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洁;张军;刘丽文;付建丽;李军;朱霆;朱永胜
目的 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35例肝癌患者(41个病灶,直径≤3 cm)接受TACE,1~3周后在CT引导下行微波凝固术治疗.结果 通过活检及CT增强扫描,显示41个病灶完全性坏死,其中34个病灶伴有周边正常肝实质约3~5 mm完整环状坏死,7个病灶周边正常肝实质环状坏死不完整.25例AFP升高,治疗后10天内降至正常水平.随访6~31个月,1例于不同的肝段见复发病灶,另1例原病灶附近复发.随访期内患者均存活.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疗效好、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维竹;江娜;黄宁;黄兢姚;郑曲彬;申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衰减值与肺功能检查结果 的相关关系.方法 COPD患者共50例,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和肺功能检查.通过直方图技术测量全肺平均衰减值(MLA)、小于-910 HU和小于-950 HU阈值的像素指数(PL910、PL950),评估MLA、PL910及PL950与肺功能检查结果 问的相关关系,并比较COPD 0~4级组间MLA、PL910及PL950的组间差异.结果 MLA、PL910及PL950与肺功能指标间均存在相关关系,与反映存在气流受限的指标FEV 1%FVC(%)相关关系强,PL950与肺功能检查结果 间的相关关系较MLA、PL910强.PL950较MLA、PL910更能反映组间差异.结论 CT定量研究COPD肺衰减值可对患者肺实质改变进行全肺三维立体评估.PL950可作为CT定量评估COPD患者肺实质改变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张洁;于铁链;吴琦;叶宁;曹杨;张静;周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DWIBS周围神经成像扫描参数的优化方案.方法 对5只健康新西兰白兔行坐骨神经冠状位MRN成像,评价不同参数组合DWIBS序列及T2WI/SPIR图像兔坐骨神经的显示效果以及图像信号噪声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制作兔坐骨神经组织切片.结果 T2WI/SPIR图像和b值=200 s/mm2、层厚=2 mm的DWIBS序列兔坐骨神经成像效果较好.T2WI/SPIR图像SNR和CNR高.DWIBS中,以b值:200 s/mm2、层厚=1.5 mm序列SNR、CNR高.结论 采用适当b值(200 s/mm2)和薄层扫描(1.5mm)能够获得较好的兔坐骨神经DWIBS图像.
作者:高立;梁碧玲;张赟;钟镜联;叶瑞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小乳癌及乳腺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超声发现的92例乳腺小病灶,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 ,并与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穿刺病理结果 为56例乳腺癌、7例乳腺癌前病变及29例乳腺良性病变,91例与手术后病理结果 相符,仅1例活检穿刺报告为腺病者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原位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和癌前病变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6%,准确性为98.9%.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下对乳腺小病灶进行穿刺活检是安全、可靠的术前早期诊断方法 .
作者:郭燕丽;李锐;张晓航;薛雅芳;陈朝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影程度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Sono 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48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23例息急性脑血管病,25例无急性脑血管病,根据时间-强度曲线图分析得出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显影前强度比值(Post-PI/Pre-I)、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颈动脉管腔显影峰值强度比值(Post-PI/Post-PIC),并分析其预测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截断值以及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2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21例显影、无显影2例.25例无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显影15例、无显影10例.两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Post-PI)[(-51.2±2.8)dB对(-58.7±7.3)dB,P<0.053,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显影前强度比值(Post-PI/Pre-I)(0.78±0.04对0.90士0.03,P<0.05),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颈动脉管腔显影峰值强度比值(Post-PI/Post-PIC)(1.28±0.06对1.46±0.21,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以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显影前强度比值(Post-PI/Pre-I)<0.82为截断值预测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64.1%,以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颈动脉管腔显影峰值强度比值(Post-PI/Post-PIC)<1.35预测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60.4%.结论 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显影情况,并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有关联.
作者:熊莉;邓又斌;毕小军;朱英;伍玉晗;赵策瑶;石珍;刘娅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寻找新的算法以提高自动化骨龄评估(ABAA)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 建立基于目标的兴趣区(ROD.按照Tanner-Whitehouse(TW3)法将ROI分为RUS(包括尺桡骨及掌指骨)ROI及腕骨ROI.按离子群优化(PSO)法,每个兴趣区提取5项特征(包括大小、形态及融合或比邻状态)输入人工神经网络(ANN)分类器,ANN建立在前馈的多层网络基础上,并以反向传播算法规则训练ANN以分别处理RUS及腕骨特征.约1046份左手及腕的数字X线片被随机分成两部分,一半用以训练ANN,另一半用以ABAA,而之前全部采用TW3法有两名小儿内分泌专家人工判读骨龄.结果 不同专家判读的骨龄间比较提示:RUS骨龄的标准差大于腕骨骨龄(4.40和2.42),但二者的变异系数(CV)均
作者:刘坚;戚静;刘钊;宁琴;罗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ADC值在区分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良恶性中的作用.方法 对33例患有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患者进行MR常规T1加权,T2加权,压脂T2加权检查,以及3D Fast SPGR动态增强成像.MR扩散加权成像采用SS-EPI序列,b值分别取0、700 s/mm2,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强化明显的区域作为扩散加权成像图上的感兴趣区,测定肿瘤的ADC值.结果 在33例肿瘤中,良性肿瘤为17例,平均ADC值为(1.54±0.35)×10-3mm2/s,恶性肿瘤共有16例,平均ADC值为(1.45±0.45)×10-3mm2/s,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3例病例中,共有6例软骨类肿瘤,平均ADC值(1.945±0.51)X10-3mm2/s;非软骨类肿瘤共有27例,平均ADC值(1.41±0.29)×10-3mm2/s,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除1例软骨类肿瘤外,所有软骨类肿瘤的ADC值均大于2.0×10-3mm2/s.结论 以MR动态增强图像来选取DWI图像上肿瘤的感兴趣区(ROI)而测得的ADC值不能区分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良恶性;但是高ADC值(>2.0×10-3mm2/s)对诊断软骨类肿瘤有一定价值.
作者:程克斌;张晶;张薇;梁伟;李晓松;程晓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引导近肺门区肿块病灶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45例CT增强(Ⅰ组)和69例CT平扫(Ⅱ组)引导下近肺门区肿块病灶穿刺活检的成功率、肺癌分型、分级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Ⅰ组、Ⅱ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1.1%、79.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癌分型、分级准确率分别为91.2%、71.7%,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8%、36.2%,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引导近肺门区肿块病灶穿刺活检,可降低穿刺风险性、提高肺癌分型、分级准确率及穿刺成功率.
作者:宋兆伟;康立清;李忠信;于淑靖;刘风海;陈跃峰;邢荣格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结合常规MER,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脊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4例脊椎良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1.5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数据.包括常规T1WI、T2WI和DWI,DWI b值分别选择70 s/mm2、100 s/mm2、165 s/mm2、300 s/mm2、500 s/mm2,经Functool 2软件分析处理得到病变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指数弥散系数(EDC)值.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对以上观察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中,脊椎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差异无显著性.b≤100 s/mm2时,弥散效应不明显;b>300 s/mm2时,图像信-噪比过低.当b=165 s/mm2时,其图像可满足诊断需要.当b=165 s/mm2时,脊椎良性病变的ADC值为(3.19±O.33)×10-4mm2/s,EDC 值为(715.68士28.36)×10-3;脊椎恶性肿瘤(转移瘤)的AIN;值为(1.87±0.12)×10-4mm2/s,EDC值为(1466.25±41.69)×10-3.与恶性肿瘤相比,脊椎良性病变的ADC值明显偏高,EDC值明显偏低.结论 脊椎良、恶性病变的DWI信号差异无显著性.因此,不能单纯根据DWI信号的高低对脊椎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脊椎EPI-DWI中,当b值在100~300 s/mm2时,能够得到适合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当b=165 s/mm2时,脊椎ADC值和EDC值可作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若AIX;值大、EDC值小,则提示病变良性可能较大;反之则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作者:孙美玉;王绍武;方敏;宋清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一种载光动力药物的脂质超声微泡,测定物理特性,并观察其对兔VX2肝肿瘤的显影效果及过程.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的方法 制备载竹红菌素脂质微泡,并测定其粒径大小、分布、Zeta电位和包封率、稳定性及超声辐照后药物释放情况.采用不同超声模式观察微泡在兔VX2肝肿瘤的显像效果及过程.结果 载药微泡的粒径为(1052.4±322.7)nm,Zeta电位为+(21.1±7.4)mV,包封率为(88.1±4.6)%,超声辐照能够促使微泡释放药物,对兔VX2肝肿瘤的显影效果好.结论 载竹红菌素脂质微泡包封率高、微泡能够释放药物、显像好,符合理想的药物载体,为实时监控下的体内定位光动力治疗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刘学兵;王志刚;许川山;康娟;李攀;张勇;冉海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子宫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可疑子宫畸形的病例行经阴道二维扫查及经阴道三维成像,并对两者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132例明确诊断子宫畸形的病例中,仅利用经阴道二维能明确诊断的有56例,行三维后明确诊断的有76例.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畸形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弥补了以往二维超声难以获取冠状面信息的不足.
作者:黄丽卿;卢菁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超声在小儿小肠型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超声检查发现套叠部位后测量套叠部外径和长度,经小儿外科会诊后,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g/kg.15 min后再次观察小肠套叠征象有无消失,若套叠仍存在即采用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超声诊断的18例小肠套叠,3例(16.7%)自行松解,5例(27.8%)经肌肉注射阿托品后自行松解;10例(占55.6%)肌肉注射阿托品后原部位小肠套叠持续存在,经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后复查超声,套叠消失.结论 小儿小肠型肠套叠在超声图像上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结合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的方法 ,可避免手术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戚庭月;孙红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比较高频线阵探头、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的检测结果 ,探讨小凸阵探头在椎动脉起始段超声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高频线阵探头(4.0~10.0 MHz)和小凸阵探头(4.0~11.0 MHz)对80例受检者的160个椎动脉起始部进行针对检查,并对结果 对照观察.结果 高频线阵探头、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的显示率分别为80.62%,96.25%.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的显示率明显高于高频线阵探头.结论 小凸阵探头具有体积小、频率高、视野宽、操作灵活的优点,非常适合于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洁;何文;邬冬芳;项东英;张力治;魏立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健康青年人比目鱼肌细胞内外脂质的1H-MRS的可重复性.方法 对1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右腿比目鱼肌行1H-MRS检查,每位志愿者接受3次检查,每两次间隔2周.采用SAGE软件量化细胞内脂质峰(SIMCL)和细胞外脂质峰(SEMCI),然后分析不同时间和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成功采集30个体素的1H-MRS谱线.IMCL峰下面积均值为0.57±0.1 6,EMCL峰下面积均值为1.02±0.21.IMCL的三次检查间无显著差异(F=2.262,P=0.133),但有相关性(r1-2=0.986,r2-3=0.985,r1-3=0.991,P<0.05).不同个体间IMCL有显著差异(F=216.315,P<0.05),IMCL与体重有明显相关性(r=0.717,P<0.05).EMCL在不同时间和不同个体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及相关性.IMCL与EMCL间无相关性.结论 IMCL峰是标识不同个体差异的重要峰,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具有可重复性.
作者:李葆青;张祥;赵成孝;董小芮;蔡新红;金玉莲;朱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患者,男,18岁,以左膝关节反复肿痛十余年,发现肿物1个月为主诉就诊.查体:左膝无明显肿胀,股骨外上髁触及约2.0 cm×3.0 cm质软肿物,可推动,压痛阳性,局部皮肤色温正常,关节活动自如.无明确外伤史.
作者:张德智;邢辉;李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云克(99mTc-MDP)配合131I治疗Graves病(GD)并Graves眼病(Go)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131I治疗的95例GD和GO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7例,于131I治疗后5~7天采用云克治疗GO,第1疗程10~15天,每天静脉推注云克4组(每组5 mg),第2疗程15~20天,每天静脉推注云克2组,第3疗程15~20天,每天静脉推注云克1组;对照组38例,于131I治疗后未用任何药物治疗GO.结果 研究组的显效、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38.6%、43.9%和17.5%;对照组为13.2%、23.7%和63.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眼程度越轻,疗效越好.结论 云克配合131I治疗GD并GO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韦智晓;李俊红;覃伟武;李亚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皮层功能重塑.方法 采用被动运动任务对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BOLD-fMRI成像.运用脑功能分析软件SPM2对功能资料进行分析.受试患者分为脑皮层卒中组(A组)及传导通路卒中组(B组),通过记录各组患者的脑激活区情况,观察不同部位卒中急性期脑功能重组过程,并与追踪所得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脑皮层卒中患者急性期以卒中区域周围脑区以及患侧顶叶代偿为主,急性期脑功能重组与患者恢复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传导通路卒中组内追踪证实恢复不佳的患者,急性期主要见患侧大脑半球激活,恢复情况较好的患者则在急性期以健侧大脑半球激发为主.其中可见健侧SMI皮层激发.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脑功能重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可能与预后有关;健侧大脑半球对患者的恢复的确存在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志光;黄穗乔;刘波;钟镜联;叶瑞心;许晓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患者基于体素的全脑范围内白质异常.方法 对19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和19名正常老年人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经过后处理生成分数各向异性(FA)图,在SPM2下进行头颅标准化后,对VCI组和对照组的全脑FA图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t检验.结果 对照组和VCI组的额叶白质、外囊、扣带、颞叶白质、顶叶白质、岛叶的FA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且大多以左侧为主.结论 基于体素的全脑白质FA比较能够发现VCI患者中大脑特定部位白质的异常,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VCI患者的脑部改变.
作者:李磊;周滟;林富春;钱黎俊;陶静;戈欣;范瑜;许建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患者,男,71岁.主因声嘶、咽干伴饮水呛咳7个月近期加重入院.人院诊断为咽部溃疡原因待查.
作者:马婧;韩嵩博;张燕燕;张卫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4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及31例正常对照组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峰值速度(V)、收缩峰值应变(ε)、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对结果 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指标.结果 肺动脉高压患者各节段ε、SRs、SRe、SRa均较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均<0.05),而v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收缩压是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因素(r=-0.292~-0.511,r=-0.276~-0.489,P均<0.05),三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与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V、ε、SRs有良好的相关性(r=0.480~0.622,P<0.01).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心室功能.
作者:李玉曼;谢明星;吕清;卢晓芳;杨亚利;马红;方凌云;韩伟;李卫芹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