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于铁链;吴琦;叶宁;曹杨;张静;周宁
目的 观察FLASH序列T1WI动态增强扫描(DCE-MER)髋部不同部位骨髓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生理学意义.方法 20例志愿者行髋部FLASH序列DCE-T1WI扫描,以双侧髋臼、干骺端及股骨头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感兴趣IK(ROI),绘制百分比TIC.读取TIC首次峰值(fEmax)、高信号强度(Emax),比较不同部位ROI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其微循环血流灌注的特点.结果 人体髋臼、干骺端及股骨头fEmax分别是(19.09±3.23、9.50±1.48、4.66±0.68)、Emax值分别是(25.30±3.64,19.27±1.38、10.31±1.20),三部位fEmax、Emax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是283.96、235.96,P值均小于0.05).结论 FLASH序列DCE-TIWI可同时评估富血供红骨髓及乏血供黄骨髓微循环的血流灌注.股骨头低血流灌注可能是发生骨坏死的生理学易患因素之一.
作者:牛金亮;王峻;冯敢生;孔祥泉;苏晋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脑出血不同时期扩散加权(DWI)磁共振表现.方法 根据患者发病时间与磁共振检查间隔时间,将2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5组,其中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3例;亚急性早期5例;亚急性晚期7例;慢性期4例.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的常规及扩散加权磁共振表现.结果 DWI显示超急性期及亚急性晚期两组血肿呈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早期及慢性期血肿呈低信号.超急性期血肿边缘可见低信号环;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早期血肿周边可见高信号环.结论 脑血肿各时期DWI表现有其独特的特点.DWI是鉴别脑血肿和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作者:郑奎宏;马林;史丽静;郭勇;黄敏华;张燕群;赵书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患者,女,7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悸4个月,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体格检查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不肿.心电图提示为房颤心率,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
作者:弓静;田建明;萧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寻找新的算法以提高自动化骨龄评估(ABAA)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 建立基于目标的兴趣区(ROD.按照Tanner-Whitehouse(TW3)法将ROI分为RUS(包括尺桡骨及掌指骨)ROI及腕骨ROI.按离子群优化(PSO)法,每个兴趣区提取5项特征(包括大小、形态及融合或比邻状态)输入人工神经网络(ANN)分类器,ANN建立在前馈的多层网络基础上,并以反向传播算法规则训练ANN以分别处理RUS及腕骨特征.约1046份左手及腕的数字X线片被随机分成两部分,一半用以训练ANN,另一半用以ABAA,而之前全部采用TW3法有两名小儿内分泌专家人工判读骨龄.结果 不同专家判读的骨龄间比较提示:RUS骨龄的标准差大于腕骨骨龄(4.40和2.42),但二者的变异系数(CV)均
作者:刘坚;戚静;刘钊;宁琴;罗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近些年来有许多研究从功能影像学出发,研究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大脑皮层的激活区域与运动恢复的关系,从而试图解释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本文就功能神经影像学在脑卒中康复期的纵向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郑作锋;艾林;戴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功能4D RV-Function(4D-RVF)分析法评价正常人及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①对10只离体新鲜猪心行实时三维容积成像(RT-3DE),分别用4D-RVF和心尖长轴8平面法(AL 8-plane)分析软件测量其右心室容积,将所测值再分别与实测值比较.②对93例正常人(NOR)和15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行实时三维全容积成像,应用4D RV-Function分析软件测量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收缩末期容积(RVESV),每搏输出量(RVSV)及射血分数(RVEF).结果 ①离体猪心4D-RVF法所测值较心尖长轴8平面法所测值与实测值更接近.相关性更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3,r2=0.82.② 4D-RVF法测量正常组(NOR)的右心室参数各指标:RVEDV为(90.57±28.27)m1,RVESV为(38.32±14.18)ml,RVSV为(52.25±16.86)ml,RVEF 为(57.96±6.85)%.③AS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功能(4D-RVF)分析法可准确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颜紫宁;赵建中;范莉;芮逸飞;沈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子宫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可疑子宫畸形的病例行经阴道二维扫查及经阴道三维成像,并对两者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132例明确诊断子宫畸形的病例中,仅利用经阴道二维能明确诊断的有56例,行三维后明确诊断的有76例.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畸形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弥补了以往二维超声难以获取冠状面信息的不足.
作者:黄丽卿;卢菁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孕妇,24岁,孕35周3天,孕1产0,电子厂工人.超声检查发现胎儿丘脑后下方近脑中线区可见一宽约10~20 mm长条状、欠规则无回声.CDFI:纡曲不规则无回声内充满血流信号,连续追踪发现血流经扩张的直窦延向小脑后、下方扩张的横窦后,又经乙状窦向颅外经右侧扩张的颈内静脉、扩张的上腔静脉汇入右心房(图1).
作者:金永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小乳癌及乳腺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超声发现的92例乳腺小病灶,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 ,并与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穿刺病理结果 为56例乳腺癌、7例乳腺癌前病变及29例乳腺良性病变,91例与手术后病理结果 相符,仅1例活检穿刺报告为腺病者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原位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和癌前病变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6%,准确性为98.9%.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下对乳腺小病灶进行穿刺活检是安全、可靠的术前早期诊断方法 .
作者:郭燕丽;李锐;张晓航;薛雅芳;陈朝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直肠癌患者的CT表现,其中男38例,女29例,与术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CT分期和病理分期中的各项准确性指标,评价CT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直肠充气CT扫描对67例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诊断直肠癌侵犯浆膜外脂肪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94.6%、72.7%、94.6%、72.7%、27.3%、5.4%;诊断盆腔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74.2%、69.4%、67.6%、75.8%,24.2%、32.4%;CT分期和病理分期Ⅰ-Ⅲ期的符合率分别为75.0%、68.8 oA、74.2%,总符合率为71.6%.结论 CT检查 能准确的检出直肠癌,并能准确的显示浆膜外脂肪的侵犯,但直肠癌的CT分期和对淋巴结转移的判定仍有限制.
作者:赵刚;刘世恩;郭永存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35例肝癌患者(41个病灶,直径≤3 cm)接受TACE,1~3周后在CT引导下行微波凝固术治疗.结果 通过活检及CT增强扫描,显示41个病灶完全性坏死,其中34个病灶伴有周边正常肝实质约3~5 mm完整环状坏死,7个病灶周边正常肝实质环状坏死不完整.25例AFP升高,治疗后10天内降至正常水平.随访6~31个月,1例于不同的肝段见复发病灶,另1例原病灶附近复发.随访期内患者均存活.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疗效好、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维竹;江娜;黄宁;黄兢姚;郑曲彬;申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衰减值与肺功能检查结果 的相关关系.方法 COPD患者共50例,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和肺功能检查.通过直方图技术测量全肺平均衰减值(MLA)、小于-910 HU和小于-950 HU阈值的像素指数(PL910、PL950),评估MLA、PL910及PL950与肺功能检查结果 问的相关关系,并比较COPD 0~4级组间MLA、PL910及PL950的组间差异.结果 MLA、PL910及PL950与肺功能指标间均存在相关关系,与反映存在气流受限的指标FEV 1%FVC(%)相关关系强,PL950与肺功能检查结果 间的相关关系较MLA、PL910强.PL950较MLA、PL910更能反映组间差异.结论 CT定量研究COPD肺衰减值可对患者肺实质改变进行全肺三维立体评估.PL950可作为CT定量评估COPD患者肺实质改变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张洁;于铁链;吴琦;叶宁;曹杨;张静;周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结合常规MER,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脊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4例脊椎良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1.5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数据.包括常规T1WI、T2WI和DWI,DWI b值分别选择70 s/mm2、100 s/mm2、165 s/mm2、300 s/mm2、500 s/mm2,经Functool 2软件分析处理得到病变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指数弥散系数(EDC)值.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对以上观察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中,脊椎良、恶性病变的信号差异无显著性.b≤100 s/mm2时,弥散效应不明显;b>300 s/mm2时,图像信-噪比过低.当b=165 s/mm2时,其图像可满足诊断需要.当b=165 s/mm2时,脊椎良性病变的ADC值为(3.19±O.33)×10-4mm2/s,EDC 值为(715.68士28.36)×10-3;脊椎恶性肿瘤(转移瘤)的AIN;值为(1.87±0.12)×10-4mm2/s,EDC值为(1466.25±41.69)×10-3.与恶性肿瘤相比,脊椎良性病变的ADC值明显偏高,EDC值明显偏低.结论 脊椎良、恶性病变的DWI信号差异无显著性.因此,不能单纯根据DWI信号的高低对脊椎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脊椎EPI-DWI中,当b值在100~300 s/mm2时,能够得到适合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当b=165 s/mm2时,脊椎ADC值和EDC值可作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若AIX;值大、EDC值小,则提示病变良性可能较大;反之则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作者:孙美玉;王绍武;方敏;宋清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EGFP)在大鼠骨骼肌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条件下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20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均分为裸质粒组(P)、质粒+超声组(P+U)、质粒+微泡组(P+M)和质粒+超声+微泡组(P+U+M)共4组进行实验.选择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质粒与白蛋白微泡相混合,以超声介导白蛋白微泡破裂的方法 对大鼠骨骼肌行基因转染,转染7 d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质粒在大鼠脊斜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P+M组大鼠脊斜肌组织中均未见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P+U组可见少量微弱绿色荧光,荧光强度较P和P+M组明显增强(P<0.05),P+U+M组可见明显特异性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荧光强度约为P、P+M组的10倍,P+U组的3倍(P<0.05);P+U+M组转染率为(42.72±10.07)%较之P+U组(13.62±6.17)%明显增高(P<0.05).结论 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破裂造成的脊斜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是血管内基因成功跨越内膜屏障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劳翼;修建成;黄劭;谢昌联;陈向辉;黄武锋;吴爵非;宾建平;查道刚;刘伊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我院在1个月时间里发现联头、联体双胎畸形2例,均经引产证实(图1),孕妇年龄分别为19岁、25岁.现将超声所见报告如下.
作者:周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云克(99mTc-MDP)配合131I治疗Graves病(GD)并Graves眼病(Go)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131I治疗的95例GD和GO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7例,于131I治疗后5~7天采用云克治疗GO,第1疗程10~15天,每天静脉推注云克4组(每组5 mg),第2疗程15~20天,每天静脉推注云克2组,第3疗程15~20天,每天静脉推注云克1组;对照组38例,于131I治疗后未用任何药物治疗GO.结果 研究组的显效、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38.6%、43.9%和17.5%;对照组为13.2%、23.7%和63.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眼程度越轻,疗效越好.结论 云克配合131I治疗GD并GO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韦智晓;李俊红;覃伟武;李亚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4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及31例正常对照组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峰值速度(V)、收缩峰值应变(ε)、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对结果 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指标.结果 肺动脉高压患者各节段ε、SRs、SRe、SRa均较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均<0.05),而v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收缩压是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因素(r=-0.292~-0.511,r=-0.276~-0.489,P均<0.05),三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与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V、ε、SRs有良好的相关性(r=0.480~0.622,P<0.01).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心室功能.
作者:李玉曼;谢明星;吕清;卢晓芳;杨亚利;马红;方凌云;韩伟;李卫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入不同药物治疗盆腔囊性病变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301例4组,323个盆腔囊性病变,A组为120例130个卵巢浆液性囊肿,B组为93例盆腔包裹积液,C组为79例91个卵巢巧克力囊肿,D组为9例卵巢黏液性囊肿,并按注入药物不同将A组和B组各分为3个亚组,Ⅰ亚组单纯注入2-4组抗感染三联药,Ⅱ亚组单纯注入相当囊内液1/3的无水乙醇,Ⅲ亚组注入相当囊内液1/4的无水乙醇和2-4组抗感染三联药;C组和D组均注入相当于囊内液1/2的无水乙醇(高治疗量200 m1),分别观察比较治疗后3、6个月A、B组的各亚组之间的疗效及A、B组的Ⅱ亚组与c组、D组之间的疗效.结果 A、B组中的Ⅲ亚组疗效佳,治疗后6个月治愈率分别为95%(41/43)、94%(29/31),ll亚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1%(40/44)、90%(28/31),有效率均为100%,均明显高于Ⅰ亚组,与Ⅰ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注入无水乙醇的4组囊性病变的总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7%(153/1 75)、99%(1 73/175),各组疗效均高于D组,与D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入不同药物介入治疗盆腔囊性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董晓秋;王璐璐;朱莉;毕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 35例正常人取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短轴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 6.0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系统自动将左室短轴分为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6段,共计18个节段,将左室壁等分为心内膜下感兴趣区及心外膜下感兴趣区,应用STI技术分析感兴趣区的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心内膜层心肌各室壁节段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尤以前间隔和后壁节段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不受声束角度的限制,可用于评价左室局部心肌的周向收缩功能.
作者:王建华;巩晓红;张春东;杜丽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定量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内不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采集30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短轴切面(二尖瓣,乳头肌,心尖部)和心尖位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和左心室长轴的二维灰阶与组织多普勒(TVI)动态图,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分别测量左心室短轴与左心长轴的各节段的径向与纵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同时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心长轴的各节段的组织速度的收缩期达峰时间.如左心长轴每一节段6个壁的收缩期早与晚达峰时间的差值>110 ms、左心室短轴每一节段前间隔与后壁的达峰时间差值>130 ms即为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结果 基底部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明显长于组织多普勒纵向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P<0.01);心尖部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明显长于左心室纵向应变达峰时间(P<0.01).二维应变短轴检出率高于二维应变长轴,两者均高于组织多普勒长轴.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好地评价左心室内不同步性,二维应变短轴可更准确地判断心肌梗死患者心尖段的不同步性.
作者:石珍;邓又斌;毕小军;熊莉;刘蓉;伍玉晗;赵策瑶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