了女性痤疮治疗特有的调周序贯疗法,为中重度痤疮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沈新龙;陈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耳甲腔软骨联合L形硅胶假体在闭合入路鼻整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耳甲腔软骨和L形硅胶假体在闭合入路鼻整形中的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切取耳甲腔软骨做成盾牌,固定于L形硅胶假体尾侧端,采用鼻孔边缘切口置入假体软骨复合物.结果:62例就医者术后短鼻明显延长,鼻尖突出度明显改善,外形满意.其中3例早期鼻尖皮肤发红,2例出现软骨轮廓显现.结论:耳甲腔软骨联合L形硅胶假体闭合入路鼻整形适用于轻中度短鼻矫正,具有方法简单,效果良好,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范东良;刘金超;付德林;史景辉;邸腾蛟;姜立山;吕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来笔者科室接受治疗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的患者120例,进行DSD技术设计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的美容修复手术,观察前牙修复后3年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前牙修复手术后3年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与1年后调查统计结果相比,总有效率比较,2年后和3年后均无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4.17和3.28,P分别为1.02和0.85,P>0.05);显效率比较,2年后无统计学差异(t=3.52,P=0.73,P>0.05),3年后明显低于1年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t=4.61,P=0.04,P<0.05)).对疗效失败的情况分析,发现修复失败原因中前牙修复体脱落所占的比例高,为41.94%.对患者修复效果进行修复完美例数、嵌合紧密例数、颜色满意例数、前牙敏感例数及牙龈反应例数等指标随访调查,发现各指标所占比例与1年后相比,2年后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年后指标中修复完美例数和牙龈反应例数所占比例具有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4.22和2.52,P分别为0.04和0.03,P<0.05).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缘龈炎、龋齿、牙周炎、牙髓炎、磨牙症及牙龈炎,与1年后相比,2年后所占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不良反应中缘龈炎、牙髓炎及牙龈炎所占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8、3.79及4.77,P值分别为0.04、0.02及0.03,P<0.05).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的总体疗效较为理想,具有选材简便、操作简单、安全稳定、不良反应少及维持时间久等良好特征,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王超;辛策;申晓靖;汤巧巧;柳林;卢恕来;高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果酸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果酸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轻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2例,采用果酸治疗;对照组:44例,外用克痤隐酮凝胶.治疗4、8、12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有效率为19.05%,对照组22.73%,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周后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62.50%、65.00%,对照组为38.46%、29.4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果酸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安全、有效.

    作者:许峥;曹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磁性前列地尔脂微球靶向治疗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研究

    目的:探讨磁性前列地尔脂微球靶向治疗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制备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实验组注射磁性前列地尔脂微球,并在皮瓣外覆盖铷铁硼稀土磁铁;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空白组不进行血管阻断及药物注射.测定三组皮瓣血流量、皮瓣组织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皮瓣原位缝合后7d评估皮瓣成活率,并检测皮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在皮瓣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实验组皮瓣微循环血量明显增多、皮瓣组织内一氧化氮水平升高、丙二醛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原位缝合7d后皮瓣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具有磁场顺应性的前列地尔脂微球可有效提升缺血-再灌注皮瓣部位的药物浓度、改善皮瓣微循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提高皮瓣成活率.

    作者:王彦进;肖义青;陈振雨;冷向锋;任纪祯;陈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切口面部提升术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切口面部提升术联合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5月就治的面部老化患者52例,采用颞部以及耳前小切口面部提升,联合3L3M的自体脂肪移植综合技术对面部中部深层脂肪区以及鼻唇沟部位进行填充.结果:随访3个月~1年,患者术后并发症轻微,经三种评价方式满意度调查显示:三方满意率大于86.5%.结论:小切口面部提升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术,具有微创、瘢痕小,可给予患者一个接近真实、自然的年轻化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树楷;王德怀;周建文;黄智勇;张定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NL2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PNL2单克隆抗体在不同类别黑素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NL2在黑素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黑素瘤(黏膜黑素瘤11例,肢端黑素瘤24例,非肢端黑素瘤12例),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NL-2,S-100,HMB-45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生物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黑素瘤组PNL-2阳性率为87.23%(41/47),正常皮肤的表达率为1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L-2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7.23%(41/47)和90%(9/10);其在黑素瘤中的阳性率与年龄、Clark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民族、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肢端和非肢端黑素瘤中PNL2与S100、HMB45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黑素瘤中PNL2表达阳性率明显大于S100、HMB45(P<0.05).结论:PNL2对黑素瘤具有高特异性,可以作为诊断黑素瘤的一种新的生物标记物,尤其对黏膜黑素瘤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热依拉·莫合塔尔;康晓静;罗东;赵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国外美容医学新研究与进展(八)

    本期进展内容包括:①乳腺癌乳房切除患者因所处地区接触整形外科医师机会的差异与乳房重建率的关系;②1例3个月的患儿因双侧膝部外伤致双下肢截断行双侧下肢重接后2年的随诊资料;③女复男易性病患者的胸部手术;④腋臭的治疗:系统资料复习及统计学分析.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赫林定律与上睑下垂

    赫林定律(Hering's law)认为双眼受到统一的神经支配,即双侧提上睑肌受到的神经支配作用是相同的.对于上睑下垂患者,其下垂侧或下垂更严重一侧会代偿性的引起双侧神经支配作用增强,导致对侧眼睑位置假性抬高.对于这类患者,可以通过抬高试验、遮盖试验、去氧肾上腺素试验来检验术前是否存在假性抬高的现象.现已有报道,认为引起上睑下垂现象的病因很多,包括重症肌无力、甲状腺眼病、动眼神经麻痹等.而对于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是否会出现赫林现象,目前研究结论不一.同时,优势眼上睑下垂患者比非优势眼上睑下垂患者的赫林现象发生率高.赫林现象可能发生于上睑下垂矫正术前或术后,因此上睑下垂矫正术实施前必须考虑到该现象存在的可能性.

    作者:祝玮烨;杨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自体软骨联合膨体在Binder综合征矫正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软骨和膨体移植矫正Binder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Binder综合征患者,用自体肋软骨和耳软骨矫正鼻背、鼻尖低平、鼻小柱短缩畸形,应用膨体矫正面中部凹陷畸形.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面中部畸形得到有效矫正,鼻小柱延长,鼻尖高度和鼻外形满意.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无膨体感染等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对无严重咬合畸形的Binder综合征患者,采用自体软骨联合膨体移植修复,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

    作者:杨帆;金宝玉;李旭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自体肋软骨联合脂肪移植治疗Binder综合征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肋软骨联合颗粒脂肪矫正Binder综合征的鼻部畸形和面中部凹陷,术后通过观察鼻部形态变化和鼻腔通气、发音等功能变化,对其效果行综合评价.方法:对8例Binder综合征患者,常规切取第6/7肋软骨,雕刻成长条状、片状、块状和碎颗粒状,用来修复构建鼻小柱、鼻背、侧鼻、鼻翼、鼻中隔等鼻部亚单元结构,并采用自体脂肪和肋软骨颗粒混合物填充塌陷的梨状孔周围、鼻槛和上颌窦凹陷.结果:8例患者均获随访,长随访5年,对畸形矫正效果和鼻部功能改善均满意.结论:自体肋软骨联合脂肪移植治疗Binder综合征,能较好的矫正鼻畸形和面中部凹陷,还可以不同程度改善鼻腔功能,长期效果稳定.

    作者:李帅华;黄泽春;黄润铭;晏丹;张安利;唐红伟;李石峰;肖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钴铬钼合金应力中断式支架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钴铬钼合金应力中断式义齿用于Kennedy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KennedyⅠ、Ⅱ类牙列缺损拟行支架式义齿修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钴铬钼合金应力中断式义齿修复和钴铬合金支架式义齿修复.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末端基牙牙槽嵴吸收情况,评估钴铬钼合金应力中断式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钴铬钼合金应力中断式义齿与钴铬合金支架式义齿相比较,患者在美观程度、舒适程度、语音功能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P<0.05),在咀嚼功能、固位功能两方面满意度也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钴铬钼合金应力中断式义齿的末端基牙牙槽嵴吸收情况较钴铬合金支架式义齿略有减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钴铬钼合金应力中断式义齿用于KennedyⅠ、Ⅱ类牙列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毛莹莹;姚贵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两种根管封闭剂配伍两种根充方法对根尖区微渗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两种根管封闭剂配伍两种根管充填方法对根尖区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拔除的单根管前牙40颗,采用机用Protaper预备至F3号后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iRoot SP组(A组)和Roekoseal组(B组),再根据充填方式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组(1组)和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组(2组)(每组10颗).即:iRoot SP根管封闭剂+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A1组)、Roekoseal根管封闭剂+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B1组)、iRoot SP根管封闭剂+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A2组)、Roekoseal根管封闭剂+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B2组)进行根管充填.采用染料渗透法检测根尖微渗漏,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印度墨汁渗入的深度进行测量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根充材料与根尖区牙本质壁的密合程度.结果:A1、A2、B1、B2组染料渗入深度分别(1.28±0.021)mm,(1.25±0.028)mm,(3.36±0.056)mm,(1.41±0.028)mm,其中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B1组和B2组的染料渗入深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和A2组的染料渗入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封闭剂iRoot SP的根尖封闭性能要优于Roekoseal,热牙胶垂直加充填的根管封闭效果要优于冷牙胶侧压充填.

    作者:葛翘诚;尹艳娇;杨欢;丁欣欣;王凌;吴佩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上前牙邻面龋树脂充填后全瓷贴面修复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上前牙邻面龋树脂充填后再行全瓷贴面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4例邻舌面龋坏,未涉及切角及唇面,或少量唇面缺损的上前牙,用3M自酸粘结剂,3M树脂充填后,采用铸瓷贴面修复,术后随访2年,用改良Ryge标准从颜色匹配,边缘适合性,牙龈反应,术后敏感,瓷贴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96.9%的瓷贴面具有良好的边缘适合性,整体脱落率低于2%,贴面颜色稳定,95%的患者对该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瓷贴面可改善树脂充填后前牙的美观效果,增强树脂的固位性,也不影响后续的根管治疗,可作为一种前牙美学修复的临床选择.

    作者:范立红;闫瑾;范淑霞;胡春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供血方式的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供血方式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126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研究组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观察术后供区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供区穿支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flow velocity,PSV)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68%、皮瓣成活率为96.8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27%、皮瓣成活率为10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皮瓣长度、皮瓣宽度、皮瓣长宽比、皮瓣面积、住院天数、手术次数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皮肤温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7d、14d、30d、3个月PSV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供血方式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各有优缺点,要结合患者病情、年龄、皮瓣大小及功能需求等综合考虑.

    作者:付立策;杨瑞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膨体聚四氟乙烯在鼻部综合整形中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总结膨体聚四氟乙烯在鼻部综合整形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体会.方法: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抬高鼻背,鼻尖全部采用自体软骨塑形,严格无菌操作.结果:2010年1月-2015年6月共完成手术366例,随访6个月~1年,无一例发生感染,其中出现鼻尖过长5例,假体偏移1例,经过二次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在鼻部综合整形手术中,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抬高鼻背,鼻尖全部采用自体软骨塑形,严格无菌操作,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康虹;李红军;李东;薛志强;曾高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在超长宽比皮瓣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应用于超长宽比例皮瓣中,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14例患者中应用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术后观察皮瓣一般情况.结果:术后3d换药可见12例皮瓣尖端肤色正常,仅2例耳廓严重撕脱伤稍显青紫,术后7d皮瓣末端血运已大部分恢复正常,仅有1.0cm×0.5cm表皮坏死结痂,经换药后痊愈.结论:间歇性正压充气装置可促进超长宽比例皮瓣成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巩平;孙宇航;安静;袁好军;卓雷;胡振峰;吴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