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

王建华;巩晓红;张春东;杜丽娟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左, 斑点追踪成像
摘要: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 35例正常人取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短轴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 6.0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系统自动将左室短轴分为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6段,共计18个节段,将左室壁等分为心内膜下感兴趣区及心外膜下感兴趣区,应用STI技术分析感兴趣区的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心内膜层心肌各室壁节段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尤以前间隔和后壁节段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不受声束角度的限制,可用于评价左室局部心肌的周向收缩功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联体双胎复杂畸形2例

    我院在1个月时间里发现联头、联体双胎畸形2例,均经引产证实(图1),孕妇年龄分别为19岁、25岁.现将超声所见报告如下.

    作者:周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误吸钡剂致18F-FDG肿瘤代谢显像阳性1例

    患者,男,71岁.主因声嘶、咽干伴饮水呛咳7个月近期加重入院.人院诊断为咽部溃疡原因待查.

    作者:马婧;韩嵩博;张燕燕;张卫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畸形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子宫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可疑子宫畸形的病例行经阴道二维扫查及经阴道三维成像,并对两者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132例明确诊断子宫畸形的病例中,仅利用经阴道二维能明确诊断的有56例,行三维后明确诊断的有76例.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畸形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弥补了以往二维超声难以获取冠状面信息的不足.

    作者:黄丽卿;卢菁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关节病变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手腕关节病变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RA患者47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超声测量双侧腕关节、掌指关节滑膜的厚度、滑膜动脉阻力指数,观察有无关节积液、肌腱炎及骨侵蚀.结果 47例RA患者中超声发现滑膜增厚47例,与健康志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探测到血流信号41例,且血流分级与RI呈负相关.超声发现关节积液32例,肌腱周围炎性渗出25例,骨侵蚀19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RA患者手腕关节病变的诊断.

    作者:李萍;王正滨;牛晓燕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DWI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病毒性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病毒性脑炎和10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例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测量并计算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并以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0.95±0.28)×10-3mm2/s和(1.07±0.31),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平均ADC值和rADC值为(1.38±0.25)×10-3mm2/s和(1.80=1=0.34)(P<0.01).结论 DWI的ADC值和rADC值能较好地鉴别病毒性脑炎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作者:戴景儒;戴世鹏;庞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MR动态增强扫描评估髋部骨髓血流灌注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FLASH序列T1WI动态增强扫描(DCE-MER)髋部不同部位骨髓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生理学意义.方法 20例志愿者行髋部FLASH序列DCE-T1WI扫描,以双侧髋臼、干骺端及股骨头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感兴趣IK(ROI),绘制百分比TIC.读取TIC首次峰值(fEmax)、高信号强度(Emax),比较不同部位ROI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其微循环血流灌注的特点.结果 人体髋臼、干骺端及股骨头fEmax分别是(19.09±3.23、9.50±1.48、4.66±0.68)、Emax值分别是(25.30±3.64,19.27±1.38、10.31±1.20),三部位fEmax、Emax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是283.96、235.96,P值均小于0.05).结论 FLASH序列DCE-TIWI可同时评估富血供红骨髓及乏血供黄骨髓微循环的血流灌注.股骨头低血流灌注可能是发生骨坏死的生理学易患因素之一.

    作者:牛金亮;王峻;冯敢生;孔祥泉;苏晋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表观扩散系数值在区分肌肉骨骼系统良、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ADC值在区分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良恶性中的作用.方法 对33例患有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患者进行MR常规T1加权,T2加权,压脂T2加权检查,以及3D Fast SPGR动态增强成像.MR扩散加权成像采用SS-EPI序列,b值分别取0、700 s/mm2,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强化明显的区域作为扩散加权成像图上的感兴趣区,测定肿瘤的ADC值.结果 在33例肿瘤中,良性肿瘤为17例,平均ADC值为(1.54±0.35)×10-3mm2/s,恶性肿瘤共有16例,平均ADC值为(1.45±0.45)×10-3mm2/s,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3例病例中,共有6例软骨类肿瘤,平均ADC值(1.945±0.51)X10-3mm2/s;非软骨类肿瘤共有27例,平均ADC值(1.41±0.29)×10-3mm2/s,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除1例软骨类肿瘤外,所有软骨类肿瘤的ADC值均大于2.0×10-3mm2/s.结论 以MR动态增强图像来选取DWI图像上肿瘤的感兴趣区(ROI)而测得的ADC值不能区分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良恶性;但是高ADC值(>2.0×10-3mm2/s)对诊断软骨类肿瘤有一定价值.

    作者:程克斌;张晶;张薇;梁伟;李晓松;程晓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肝B细胞淋巴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

    患者,男,57岁.突发高热1天入院.有乙肝病史.实验室检查:WBC 7.45×109/L,肝功能正常,肿瘤标记物(AFP、CEA)阴性.腹部常规超声检查:肝脏左叶形态失常,左外叶上段支可见外凸性低回声肿块,边界尚清,内回声分布均匀,大小约6.4 cm×8.2 cm,内可见正常肝脏血管走行.

    作者:张华;史庆华;曹兵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功能磁共振成像所指的MRI技术,广义上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血氧饱和水平依赖成像(BOLD)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这些技术源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并已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人员尝试将这些功能成像技术用于骨骼肌肉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作者:程晓光;张晶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患儿,男,13岁,因腹痛CT检查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而人院治疗.实验室检查:24 h尿儿茶酚胺及血中儿茶酚氨、肾索系列、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皮质醇、血铅均在正常范围.骨穿骨髓液分析示:骨髓增生性改变,神经母细胞表型分析(一).CT平扫+增强示:左肾上腺区见梭形软组织影,大小约33 mm×23 mm,形态规则,平扫时CT值约50 HU,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作者:刘东;李凤华;高玉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基于体素的全脑分数各向异性比较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患者基于体素的全脑范围内白质异常.方法 对19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和19名正常老年人进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经过后处理生成分数各向异性(FA)图,在SPM2下进行头颅标准化后,对VCI组和对照组的全脑FA图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t检验.结果 对照组和VCI组的额叶白质、外囊、扣带、颞叶白质、顶叶白质、岛叶的FA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且大多以左侧为主.结论 基于体素的全脑白质FA比较能够发现VCI患者中大脑特定部位白质的异常,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VCI患者的脑部改变.

    作者:李磊;周滟;林富春;钱黎俊;陶静;戈欣;范瑜;许建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小凸阵探头在椎动脉起始段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比较高频线阵探头、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的检测结果 ,探讨小凸阵探头在椎动脉起始段超声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使用高频线阵探头(4.0~10.0 MHz)和小凸阵探头(4.0~11.0 MHz)对80例受检者的160个椎动脉起始部进行针对检查,并对结果 对照观察.结果 高频线阵探头、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的显示率分别为80.62%,96.25%.小凸阵探头对椎动脉起始段的显示率明显高于高频线阵探头.结论 小凸阵探头具有体积小、频率高、视野宽、操作灵活的优点,非常适合于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洁;何文;邬冬芳;项东英;张力治;魏立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云克配合131I治疗Graves病合并Graves眼病的近期疗效

    目的 评价云克(99mTc-MDP)配合131I治疗Graves病(GD)并Graves眼病(Go)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131I治疗的95例GD和GO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7例,于131I治疗后5~7天采用云克治疗GO,第1疗程10~15天,每天静脉推注云克4组(每组5 mg),第2疗程15~20天,每天静脉推注云克2组,第3疗程15~20天,每天静脉推注云克1组;对照组38例,于131I治疗后未用任何药物治疗GO.结果 研究组的显效、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38.6%、43.9%和17.5%;对照组为13.2%、23.7%和63.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眼程度越轻,疗效越好.结论 云克配合131I治疗GD并GO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韦智晓;李俊红;覃伟武;李亚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脾脏滑膜肉瘤诊断1例

    患者,女,65岁,发热伴左季部疼痛3天加重1天.查体:WBC:10×109/L,T:36.4℃,P:82次/分,BP:110/70 mmHg,ESR:105 mm/h.超声声像图所见:脾脏门下部形态较饱满,可见一类圆形异常回声区大小约7.8 cmX8.0 c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为中等略低回声及少许点状强回声,分布不均匀(图1).

    作者:杨勇锋;张尚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

    目的 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35例肝癌患者(41个病灶,直径≤3 cm)接受TACE,1~3周后在CT引导下行微波凝固术治疗.结果 通过活检及CT增强扫描,显示41个病灶完全性坏死,其中34个病灶伴有周边正常肝实质约3~5 mm完整环状坏死,7个病灶周边正常肝实质环状坏死不完整.25例AFP升高,治疗后10天内降至正常水平.随访6~31个月,1例于不同的肝段见复发病灶,另1例原病灶附近复发.随访期内患者均存活.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疗效好、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维竹;江娜;黄宁;黄兢姚;郑曲彬;申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不同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减低者的左室收缩同步性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分析左室不同步性在不同程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者中的发生率.方法 对64例LVEF减低者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时间-容积进行比较分析,其中LVEF<30%者35例,30%≤LVEF<45%者29例.以收缩期不同步化指数(SDI)>8.3%作为室内收缩不同步的指标.结果 30%≤LVEF<45%者中有20.7%存在收缩不同步,而LVEF<30%者中不同步比例高达63.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节段、12节段(中间段和基底段)和6节段(基底段)小收缩容积点时间的标准差和大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0%≤LVEF<45%者平均收缩期不同步化指数为(6.4-2.3)%.LVEF<30%患者为(4.5-6.5)%(P<0.001).收缩期不同步化指数与左室收缩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系数r:0.493,P<0.001,与QRS间期不相关.结论 尽管30%≤LVEF<45%者的左室收缩同步比例很高,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存在收缩不同步.同时,亦有一定比例的LVEF<30%者同步性尚好.

    作者:薛洁;张军;刘丽文;付建丽;李军;朱霆;朱永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 35例正常人取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短轴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 6.0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系统自动将左室短轴分为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6段,共计18个节段,将左室壁等分为心内膜下感兴趣区及心外膜下感兴趣区,应用STI技术分析感兴趣区的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心内膜层心肌各室壁节段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尤以前间隔和后壁节段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不受声束角度的限制,可用于评价左室局部心肌的周向收缩功能.

    作者:王建华;巩晓红;张春东;杜丽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不同药物介入治疗盆腔囊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入不同药物治疗盆腔囊性病变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301例4组,323个盆腔囊性病变,A组为120例130个卵巢浆液性囊肿,B组为93例盆腔包裹积液,C组为79例91个卵巢巧克力囊肿,D组为9例卵巢黏液性囊肿,并按注入药物不同将A组和B组各分为3个亚组,Ⅰ亚组单纯注入2-4组抗感染三联药,Ⅱ亚组单纯注入相当囊内液1/3的无水乙醇,Ⅲ亚组注入相当囊内液1/4的无水乙醇和2-4组抗感染三联药;C组和D组均注入相当于囊内液1/2的无水乙醇(高治疗量200 m1),分别观察比较治疗后3、6个月A、B组的各亚组之间的疗效及A、B组的Ⅱ亚组与c组、D组之间的疗效.结果 A、B组中的Ⅲ亚组疗效佳,治疗后6个月治愈率分别为95%(41/43)、94%(29/31),ll亚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1%(40/44)、90%(28/31),有效率均为100%,均明显高于Ⅰ亚组,与Ⅰ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注入无水乙醇的4组囊性病变的总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7%(153/1 75)、99%(1 73/175),各组疗效均高于D组,与D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入不同药物介入治疗盆腔囊性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董晓秋;王璐璐;朱莉;毕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脑出血扩散加权磁共振表现

    目的 观察脑出血不同时期扩散加权(DWI)磁共振表现.方法 根据患者发病时间与磁共振检查间隔时间,将2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5组,其中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3例;亚急性早期5例;亚急性晚期7例;慢性期4例.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的常规及扩散加权磁共振表现.结果 DWI显示超急性期及亚急性晚期两组血肿呈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早期及慢性期血肿呈低信号.超急性期血肿边缘可见低信号环;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早期血肿周边可见高信号环.结论 脑血肿各时期DWI表现有其独特的特点.DWI是鉴别脑血肿和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作者:郑奎宏;马林;史丽静;郭勇;黄敏华;张燕群;赵书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超声观察肝移植术后胆汁瘤

    病例1,女,57岁.行原位肝移植术后1月余,感右上腹胀痛,解白陶土样粪便,皮肤和巩膜无明显黄染.超声检查提示肝左内叶及右前叶见大小约7.84 cm×6.51 cm的囊性结构,边界尚清,囊壁欠光滑,囊内液性成分透声差,见絮状稍强回声漂浮(图1),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

    作者:宋洁;肖春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