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学峰;罗浩杰;张丽娟;樊俊威;帕丽达·阿布力孜
目的:探讨针对假体隆乳术后Ⅲ、Ⅳ级包膜挛缩的综合处理措施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假体隆乳术后Ⅲ/Ⅳ级包膜挛缩68例(136侧),采用乳晕切口或下皱襞切口,包膜完整切除、部分切除或腔隙封闭,重新剥离腔隙,置换假体,组织覆盖困难者延期假体置入.观察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乳房外形、手感、乳头感觉、患者满意度及包膜挛缩复发及其分级.结果:68例求美者中,采取一期包膜处理及假体置换66例(占97.0%),采取一期包膜处理、二期假体置入2例(占2.9%);采用乳晕切口者60例(占88.2%),下皱襞切口者8例(占11.8%);术后7d伤口均甲级愈合;6个月随访率为97.0%;术后6个月发生包膜挛缩Ⅲ级2例、Ⅳ级1例(共占4.4%);求美者满意度95.6%.结论:乳晕或下皱襞切口是假体隆乳包膜挛缩综合处理的理想入路;原假体置入腔隙及乳腺、胸大肌厚度等覆盖组织情况是Ⅲ、Ⅳ级包膜挛缩综合处理策略的重要参考;正确处理挛缩包膜和假体置换是减少包膜挛缩复发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作者:祝葆华;王永祥;杨伟杰;梁全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从男女性别这一角度对中重度痤疮进行中医论治.通过从性别角度探讨男女中重度痤疮病因病机的不同,从而提出男性患者多实证,治疗当以清热为主,女性患者有实亦有虚,当清热与滋阴并用,并介绍了女性痤疮治疗特有的调周序贯疗法,为中重度痤疮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沈新龙;陈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Fractional micro-plasma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联合透皮给药系统导入曲安奈德治疗外伤、烧伤等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2年11月以来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透皮给药系统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大面积瘢痕进行透皮给药治疗时,在一定药物总剂量下可增加治疗面积,缩短治疗时间.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联合透皮给药技术,易于操作,创伤小,痛苦少,恢复期短,安全性高且副作用小,为微创治疗瘢痕的方法之一.
作者:赖琳英;徐潇;王靓谦;梁黎明;周桂文;周云超;白馨月;陈敏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护理对手臂部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美观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整形植皮术治疗的80例手臂部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手臂功能恢复情况、美观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5个月,两组患儿手臂功能MHQ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美观效果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手臂部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手臂功能恢复,改善术区美观,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柯斯奇;甘晚芳;李桂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设计、制备透皮型弹性蛋白样多肽(elastin-like polypeptide,ELP)融合蛋白,探索其作为皮肤美容制剂的潜能.方法:设计具有透皮特性的蛋白转导功能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和ELP融合蛋白PTD-ELP,联合密码子优化、重叠延伸PCR和定向递归连接等技术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在此基础上将该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进行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并对目标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可溶性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PTD-ELP读码框架的原核表达载体,携带该载体的大肠杆菌在IPTG诱导5h时PTD-ELP融合蛋白的表达量达到峰值,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3.6%;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PTD-ELP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在胞内表达.结论:成功设计并构建了能够表达PTD-ELP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其高效表达,为深入探讨PTD介导的ELP透皮给药在逆转皮肤衰老和预防、治疗光老化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白转丽;都慧聪;耿文鑫;李立文;舒茂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上前牙邻面龋树脂充填后再行全瓷贴面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4例邻舌面龋坏,未涉及切角及唇面,或少量唇面缺损的上前牙,用3M自酸粘结剂,3M树脂充填后,采用铸瓷贴面修复,术后随访2年,用改良Ryge标准从颜色匹配,边缘适合性,牙龈反应,术后敏感,瓷贴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96.9%的瓷贴面具有良好的边缘适合性,整体脱落率低于2%,贴面颜色稳定,95%的患者对该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瓷贴面可改善树脂充填后前牙的美观效果,增强树脂的固位性,也不影响后续的根管治疗,可作为一种前牙美学修复的临床选择.
作者:范立红;闫瑾;范淑霞;胡春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核素32P治疗乳房外Paget病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乳房外Paget病患者3例,采用核素32P以放射性活度0.2mCi/cm2敷贴,每周1次,平均保持8h.结果:3例患者均临床痊愈,临床随访12~21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副作用.结论:32P敷贴治疗乳房外Paget病疗效佳,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潘展砚;刘怡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WaveOne机用镍钛锉和不锈钢K锉分别用于老年人残根残冠一次法根管治疗的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反应情况,为老年人残根残冠的桩核冠修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临床就诊的115例老年患者,共187颗残冠残根,随机分成两组,WaveOne组(98颗患牙)和K锉组(99颗);两组患牙均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其中WaveOne组在完成根管预备时采用WaveOne机用镍钛锉冠向下法,K锉组则使用不锈钢K锉配合传统的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比较两组之间选用不同器械和不同根管预备方法一次完成根管预备及充填所需的时间及患者术前及术后24h、7d的疼痛反应.结果:WaveOn组根管预备所需时间(4.36±0.19)min,较K锉组(14.63±0.38)min短;术前、术后7d两组疼痛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WaveOne机用镍钛锉对于老年人残根残冠修复前进行一次法根管预备与充填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根管预备效率及减少术后疼痛反应,有效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徐江;马玉;段子文;马琰;吴佩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磁性前列地尔脂微球靶向治疗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制备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实验组注射磁性前列地尔脂微球,并在皮瓣外覆盖铷铁硼稀土磁铁;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空白组不进行血管阻断及药物注射.测定三组皮瓣血流量、皮瓣组织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皮瓣原位缝合后7d评估皮瓣成活率,并检测皮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在皮瓣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实验组皮瓣微循环血量明显增多、皮瓣组织内一氧化氮水平升高、丙二醛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原位缝合7d后皮瓣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具有磁场顺应性的前列地尔脂微球可有效提升缺血-再灌注皮瓣部位的药物浓度、改善皮瓣微循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提高皮瓣成活率.
作者:王彦进;肖义青;陈振雨;冷向锋;任纪祯;陈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果酸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轻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2例,采用果酸治疗;对照组:44例,外用克痤隐酮凝胶.治疗4、8、12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有效率为19.05%,对照组22.73%,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周后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62.50%、65.00%,对照组为38.46%、29.4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果酸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安全、有效.
作者:许峥;曹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来笔者科室接受治疗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的患者120例,进行DSD技术设计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的美容修复手术,观察前牙修复后3年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前牙修复手术后3年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与1年后调查统计结果相比,总有效率比较,2年后和3年后均无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4.17和3.28,P分别为1.02和0.85,P>0.05);显效率比较,2年后无统计学差异(t=3.52,P=0.73,P>0.05),3年后明显低于1年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t=4.61,P=0.04,P<0.05)).对疗效失败的情况分析,发现修复失败原因中前牙修复体脱落所占的比例高,为41.94%.对患者修复效果进行修复完美例数、嵌合紧密例数、颜色满意例数、前牙敏感例数及牙龈反应例数等指标随访调查,发现各指标所占比例与1年后相比,2年后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年后指标中修复完美例数和牙龈反应例数所占比例具有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4.22和2.52,P分别为0.04和0.03,P<0.05).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缘龈炎、龋齿、牙周炎、牙髓炎、磨牙症及牙龈炎,与1年后相比,2年后所占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不良反应中缘龈炎、牙髓炎及牙龈炎所占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8、3.79及4.77,P值分别为0.04、0.02及0.03,P<0.05).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的总体疗效较为理想,具有选材简便、操作简单、安全稳定、不良反应少及维持时间久等良好特征,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王超;辛策;申晓靖;汤巧巧;柳林;卢恕来;高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下睑全层缺损修复新方法.方法:笔者科室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下睑全层缺损患者9例,应用涤纶心脏修补材料联合下睑局部皮瓣移植再造下睑5例,联合带蒂额部岛状皮瓣移植再造3例,单纯下睑皮瓣移植再造1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6例患者下睑再造成功,术后睑裂闭合良好,外观得到明显改善,无感染及排斥反应.3例因涤纶心脏修补材料脱出失败;1例单纯下睑局部皮瓣移植再造下睑后下睑外翻,再次手术置入涤纶心脏修补材料下睑外翻矫正,外形良好.结论:应用涤纶心脏修补材料联合皮瓣移植修复下睑全层缺损疗效确切,但也有涤纶心脏修补材料排斥脱出风险.
作者:陈林江;谢翠华;熊柯;杨娟;董冰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双鼻翼内侧缘闭合切口行鼻综合整形术,观察术后外鼻形态,尤其是鼻尖成形效果、瘢痕情况与传统切口的同类术进行比较.方法:应用双鼻翼内侧缘闭合切口,充分剥离、显露双侧鼻翼软骨内侧脚转折部(穹窿部),褥式缝合拉拢,以缩小鼻头,抬高鼻尖,同时置入假体-软骨/自体真皮复合体隆鼻,缝合切口.术后以热塑夹板固定塑形10d,8~10d拆线.结果:2014年4月-2016年3月,应用上述方法完成鼻综合整形-鼻尖成形手术56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术前低鼻尖、钝平鼻尖、肥厚鼻尖等缺陷术后均有明显改善,鼻形自然逼真,鼻尖成形效果好,鼻小柱无切口瘢痕,患者满意.结论:应用双鼻翼内侧缘闭合切口的鼻综合整形术避免了传统切口的弊端,手术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池刚毅;黎宁;陈宝峰;黄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软骨和膨体移植矫正Binder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Binder综合征患者,用自体肋软骨和耳软骨矫正鼻背、鼻尖低平、鼻小柱短缩畸形,应用膨体矫正面中部凹陷畸形.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面中部畸形得到有效矫正,鼻小柱延长,鼻尖高度和鼻外形满意.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无膨体感染等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对无严重咬合畸形的Binder综合征患者,采用自体软骨联合膨体移植修复,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
作者:杨帆;金宝玉;李旭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面部提升术联合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5月就治的面部老化患者52例,采用颞部以及耳前小切口面部提升,联合3L3M的自体脂肪移植综合技术对面部中部深层脂肪区以及鼻唇沟部位进行填充.结果:随访3个月~1年,患者术后并发症轻微,经三种评价方式满意度调查显示:三方满意率大于86.5%.结论:小切口面部提升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术,具有微创、瘢痕小,可给予患者一个接近真实、自然的年轻化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树楷;王德怀;周建文;黄智勇;张定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皮肤创面时不同负压值对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9月的慢性溃疡型皮肤创面和外伤型皮肤创面患者100例,两种类型皮肤创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负压值组(-201mmHg~-300mmHg)和低负压值组(-100mmHg~-200mmHg),清创后应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行负压引流治疗,治疗期间每天采集1次负压值,直到创面愈合,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慢性溃疡型皮肤创面患者低负压值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3.55±12.70)d,高负压值组愈合时间为(38.19±23.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伤型皮肤创面患者低负压值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6.83±9.48)d,高负压值组愈合时间为(37.35±14.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慢性溃疡型、外伤型皮肤创面,选择-100mmHg~-200mmHg的低负压值能更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刘雪;朱同娥;魏霞;王静;徐炜志;仇翠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先天性大面积黑色素痣切除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行先天性大面积黑色素痣部分切除联合局部皮肤扩张术的8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5)给予健康教育、营养支持等常规护理,观察组(n=43)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术中患儿依从性及术后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手术治愈率为34.88%高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41,P=0.021);观察组患儿手术依从性为34.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P=0.036);观察组患儿术后家长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6,P=0.029);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并发症,观察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先天性大面积黑色素痣患儿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蔡锦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复方药艾条灸对青年群体中脾肾阳虚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清艾组与药艾组,每组50例.清艾组给予单纯艾条治疗,药艾组给予复方药艾条治疗,疗程均为20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0d后,相较于清艾组,药艾组患者体重、腰围数明显下降(均P<0.05),且BMI指数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清艾组总有效率为34%,药艾组总有效率为88%,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7.965,P<0.01).结论:自制复方药艾条灸对青年群体中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建军;冯居秦;海妮;贾佳;吕凌;王媛;许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了解中国西北地区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情况.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科室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25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男女比为1.06:1,平均发病年龄(55.86±13.64)岁,平均就诊年龄(60.08±13.35)岁,头面部发病多(占88.45%),依据临床及病理分型,结节/溃疡型占66.14%、色素型26.69%、浅表型6.37%、硬斑病样0.80%;病程超过2年者78.09%,平均病程50.8个月.40岁以上发病者86.85%,但40岁以下的基底细胞癌患者占13.15%.在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面,基底细胞癌的符合率为79.28%,其中色素型基底细胞癌误诊为色素痣的比例为25.37%.结论:在新疆地区的基底细胞癌患者中,头面曝光部位仍是好发部位,常见的基底细胞癌临床类型为结节溃疡型,其次是色素型.多发基底细胞癌患者较少,皮脂腺痣并发基底细胞癌的病例年龄较小.中青年基底细胞癌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应进一步提高皮肤科医生临床诊断基底细胞癌的能力.
作者:万学峰;罗浩杰;张丽娟;樊俊威;帕丽达·阿布力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纳布啡应用于双侧重睑成形术中的疗效、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行双侧重睑成形术就医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以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缓慢静脉注射麻醉,对照组以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缓慢静脉注射,呼之不应、安静入睡后两组均采用1%利多卡因1mg/kg行双侧上睑局部浸润麻醉.观察记录两组就医者在入手术室静脉麻醉前(T0)、静脉麻醉后即刻(T1)、局部浸润麻醉后即刻(T2)、局部浸润麻醉后2min(T3)、局部浸润麻醉后5min(T4)、局部浸润麻醉后10min(T5)、局部浸润麻醉后30min(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记录两组就医者的镇痛效果、清醒时间以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1~T6时刻HR、MAP、SpO2监测值与T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6时刻HR、MAP监测值与T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1~T4时刻SpO2监测值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1~T4时刻SpO2监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镇痛效果均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分别是(6.8±2.1)min和(6.1±2.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与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双侧重睑成形术中,镇痛、镇静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平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重睑成形术中广泛应用.
作者:刘玉;章梦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