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薛艳萍;翟仁友;谭可;顾华;张芳;张媛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扩散张量成像, 上运动神经元
摘要:目的 采用DTI技术,定量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脑内上运动神经元(UMN)的受累情况.方法 运用GE Signa 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5例临床确诊及拟诊的ALS患者和12例性别、年龄相当的正常对照者进行了全脑DTI扫描.分别计算双侧大脑皮层下白质、皮质脊髓束及胼胝体各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并与多种临床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LS患者脑内的FA值在双侧中央前后回皮层下白质、放射冠、内囊后肢后部、大脑脚及胼胝体各部较正常对照者显著下降;而相应部位的MD值无显著变化.FA值与ALSFRS及大手指敲击率呈正相关,与病程、年龄及病情进展速度呈负相关;MD值与ALSFRS、病情进展速度及年龄呈负相关,而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DTI可以通过定量检测ALS患者脑内FA及MD值的变化帮助确定上运动神经元的受累情况,尤其是在临床诊断不是很明确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弥漫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弥漫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声像图特点和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6例弥漫性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照,总结二维及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弥漫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特征性超声表现为:彩色多普勒见门静脉系统血流与伴行的肝动脉方向相反,有搏动,肝动脉血流较门静脉血流显示清晰;频谱多普勒显示门静脉血流反向,频谱为动脉型.以上改变广泛存在于肝脏各叶.肝脏二维声像图表现无特征性改变.结论 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弥漫性肝动脉-门静脉瘘影像学筛查及诊断方法.

    作者:徐钟慧;吕珂;姜玉新;戴晴;李建初;孟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罕见先天性右侧足缺如1例报道

    患儿,女,53天,维吾尔族,出生后发现右足缺如,来我院就诊.查体:营养发育中等,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无肿大,腹部无压痛,全身皮肤无黄染.专科检查:双下肢基本等长,右足缺如,残端皮肤完整,未见破溃及红肿,健侧肢体发育正常.X线表现见图1.

    作者:郝永杰;王元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应用18F-FDG PET/CT探讨储尿刺激对脑功能的影响

    目的 应用PET脑功能自动提取法研究18F-FDG PET显像受储尿刺激影响的脑解剖功能区.方法 对25例正常人储尿和未储尿状态下分别进行18F-FDG PET/CT脑显像,应用脑功能自动提取法对比分析储尿前后18F-FDG脑显像的代谢变化,分析受储尿刺激影响的脑解剖功能核团.结果共22个脑解剖功能核团的代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双侧楔叶、左侧下枕回、左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双侧Brodmann17区、双侧Brodmann18区、双侧腹前核、右侧中央后回等13个核团代谢增高,同时左侧尾状核、双侧外侧核、左侧颞下回、左侧海马旁回、双侧胼胝体、左侧海马、左侧下丘脑等9个核团代谢降低.结论 储尿刺激影响部分脑功能区代谢增高的同时使部分脑功能区代谢减低.18F-FDG PET/CT脑显像为临床研究泌尿中枢提供了功能-解剖学参考和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申景涛;郭万华;辛小燕;徐佩;贾支俊;张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诊断左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患者,男,33岁.因外伤后左上肢骨折住院治疗,左上肢行内固定术半个月后,左肘部发现包块并逐渐增大伴疼痛,局部皮温较健侧高,且闻及收缩期杂音,隆起处有震颤感,申请彩超检查.

    作者:杨培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术后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接受手术治疗病例,术后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容积显示重建及大密度投影重建.结果对于使用钛制动脉瘤夹病例,64层螺旋CTA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关系及动脉瘤夹的数量和位置.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作为使用钛制动脉瘤夹病例的术后随访工具.

    作者:陈细香;郑晓华;李茂进;童世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选择性心肌超声造影对冠状动脉与左心室腔间侧支循环的观察与评价

    目的 采用经冠状动脉选择性心肌超声造影(MCE)观察冠状动脉与左心室腔间侧支循环,并探讨其对于心肌缺血的意义.方法 对26例冠心病患者及1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经冠状动脉内MCE进行回顾性分析,检出造影剂直接由心肌进入左心室腔的病例,测量局部节段灌注(minivalue),应用组织速度显像(TVI)测量相关节段收缩峰值速度(Sm)及与正常节段达峰时间差别(Ts-dif).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未见冠状动脉与左心室腔间的侧支循环;冠心病组7例患者总计15个节段可见造影剂直接由心肌进入左心室腔,局部节段minivalue、Sm低于正常节段,但上述指标及Ts-dif优于缺血不伴侧支循环的节段.结论 经冠状动脉选择性MCE能够清晰观察心肌内冠状动脉与心室腔间的侧支循环,此侧支循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心肌的收缩功能及心肌灌注.

    作者:房芳;李治安;杨娅;陆兆龄;田峰;陈韵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腰大肌发育不良2例

    图1 A.腰椎两侧腰大肌显示为细长条状影(←); B.L3椎体平面椎体两侧无腰大肌横断面影像,显示为条状影(←),椎板后方的骶棘肌和多裂肌群影显示肌束影小、稀疏

    作者:董有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后腹膜恶性畸胎瘤1例报告

    图1 胃脾后方,左肾上方后腹膜区域内见一巨大的异常信号改变,病灶边缘完整,有包膜,内见钙化及脂肪信号影,周边脏器受压、推移.

    作者:李晶;续晋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胰腺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在评价胰腺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临床随访证实的1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致胰腺损伤的CT/MRI表现.男6例,女4例,年龄5~52岁,平均年龄(27.60±12.34)岁.CT检查7例,MRI检查5例,其中2例分别进行了CT和MRI检查.结果胰腺损伤CT/MRI表现为:胰腺肿大(CT 5例,MR 2例);胰腺断裂(CT 5例,MR 4例);主胰管断裂(CT 1例,MR 4例);胰腺内/胰周出血(CT 3例,MR 1例);胰腺裂伤(CT 2例,MR 1例);胰周改变: 胰周被膜和肾周筋膜增厚以及胰周、肾旁间隙广泛积液(CT 6例,MR 5例);假性囊肿形成(CT 4例,MR 2例);合并腹部其他脏器损伤:CT显示肝、肾损伤各1例,脾损伤2例,MR显示脾损伤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和MRI在胰腺损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董国礼;雍良平;黄小华;翟昭华;唐显映;徐小雪;曾南林;敬宗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 采用DTI技术,定量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脑内上运动神经元(UMN)的受累情况.方法 运用GE Signa 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5例临床确诊及拟诊的ALS患者和12例性别、年龄相当的正常对照者进行了全脑DTI扫描.分别计算双侧大脑皮层下白质、皮质脊髓束及胼胝体各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并与多种临床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LS患者脑内的FA值在双侧中央前后回皮层下白质、放射冠、内囊后肢后部、大脑脚及胼胝体各部较正常对照者显著下降;而相应部位的MD值无显著变化.FA值与ALSFRS及大手指敲击率呈正相关,与病程、年龄及病情进展速度呈负相关;MD值与ALSFRS、病情进展速度及年龄呈负相关,而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DTI可以通过定量检测ALS患者脑内FA及MD值的变化帮助确定上运动神经元的受累情况,尤其是在临床诊断不是很明确时.

    作者:薛艳萍;翟仁友;谭可;顾华;张芳;张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中不同束型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 测量腰椎和股骨骨密度(BMD)中几个技术问题研究, 指出在测量和分析结果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方法 比较同一患者选择标准束和薄型束扫描股骨近端结果的不同;对腰椎各椎体间T评分差>1 s时, 分析不同方法的差别; 列举1例患者比较股骨颈感兴趣区微小变化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对瘦体型患者薄型束扫描骨边缘比标准束完整, 各部位BMD值有增加, 在大粗隆部位二者T评分相差大可超过3 s; 正常人相邻椎体间T评分差<1 s, 患者1 L3和L4 相差2.2 s, 患者2 L2和L3 相差1.3 s, 患者3 L2和L3 相差1.5 s, 相邻椎体间差均>1 s; 股骨颈感兴趣区重心位置在X轴线上从124变为120微小移动, 股骨颈的T评分从-2.7 s增至-2.4 s.结论 正确测量和分析技术对获得可靠诊断结果至关重要, 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

    作者:崔霞;秦林林;刘鸿娥;李晓鸣;黄歆波;颜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左心功能及胎儿心脏功能的研究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胎儿心脏功能.方法 测定30例重度妊高征患者和60例健康初产妇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二尖瓣环各部位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s、Ve、Va),同时测算胎儿右心室Tei指数.结果①重度妊高征组IVS、LVPW、HR和左房前后径(LAD)较对照组显著增加;LVDd、LVEF和SV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高征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流速VE、A峰流速VA和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显著增加,VE/VA则显著降低.②二尖瓣环各位点组织速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妊高征组Vs低于对照组;Ve值除后间隔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Va值除前间隔外均高于对照组.③重度妊高征组胎儿的(IRT+ICT)和Te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ET亦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重度妊高征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因心肌损害程度及发病时间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减低.②QTVI对诊断重度妊高征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较为敏感.③重度妊高征不仅会影响母体心脏功能,且对胎儿心脏功能亦有影响.

    作者:吴长君;王心宇;张春梅;范春艳;张雪菊;邱前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食管闭锁的探讨

    目的 总结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食管闭锁的经验.方法 对2002年-2007年在我院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并有产后随诊结果的20例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单纯食管闭锁7例;合并食管气管瘘6例;漏诊4例;误诊3例.腹围小于孕周17/20例(85.0%);羊水过多17/20例(85.0%).3例染色体异常.结论 胃泡不显示或不确定显示、腹围小于孕周、羊水过多是胎儿食管闭锁的主要间接征象,闭锁盲端的囊袋状扩张是直接征象.

    作者:卢丹;陈欣林;陈常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鼻咽癌原发灶18F-FDG和11C-胆碱显像的代谢特征

    目的 探讨鼻咽癌原发灶18F-FDG和11C-胆碱显像的代谢特征.方法 对35例病理确诊为原发鼻咽癌的病例行鼻咽部18F-FDG PET/CT 30 min和60 min显像,其中的20例在随后1~3天内行鼻咽部11C-胆碱显像.分别测量不同显像条件下肿瘤原发灶(T)和非肿瘤区域(NT)的SUVmax,并计算和比较其T/NT比值.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30 min、60 min T/NT比值的中位数分别为3.20与4.05,95%百分位数(单侧)分别为1.83和2.63;30 min、60 min T/NT比值(±s)分别是3.78±1.49和5.56±3.72,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t'=2.2649),增高幅度为47.09%.11C-胆碱显像:T/NT的中位数是3.76, 95%百分位数(单侧)是2.00,T/NT是4.13±1.71.结论 鼻咽癌原发灶对18F-FDG和11C-胆碱显像均高度敏感.

    作者:秦朝军;黄盛才;王仁生;颜李梅;韦小林;马加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胎羊间断性脐带闭塞对静脉导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胎羊间断性脐带闭塞后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变化的意义.方法 12只晚孕山羊(7只实验组,5只对照组)于妊娠116~130 d行宫内外科手术,用套囊充气闭合器完全夹闭脐带,每次夹闭90 s,间隔30 min,重复5次.于实验前5 min、每次夹闭后3 min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静脉导管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DV、静脉导管峡部的内径(DDV)、搏动指数(PIDV)、DV指数(S-a/S)、血流量(QDV).结果实验组夹闭后DDV[(1.99±0.16)~(2.69±0.53)mm,P<0.05)]、QDV[(70.25±15.47)~(171.47±72.16)ml/min,P<0.05)]、PIDV[(0.33±0.09)~(0.7±0.2),P<0.05)]、DV指数[(0.44±0.04)~(0.62±0.11),P<0.05)]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DDV、QDV、PIDV、DV指数与血pH呈负相关(r=-0.579,r=-0.681,r=-0.358,r=-0.310,P<0.01)、与PaO2呈负相关(r=-0.564,r=-0.622,r=-0.435,r=-0.483,P<0.01)、与血PaCO2呈正相关(r=0.510,r=0.418,r=0.699,r=0.423,P<0.01).(Vmax)DV与血气指标无明显相关.结论 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可成为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有效指标.

    作者:HE Shao-zheng;吕国荣;李伯义;陈秋月;苏瑞娟;金鹏;何韶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囊性听神经瘤CT诊断1例

    患者,女,27岁,自感面部不适,脑CT检查(图1):左侧桥小脑角区一大小约5.0 cm×3.5 cm×3.5 cm的囊实性占位,外缘边界清晰,其内实质部分大小约2.0 cm×1.0 cm×2.0 cm(箭头),病灶压迫脑干及左侧小脑半球,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左侧桥小脑脚池消失,左侧内听道扩大.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听神经瘤,囊壁组织都是由典型的Schwann细胞组成,而无特异性的其他细胞.

    作者:杜海峰;刘禄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脊髓室管膜肿瘤的MRI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脊髓室管膜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脊髓室管膜肿瘤的MRI表现、病理资料、手术所见及随访资料.结果室管膜瘤(WHOⅡ级,24例);间变型室管膜瘤(WHOⅢ级,10例);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WHOⅠ级,8例);含室管膜瘤的混合型胶质瘤(WHOⅡ级,2例).MRI表现为:颈段19例;胸段6例;腰骶段19例.84.1%(37/44)肿瘤边界清楚;T1WI以等或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或混杂信号为主.86.4%(38/44)肿瘤强化明显,77.3%(34/44)肿瘤不均匀强化;43.2%(19/44)肿瘤两端可见囊腔.术中72.7%(32/44)肿瘤境界清楚,90.9%(40/44)无包膜.经统计学分析表明病理分型、分级与发病部位相关(P<0.05);手术残留与术中所见边界、MRI边界相关(P<0.05);MRI边界与术中所见边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脊髓室管膜肿瘤的MRI具有较特征性表现,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范围,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史东宏;曹建民;王中秋;许健;孔伟东;卢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曲唑酮治疗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技术结合药物磁共振技术研究正常男性和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激活的差异,探讨曲唑酮治疗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 A组为30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均为右利手;30例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单盲、随机分为B组(用曲唑酮治疗7周)和C组(用安慰剂治疗7周),每组15个患者,所有患者人均为右利手.A组仅进行一次功能磁共振检查;B组和C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功能磁共振检查,治疗前B组和C组不服用任何药物;治疗后B组患者在磁共振扫描前60分钟服用曲唑酮100 mg;C组服用安慰剂100 mg.所有参与者均用色情录像和非色情录像刺激,用GE 1.5T MR扫描系统进行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在色情录像的刺激下,与正常男性相比,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B组+C组)双侧前扣带回激活范围明显增大(t=6.715,P<0.001),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经曲唑酮治疗后,在曲唑酮的干预下,心理性ED患者的双侧前扣带回激活被抑制与正常人接近,而双侧海马激活范围较前增大,双侧脑岛的激活被抑制;B组病人治疗前后前扣带回激活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t=1.930,P<0.05);双侧海马激活较前明显,前后激活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左侧:t=3.790,P<0.001;右侧:t=4.203,P<0.001);脑岛的激活被抑制.C组病人治疗前后在安慰剂的干预下,脑激活图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 心理性ED患者在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存在潜在的病因;脑岛、前扣带回、海马可能富含5-HT受体;曲唑酮对心理性ED的治疗可能在于调节了脑岛、前扣带回、海马的神经元生物活性;曲唑酮对不同亚型的5-HT受体的调节具有多肽性.

    作者:杨波;黎桂平;张金山;周义成;马林;朱文珍;王涛;夏黎明;刘继红;王承缘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骨髓MRI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骨髓MRI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价值.方法 对27例拟行HSCT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股骨骨髓进行MRI检查.进行FSE的T1WI及T2WI、STIR、同相位及反相位快速场回波序列(FFE)股骨近段斜冠状位成像.在T1WI、T2WI及STIR图像上判断红黄骨髓的分布,并测量股骨近段红骨髓总面积及其百分比.在同相位、反相位FFE图像上序列判断骨髓是否有铁沉积.比较不同病情及不同移植结局患者的红骨髓面积及其百分比及骨髓内铁沉积,并与临床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红骨髓面积及其百分比、骨髓铁沉积与HSCT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 27例重型地中海贫血中,10例出现骨髓铁沉积,骨髓铁沉积与临床指标无相关性(P>0.05),对HSCT结局无影响(P=0.775).红骨髓面积及其百分比与病程及血清铁蛋白正相关(r=0.727、0.428,P<0.05;r=0.487、0.511,P=0.01、0.006).27例中2例死于预处理,余25例进行了HSCT.进行HSCT的25例中,移植成功及移植失败病例中红骨髓面积及其百分比分别为(7.94±2.71) mm2(90.25%±4.14%),(10.54±3.31) mm2(94.54%±2.93%),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4、0.01).回归分析显示红骨髓面积百分比与HSCT结局密切相关(OR=1.383,P=0.005).结论 MRI上股骨近段红骨髓面积百分比可作为重型地中海贫血HSCT病情分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沈君;洪国斌;成丽娜;段小慧;钟小梅;梁碧玲;徐宏贵;陈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的初步探讨

    目的 通过乳腺导管内癌病变在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图中各种表现,探讨二者对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7例乳腺导管内癌病灶,术前经常规超声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病变的灰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弹性图特征.结果 17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超声及钼靶X线摄影均为假阴性,余16例灰阶声像图表现为肿块型11例,局部乳腺结构紊乱型;无血流者2例,中等血流8例,血流丰富6例,病灶范围较大者(≥2 cm)血流相对丰富(P=0.011);16例病变常规超声诊断均诊断为恶性(7例为BI-RADS 4级,9例为BI-RADS 5级).16例病灶超声弹性成像表现为 3级1例,4~5级15例.结论 DCIS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肿块或局部乳腺结构紊乱.弹性成像可识别DCIS和正常组织间的弹性差异,可能对于准确识别DCIS病变、鉴别诊断方面有潜在的用途.

    作者:朱庆莉;姜玉新;刘赫;张青;戴晴;孙强;周炜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