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漏诊主动脉夹层1例

姜维;吴雅峰

关键词:超卢心动描记术, 主动脉夹层
摘要:患者,男,38岁,11小时前于睡眠中突然出现胸背疼痛,呈撕裂样,伴大汗,向双肩及腰部放射,持续不缓.既往高血压病3年,高180/120 mmHg.体格检查:BP 160/110 mmHg,HR110次/分.临床诊断:高血压病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超声心动图所见: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左室壁增厚,室壁运动正常.主动脉窦部增宽,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降部内径正常,管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彩色多普勒示主动脉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良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高场动物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实验设计、准备、扫描和后处理的浅见

    近年来,fMR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和动物研究,尤其是日益完善的高场动物磁共振扫描仪及配套设施为动物fMRT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并获得了一些令人兴奋的结果.国内已引进高场动物专用7T MRI,为进一步开展动物fMRI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但在高场动物fMRI研究各方面仍存在明显的问题.

    作者:鲜军舫;王振常;Qian Yin;Xiping Liu;Chunming Xie;Gaohong Wu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超声漏诊主动脉夹层1例

    患者,男,38岁,11小时前于睡眠中突然出现胸背疼痛,呈撕裂样,伴大汗,向双肩及腰部放射,持续不缓.既往高血压病3年,高180/120 mmHg.体格检查:BP 160/110 mmHg,HR110次/分.临床诊断:高血压病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超声心动图所见: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左室壁增厚,室壁运动正常.主动脉窦部增宽,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降部内径正常,管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彩色多普勒示主动脉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良好.

    作者:姜维;吴雅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双源CT显示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与左心结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利用双源CT检测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及其导致的左心结构的改变.方法 选择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的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63例及正常对照组78例.根据图像测量和计算左心房、左心室壁的厚、相对厚度及相对容积,左心房、左心室腔的大小,主动脉根部和近段的管径及两者之间的比值(主动脉比).当钙化位于瓣膜的边缘、中央或两处均存在时分别定为1、2、3型,同时计算瓣膜钙化的面积及积分值.分析主动脉瓣钙化及其分级对于各测量值的影响.结果 63例主动脉瓣钙化者中,同时合并瓣膜肥厚者7例.1、2、3型钙化的病例数分别为30-16%(19/63)、39.68%(25/63)、30.16%(19/63);钙化位于右、左、后半月瓣或累计两个瓣膜以上分别为9.52%(6/63)、20.63%(13/63)、33.33%(21/63)、36.51%(23/63);在主动脉瓣钙化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左心房壁厚度及相对容积、主动脉近段直径及主动脉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钙化位于瓣膜边缘、中央或两处都存在时,室间隔厚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4,F=3.193);主动脉根部及近段直径均与瓣膜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主动脉瓣肥厚未引起左心结构的改变.结论 双源CT可用于显示和评估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及其导致的左心结构变化.

    作者:于德新;马祥兴;王茜;王青;崔凤玉;李笃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CT导向针吸活检术对恶性纵隔肿块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CT导向经皮针吸活检对恶性纵隔肿块的诊断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12月作者所在医院疑为纵隔肿瘤(直径≥15 mm)的患者76例,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国产秦氏活检针进行针吸活检(FNB)与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榆查.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43例)与1年以上随访(33例)证实.FNB对恶性纵隔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0.5%(57/63),特异性为84.6%(11/13),准确性为89.5%(68/76).结论 CT导向经皮FNB是一简便而又可靠的诊断方法,对纵隔肿瘤恶性肿块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玉勇;王绪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多鼠MRI研究

    目的 建立小鼠结肠癌CT-26皮下移植瘤模型,探讨用高场强MR对其行多鼠MR研究的价值.方法 于小鼠腋部皮下注射CT-26细胞悬液,3周后行多鼠MR检查(一次4只荷瘤小鼠),观察肿瘤的大小及特征,并取肿瘤标本做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建立了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成功尝试了采用1.5TMR行多鼠MR检查,获得的MR图像可较为清晰的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信号及其向周围生长情况等.MR测量所得的肿瘤体积与病理测量结果密切相关(r=0.993,P<0.01),较大体测量与病理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更高(r=0.928,P<0.01).结论 1.5TMR行多鼠MR检查能无创性、清晰地显示小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皮下瘤灶的生长情况.

    作者:程鑫;曲林涛;张仕状;王滨;潘小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骨斑点症1例

    患者,女,24岁,因扭伤右侧肘关节就诊,拍摄右肘关节X片,发现肘关节周围骨松质内多发点状高密度影.

    作者:祖玉良;张海英;赵振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耳炎颞骨并发症影像诊断

    目的 分析中耳炎颢骨并发症的 HR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中耳炎颢骨并发症(35耳)的HRCT和MRI表现.结果 迷路受侵19耳,其中骨迷路侵蚀8耳,HRCT显示骨迷路破坏7耳;迷路腔淋巴液受侵10耳,HRCT显示骨迷路破坏7耳,MRI显示淋巴液呈短T1等T2信号5耳,短T1短T2信号4耳,等T1等T2信号1耳,其中明显强化8耳,轻度强化2耳;迷路广泛骨质破坏1耳,HRCT显示软组织密度影、骨质破坏及死骨,MRI上呈长T1短T2信号及等T1长T2信号,不均匀强化;面神经受侵16耳,HRCT显示面神经管破坏12耳,增粗4耳,MRI显示面神经增粗、异常强化11耳;岩尖炎5耳,HRCT显示岩尖骨质破坏及软组织密度影,MRI呈长T1长T2信号,中心无强化而周边环形强化3耳,明显均匀强化2耳;骨膜下脓肿1耳,HRCT显示乳突外壁骨质破坏,耳周软组织增厚,MRI显示耳后骨膜下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颞颌关节受累1耳,HRCT显示颞颌关节上壁骨质破坏,MRI显示关节窝内长T1长T2信号,中度强化.伴颅外并发症2耳,颅内并发症28耳.结论 HRCT和MRI结合使用可明确中耳炎颞骨并发症类型、部位和范围,给临床医生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刘兆会;王振常;鲜军舫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管回声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研究

    目的 探讨E-Tracking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弹性应的用价值.方法 根据颁动脉趟声的检查结果,将62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A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或斑块存在,32例),B组(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亦无斑块存在,30例).另选3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用E-Tracking技术自动跟踪颈总动脉壁的运动,检测收缩期颈总动脉管径(Ds)、舒张期颈总动脉管径(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p)、及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t3)和增大指数(AI).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Ep,β,PWVβ,AI较C组显著增加,AC较C组显著减低.与B组比较,A组的Ep,PWVβ3显著增高,AC显著减低.另外,A组和B组患者的Ds和Dd较C组显著增宽.结论 在颈动脉出现内中膜增厚或斑块之前,T2DM患者动脉弹性已经发生了变化.E-Tracking技术可用来检查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动脉弹性改变.

    作者:赵真;赵金惠;刘凤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PVA与LPE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评价聚乙烯醇颗粒(PVA)与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两种材料在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根据临床表现、超声及DSA造影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人应用PVA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B组14人应用PLE行栓塞术.28例患者均应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并注射栓塞材料.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病人的痛经程度,月经量及子宫病灶的体积变化.结果 栓塞技术成功率100%.A组8例、B组10例术后3月痛经消失;A组6例、B组4例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5个月痛经消失.A、B组患者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1.83%,43.59%.术后6个月A组、B组肌瘤体积平均缩小分别为51.63%,52.9%.结论 PVA与PLE两种材料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中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刘宏伟;邹英华;董燕;伉燕;陈彩珍;隋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核素淋巴显像在四肢淋巴性水肿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核素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价值及其影像特征.方法 对117例四肢水肿(94例下肢水肿和23例上肢水肿)患者行SPECT淋巴显像,分别获得5 min,15 min,30 min或延迟1~2 h影像,对图像进行定性分析,并与术后或临床终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117例四肢水肿中临床确诊淋巴水肿108例;核素显像94例下肢水肿,诊断为淋巴性水肿78例(包括原发或继发),淋巴回流正常6例,淋巴回流缓慢lO例;23例上肢水肿(全部有乳腺癌手术史)包括淋巴性水肿22例,淋巴回流正常1例.核素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2.6%及100%.结论 核索淋巴显像简便无创、安全可靠,能鉴别四肢水肿性质,对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患者的选择有独特价值.

    作者:李纬明;陈维安;饶国辉;李春亿;张祥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高场磁共振射频能量吸收率SAR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SAR影响参数研究,计算10秒SAR,指导MR扫描顺利进行.方法 采用GE公司HD 3T扫描仪,头颅8通道线圈,扫描序列为T2-FSE,改变体重、TR、层数等参数对水模进行扫描,观察SAR的改变.结果 SAR与体重和TR有关,而与扫描的层数无关,SAR是RF、BO、体重和TR的函数.根据体重与10秒SAR的关系曲线,通过MATLAB,进行一个曲线拟合,得出10 s SAR与体重的关系方程式:SAR=((-5.96E-09)X4-(2.08E-06)X3+0.0005681X2-0.04531X+1.638)*Peak_SAR.结论 SAR是RF脉冲序列、B0、体重和TR的函数,我们所得到的MATLAB 4次方程式,只要输入病人体重和Peak_SAR就能直接得到10 s SAR,就可以估计扫描是否暂停,以及暂停时间.

    作者:郑君惠;梁长虹;罗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随访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和131Ⅰ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阴性时,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否可以反映DTC的复发和转移以及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对这些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和临床随访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经手术和131Ⅰ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后的DTC患者随访发现11例患者(21.15%)的血清TgAb浓度均为阳性(>40 IU/ml,范围为84.0~5450.0 IU/ml),但血清Tg<0.2 ng/ml;随访期间行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和131 Ⅰ全身显像,计算其诊断复发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必要时行全身骨显像、X/CT、B超、MRI检查等.结果 11例血清TgAb浓度均为阳性的患者中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和131Ⅰ全身显像共发现8例患者阳性病灶13个,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发现阳性病灶8个,其中纵膈转移2个,颈部病灶(包括残留病灶和颈淋巴结转移)6个,阴性病灶5个(假阴性),其中颈淋巴结转移3个,纵膈和肺转移各1个,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的灵敏度61.5%,特异性100%,阳性预期值100%;131Ⅰ全身显像发现阳性病灶10个,其中纵隔转移2个,肺转移1个,颈部病灶(包括残留病灶和颈淋巴结转移)7个,阴性病灶3个(假阴性),其中纵隔转移1个,颈淋巴结转移2个,131Ⅰ全身显像灵敏度76.92%,特异性lOO%,阳性预期值90.9%.结论 当DTC患者上血清Tg处于低水平状态时,如果TgAb水平持续升高,可以作为诊断DTC转移或复发的一个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18F-FDG SPECT符合线路显像对DTC复发和转移较敏感,可用于血清TgAb浓度升高而Tg水平阴性时的DTC复发和转移的监测.

    作者:李少华;王自正;邵国强;王峰;张乐乐;蒋娥;孟庆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颈动脉狭窄超声造影:与DSA相对照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36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造影前、后动脉斑块数量、形态特征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超声造影检查测量动脉狭窄率,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能发现更多造影前没有发现的动脉斑块、清晰显示动脉内中膜厚度、勾勒出动脉斑块大小及形态.与DSA对照,应用CDFI、USCA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部动脉闭塞的敏感性分别为55.6%、55.6%,特异性84.2%、94.7%,准确率75.0%、82.0%.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为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创伤性小的诊断方法.

    作者:邬冬芳;何文;胡向东;张红霞;项东英;颜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液态氟碳纳米脂质微球超声对比剂用于增强正常大鼠CT显像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液态氟碳(perfluorooctylbromide,PFOB)纳米脂质微球超声对比剂作为CT对比剂对正常大鼠各脏器的增强显像效果.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PFOB微球,用光镜观察微球形态、分布,用激光粒度和电位分析仪测定微球大小.分别于注入对比剂前后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胸腹部CT扫描,同时监测大鼠生命体征变化.肝脾实质为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造影前后CT值,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结果 PFOB微球粒径极小,分布均匀.体内造影表明,作为超声对比剂的PFOB微球也能有效增强大鼠肝、脾及脉管系统的影像密度,造影前后感兴趣区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实质较肝实质强化效果更显著,持续显影时间长达8 d.实验过程中大鼠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PFOB微球超声对比剂可同时用于CT显像,这一多功能的对比剂将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扬;王志刚;郑元义;郭大静;赵建农;李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1例

    患者,女,39岁,主因来月经前出现发热,当地医院拍胸片示:右下肺占位.经对症处理退热好转后入我院,胸部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尿常规正常.

    作者:赵碧华;李志军;王锋;刘占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双能CT成像在显示膝关节韧带中的价值

    目的 初步探讨双能CT成像在显示膝关节韧带中的价值.方法 对 12 例志愿者行膝关节双能CT 扫描,并均行容积显示(VRT)和多平面重建(MPR)等二维及三维图像后处理,用以显示膝关节的韧带.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膝关节部分韧带(膑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和腓侧副韧带)亦可清晰的显示;而较薄的韧带(胫侧副韧带)、横行的韧带(如膑内、外侧支持带)和后方的韧带(如恫斜韧带)显示欠佳.结论 双能CT是一种能够多方位、立体、直观地显示膝关节韧带的新方法,对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孙丛;柳澄;王锡明;王涛;王道平;邓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巨大十二指肠憩室1例

    患者,男,70岁.反复胸闷、胸痛5年余,再发伴全身乏力4天.查体:体温、脉搏正常,血压130/70 mmHg,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轻压痛,左侧卧位明显.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既往有胆管扩张并结石、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陈旧性溃疡及胆囊切除史.

    作者:吕树文;赵兴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乳腺癌的血液供应及术前动脉灌注化疗

    目的 探索乳腺癌的血液供应来源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经穿刺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锁骨下动脉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观察乳腺和淋巴结内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及其血供来源.根据肿瘤血管多少及来源分别对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灌注不同剂量的丝裂霉素、表柔比星和5-氟尿嘧啶.结果 47例(78.3%)乳腺内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67支动脉单独或参与乳腺内肿瘤供血,其中胸廓内动脉占56.7%(38/67),胸外侧动脉29.9%(20/67),腋动脉直接乳房支11.9%(8/67),肩胛下动脉1.5%(1/67).不间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血供来源无统计学差异.2例纵隔淋巴结为胸廓内动脉供血,35例腋窝淋巴结染色者胸外侧动脉供血占75.6%,肩胛下动脉占24.4%.灌注后4周完全缓解(CR)3例(5%),部分缓解(PR)48例(80%),疾病稳定(SD)9例(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廓内动脉是乳腺内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胸外侧动脉足腋窝淋巴结的主要供血动脉.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手术率.

    作者:周汝明;邱水波;刘闽华;吴育民;杨慧君;庄少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弹力纤维瘤的声像图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目的 探讨软组织弹力纤维瘤的声像图特征,评价高频超声在弹力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皮下弹力纤维瘤患者的声像图及病理形态学特征,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20例共23个病灶,病变分布部位包括背部肩胛区16个,前胸壁4个,前臂3个;19个病灶表现为扁圃形肿块,边界不清,以中强回声为主,可见条索样高低回声;3个发生在前臂和1个发生在前胸肇者表现为皮下软组织的增厚,回声增强,其内可见少量条状低回声;所有病灶均未探及血流信号.结论 弹力纤维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典型者结合解剖位置,超声检查可术前明确诊断,宜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江凌;崔立刚;王金锐;江孟勋;贾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5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手术或穿刺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将螺旋CT征象与VEGF表达进行对照.结果 螺旋CT判断胸膜侵犯准确率为86.67%,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8.24%,TNM分期的准确率为81.25%.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3.34%,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VEGF的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毛刺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空洞征、胸膜侵犯和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还与周围型肺癌的强化程度密切相关(P=0.035,r=0.533).结论 螺旋CT可清晰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较准确地反映肿瘤浸润转移的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从而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和对预后的判断.

    作者:郭华;岳松伟;高剑波;杨学华;周志刚;吴逸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