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脓肿的超声造影特点

夏宇;姜玉新;戴晴;吕珂;高嫔;张缙熙

关键词:肝脓肿, 超声检查, 介人性
摘要:目的 探讨肝脓肿的超声造影特点.方法 对16例16个穿刺病理或抗感染治疗随访证实的肝脓肿进行超声造影,并分析其造影表现与特征.结果 16个肝脓肿常规超声表现:中高回声伴低回声晕环1例(1/16,6.3%)、不均匀中高回声7例(7/16,43.7%)、低回声伴高回声晕环7例(7/16,43.7%)、边界不清低回声1例(1/16,6.3%);超声造影表现为病灶周边肝实质轻度增强者1例(1/16,6.3%),病灶呈蜂窝状增强、内见多个无增强Ⅸ者7例(7/16,43.7%),脓肿壁增强、但内部无增强者7例(7/16,43.7%),病灶轻度增强者1例(1/16,6.3%).2个病灶(2/16,12.5%)动脉期显示出肝段一过性增强征象.超声造影前16个病灶常规超声诊断正确者11个,4个病灶未能确定,1个病灶误诊;超声造影后16个病灶15个诊断止确,1个病灶误诊.结论 肝脓肿超声造影特点具有多样性,超卢造影对于常规超声不能确诊的肝脓肿诊断有一定帮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右侧输尿管畸形CT与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58岁,间断性血尿10余年,有肉眼血尿,以泌尿系感染对症治疗,症状时有好转,无明显腰痛及下腹胀痛等不适.在我院查体时发现右肾区叩击痛(十),尿红细胞(十十十十).

    作者:余泽辉;梁英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及其伴发畸形的诊断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心脏、血管成像技术对法洛四联症(TOF)及其伴发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3例经手术证实的TOF的MSCT资料,并与经胸心脏二维超声(TTE)结果比较.结果 MSCT及TTE对TOF四个基本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8%及94.6%,对于肺动脉分支及其他伴发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2%(20/21)及23.8%(5/21).结论 MSCT客观清晰地显示TOF的病理解剖形态,且显示肺动脉分支及伴发畸形明显优于TTE,对指导外科手术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军;王荣品;阎兴治;王楠竹;潘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脑蚓部皮样囊肿并感染1例

    患者,男,1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行走不稳3个月,偶有非喷射性呕吐.查体双下肢活动可,肌力V级.左侧指鼻实验阳性,轮替实验阳性.

    作者:田伟;龚霞蓉;包颜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后处理及其临床应用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可由各组织磁敏感性差异而产生图像对比,进而可对各组织显影的新技术.与传统磁共振成像方式相比,SWI在静脉显影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应用于脑肿瘤,脑出血或其他有静脉参与的病灶研究,从而有效改善对这些疾病的诊断.要利用SWI显示清晰的静脉血管影像需要进行复杂的图像后处理.本文对SWI技术、临床应用和与之相关的图像后处理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作者:田晓迪;聂生东;钱黎俊;陈兆学;陈增爱;许建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颅内伯基特淋巴瘤18F-FDG显像1例

    患者,女,33岁,近半个月间断出现单一肢体抽动,7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肢体抽搐,伴意识不清,持续约10 rain后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二便失禁等.头颅MRI检查:左额叶大脑镰旁占位,性质待定.为进一步检查于我科行全身18F-FDG代谢显像.患者空腹8 h后,经肘静脉注射18F-FDG 222 MBq,采用GE Infinia h PET/CT仪,全身采集方式,行全身断层显像.显像结果(图1),其T/NT值约为1.4,且高代谢灶周围可见水肿带造成的低摄取环,提示病变恶性可能性大.

    作者:郑立春;冯珏;李红梅;张秀梅;王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颞叶癫痫患者的颞干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颞干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的变化特点,并评价颞于DTI测量在TLE病灶定侧诊断中的辅助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的42例发作间期TLE患者和32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定量测量双侧颞干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FA)、1-容积比(1-VR)和相对各向异性(RA)值并进行统计.结果 正常人双侧颞于之间的颞干DTI参数(DCavg、FA、1-VR和RA)均无显著性差异.TLE患者患侧颞干DCavg高于对侧颞干及正常人,而对侧颞干DCavg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患侧、对侧、正常人三组间FA、1-VR和RA存在显著性差异(患侧<对侧<正常人,P<0.001).发作间期患者的颞于DTI参数值对TLE的定侧诊断准确率为71.4%(30/42).结论 TLE患者的颞干扩散运动变化有助于TLE的定侧诊断和对TLE继发白质损伤的认识.

    作者:张泉;张云亭;冯凯琳;张敬;李威;张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对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技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实时分析.探讨易损斑块的性质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对16名ACS患者冠脉进行IVUS-VH研究,与15名SA患者比较,分析两者斑块的性质及其与临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SA患者(P<0.05),斑块组成以纤维脂肪组织和坏死成分为主,而SA患者斑块纤维成分和钙化成分较高.两组中纤维脂肪组织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r=0.08,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r=-0.06,P<0.05).结论 通过IVUS-VH发现,ACS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SA患者,且斑块成分不同,与临床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

    作者:赵季红;姜铁民;李玉明;陈少伯;梁国庆;刘军翔;罗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原发性棘阿米巴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误诊1例分析

    患者,男,46岁.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抽搐1年余入院.头痛以额顶部持续性胀痛为主,偶伴剧痛,难以忍受.体检: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表现.实验室榆查:白细胞6.7×10 9/L,中性粒细胞0.628,艾滋病抗体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阴性.腑脊液:压力为250 mmH2O,细胞总数119/μl,红细胞102/μl.结核杆菌细菌培养阴性,脑囊虫试验阴性.

    作者:郭睿;刘铁军;邓奎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肩部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影像学表现

    肩部撞击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以肩袖、肱二头肌肌腱等结构的炎症及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广义的肩部撞击综合征包括肩峰下撞击、喙突下撞击和内撞击三型,对其发生机制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肩部撞击的发生机制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作者:张芳;屈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法洛四联症左心功能的MRI研究

    目的 研究MRI心功能测定技术评价法洛四联症(TOF)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MRI测量30例TOF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LVCO),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MRI与超卢心动图(ECG)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TOF组LVEDV低于正常埘照组(P<0.05),LVE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RI测量的LVEF、LVEDV与ECG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LVEDV>=0.52,P<0.05;r<,LVEF>=0.54,P<0.05).TOF根治术后LVEDV,LVCO较术前明显增大.结论 MRI心功能测定技术可作为评价法洛四联症手术前后心室功能改变的可靠方法,对评估TOF患者手术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娟;李葆青;黄仲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研究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 正常者30例、肝硬化患者27例,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检查,容积数据采用大强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法(VR)及多平面重组法(MPR)三维重建,观察门静脉高压肝内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64层螺旋CT 门静脉造影能准确显示侧支循环分布范围、初步评估病变程度;门静脉高压症组门静脉属支管径显著大于正常组(P=0.000);肝功能对于其管径改变无显著影响(P值分别为0.343,0.778、0.367、0.370);脾/胃肾静脉分流的存在对门静脉直径有影响(P=0.000);脾静脉与胃左静脉共同分担门静脉压力及参与胃脾区高压形成,两者直径呈正相关性(r=0.653,P=0.000);64层螺旋CT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胃镜诊断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832).结论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侧支循环情况,对预测其并发症、于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郭成伟;全显跃;方驰华;项楠;梁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肾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肾肿瘤血管的形态分布,为肾肿瘤影像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2例肾肿瘤,术后肾脏切除标本制作血L管铸犁,使用大体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血管的形态特征.结果 肾脏肿瘤血管铸型显示肿瘤血管增多、增粗、受压、移位;肿瘤内部血管丰富,且存在动一静脉瘘.结论 肾细胞癌大部分为多血供肿瘤,肿瘤区血管较止常组织发生了明显变化,有自己独特的表现.

    作者:王秀云;杨秀华;宁晓明;石清涛;张守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SCTA与DS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成像的对比研究

    目的 与数宁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38例肝动脉MSCTA和DSA检查资料,对两者肝动脉显影质量进行分级比对;分析评估MSC-TA和DSA显示肝动脉起源、分支走行情况,并根据Michels分型标准进行解剖变异分型.结果 MSCTA和DSA两种检查手段对肝叶、肝段动脉显像有很好的一致性,对段以下的肝动脉分支显示,DSA优于MSCTA;综合对比分析,MSCTA和DSA检出正常肝动脉86例,占62.3%;变异肝动脉52例,变异率为37.7%,其中非Micheles分型的少见变异7例,占5.1%.两者显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DSA对比研究,MSCTA能对肝动脉解剖变异正确评估,可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和肝脏外科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刘冲;康洁;闰文升;贾丽英;张俊玲;段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血栓法大鼠脑缺血模型不同区域DWI和PWI的演变规律

    目的 探讨血栓法大鼠脑缺血模型不同区域DWI和PWI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 对成功建立的30只SD大鼠血栓法脑缺血模型在不同时间段进行MRI扫描,分析rADC、rNEI、rTTM和rMSI的变化规律.结果 缺血灶内不同部位均表现为rADC、rNEI、rMSI下降,rTTM延长,中心区较边缘区明显.中心区24 h内rADC无明显变化,24 h后逐渐上升,边缘区rADC于脑缺血后逐渐下降,10 h达低点74%,7 d后逐渐恢复至对侧相应区域水平,中心区与边缘区在脑缺血0.5~4 h、8~24 h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心区和边缘区rNEI变化相仿,分别为17.83%和50.45%,随缺血时间逐渐上升,中心区和边缘区24 h内不同时间均存在差异(P<0.05).缺血后rTTM逐步缩短.缺血3 h内rMSI呈下降改变,随后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缺血中心区与边缘区rTTM和rMSI均存在交叉重叠.结论 动态观察血栓法脑缺血模型DWI及PWI演变规律,可以更好地了解脑缺血后不同区域的血流及病理生理改变,为溶栓治疗时间窗提供个体化信息.

    作者:尤小芳;赵俊功;李明华;李永东;程英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外伤后嗅觉功能障碍的MR成像研究

    目的 研究外伤后嗅觉功能障碍的MR影像表现.方法 28例外伤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行MRI检查,观察嗅球、嗅束、皮层损伤情况及测晕嗅球体积,与15例年龄匹配健康志愿者相比较.结果 17例原发外伤部位为后枕部.损伤的表现主要为软化灶和慢性期出血改变.损伤部位常见于额叶皮层(92.9%)、嗅球嗅束(82.1%)和颞叶(42.9%).外伤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嗅球体积小于正常志愿者(P<0.05).结论 外伤后嗅觉功能障碍的常见影像学表现足额叶底部、嗅球嗅束和颞叶的软化灶、慢性期出血改变.MRI是外伤后嗅觉功能障碍的一种必要的补充诊断手段.

    作者:有慧;冯逢;刘剑锋;王剑;倪道凤;胡凌;郑福玲;孙宏毅;陈珺;金征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原发性肿瘤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心脏原发性肿瘤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在心脏各切面观察心脏内部结构改变、肿瘤所在心腔内的部位、形态、大小及运动状况;而后肩动CDFI观察各心腔内血流信号变化;并将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 根据超声心动图特征对101例心脏肿瘤全部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3.07%.结论 心脏原发性肿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明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原发性肿瘤有特异性诊断价值,是诊断心脏原发性肿瘤实时、简便、快捷及准确的检查手段.

    作者:刘莉;宋秀珍;谢德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多排螺旋CT表现

    目的 应用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技术研究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侧支循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图像,研究其胃静脉曲张的部位、形态及侧支循环特点.结果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胃静脉曲张以孤立型胃静脉曲张多见(88.89%),形态为多纡曲状(88.89%),胃周静脉以胃网膜静脉曲张为特征(100%).结论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在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上可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具有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赵丽琴;贺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超声造影引导肝脾脏外伤的微创止血治疗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肝脾脏外伤止血剂联合注射微创止血治疗的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超声造影及CT的诊断结果,依据AAST分级标准,对损伤程度为Ⅲ~Ⅳ级,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行超声造影引导下微创止血治疗.结果 10例外伤病人,脾外伤6例,肝外伤4例(合并肾损伤2例);10例病人均成功在超声造影引导下进行了肝脾脏的微创止血治疗.结论 超声造影引导肝脾脏的微创止血治疗对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可实现安全、有效的止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本文初步探讨了肝脾脏外伤微创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李文秀;唐杰;吕发勤;张惠琴;罗渝昆;汪伟;黎檀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肺内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患者,女,31岁.反复咳嗽、咯血1年.在外院多次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无效.体查正常.经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咯血发生于月经期.曾在外院三次CT检查,两次肺部见阴影,一次正常.本院CT示:右肺中叶外侧段见一淡薄片状高密度影,大小2.5 cm×3.5 cm,边缘模糊,局部胸膜增厚,气管及主支气管通畅,纵隔及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胸廓骨骼无破坏(图1).

    作者:陈华平;汤嘉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于磁共振图像的脑皮层厚度测量方法

    基于磁共振图像的脑皮层厚度测量方法,是在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对脑灰质组织结构进行活体定量估计的一种新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脑皮层厚度测量与分析方法的基本流程,并将现有几种流行的测量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后比较分析了这些算法的测量精度和运行速度.

    作者:吕彬;何晖光;赵明昌;吕科;张志强;卢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