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建国
我院自1991年以来,应用伸趾短肌皮瓣对6例虎口挛缩伴大鱼际缺损的患者行一期修复术.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8岁~25岁.病程3个月~8个月.其中挤压伤3例,炸伤1例,烧伤2例.6例患者虎口均严重挛缩,外展及对掌功能完全丧失.4例为虎口、掌侧皮肤及大鱼际肌缺损,创面形成贴骨瘢痕.
作者:于勇;吕奎芳;田向群;邱诚;贾国顺 刊期: 1998年第03期
1988年4月~1994年5月,我院收治头面部电烧伤8例,采用邻近头皮瓣或带蒂远位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14岁~52岁.电击伤4例,电弧灼伤4例.头皮全层烧伤2例,头皮坏死并颅骨烧伤6例,其中伴面部皮肤、骨烧伤2例.烧伤面积大22 cm×12 cm,小8 cm×4 cm.伤后至入院时间1天~3天6例,10天~15天2例.5例合并耳、颈或腋部Ⅱ°烧伤创面.采用邻近一块头皮瓣修复创面4例,两块头皮瓣修复创面2例,头皮瓣加同侧上臂带蒂皮瓣修复创面2例.术后1例皮瓣边缘1 cm×0.3 cm坏死,经换药痊愈外,余创面Ⅰ期愈合.
作者:刘西富;钟宇;陈大夫 刊期: 1998年第03期
1990年1月~1997年7月,采用各种皮瓣修复指端缺损65例67指,术后65指皮瓣成活,2指皮瓣小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报道如下.
作者:王快胜;陈彦;柴益民;王书成;马心赤;王和驹;林崇正 刊期: 1998年第03期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各有其优缺点.在组织扩张术及肢体延长术的启发下,设计了周围神经缓慢延长修复缺损后直接缝合的方法.临床应用2例,1例为肘部桡神经缺损7.2 cm,另1例为肘部尺神经缺损5 cm.14天达到延长要求,修复了神经缺损.术后分别于119天及141天完全恢复了神经功能.经5年随访,患肢神经功能与健侧无差异.详细介绍了周围神经牵引延长的方法,预防结缔组织阻挡的措施,以及神经牵长的牵引力及着力点的设计等.
作者:王书成;王和驹;陈剑飞;吕国坤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我院自1990年~1995年2月,收治骨肿瘤囊状缺损41例,其中30例获得随访.男14例,女16例.年龄5岁~60岁.骨巨细胞瘤Ⅱ级7例、Ⅲ级2例,骨囊肿5例,骨纤维结构不良、非骨化性纤维瘤和骨化性纤维瘤各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内腱鞘囊肿、骨纤维组织细胞瘤、骨韧带状纤维瘤、骨肉瘤和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肉瘤样变各1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作者:于秀淳;刘晓平;周银 刊期: 1998年第03期
肢体小面积皮肤撕脱伤常见,常合并肌腱损伤和骨折,或者肌腱和骨外露.1994年~1996年,共治疗17例,通过吻合撕脱皮肤的血管,或修剪制成全厚皮片植皮,急诊一期修复创面,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文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患者男,22岁.抬重物时不慎滑倒致右肘部伤,当地医院摄X线片检查无骨折,转入我院.检查:局部皮肤无破裂口,肘前及前臂上份肿胀青紫,大片皮下瘀血.肘关节活动受限.
作者:李泰宁;朱荧泰;金日男;殷安柱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为观察经深低温冷冻胎儿神经移植修复人体感觉神经缺损的效果,用胎龄为16周~24周的坐骨神经和正中神经,经-80℃冷冻后修复指总神经、指神经等神经缺损22例(36条).移植胎儿神经短2 cm,长12 cm.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个月~5年.结果表明,优S+38条,良S315条,占63.9%;可S+26条,S24条,占27.8%;差S03条,占8.3%.认为,胎儿神经抗原性弱,深低温冷冻可进一步降低其抗原性,对修复5 cm以内感觉神经缺损疗效较好,是较理想的异体神经移植材料;二甲亚砜可防止冷冻对神经组织的损害.
作者:田立杰;战杰;王淑华;梁晓旭;安贵林;田耘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为了观察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再血管化的过程,用6只家兔制作下颌骨缺损模型,并用冷冻异体下颌骨移植修复缺损.采用血管铸型法,制备移植骨再血管化模型,立体地观察新生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显示的骨生长代谢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移植骨的新生血管可在骨膜下沿骨吸收通道长入移植骨,骨生长代谢较旺盛.表明,宿主软组织血管直接长入移植骨为再血管化的主要模式之一.
作者:朱慧勇;吴求亮;章明;谷志远;沈文华;李林法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患者男,37岁.因车祸致左膝关节损伤伴功能障碍1小时入院.检查:左膝部肿胀明显,向外成角畸形,膝正前方有一长约2 cm的皮肤裂口,血流不止,髌骨骨折碎片外露,股骨髁明显骨擦感和骨擦音,轻叩击左足跟疼痛加剧,伤肢比健肢短缩3 cm,远端血运及感觉尚可.
作者:陈智勇;单勇;郑安元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我院自1991年1月~1994年9月行吻合血管的急诊拇指再造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6岁~46岁.
作者:郑晓菊;肖双宏;郭永明;滕云升;王殿武;张屹阳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为了了解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受体在不同代次体外培养的肌腱细胞的分布,同时观察同一肌腱细胞周期中不同亚时相的IGF-1受体数目的差别,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法,对体外培养的原代、第6代和第13代肌腱细胞的IGF-1受体密度进行了分析,并以第6代肌腱细胞为对象,进行了同一细胞周期不同亚时相的IGF-1受体数目差别分析.结果表明,IGF-1受体在体外培养的原代、第6代和第13代肌腱细胞的密度大体相同,而在同一细胞周期中分裂前期及分裂期(G2M期)的受体数目比DNA合成前期(G1期)的受体数目多(P<0.01).提示,在肌腱细胞培养的传代过程中和在同一细胞周期的不同亚时相,肌腱细胞均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IGF-1受体密度.为组织工程人工肌腱的构建和肌腱细胞生长的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杨志明;项舟;邹立群;彭文珍;魏大鹏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患者男,18岁.外伤伴左股骨粗隆下骨折2周入院.检查:左下肢较健侧短5 cm,活动障碍,左大腿上段假关节畸形.X线片示左股骨粗隆下骨质破坏缺损4 cm×3 cm,伴病理骨折.
作者:朱庆和;楚道裕;贺小兵;卢卫忠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患者男,71岁.右肩部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2个月.检查:右肩部三角肌中分扪及一3.5 cm×3 cm×3 cm包块,质韧,活动度较差,表面光滑,无触痛,局部皮肤无红热,无表浅血管扩张.
作者:叶前应;江振炎;张景帆;林志相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患者男,39岁.因高空坠落伤致截瘫及骶尾部继发褥疮20余天入院.检查:脐以下感觉运动丧失,骶尾部有一22 cm×17 cm×3 cm创面,骶骨外露,色苍白,有异味,触之无出血.诊断:①C11外伤性压缩性骨折伴截瘫.②骶尾部褥疮.
作者:蒋俊威;楼华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我院自1992年~1994年,利用废弃指骨急诊再造拇指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5岁~38岁.均为多指毁损伤,其中挤压伤4例,切割伤2例,热压伤1例,撕脱伤1例.
作者:谢建国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为了探讨神经电图对判断急性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程度和预后的临床意义,对1997年9月~10月收治的4例急性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作了上肢的神经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随访4个月~5个月.结果证实,双上肢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及正中神经的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都能引出.认为,连续检测SEP和MEP,对颈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作者:张力成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患者女,14岁.一氧化碳中毒后炭火烧伤左膝关节,在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伤后1个月转入我院.检查:左膝关节前壁开放,创面13 cm×12 cm,脓液多,腐臭,股四头肌肌腱部分干性坏死,骨宾骨发黑外露,外侧关节囊缺损,骨宾下韧带部分坏死,创周肉芽组织形成.经抗感染、局部引流治疗,于入院后第8天(伤后38天)在全身麻醉下行皮瓣修复术.
作者:谭加韬;赵群英 刊期: 1998年第03期
在行口腔癌扩大切除并全颈淋巴清扫的联合根治术中,取鼻唇沟肌皮瓣并仅以面动脉与面前静脉为蒂,于颈淋巴清扫的同时将血管蒂从淋巴组织中解剖游离出来,完成肿瘤切除后再用该瓣修复口腔内缺损.临床用于修复口腔内组织缺损15例,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舌体8例,口底5例,舌侧牙龈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2例尖端部分坏死,经随访6个月~3年,无肿瘤复发.认为,保留面动静脉血管干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的一种改良术式,依此设计的鼻唇沟岛状肌皮瓣对于口腔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修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川;况明才;杨茂进;叶伟;李莉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为比较凝胶粘合技术与显微缝合技术修复周围神经的效果,选用健康雄性SD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缝合组和凝胶粘合组,每组各10只动物.以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为修复神经模型进行实验.全部采用双面刀片切断坐骨神经方法.粘合神经后用类似锚式缝合进行外膜固定.术后瞬间,各组取2只大鼠修复神经进行纵向冰冻切片,观察神经对位情况,其余动物连续饲养8周,进行电生理、组织学及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凝胶粘合瞬间神经对位获得改善,术后8周粘合组神经纤维较缝合组平直,吻合口远端纤维较缝合组密;吻合口神经纤维通过率、吻合口远端轴突截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认为,采用凝胶粘合法修复周围神经较常规缝合法优越,加用外膜固定缝合效果更佳.
作者:张长青;顾玉东;陈亮 刊期: 1998年第03期