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珍;简雪平;眭云鹏;马丽;刘燕平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吸脂术中防治寒战的作用及适宜剂量.方法:将于本院行吸脂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D1组15例,D2组15例,D3组15例,C组(对照组)15例.吸脂术中,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在右美托咪啶用量上,D1组为1μg·kg-1·h-1,D2组为0.5μg·kg-1·h-1,D3组为0.3μg·kg-1·h-1,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4组患者麻醉期间寒战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监测各组患者入室后5min(T0)、静脉给药后15min(T1)、30min(T2)、40min(T3)及60min(T4)对各时刻点上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及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采用Ramsay评分标准对患者术中的麻醉镇静效果进行评价.结果:D1、D2、D3组患者术中寒战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1、D2、D3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T0时刻,T1~T4时刻,D2、D3、C组三组间患者的HR、BP、SpO2指标值均无明显波动(P>0.05);但T2~T4时刻,D1组患者的HR指标值较T0时刻下降(P<0.05),BP指标值较T0时刻下降(P<0.05).4组Ramsay平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吸脂术中不仅能发挥良好的寒战防治作用,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可取得良好的镇静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李永荣;程希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面部雀斑、太田痣等面部色素增加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Q开关红宝石固体激光治疗面部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206例(包括雀斑78例,黄褐斑60例,太田痣37例,颧部褐青色痣31例),针对不同的病变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参数,疗程根据皮损的性质而定,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雀斑、黄褐斑、太田痣、颧部褐青色痣总有效率分别是100.0%、86.7%、94.6%、84.2%,治疗后未出现色素脱失、瘢痕等严重副作用.结论:应用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面部色素增加性疾病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少.
作者:钟文闻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攻型微螺钉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仅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或缺失、需要远中移动下颌牙弓的成年患者,在下颌磨牙后区或颊棚区植入自攻型微螺钉,以其为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弓.通过临床评价、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下颌第一磨牙、中切牙矢状向以及牙合平面、下颌平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均达到预期效果,达到正常前牙覆牙合、覆盖及良好后牙尖窝关系.微螺钉治疗过程中均保持稳定.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下颌第一磨牙及中切牙分别平均远中移动(3.55±0.25)mm、(3.45±0.11)mm(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下颌第一磨牙远中倾斜、中切牙舌向倾斜以及牙合平面、下颌平面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攻型微螺钉能发挥强支抗作用,可有效地同步远中移动下颌牙弓.
作者:罗小安;郑晓丹;王智军;史建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水激光在上颌前牙美学区冠延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进行上颌前牙美学区冠延长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5)和对照组(n=15),研究组采用水激光法进行冠延长,对照组采用常规刀片切除法进行冠延长,术后检测两组患者的龈缘顶点水平(GZL)、牙周袋深度(PD)以及龈沟出血指数(SBI),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33%(其中满意12例、较满意2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0.00%(其中满意8例、较满意5例、不满意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GZL达到I级14例,对照组患者GZL达到I级9例,研究组具有更好的美学效果(P<0.05),研究组PD值1.45±0.37和SBI值0.90±0.3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4±0.35、1.25±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激光用于上颌前牙美学区冠延长,能够取得较高的满意度及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介绍一种安全易行,无纵向手术瘢痕的巨大乳房缩小术.方法: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笔者科室共应用该法治疗9名巨乳患者,共18只乳房.该术式重新设计乳头乳晕位置,距乳头下方6.5cm设计新乳房下皱襞线,原乳头乳晕宽下蒂,去表皮,切除新乳房下皱襞与下蒂之间的乳房组织,原乳头乳晕通过上部皮瓣缝合至新的乳头乳晕位置.结果:术后乳头乳晕血供良好,手术瘢痕隐藏在乳房下皱襞,避免了纵向瘢痕.结论:本术式对于缩小重度巨乳或严重下垂的乳房,安全易行,并且手术瘢痕隐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俞晓江;郭孟杰;陶成满;杨建荣;赵延庭;许杏君;苑庆日;孟祥宏;沈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颜面部瘢痕整形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颜面部瘢痕整形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整形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等).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和出院后6个月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生活质量指数量表,整理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护理干预组患者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护理干预组的健康感受、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动能力和家庭支持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颜面部瘢痕整形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田玉琼;蔡艳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四种食源性肽口服暴露对SD大鼠光老化皮肤皱纹及屏障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12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肽样品组,每种肽分别设定低、中、高剂量组,配制浓度为0.3、0.9、1.5g/L的含肽水溶液进行口服,每日自由饮用;空白组不施行紫外辐照,模型组及肽样品组均行UVA+UVB联合辐照,连续辐照18周后进行皮肤表观皱纹评分,检测皮肤表皮水分含量和油脂含量,评价4种食源性肽对光老化大鼠皮肤皱纹和屏障功能的改善效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肤皱纹感官质量显著降低,肽口服干预后可不同程度改善皮肤皱纹状况,且总体呈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活性肽之间改善效果差异较大,以样品2高剂量组效果好;从屏障功能来看,模型组大鼠皮肤水分和油脂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4种活性肽口服干预后光老化皮肤水油屏障功能恢复良好,样品2和核桃肽中、高剂量时可显著提升表皮水分和油脂含量(P<0.05).结论:样品2能显著减少光老化大鼠皮肤深大皱纹量,改善受损皮肤屏障功能,是口服抗皱活性肽产品开发的首选基料.
作者:徐德峰;马忠华;赵谋明;张婷;苏国万;段军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980nm长脉冲激光联合表皮营养液及七叶树皂苷修护敷料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分组治疗.A组:38例,应用980nm长脉冲激光治疗;B组:38例,应用980nm长脉冲激光联合表皮营养液及七叶树皂苷修护敷料治疗.根据患者皮损情况确定激光治疗参数,观察治疗前后血管消退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来评价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76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3~6次治疗,A组治疗有效率92.11%,6个月后复发率40%;B组治疗有效率94.74%,6个月后复发率16.67%.B组6个月后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测试显示皮肤红斑指数和经皮水分流失显著降低,皮肤发红和屏障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使用表皮营养液和七叶树皂苷修护敷料联合980nm长脉冲激光治疗可有效改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及伴随的屏障损伤,显著降低其复发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程春泉;徐佳洁;杨晓蕾;吴田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PDO(P-dioxanone)线与透明质酸联合治疗中下面部老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行PDO线与透明质酸联合治疗中下面部老化的患者76例,采用双盲法,对就医者治疗前后按鼻唇沟形态标准、下颌缘形态标准进行评分比较,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失访3例,其余就医者面部老化均得到改善,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就医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O线联合透明质酸治疗中下面部老化的临床效果明显,尤其是治疗因面部容量丢失和面部皮肤松垂所致的面部老化更为显著,患者术后满意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石磊;朱玲;李俊岑;王娜;魏家宾;高亮;康春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对整形美容科日间手术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2015年10月-2016年5月期间在笔者科室行整形美容日间手术患者98例,分为2组,每组49例.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的出院健康教育;微信护理组在常规术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微信延续护理组成员使用微信对该组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复查时的焦虑程度,术后注意事项知晓率及术后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延续护理干预后,微信延续护理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信护理组术后护理知晓率及术后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信对整形科日间手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阿尼克孜·阿不都热西提;阿斯古丽·热合曼;邹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实验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A型肉毒毒素(稀释成5U/0.1ml)进行干扰,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A型肉毒毒素.培养72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显示A型肉毒毒素作用后细胞增殖速度变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实验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的细胞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多,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以抑制瘢痕疙瘩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诱导成纤维细胞的凋亡.
作者:杨艳清;张洁;许其军;吴希晞;黄燕;高扬;江昌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每日服用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E胶丸,配合晚间外涂复方氢醌霜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24项版本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中皮损积分量表对两组分别评价,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抑郁症状积分及皮损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罗玳红;黄琼;吕细华;徐银银;张爱民;李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包膜挛缩是假体隆乳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再次手术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了解包膜挛缩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多项研究认为假体表面材料类型、切口选择、血肿发生、引流充分与否、假体放置层次等均与包膜挛缩的发生相关,但这些结果仅源于临床观察,都缺乏实验数据的支撑.本文旨在从细菌感染、细胞分化、免疫与信号传导几个方面阐释包膜挛缩的发病机制,总结与发病机制相关的预防措施.现将包膜挛缩发病机制及预防的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姚莉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注射联合激光治疗对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如皋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接受曲安奈德注射联合激光治疗的增殖期婴幼儿腹部表浅血管瘤30例患者为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为笔者医院儿科正常体检婴幼儿.各组婴幼儿的外周血血浆中VEGF及HIF-1α浓度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并进行浓度变化动态观察.组间比较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对照组婴幼儿血清VEGF浓度水平为(257.391±76.612)μg/L,HIF-1α为(2.975±1.045)mg/L;治疗组婴幼儿患者治疗前血清中VEGF浓度水平为(416.849±104.219)μg/L,联合治疗4周后浓度水平为(285.402±122.457)μg/L(P<0.05),治疗12周浓度水平为(241.873±115.694)μg/L(P<0.05),血清浓度水平下降明显;婴幼儿患者治疗前血清中HIF-1α浓度水平为(12.347±1.463)mg/L,联合治疗4周后浓度水平为(7.425±0.877)mg/L(P<0.05),治疗12周后浓度水平为(2.414±1.948)mg/L(P<0.05),血清浓度水平也呈下降趋势.结论: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患者接受曲安奈德注射联合激光治疗后,血浆中VEGF及HIF-1α浓度显著下降;VEGF及HIF-1α有望成为评判曲安奈德注射联合激光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效果的客观检测指标.
作者:丁佐国;冒进成;赵艳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SD大鼠颏舌肌功能影响的中枢途径.方法:选取7周龄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100nmol组、1μmol组、2μmol组.利用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第四脑室及舌下神经核团位置,通过第四脑室注射溶液建立不同水平的雌激素模型,使用玻璃微电极检测舌下神经核团放电特征,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SD大鼠颏舌肌肌电活性.结果:舌下神经核放电频率及幅值:空白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μmol组>1μmol组>100nmol组>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检测显示:各组大鼠颏舌肌动作电位幅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电活性(平均频率、大频率、积分幅度、大幅值):空白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μmol组>1μmol组>100nmol组>对照组,组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随着雌激素水平升高,舌下神经核自发放电水平增强,颏舌肌肌电活性增强,雌激素可通过中枢途径调节颏舌肌生物学功能.
作者:李环;孙炳丞;刘磊;巩旭燕;欧萨玛;侯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CO2点阵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化脓性肉芽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CO2点阵激光组41例,液氮冷冻组37例,治疗后3周和6个月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CO2点阵激光组一次治愈率92.68%,总治愈率100%;液氮冷冻组一次治愈率56.76%,总治愈率94.59%,CO2点阵激光组一次治愈率显著高于液氮冷冻组(P<0.05).CO2点阵激光组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色素沉着5例,色素减退1例,0级瘢痕1例,++级瘢痕1例;液氮冷冻组19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色素沉着7例,色素减退4例,0级瘢痕6例,+级瘢痕1例,++级瘢痕1例.两组色素沉着发生率及色素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2点阵激光组瘢痕发生率明显低于液氮冷冻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液氮冷冻疗法相比,CO2点阵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全林;李秋蕊;王伟;刘志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改良二期法耳廓再造术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30例,一期手术行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残耳软骨的部分切除,皮下组织蒂皮瓣成形及耳垂的转位;并切取肋软骨行三维立体耳廓软骨支架雕刻成形.二期行颅耳角成形术.结果:本组共30例,一期耳廓成形术后,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及时修复后治愈,无感染及耳廓软骨支架吸收变形;二期颅耳角成形术后,2例皮片部分坏死,经积极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1年7个月~6年,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再造耳廓的形态、大小、位置及角度均与健耳相似,外形逼真,再造耳廓轮廓清晰,竖立稳定.结论:改良二期法耳廓再造术修复耳甲腔型小耳畸形,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周期短,效果好.
作者:王江允;陈春丽;杨琳琳;司江勇;杨琼楠;张智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治疗方法多样,一般采用药物、血管搭桥、介入手术等方式,但远期疗效较差,治疗效果往往不甚理想.近年来,脂肪干细胞在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方面的实验研究逐渐增多.本文拟就目前脂肪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及其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展望.
作者:徐桂珍;简雪平;眭云鹏;马丽;刘燕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折叠术用于矫治上睑弱性肌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2017年2月笔者科室应用上睑提肌折叠术治疗52例上睑弱性肌力患者,评价术后即刻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手术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双眼上睑弱性肌力34例,左眼8例、右眼10例;52例患者术后改善效果显著,重睑外观自然,左右基本对称,患者满意;随访6个月,效果稳定,未见明显肌力下降现象.结论:上睑提肌折叠术用于矫治上睑弱性肌力,外观良好,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姣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755nm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笔者科室门诊黄褐斑患者52例,使用755nm皮秒激光治疗,7周治疗1次,1个疗程治疗3~4次,疗程结束后进行黄褐斑平均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同时患者接受满意度调查,记录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黄褐斑患者经2~4次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2例的改善率达到60%以上,32例达到50%以上改善,无1例出现严重副反应,同时还有改善皮肤质地的作用,90%以上的患者表示满意.结论:755nm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并且副作用小,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慧;吴志波;倪小丽;黄斐然;王大光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