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轮匝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矫治上睑凹陷效果观察

杨帆;金宝玉;李旭平

关键词:上睑凹陷, 眼轮匝肌瓣, 自体脂肪, 移植, 填充
摘要:目的:观察眼轮匝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治疗上睑凹陷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以来,对22例上睑凹陷患者采用眼轮匝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2例患者,除1例上睑凹陷纠正不足行第二次脂肪移植注射外,其余患者自觉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眼轮匝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是治疗治疗上睑凹陷的有效方法.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啶对防治吸脂术中寒战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吸脂术中防治寒战的作用及适宜剂量.方法:将于本院行吸脂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D1组15例,D2组15例,D3组15例,C组(对照组)15例.吸脂术中,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在右美托咪啶用量上,D1组为1μg·kg-1·h-1,D2组为0.5μg·kg-1·h-1,D3组为0.3μg·kg-1·h-1,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4组患者麻醉期间寒战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监测各组患者入室后5min(T0)、静脉给药后15min(T1)、30min(T2)、40min(T3)及60min(T4)对各时刻点上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及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采用Ramsay评分标准对患者术中的麻醉镇静效果进行评价.结果:D1、D2、D3组患者术中寒战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1、D2、D3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T0时刻,T1~T4时刻,D2、D3、C组三组间患者的HR、BP、SpO2指标值均无明显波动(P>0.05);但T2~T4时刻,D1组患者的HR指标值较T0时刻下降(P<0.05),BP指标值较T0时刻下降(P<0.05).4组Ramsay平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吸脂术中不仅能发挥良好的寒战防治作用,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可取得良好的镇静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李永荣;程希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上睑提肌折叠术矫治上睑弱性肌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折叠术用于矫治上睑弱性肌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2017年2月笔者科室应用上睑提肌折叠术治疗52例上睑弱性肌力患者,评价术后即刻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手术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双眼上睑弱性肌力34例,左眼8例、右眼10例;52例患者术后改善效果显著,重睑外观自然,左右基本对称,患者满意;随访6个月,效果稳定,未见明显肌力下降现象.结论:上睑提肌折叠术用于矫治上睑弱性肌力,外观良好,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姣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攻型微螺钉支抗远移下颌牙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自攻型微螺钉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仅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或缺失、需要远中移动下颌牙弓的成年患者,在下颌磨牙后区或颊棚区植入自攻型微螺钉,以其为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弓.通过临床评价、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下颌第一磨牙、中切牙矢状向以及牙合平面、下颌平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均达到预期效果,达到正常前牙覆牙合、覆盖及良好后牙尖窝关系.微螺钉治疗过程中均保持稳定.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下颌第一磨牙及中切牙分别平均远中移动(3.55±0.25)mm、(3.45±0.11)mm(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下颌第一磨牙远中倾斜、中切牙舌向倾斜以及牙合平面、下颌平面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攻型微螺钉能发挥强支抗作用,可有效地同步远中移动下颌牙弓.

    作者:罗小安;郑晓丹;王智军;史建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专科护理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科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护理组术后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应用专科护理配合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可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作者:曾晓晓;刘维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脂肪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及其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治疗方法多样,一般采用药物、血管搭桥、介入手术等方式,但远期疗效较差,治疗效果往往不甚理想.近年来,脂肪干细胞在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方面的实验研究逐渐增多.本文拟就目前脂肪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及其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展望.

    作者:徐桂珍;简雪平;眭云鹏;马丽;刘燕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改良二期法耳廓再造术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二期法耳廓再造术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30例,一期手术行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残耳软骨的部分切除,皮下组织蒂皮瓣成形及耳垂的转位;并切取肋软骨行三维立体耳廓软骨支架雕刻成形.二期行颅耳角成形术.结果:本组共30例,一期耳廓成形术后,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及时修复后治愈,无感染及耳廓软骨支架吸收变形;二期颅耳角成形术后,2例皮片部分坏死,经积极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1年7个月~6年,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再造耳廓的形态、大小、位置及角度均与健耳相似,外形逼真,再造耳廓轮廓清晰,竖立稳定.结论:改良二期法耳廓再造术修复耳甲腔型小耳畸形,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周期短,效果好.

    作者:王江允;陈春丽;杨琳琳;司江勇;杨琼楠;张智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容效果研究

    目的:将口腔种植修复方式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探讨其应用价值及美容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1:1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观察组: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笔者医院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方式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的61例患者;对照组:选择来自同期入院采用常规修复方式进行修复治疗的61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咀嚼功能、稳固性、舒适感、美观度等评分情况、红白美学指数以及咬合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修复后咀嚼功能(91.48±2.89)分、稳固性(94.52±2.46)分、舒适感(92.02±2.13)分、美观度(96.46±2.28)分、牙龈出血(4.92%)、修复体脱落(1.64%)、牙齿疼痛(3.28%)、PES指数(8.42±1.67)分、WES指数(8.58±1.79)分、ICP-HB肌电值(73.83±5.23)mV、ICP-MC肌电值(76.91±5.58)mV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咀嚼功能(76.38±2.73)分、稳固性(74.03±2.13)分、舒适感(81.24±2.52)分、美观度(78.14±2.56)分、牙龈出血(22.95%)、修复体脱落(13.11%)、牙齿疼痛(16.39%),PES指数(6.31±1.06)分、WES指数(7.17±1.26)分、ICP-HB肌电值(68.21±5.46)mV、ICP-MC肌电值(69.18±5.59)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方式进行修复,有较好的稳定性,可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且更加舒适美观,临床应用及美容效果确切.

    作者:陈冲;冷春涛;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雌激素调节大鼠颏舌肌生理功能的中枢途径研究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SD大鼠颏舌肌功能影响的中枢途径.方法:选取7周龄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100nmol组、1μmol组、2μmol组.利用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第四脑室及舌下神经核团位置,通过第四脑室注射溶液建立不同水平的雌激素模型,使用玻璃微电极检测舌下神经核团放电特征,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SD大鼠颏舌肌肌电活性.结果:舌下神经核放电频率及幅值:空白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μmol组>1μmol组>100nmol组>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检测显示:各组大鼠颏舌肌动作电位幅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电活性(平均频率、大频率、积分幅度、大幅值):空白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μmol组>1μmol组>100nmol组>对照组,组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随着雌激素水平升高,舌下神经核自发放电水平增强,颏舌肌肌电活性增强,雌激素可通过中枢途径调节颏舌肌生物学功能.

    作者:李环;孙炳丞;刘磊;巩旭燕;欧萨玛;侯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755 n m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755nm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笔者科室门诊黄褐斑患者52例,使用755nm皮秒激光治疗,7周治疗1次,1个疗程治疗3~4次,疗程结束后进行黄褐斑平均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同时患者接受满意度调查,记录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黄褐斑患者经2~4次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2例的改善率达到60%以上,32例达到50%以上改善,无1例出现严重副反应,同时还有改善皮肤质地的作用,90%以上的患者表示满意.结论:755nm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并且副作用小,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慧;吴志波;倪小丽;黄斐然;王大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上前牙间隙一例

    本文患者为成年男性,因牙周炎导致前牙呈扇形移位散开,出现间隙、伸长,严重影响美观及发音而要求矫治.笔者对患者进行牙周洁治、牙周炎症得到控制后,采用正畸治疗方法压低并适度内收上前牙,预留间隙后再联合修复治疗的方法制作上前牙烤瓷联冠,获得了美观、稳定的效果.

    作者:孔祥伟;郭蔚;刘向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眼轮匝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矫治上睑凹陷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眼轮匝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治疗上睑凹陷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以来,对22例上睑凹陷患者采用眼轮匝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2例患者,除1例上睑凹陷纠正不足行第二次脂肪移植注射外,其余患者自觉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眼轮匝肌瓣联合自体脂肪填充是治疗治疗上睑凹陷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帆;金宝玉;李旭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制负压刮吸器微创治疗术后残留性腋臭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刮吸器微创治疗腋部皮肤梭形切除术后的残留性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制负压刮吸器治疗腋部皮肤梭形切除术后残留的腋臭患者55例,观察术后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愈合时间.结果:55例患者的治愈率达到94%,有效率100%,无感染及皮下积液,出现皮肤水疱3例,穿刺口皮肤坏死2例,瘢痕部分坏死1例,创面的愈合时间为(5.7±2.3)d.结论:自制负压刮吸器适用于腋部皮肤梭形切除术后残留性腋臭的微创治疗,且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郑锦标;张烨峰;袁巍巍;彭菊花;郑自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疗癣卡西甫丸治疗中重度头皮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疗癣卡西甫丸口服治疗中重度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仅每周2次外用酮康唑洗剂;治疗组:30例,外用酮康唑洗剂,同时联合口服疗癣卡西甫丸,每日2次,10g/次,疗程4周.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5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皮损面积、丘疹、鳞屑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在瘙痒评分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停药2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疗癣卡西甫丸口服联合酮康唑洗剂外用治疗中重度头皮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高洁;姚宏艳;高以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Q开关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黄褐斑是人类黑素形成功能紊乱导致的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由于疗效不确切且容易复发,促使研究者不断探索综合治疗的方法.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溶止血药物,它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抑制黑色素形成.Q开关激光是在选择性光热作用的基础上,将极强的能量瞬间发射于靶组织中,选择性破坏黑素颗粒.研究显示,Q开关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较单纯激光更有效.

    作者:曾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果酸在皮肤美容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果酸(又称羟基乙酸,AHA)是指一系列α位有羟基的羧酸的统称.果酸通过使表皮重塑、脱落加速、促正常角化和抑制黑素形成等生物学效应而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果酸可用于痤疮、黄褐斑、光老化等疾病的治疗.果酸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局部刺激和过敏反应,可使患者依从性下降.在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掌握果酸治疗所需浓度及治疗持续时间,积极预防相关不良反应.本文就果酸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魏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我效能干预对暴露部位烧伤整形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暴露部位烧伤整形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烧伤整形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55)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51)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烧伤健康量表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焦虑、抑郁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自我效能干预后,观察组一般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以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暴露部位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作者:宋露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医学美容理念及技术在口腔颌面肿瘤外科的应用新进展

    医学美容理念及其技术在口腔颌面肿瘤外科的应用情况是伴随着学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患者对容貌的关注是促进肿瘤外科中美容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数字化技术引导下的精确修复重建手段,为肿瘤切除后面部容貌的美容修复建立了基础;肿瘤放疗、肿瘤内照射技术的进步,使得因肿瘤切除面神经的比例大大降低,维护了患者的容貌;硬化治疗成为脉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技术手段,避免了手术切除对面部的损毁;新缝线的出现改变了肿瘤术后切口缝合的理念及技术,肿瘤切口亦可以获得美容缝合;闭式引流新器械、伤口包扎新型敷料的使用,改进了肿瘤手术伤口处理的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医学美容技术推动了口腔颌面肿瘤外科学科的发展.

    作者:张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VSD技术联用表皮生长因子对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创面清洗完成后,采用VSD装置对创面进行封闭,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治疗组采用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冲洗.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和炎症应激反应情况.结果:治疗5d后,两组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炎症指标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肾素(R)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10d、15d后两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瘢痕愈合例数及感染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VSD技术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溶液能促进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

    作者:徐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面部色素增加性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面部雀斑、太田痣等面部色素增加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Q开关红宝石固体激光治疗面部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206例(包括雀斑78例,黄褐斑60例,太田痣37例,颧部褐青色痣31例),针对不同的病变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参数,疗程根据皮损的性质而定,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雀斑、黄褐斑、太田痣、颧部褐青色痣总有效率分别是100.0%、86.7%、94.6%、84.2%,治疗后未出现色素脱失、瘢痕等严重副作用.结论:应用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面部色素增加性疾病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少.

    作者:钟文闻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强脉冲光联合中药内服治疗黄褐斑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强脉冲光联合中药内服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0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1组仅采用强脉冲光治疗;对照2组单纯采用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予以强脉冲光与中药内服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1组有效率为46.0%,对照2组有效率为68.0%,治疗组有效率为84.0%.结论:强脉冲光联合中药内服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作用安全,是可靠且有效的治疗黄褐斑手段,比单独使用强脉冲光或中药内服疗效好.

    作者:赵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